方劑組成解釋
主治功效
整體功效: 定志丸具有益氣養心、健脾固腎、安神定志的功效。
心氣不足,指心臟功能不足,常表現為心悸、氣短、乏力、失眠等症狀;脾弱不能攝精,指脾臟功能不足,不能將精氣固攝於內,常表現為小便白濁、遺精、滑精等症狀;心腎不交,指心、腎兩髒功能失調,常表現為心悸、失眠、健忘、腰膝酸軟等症狀。
文獻參考:
- 《醫學衷中參西錄》卷三:「定志丸,治心腎不交,小便白濁,心悸失眠,健忘恍惚,怔忡恍惚,夢遺滑精,小便白濁,皆心腎不交之證。」
- 《本草正義》卷十六:「定志丸,益氣養心,健脾固腎,安神定志之劑也。」
中藥功效分類功效及解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一定的滋補作用,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定志丸, 出處:《儒門事親》卷十二。 組成:柏子仁、人參、茯苓、遠志(去心)、茯神、酸棗仁。 主治:安魂定魄。主治:落馬墮井,或因打撲,便生心恙者。
定志丸, 出處:《赤水玄珠》卷十一。 組成:遠志(去心蘆淨,以甘草湯煮)、石菖蒲、白茯苓、人參、山藥。 主治:心氣不足,脾弱不能攝精,心腎不交,小便白濁。
定志丸, 出處:《夀世保元》卷五。 組成:遠志(甘草水浸,去心)2兩,石菖蒲2兩,人參1兩,白茯神(去木)2兩,黃柏(酒炒)2兩,蛤粉(炒)1兩。 主治:白濁經年不癒,或時夢遺,形體瘦弱。
定志丸, 出處:《普濟方》卷十六引《衛生家寶》。 組成:遠志1兩(去心),天門冬(去心)半兩,茯苓半兩,麥門冬(去心)半兩,茯神半兩,龍骨半兩,巴戟半兩,澤瀉半兩,辰砂1錢。 主治:心氣不足。
定志丸, 出處:《古今錄驗》引陳明方(見《外台》卷十五)。 組成:菖蒲2分,遠志(去心)2分,茯苓2分,人參3兩。 主治:益心強志,令人不忘。主治:心氣不定,五臟不足,甚者憂愁悲傷不樂,忽忽喜忘,朝癒暮劇,或暮癒朝發,發則狂眩。能近視,不能遠視。
定志丸, 出處:《楊氏家藏方》卷十。 組成:人參(去蘆頭)、白茯苓(去皮)、石菖蒲、遠志(去心)、龍齒、酸棗仁(微炒)、鐵粉(别研)、麥門冬(去心,焙乾)、朱砂(飛過)、乳香(别研)、麝香(别研)、琥珀(别研)各等分。 主治:怔忡健忘,精神恍惚,睡卧不寧,一切心疾。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