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對山醫話》~ 正文 (1)

回本書目錄

正文 (1)

1. 正文

古以五氣五色五聲視人生死蓋即誠中形外之義亦可見疾雖伏而未發其臟腑已先受傷故必現於形聲動作譬室有火患初不及覺馴至煙焰滿中則勃發而不可御矣然為曲突徙薪之計者近醫亦罕說部載宋神宗精醫理有內侍病腫太醫言不治帝為診之曰陰雖蓑陽未竭術可療也令貪蒜煮團魚而愈熙寧初京尹呂溱上殿進割郎中周約隨趨帝問呂體中無恙否呂以無對頃之復問且問周見呂如何周對如呂既退呂引鏡自照顧周曰面有晦色否周曰龍圖無自疑容彩安靜未幾溱果病遂不起噫如神宗者可云望而知之矣切脈辨症立方為醫家三要而脈尤重差脈既切明自能辨症而投藥不難也今醫者苦於脈理難憑乃竟盡棄不究惟學寫醫案作門面語論症則以活脫為能用藥惟以和平為貴自謂勝於偏執好奇孟浪皂喜者不知用藥如用兵量乎神速若遲疑不進使邪勢蔓延必致救援不及致危殆而後已夫偏執好奇誠為醫家所忌然或因其立法乖異在病家尚不輕信若和平之劑人即知其未必效亦取其無害而就之豈知因循兩字誤人不淺在尋常之症弗藥亦愈若生死關頭豈可須臾躭待乎

白話文:

古人根據五氣、五色、五聲來診斷生死,這是誠信於內在而表現在外在的道理。也可以看出疾病雖然沒有爆發,但臟腑已經受傷,所以一定會表現在形體、聲音和動作上。就像屋裡失火,一開始沒有察覺,等到煙霧瀰漫後,就會突然爆發而無法控制。然而,及時採取預防措施的人卻很少。史書記載宋神宗精通醫理,有個內侍得了腫病,太醫說治不好。神宗診脈後說:「陰氣雖然弱了,但陽氣還沒絕,還有辦法醫治。」於是讓內侍煮大蒜和團魚湯,病就痊癒了。熙寧初年,京尹呂溱上朝,跟在後面的郎中周約也一同走進大殿。神宗問呂體中身體怎麼樣,呂說沒事。一會兒又問,還問周約見到呂體中怎麼樣。周約回答和呂溱說的一樣。呂體中退下後,他自己照鏡子,周約說:「你的臉色有點晦暗吧。」呂說:「龍圖大人別自己懷疑,氣色平靜安詳。」不久,呂體中果然得了病,而且不起死。像神宗這樣的人,可以說是一眼就能看出端倪。把脈、辨別症狀、開藥方是醫家的三大要務,而把脈尤其重要。把脈如果清楚,就能辨別症狀,開藥也就容易了。現在的醫生抱怨脈理難以依據,竟然完全放棄研究,只學著寫病歷,用套話來討論症狀。開藥只求平和安全,自以為比那些偏激、好奇、魯莽、愛出風頭的人強。他們不知道用藥就像用兵,要速戰速決。如果猶豫不決,任由邪氣蔓延,必然會來不及救援,以致於危在旦夕。固然,偏激、好奇對於醫家來說是忌諱,但是有些醫家的治療方法雖然不同,病人們也不會輕易相信。如果藥物平和,人們都知道未必有效,但因為無害而服用。豈不知「因循」二字害人不淺?在一般的疾病中,不治也能自愈,可是在生死關頭,豈可延誤片刻?

余初讀靈素諸書覺其經義淵深脈理錯雜每若望洋意沮繼復並心壹志遍覽前賢註釋有所疑則鎮日默坐苦思而力索之乃漸通五運六氣陰陽應象之理每調氣度脈浪決人生死亦時或有驗憶昔避兵鄉里對巷有吳某晨起方灑掃忽仆地不語移時始醒延余診視仍能起坐接談及按脈則勢急而銳真有發如奪索者蓋腎氣敗也危期常不越宿遽辭以出人感不之信詎日未昃而氣絕矣又布商周某偶感微疾就余診視余曰今所患勿藥可愈惟按心脈獨堅濕痰阻氣氣有餘即是火火鬱不散常發癰毒時周腦後生細瘡累累若貫珠余曰君以此無所苦一旦勃發為害非淺亟宜慎之彼終不為意及明春果以腦後毒發而死據此則憑脈決症似乎如響斯應矣豈知脈理微茫又有不可臆斷者余有戚某過余齊形色困憊詢知患咳經月行動氣喘故來求治診其脈至而不定加火薪然竊訝其心精已奪草枯常死戚固寒士余以不便明言特贈二金惟令安養時已秋半及霜寒木落往探之而病已痊細思其故得毋來診時日已西沉行急而咳亦甚因之氣塞脈亂乃有此象與然惟於此而愈不敢自信矣

白話文:

我剛開始讀《靈樞》、《素問》等書時,覺得經文義理深奧,脈象錯綜複雜,常常像望著大海而心生沮喪。後來又專心一意地研讀前輩注釋,有所疑惑就整天默默坐著,苦思冥想,努力尋求解答。這樣漸漸通曉了五運六氣,陰陽應象的道理。每次我根據脈象診斷病情,預測生死,也時常驗證正確。

記得以前躲避戰亂時,鄰居中有一個姓吳的人,早晨起來剛打掃完,突然倒在地上失去了知覺,過了一段時間才醒來。家人請我前去診治,當時他能起身坐下,還能交談,但把脈時發現他的脈象急促尖銳,就像抽緊的繩索,這是腎氣衰敗的表現,危期常常不會超過一天。我急忙告辭離開,人們對我的說法不以為信。可是當天還沒過中午,他就氣絕身亡了。

還有個做布匹生意的周姓商人,偶然感染了一點小病,來找我診治。我告訴他,現在這個病不用藥就能治好。但是我按他的心脈發現很堅硬,說明有濕痰阻礙氣機,氣有餘,也就是火鬱,火氣鬱結不散,容易發作癰瘡。當時周姓商人的腦後生了許多細小的瘡,像串珠一樣。我說:「您對這個病不在意,一旦發作起來,後果很嚴重,這需要特別注意。」但他始終沒有把我的話放在心上。到了第二年的春天,他果然因為腦後毒發而死去。根據這些案例,通過脈象判斷病情,似乎很準確,可是脈理隱晦難明,又有不能隨意下結論的時候。

我的堂兄來找我,他的面容憔悴,一問才知道患了咳嗽一個月了,行動和呼吸都很吃力,所以來求治。我診治了他的脈象,發現在脈跳動時緩時急,加上他面色發紅,我暗自驚訝他的心神已經受損,草木枯敗,人常會死去。我的堂兄是個窮人,我不好意思明說,就特別送給他兩錠金子,讓他好好休養。當時已經是深秋,到了霜降時分,我去探望他,發現他的病已經好了。我仔細思考其中的緣由,可能是他來診治時太陽已經西沉,他走得急了,咳嗽的厲害,因此氣機受阻,脈象混亂,纔出現了那樣的症狀。現在好了,但我也不能肯定是不是因為這個原因。

脈理淵微固未易絲分縷析而世之醫家病家感以脈為首務豈知脈居四診之末上士欲求其備原難捨脈以言病而亦不能離病以就脈也蓋凡臨症必先詢其病之所在與受之所由察虛實觀氣色俟胸有成見而後按脈以決其疑若脈不合症必更求病之所以然與脈所以異准此立方或可無出入之慮本不專以三部九候為憑也矧今世粗工略知脈理便強作解事謂病之原木按脈能知在病家亦信其造詣甚深指下自能洞見孰知古之宗工亦無此本領乎余為是言非輕視夫脈也正以理甚淵微未容偽託耳

白話文:

脈象的道理十分精深細微,很難絲絲縷縷地剖析清楚。現在的醫生和病人,都把脈象看作是首要的工作,但不知脈象其實只位居四種診斷方法的末位。高明的醫生想要全面瞭解病情本來就難,而捨棄脈象來談論病情是不行的,但同樣也不能脫離病情來探脈。因為凡是看病,一定要先詢問病人的病症在哪裡,以及發病的原因。觀察病人的虛實情況,觀察氣色,等到心中有了初步判斷,然後再切脈來確定自己的看法。如果脈象與症狀不符,就必須進一步探究病情的起因和脈象異於常理的原因。根據這些依據來開藥方,纔可能沒有偏差。本來就不應只以三部九候為依據。何況現在的草率的醫生略通脈理,就硬裝作很懂的樣子,說病的根源只要按脈就能知道。病人也相信他們的本事很高,以為他們的手指能洞察一切。誰知道古代的醫術高超的大師也沒有這種本事呢?我說這些話,並不是輕視脈象,正是因為脈理非常深奧,不容許人隨意假託。

胎產非患惟稽古雜誌有異胎五則稱不救而方書恰未之戴五者何一曰東胞帶緊束不解也一曰沖臨產時沖逆不下也一曰挺者橫截腹中手足不露一曰捧心子捧母心心隨胎落一曰卷腸腸斷始脫遇此五者母子得存共一幸矣至懷胎之遲速亦甚不同有三四年而後生者此胎氣使然靜待固無所害若見腹膨既久誤認為病以藥攻之必至胎損而墮悔何及哉更有七月五月而生者考孕生五月古名賅胎以父母稟氣之旺陽生而陰即長故先期而產此如向陽花木得氣在先十月即華不待三春始發耳俗子不明此理妄有誹訕至產母忿不欲生良可痛恨昔余家有墳丁趙德隆者發鄰女未六月而產一男戚黨咸竊笑幸超知妻素端方無疑問子後漸長聲音笑貌酷類德隆於是群疑始釋又有孕終不產者元人說部所載南邑下砂四灶鹽丁顧壽五妻王氏始笄笄顧子女已生其五而於至大辛亥復有孕及期臨蓐七日不娩後仍如故每囑家人死必焚我勿待盡須檢視腹中物以明何疾繼於至正庚寅十月腹驟動痛極而死越二日家人遵遺言以火化之取物視則胸帶纏束甚緊剖之乃一男胎其脅骨堅如鐵石計懷胎四十年其婦以甲戌生死年七十有七矣胎產常事有怪異若此者其故固不可解也

白話文:

生產並非困難的事,但古書中記載的一些罕見案例與一般常見情況有所不同。書中記載了五種無法救活的胎產案例:

  1. **東胞帶緊:**嬰兒出生時,胎衣緊緊纏住,無法解開。

  2. **沖臨產:**生產時遭遇外力衝擊,導致胎兒無法順利娩出。

  3. **挺者:**胎兒橫躺在腹中,手腳無法露出。

  4. **捧心子:**胎兒抓著母親的心臟,隨著胎兒下降,母親的心臟也跟著掉落。

  5. **卷腸:**胎兒的腸子斷裂後才得以娩出。

如果遇到這五種情況,母子能夠保全性命,真的是萬幸。懷胎的時間長短差異很大,有的三四年後才生產,這是胎氣使然,靜待即可,不必擔心。但是如果腹部長大時間過久,誤以為是疾病,用藥治療,必定會損害胎兒導致流產,悔之不及。

此外,也有七個月、五個月就生產的例子。古書記載五個月出生的稱為「賅胎」,這可能是因為父母體質強健,陽氣旺盛,陰氣隨之增長,導致早產。就像向陽的花木,因為早早得到陽氣,所以十月就能開花,不必等到春天。愚蠢的人不明白這個道理,胡亂詆毀,導致產婦憤怒不願生孩子,實在令人痛恨。

曾經在我家做雜工的趙德隆,鄰居的女兒未滿六個月就生下一個男孩。親戚們都偷偷嘲笑。幸好我瞭解他的妻子向來品行端正,沒有懷疑。後來孩子逐漸長大,聲音和長相酷似德隆,大家才消除疑慮。

還有懷孕到最後也沒能生產的案例。元朝的一本小說中記載,南邑下砂四竈鹽丁顧壽五的妻子王氏,一開始嫁給顧時就已經生過孩子了,後來又陸續生了五個。到了至大辛亥年,她再次懷孕。預產期到了,生產了七天,孩子仍然沒有娩出,之後一切如常。她再三交代家人,如果自己死了,不要馬上火化,必須檢查腹中的胎兒,找出無法生產的原因。到了至正庚寅年十月,她突然腹痛難耐而死。兩天後,家人遵照遺言燒了她的遺體。取出的胎兒身穿緊緊纏住胸部的胎衣,剖開一看,竟然是一個男孩,他的肋骨堅硬如鐵。估計他在母親腹中已經懷了四十年。他的妻子在甲戌年去世,活了七十七歲。

胎產原本是常事,但也有像這樣罕見的例子。這些案例的原因,至今仍無法解釋。

古云讀書不明其義不如不讀言恐反為書惑也而在醫為尤甚蓋古人方論惟言一症不能隨其傳變故可意會而不可拘執即如虛損一症丹溪謂陽常有餘陰常不足主治在心腎以心主血腎主精精竭血燥火盛金衰而成勞怯故治以四物六味補益真陰俾火自降而肺金清肅在東垣剛又以脾胃為本言士厚則金旺而腎水亦足故以補中益氣為主後肚咸宗李而以朱為誤謂造化生機惟藉此春溫之氣若專用沉陰清化之品則生生大氣索然是蓋未知上損從陽下損從陰之義矣按金匱云脈大為勞極虛亦為勞脈大指損及心脾營血虧而氣分泄越宜歸脾建中益氣養營為要極虛則言精血內奪肝腎陰不能自立宜以四物八味壯水化源乃知前賢立方本各有見後人不分陰陽不察脈埋但言治損而茫不知其損之所在也嗟乎藥能治病即能致病昔人有言不遇良醫不如不藥蓋治病猶易治藥為難耳有友僻居鄉曲每言其處苦無醫士無藥肆余謂果爾亦未必非一鄉之福也

白話文:

古人說過,如果讀書不明白它的意義,不如不讀,因為只會被書本迷惑;但在醫學上,這種情況更為嚴重。因為古人的方劑只針對某一個症狀,不能根據病情的變化而調整,所以可以靠意會,但不能拘泥於古方。

例如「虛損」這個症狀,丹溪認為陽氣經常有餘,陰氣經常不足,治療的關鍵在於心腎。因為心主血,腎主精,精氣耗盡,血氣枯燥,火氣旺盛,金氣衰弱,就會導致勞累和怯懦。所以治療的方法是用四物湯和六味地黃丸來補益真陰,讓火氣自然下降,肺金也能得到清肅。

而東垣剛認為脾胃纔是根本,因為脾氣胃氣充實,金氣就會旺盛,腎水也會充足,所以主張用補中益氣湯為主。後來的李東垣繼承了這個理論,但認為朱丹溪的說法是錯誤的。他認為造化生機來自於春天的溫暖之氣,如果只用滋陰清化的藥物,就會讓生機勃勃的大氣枯竭。這說明他沒有理解「上損從陽,下損從陰」的道理。

《金匱要略》中說,脈搏強大是勞倦或虛弱的表現。脈搏強大說明心脾受損,營血虧虛,氣分泄漏過多。治療的重點應該是歸脾湯或建中湯,以補益氣血。如果非常虛弱,說明精血內耗,肝腎陰氣不能自立,應該用四物湯或八味地黃丸來滋補水源。

可見,前賢們開的方子都有各自的見解。後人不分陰陽,不察脈象,只說治療虛損,卻茫然不知虛損的原因在哪裡。可惜啊!藥既能治病,也能致病。古人說過,沒有遇到好醫生,不如不治療。因為治病還比較容易,但治藥卻很難。

我有一位朋友住在偏遠的鄉村,他說那裡沒有醫生,也沒有藥店。我認為這樣也未必不是全鄉人的福氣。

凡治病必察虛實無盛盛無虛虛疏其血氣令其調達而致利平此素問審治之義也今之醫士每遇年老之人輒投溫補而輔之一字又為人所樂聞不知老人脾氣既衰飲食入胃輸化不清蒸變為痰氣機阻遏氣有餘即是火故治老人略同幼稚當以清通為主是即經旨六腑傳化不藏以遍為用也徐靈胎日千年之木往往自焚監陰盡火炎物理然也余謂積歲溝渠必多擁塞人能除此老人之病非純以溫補為法矣昔金壇王肯堂年逾八旬患脾泄經年不愈醫投溫補而轉劇延我邑李士材診之用巴豆霜下痰涎數升而愈此非李之明於辨病不能用非王之知醫亦不敢服耳張子和曰良工先治實後治虛轟工或治實或治虛謬工即實實虛虛惟庸工能補其虛不敢治其實也

白話文:

治病時一定要辨別虛實,虛則補,實則瀉,調整氣血,讓它們運行順暢,疾病就會平復。這是《素問》審慎治病的原則。如今的醫者,遇到老年人往往亂用溫補藥,患者也喜歡這種方法,殊不知老年人的脾氣虛弱,食物進入胃中消化不良,會化為痰氣,阻塞氣機,產生「火」,所以治療老年人與治療小兒類似,應以清通為原則。這是醫經的要旨:六腑傳化之氣不能貯藏,周流全身供其使用。徐靈胎說:千年老樹往往自焚,因為水分耗盡,火勢旺盛,這是物理規律。我認為,長年累月的溝渠必定淤塞,人體也是如此。清除老年人的病,不能單純依靠溫補之法。從前,金壇的王肯堂老先生八十多歲了,患有脾泄多年不愈。有醫生亂投溫補藥,病情反而加重。後來請邑中名醫李士材診治,用巴豆霜下出大量痰涎,病情纔好轉。如果不是李醫生明辨病症,敢於用藥,即便王老先生懂得醫理,也不敢服用。張子和說:好醫生先治實證,再治虛證;平庸的醫生只治實證或虛證;最差的醫生不管虛實,一味溫補。

昔有人乘舟遇風而患心疾醫者取多年船柁於手汗所積處剖末飲之而愈醫以意用初視兒戲往往巧發奇中有未易致詰者盧陵嘗舉此語坡公坡公笑曰然則以才人之筆燒灰飲學者當療昏惰推之飲伯夷之盟水即可救貪食比干之飯余即可己佞舐獎噲之質亦可治怯臭西子之珥亦可愈惡疾乎廬陵亦大笑余謂是固不可太泥古人用藥每取形質相類性氣相從以達病所亦有純以意連如弩牙速產杵糠下噎月季調經扇能止汗蛇性上竄而引藥蟬膜外脫而退翳所謂醫者意也殆即此類本不當以常理格亦未可以必愈期如或執而不通適為坡老所笑耳

白話文:

從前有位船客,在乘船時遇到大風,結果得了心臟病。一位醫生向他索要一根長年使用的船漿,從船漿上人們手汗積聚的地方剖下一塊小片讓他喝下,病情就痊癒了。醫生是根據意象來用藥的。初看起來像兒戲,卻常常突然奏效,其中一些做法不易用道理來解釋。盧陵曾經跟蘇東坡說起這件事,坡公笑著說:「這樣說的話,用才子的筆燒成灰喝下去,學習的人應該可以治療懶惰嗎?推而廣之,喝伯夷的盟水就能治療貪吃,吃比干的飯渣就能治好拍馬屁,舔舐獎噲的大便也能治怯懦,戴西施的耳環也能治好惡疾嗎?」盧陵也大笑起來。我認為這是不能太過拘泥的。古人用藥,常常根據形狀或性質相似的原則,來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也有一些完全根據意象來用的,就像用弩牙來加速分娩,用杵臼的糠來治療噎食,用月季花來調經,用扇子來止汗,用蛇的特性上竄來引導藥物,用蟬蛻脫殼來治療翳障等。這就是所謂的「醫者意也」。大概就是屬於這種類型。本來不應該用常理來衡量,也不能保證一定能夠治好。如果執著於此不通變通的話,正好會成為坡老的笑柄。

今醫士每見身熱脈數輒投柴葛以為邪散則安不知六淫感症固非一端見症雖略相同治法則自有別蓋溫邪忌表濕家忌汗前腎固有明訓王晉三古方選注集傷寒百十三方攻補溫涼無所不備豈僅以解表為事哉即足經論治表散亦不宜太過蓋病中大汗最能暗耗元陽致病後每多損怯嘗閱說部所載範云仕粱為治議時武帝有九錫之命期在旦夕而云適病疫乃召全文伯診之欲求速愈文伯曰此甚易但恐二年後不復能治云曰朝聞道夕死何妨況二年乎文伯乃以火煆地布桃柏葉於上令云臥之汗大泄翌日遂愈後二年云果暴卒宣解之不宜過甚如此

白話文:

現在的醫生們每當看到病人發燒,脈搏數快,就隨便開柴胡、葛根來發散邪氣,以為這樣就能安然無恙。他們並不知道六淫感症並非只有這一種,即使症狀看起來差不多,治療方法也一定不一樣。因為溫邪忌諱發散表氣,濕邪忌諱發汗。前賢們都有明確的訓誡。王晉三的《古方選注集》收錄了 113 個治療傷寒的方子,攻補溫涼無所不備。難道作者只是為了疏散表氣才寫這些方子的嗎?即使是足經論述的治療表散之法,也不應該做得過度。因為病中大汗淋漓最容易暗中耗損元陽,導致病後身體虛弱。

我曾經看過一些筆記小說裡記載,範雲為武帝治病,武帝賜予九錫的詔命就要頒布了,卻得了瘟疫,於是召請全文伯來診治,希望自己能儘快痊癒。文伯說:“這很好治,只是恐怕兩年後你就不會再找我看病了。”武帝說:“今天得知一個道理,就算今晚就死了也無妨,何況是兩年後呢?”於是文伯用火燒炙地布上桃柏葉,讓武帝躺在上面大汗淋漓,第二天就痊癒了。兩年後,武帝果然突然去世。由此可見,發散表氣不應該過度。

治病不難用藥而難於辨症辨症既明則中有所主而用藥自無疑畏如明永樂中東宮妃張氏經阻閱十月疑有孕上命大慶盛啟東診之盛謂非孕進方多破血品東宮怒曰早晚望誕育豈宜服此即屏退閱月病益劇復召診仍疏前方東宮禁盛於別室而後服其方盛家惶怖無地事恐不免而盛洋洋若不經意閱三日家人忽聞門外呼殿聲甚暄出視則盛已紅棍前引獲厚賞歸矣詢之知妃服藥後下血數斗疾漸平復可見識病既真下藥終無疑畏如盛者於醫無愧為良矣

白話文:

治療疾病不難在於用藥,難在於辨別病症。一旦辨明病症,心裡就會有主見,用藥自然不再猶豫。比如明朝永樂年間,東宮太子妃張氏經期阻斷十月,懷疑自己懷孕,皇上命令太醫大慶盛前往診治。大慶盛診後認為不是懷孕,於是開了許多破血的藥方。東宮震怒,說道:「馬上就要臨盆了,怎麼能服用這種藥?」於是將他趕了出去。一個月後,太子妃的病情加重,於是再次召大慶盛診治,他依舊開了之前的藥方。東宮將大慶盛關進了偏房,然後才讓人煎藥。大慶盛的家人非常害怕,擔心他命不久矣,但大慶盛卻若無其事。三天後,家裡人忽然聽到殿外傳來高聲呼喚的聲音。出去一看,原來是大慶盛正騎著紅馬,前面有人引路,還拿著豐厚的賞賜回來了。詢問之下得知,太子妃服藥後下了幾鬥血,病情逐漸好轉。由此可見,只要辨別病症準確,下藥治療就沒有什麼可擔心的。像大慶盛這樣的醫生,在醫學界無愧於「良醫」之稱。

太素之脈析五運之微窮造化之理能決人富貴利達貧賤壽夭此無他至於理而止耳蓋人稟天地之氣以生故五行之氣隱於五臟通於六腑呼吸之間陰陽開合造化玄微靡不畢見嘗考太素諸書首重心脈心主也一身之動定係為凡人貴賤惟在輕清重濁其詞曰心脈分明緊秀洪自然祿位至三公清調三按俱無絕福壽縣綿紫誥隆蓋脈清則神清脈濁剛氣俗得先天氣厚放神旺氣充脈必明秀而無雜亂至貴也大抵男子以肝木巽位為主女子以肺金兌位為先清如玉之溫潤應指分明不沈不濡調調不絕濁則粗躁無神息數混雜按之不顯如撒乾砂此貴賤之所由分也然一脈分六部變應萬端其問陰陽聚散生克無窮義奧同於易理非真有宿慧者豈能參其機要哉

白話文:

《太素》這本書對於脈象特別重視,因為脈象反映了五運精妙變化,能夠探究生命的奧祕,判斷人的富貴貧賤和壽命長短。這並非奇特的神祕之術,而是基於對人體規律的深入理解。

人體承接天地之氣而生,因此五行的氣息隱藏在五臟六腑中。隨著呼吸的吐納,陰陽開合之間,生命微妙的變化都可以在脈象中有所體現。

研究《太素》等醫書,首要重視心脈,因為心主一身。人的動靜狀態都與心脈有關,貴賤之分則在於脈象的輕清或重濁。《太素》書中說:「心脈分明緊秀洪,自然祿位至三公。清調三按俱無絕,福壽縣綿紫誥隆。」心脈清秀,代表神清氣爽,脈絡濁重,則代表氣息渾濁粗俗。氣息厚重,神旺氣充,脈象就會明秀而沒有雜亂,這是大貴之相。

男子以肝木巽位為主,女子以肺金兌位為先。脈象清潤如玉,應指分明,不沉不濡,調和而不間斷。脈象濁重則粗糙無神,數息混雜,按之不顯,就像撒落的乾砂。這便是貴賤分野的依據。

但是,脈象分成六部分,變化無窮,其間涉及陰陽聚散、生剋制化的道理,與《易經》的義理相似。沒有真正的智慧和悟性,如何能探究其中的奧祕呢?

藜藿之軀不數服藥之故易於見功膏粱之體未病先藥既病而藥難取效常見富人染病一日數醫醫者爭奇冀得偶中方藥亂投致多誤事有挽顯者詩曰堂深入不知何病身貴醫爭試一方大紙富人病多誤於亂藥貧人病多誤於在循

白話文:

身體虛弱的人不多服藥,所以容易奏效。而富裕的人即使未生病也先服藥,一旦生病,藥物就難以起效。經常看到富人染病,一天內找了好幾個醫生。醫生們都想表現得與眾不同,希望偶爾能對症下藥。亂用藥物,導致許多錯誤。有人寫詩諷刺道:富人的大廳寬敞,自己都不知道得了什麼病。富貴的人,醫生爭著開不同的藥方。大張的紙上寫著富人的病情,卻經常因為用藥混亂而導致誤診。窮人的病情,則多半因為延誤治療而錯過最佳時機。

昔人言病有六不治驕恣不論於理輕身重財衣食不適惡言形羸不肯服藥信巫不信醫六者有一則為難治余友沈子涵孝廉丁未春來滬嘗顧余齊見其神色哀奪間之曰去冬患咳至今未復耳按其脈左緊細傳指右關微澀余曰此屬陰分有虧木失水涵冬令失藏升降太過夏三月防有失血之患子涵曰尚能食飯兩碗固無懼余曰雖然還當安閒靜卷服藥調之曰藥補不如食補我有肥雞爛肉河川藥余遂不復言未幾航海入都果咳甚嘔血未及一年卒於京嗟乎是時尚可治因不信醫藥以致不救惜哉

白話文:

古人說有六種病難以治療:

  1. 驕傲自滿,不講道理

  2. 輕視生命,重於錢財

  3. 飲食不適

  4. 出言不善,形體瘦弱

  5. 不肯服藥

  6. 相信巫術,而不相信醫生

如果符合這六條中的任何一條,就難以治癒。

我的一位朋友沈子涵,是位孝廉,在丁未年春天來到上海,曾來看我。我看到他的臉色暗淡,便問他。他說:「自從去年冬天患上咳嗽,至今仍然沒有好轉。」我為他號脈,發現左手脈象緊細,傳導至右手關處時微澀。

我對他說:「你的陰分有虧,木氣不足以滋潤水液。去年冬天,你的身體沒有得到適當的保養,導致升降失調太過。在接下來的三個月裡,要注意防止失血。」

子涵說:「我還能吃兩碗飯,所以不用擔心。」

我說:「儘管如此,還是應該保持安靜,避免勞累,並服用藥物調理。藥補不如食補,我有肥雞、爛肉和滋養藥材。」說完,我就沒有再說什麼了。不久後,他乘船前往京城。果然,他的咳嗽加重,還嘔吐了血。不到一年的時間,他就在京城去世了。

唉,當時他的病是可以治癒的,但是因為他不信醫藥,導致疾病無法得到及時救治,真是令人惋惜啊!

眼科一症前人雖有五輪八廓七十二症之義然以余言之其要不過辨其陰陽虛實急則治標緩則治本耳東坡當曰輿歐陽叔弼晁無咎張文潛同在戒壇時坡公病目嘗以熱水洗之文潛曰目忌點洗目有病當存之齒有病當勞之不可同也魯直有言眼惡剔決齒便漱潔治目當如曹參之治民治齒當如商鞅之治軍期為得之餘謂此特以養目言也若火熱壅結赤腫腐爛翳膜遮蔽譬之鏡受汙垢必常磨洗非存養所能愈余少時常患目赤初不甚苦仍於燈下觀書以致腫極而生翳膜割剔數次始退然稍不避風其患立至目光因之大損後有友人傳一方於立冬日多竟野菊曬乾作枕自後得無目疾矣藏器曰勿使一日失穀氣蓋五穀得天地中和之氣能益人脾胃故以食為主也然有非餐霞服氣數十年不穀食而安然無恙者是亦奇矣余戚家一婦絕粒三十餘年日不過食菜疏半碟或果餌數枚其起居動作無異平時今年逾六旬猶能調羹縫紉此或胃氣使然故不治亦無害也吹影編云仲弟芝庭年十四得奇疾不食五穀聞氣則嘔家人陰進米汁乃氣逆欲絕時或長嘯以舒氣其聲如雷鳴日惟吃羊豕肉品食畢即飲冷茶三四甌暑月則飲水亦無腹滿作瀉之患有時連旬不食肉只食瓜果數枚而已飲酒勝常人體更肥胖精神倍於昔時娶妻生二子一女家人以為常亦不強其食也如是者十五六年一日忽思食麵食之頗安後遂能食而漸羸瘦不逾年而歿時蘇城吳正功我邑王協中皆得醫名吳診視莫名其症王則曰食掛然亦未詳其義余謂是或痰之為愚耳痰留胃院故不食不飢痰阻氣道故欲揚聲以舒之氣有餘即是火久之火盛風生痰亦為之消爍而體瘦能食前十餘年強力支持皆氣火為之用耳痰火雖消而氣極亦絕矣臆度如是未識然否存之以技君子

白話文:

眼疾

古人雖然將眼疾分為五輪八廓七十二種,但我認為最重要的是辨別虛實寒熱。急者治標,緩者治本。蘇東坡曾說,他與歐陽叔弼、晁無咎、張文潛一起在戒壇時,蘇東坡眼睛發病,曾用熱水清洗。張文潛說:「眼睛忌諱點洗。眼睛有病應該溫養,牙齒有病應該勞動,不能混為一談。」魯直曾經說:「眼睛不適宜剔決,牙齒應經常漱潔。」這些話都是針對眼部保養而說的。

如果眼睛紅腫潰爛,視物模糊,這就像鏡子蒙塵,需要經常擦洗,光靠溫養是無法痊癒的。我年輕時經常患眼疾,起初並不嚴重,但仍忍不住在燈下讀書,導致眼睛腫脹,長出翳膜。經過多次割剔才退去,但稍不避風,就會復發,視力也因此受損。

後來,一位友人告訴我一個偏方:立冬那天,採摘大量野菊花曬乾,做成枕頭。之後,我的眼疾就消失了。

臧器說:「不要讓自己一天沒有穀氣。」因為五穀吸收了天地中的和氣,能滋養人的脾胃,所以以五穀為主食。然而,也有人幾十年不食五穀,卻安然無恙,這也很奇怪。

我的一個親戚家裡有一個婦人,已經絕食三十多年了,每天只吃半碟蔬菜或幾枚果子。她的生活起居與常人無異。今年已經六十多歲了,還能做飯縫衣。這可能是因為她的胃氣特別強,所以不吃東西也沒事。

《吹影編》記載:仲弟芝庭十四歲得了一種奇怪的病,不吃五穀,聞到氣味就嘔吐。家人偷偷地給他喝米湯,他就會氣逆欲絕。有時他會長嘯來舒緩氣息,聲音如雷鳴。他每天只吃羊肉豬肉,吃完後就喝三四碗冷茶。夏天,他只喝水,也不會腹脹腹瀉。有時他能連續幾天不吃肉,只吃幾枚瓜果。他喝酒比常人還多,身體卻很肥胖,精神比以前還好。他娶了妻子,生了兩個兒子一個女兒。家人對他的情況習以為常,也不強迫他吃東西。過了十五六年,他突然想吃麵食,吃了之後感覺很舒服。後來他逐漸能吃東西了,但體重卻逐漸減輕,不到一年就去世了。當時蘇州的吳正功和我們縣的王協中都很有名,吳正功診視後無法確診,王協中則說他「食掛」,但也不太清楚是什麼意思。

我認為他的病可能是痰惹的禍。痰液積聚在胃裡,所以不思飲食。痰液阻礙氣道,所以想通過大聲呼喊來舒緩氣息。氣有餘就是火,久而久之,火旺生風,痰液也被消散,導致身體瘦弱,能進食。他前十幾年靠著氣火勉強支撐,現在痰火雖消,但氣也耗盡了。我這樣猜測,不知對否,謹此備忘。

醫以意取非可言傅每有病情相似而藥有驗不驗者此常深究其理也嘗閱南唐書載烈祖食飴喉中噎國醫莫能愈吳廷紹請進楮實湯一服而安群醫他日取用皆不效扣廷紹但言噎因甘起故以此治之李時珍曰楮實久服使入骨軟故能治骨哽此亦軟堅之義也余調飴味過甘而能動火生痰食飴致噎差為痰火所阻楮實性寒而利故得開其壅滯此吳深求勉勝之理故作取驗豈一味楮實而可通治噎患哉群醫之味亦可概見矣

白話文:

中醫透過把脈的方式診斷病情,而不是單憑言語傳達。經常遇到病情相似的患者,卻有服藥有效和無效的差別。這時就必須深入探究其原因。

我曾經讀過南唐史書,記載後主李煜吃了麥芽糖後導致食道阻塞,當時的宮廷御醫都無法醫治。吳廷紹請求給李煜服用楮實湯,一服藥就治癒了。其他御醫事後嘗試使用這個方子,卻都沒有效果。詢問吳廷紹,他只說食道阻塞是因為麥芽糖的甜味引發,所以用楮實來治療。

李時珍說,楮實長期服用會讓骨頭變軟,因此可以治療骨頭哽塞。這個道理也是軟化堅硬的意思。我嚐過麥芽糖的味道過於甘甜,會引起火氣和生痰。食用麥芽糖導致食道阻塞,是因為痰火所阻。楮實性寒滑利,可以消除痰火造成的阻塞。

吳廷紹深入探究了病情的根源,採取了恰當的治療方法,因此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難道就只用楮實就能治療所有的食道阻塞嗎?由此可見,其他御醫的醫術水平如何了。

南方卑濕民苦濕熱每當春令必陰雨連綿入夏叨暑熱聚降地氣上蒸人感之人秋不病濕溫即患瘧痢蓋初感雖微而濕久則成熱熱久又能化濕昔人言濕熱交互如面入酥乃言最難分理也余於夏秋每患濕病入冬始愈故會有淹倒微軀夏復秋病因暑濕最淹流方書屢檢翻滋感藥性多偏未易投之句亦言其淹纏難治耳蕪湖徐紹裘傳一方秋半清曉於殘荷葉上收清露以鮮佩蘭葉浸二日去葉取露磁瓶貯之動固明年人夏晨起服一二茶匙常食薏苡粥可除此患試之果驗

白話文:

南方潮濕,居民常受濕熱之苦。每到春天,便連日陰雨綿綿,到了夏天則熱氣蒸騰,濕熱之氣上升,侵襲人體。到了秋天,若不患濕溫之疾,便會患瘧疾或痢疾。因為濕熱之邪初感時雖然輕微,但濕氣久留便會化為熱邪,熱邪久積又會轉化為濕邪。古人說,濕熱交替,就像酥油滲入麵粉一樣,很難分辨。我每到夏秋之際便會患濕病,到了冬天才能痊癒。因此寫下「淹倒微軀夏復秋病」的句子,意指暑濕之邪纏綿難愈。我曾廣泛查閱醫書,發現治療濕熱之藥性多有偏頗,難以對症下藥。也有人說濕熱之邪纏綿難愈。蕪湖的徐紹裘傳授給我一個方子:秋天清晨,在殘留的荷葉上收集露水,用新鮮的佩蘭葉浸泡兩天,取出露水,用磁瓶盛放。明年夏季,每天清晨服用一二茶匙,常食薏苡粥,可以根除濕熱之患。我試用後,果然有效。

古方有藥只一味者名曰單方蓋取其力專而效速也用之往往有奇驗金陵買入莫麓春避岳來滬就居城南與余居在有子七齡好食瓜果因患腹痛日夜號哭肌肉盡削一日有行腳僧過其門見之曰此孩腹有蟲今尚可再延一月即不救居士肯舍香金五百常為療之莫即首肯僧於囊中出藥草一束令煎服是晚瀉出白蟲升許腹痛遂止莫乃以所餘草一莖袖來問余視之粗如筆管折之則不斷葉疏而色紅余曰得非本草所謂赤藤者乎綱目謂其能殺蟲而狀亦相似並引夷堅志所載趙子山寸白蟲病醫令戒酒趙不能禁一日醉歸夜已牛口渴甚見廡下甕水頗清即連飲數酌而寢迨曉見蟲出盈席心腹頓寬異之視所飲水乃僕浸赤藤以織草履者他以古證今其說皆合特吳中素無此草未嘗見其苗葉亦不敢言其必然也

白話文:

古時候,有一種只用一種藥材的方子,叫做「單方」。因為它的藥力集中,見效快,所以用起來常常有奇特的療效。南京的莫先生買了房子後,避開戰亂來到了上海,住在城南。我和他住得很近。他有一個七歲的兒子,愛吃瓜果。因此患上了腹痛,日夜哭號,肌肉都消瘦了。一天,有一位雲遊的僧人經過他們家門口,看見了他的兒子,便說:「這個孩子肚子裡有蟲,現在還能再撐一個月,如果不救治就活不成了。居士願意拿出五百兩銀子,讓我來治癒他嗎?」莫先生馬上答應了。僧人從荷包裡拿出一把藥草,讓他煎服。當天晚上,孩子就瀉出了白蟲,足足有一升,腹痛也停止了。莫先生把剩下的藥草拿了一枝,藏在袖子裡來問我。我看了看,見它像筆管那麼粗,折不斷,葉子稀疏而顏色發紅。我說:「這難道是本草書上所說的赤藤嗎?」《本草綱目》說它能殺蟲,而且形狀也很相似。還引用了《夷堅志》中記載的趙子山寸白蟲病,醫生讓他戒酒,趙子山做不到。有一天他喝醉了酒回家,半夜口渴得很,看見門廊下有甕水很清澈,便連喝了好幾口,然後就睡下了。等到天亮,他看見蟲子滿滿爬了一牀,心腹頓時寬鬆了,覺得很奇怪。他看了看自己喝的水,發現是僕人用赤藤泡過以後,用來編織草鞋的。從古書中得到的驗證和現在的情況全都對得上,只不過吳地一向沒有這種草,我從未見過它的苗葉,所以也不敢肯定。

病非習見自古醫書所不載往往於雜說中得之時或有驗邑有剃髮丁孫某於肉汁中誤吞短髮初不為意年餘覺胸次隱痛甚則肢體厥冷孫嚐出入余家求余診治按脈兩手俱平靜自言二便飲食如常繃視患處皮色無少異餘日汝非營衛間病因詢其平日好食何物曰無所好又問會食異常之物否曰無之惟於二年前會誤吞短髮余曰病在是矣因令飲菜油連進四五杯乃大吐遂出短黑蟲無數似發略粗人水能動浸二日仍化為發病遂愈或問油能殺蟲乎曰惟取以探吐且無骨之蟲見油即伏故得隨吐而出然非無本談藪所載失明帝官人患腰痛牽心發即氣絕群醫以為肉症全文伯曰此發瘕也以油灌之吐物如發稍稍引之長三尺頭已成蛇懸柱上水滴盡仍一發也偶憶是說因以試之不意果驗

白話文:

這種病在從前的醫書裡沒有記載,常常在雜七雜八的傳聞中聽說,偶爾會有人驗證。縣裡有個剃頭匠叫丁孫,在肉湯裡不小心吞下了短頭髮,開始並不在意。一年多後,他感覺胸腔隱隱作痛,嚴重時手腳冰冷。丁孫經常出出入入我家,請我診斷治療。我按脈,發現雙手脈象都平穩,他自述二便飲食正常,而且繃緊患處查看,皮膚顏色沒有什麼變化。我於是說:「你的病不在營衛之間。」便詢問他平時喜歡吃什麼。他說:「沒有特別喜好。」又問他是否吃過什麼異常的東西。他說:「沒有,只是兩年前不小心吞下了短頭髮。」我說:「病就在這裡。」於是讓他喝菜油,連續喝了四五杯,他大吐了一場,吐出了很多像頭髮一樣又短又黑的蟲子,大約有發絲粗細。那些蟲子遇到水就會活動,浸泡兩天後又變回了頭髮,病也因此痊癒。有人問:「菜油能殺蟲嗎?」我答:「菜油是用來催吐的,而且無骨之蟲看到油就會趴下,所以能隨著嘔吐吐出來。」這並不是沒有依據的。據《談藪》記載,一個失明的宮中官員患有腰痛,牽連到心臟,發病時就會氣絕。很多醫生都認為是肉症,只有全文伯說:「這是發瘕。」於是用油灌他,吐出來的東西像頭髮,慢慢拉出來有長達三尺,頭已經形成蛇的形狀,懸掛在柱子上。待水滴盡後,又是一根頭髮。我偶然想起這個故事,於是用同樣的方法試驗,沒想到果然有效果。

人常年衰齒牙搖動欲脫或在壯歲為風火所侵因而作痛者最難禁受余中年多齒患偶閱玉壺清話有固齒鳥髭藥歌試之果驗特錄於此歌曰豬牙皂角及生薑西國升麻蜀地黃本律旱蓮塊角子細辛荷葉要相當青鹽等分同燒煆研細將來使最良揩齒牢牙髭鬢黑誰知世上有仙方並云方得諸西嶽蓮花峰頂張師正年五十時齒已疏搖不便咀嚼既得此方匡臠大胾利如刀截而搖者復固矣此方授僧文瑩時僧齒亦卮如懸蒂試之輒復固遂傳於世云古之醫士能破脅取症割肢療毒盤斷能續骨斷能接今世雖罕見然能遍其技者宇內猶有其人不過得傳者少而遇之難耳昔武林舍範氏之藏松閣主人有子才六齡墮樓折脛編召醫人咸為束手有新安鄭某自言能治令取牛筋劈細揉熟如絲以續斷骨出藥未少許散骨上以雞皮封之兩月能起立經年平復余嘗詢且技之所授云有祖傳抄本書數十頁皆傷科秘然燃其藥草非肆中所有人山採取往往終歲不得倘得此藥便可接骨惟損及臟腑則不能抬矣嘗閱翼駉稗編載蔣紫真精於醫武進周某其母劚筍傾跌竹鋒入腹腸已國求治於蔣曰創雖可治十年後當有異疾遂出藥敷腸以線縫紉納腹中研藥一丸令服夜半而蘇一月創合後八年乃已死或問十年後如何曰續處必生肉簟飲食溶滓卻從此出耳觀此雖臟腑之捐亦可治也

白話文:

人們上了年紀,牙齒鬆動,快要掉落;或者年輕時受風火之氣侵襲,因此牙齒疼痛的人最難承受。我在中年時牙齒問題多多,偶然讀到《玉壺清話》,其中有一首固齒鳥髭藥歌,試著用後果然有效,特地將它記錄於此:

豬牙皁角和生薑,西國升麻蜀地黃。

本律旱蓮塊角子,細辛荷葉要相當。

青鹽等分同燒煆,研細將來使最良。

用它刷牙能固齒,牙髭烏黑誰能想?

世上有仙方不知曉。

據說這個方子是從西嶽蓮花峯頂的張師正那裡得到的。張師正50歲時,牙齒已經鬆動,咀嚼不便。他得到這個方子後,牙齒恢復得很好,又快又利,搖晃的牙齒也穩固了。這個方子傳授給了僧人文瑩,當時文瑩的牙齒也鬆動得像掛在蒂上的果實,用這個方子後,牙齒也恢復了穩固,於是這個方子就流傳下來了。

古時候的醫士能剖開身體取出病狀,割肢治療毒傷,能接續斷骨,還能連接斷肢。如今雖然很少見到這樣的人,但精通這些技術的人在世上還是有的,只是傳承的人少,遇見這樣的人也很難。

以前,武林舍範氏的藏松閣主人有一個兒子,6歲時從樓上摔下來折斷了腿骨。請來的醫生都束手無策。有一個來自新安的鄭某自稱能治,於是取來牛筋,劈細揉熟如絲,用它來接續斷骨。他還取出一些藥粉散在骨頭上,用雞皮封好。兩個月後,孩子就能站立了。經過一年時間,腿骨完全康復。我曾經詢問過鄭某的技藝師承,他說祖上留下的抄本有好幾十頁,都是關於外傷科的祕方。但是書中所載的藥草都不是普通藥店能買到的,都需要到深山中採集,有時甚至一年都採集不到。倘若得到這種藥,就能接骨,只有損傷到臟腑的不能醫治。

我曾經讀過《翼駉稗編》,其中記載了蔣紫真精通醫術。武進的周某,其母切筍時跌倒,竹筍鋒利的尖端扎進了腹中腸道。周某求治於蔣紫真,蔣紫真說:「這個傷口雖然可以治療,但十年後會出現其他疾病。」於是拿出藥物敷在腸子上,用線縫紉,納入腹中,又研製了一丸藥讓周母服用。到半夜,周母醒了過來。一個月後,傷口癒合。八年後,周母去世。有人問蔣紫真十年後會如何,蔣紫真說:「接續處一定會生出肉墊,飲食殘渣會從那裡排出。」由此可見,即使是臟腑之傷,也有可能治癒。

失血之症弱年易犯而治之頗難繆仲淳言兒要有三一宜行不宜止行則血循經絡不止自止止則血凝發熱病日痼矣二宜養肝不宜伐肝蓋血藏於肝吐則肝失其職故惟養上使氣平而血有所婦伐則虛不能藏血愈不止也三宜埋氣不宜降火氣有餘即是火氣順則火降血隨氣行自不溢出若欲降火必用寒涼致傷脾胃脾氣既傷尚能統血而安絡乎期論甚明學者大可於此取則昔人言凡治血症服寒涼藥十無一生服童便百無一死因能降火滋陰消瘀甚速也余謂欽童便不如飲自便為佳既可隨便飲使不失真氣目得因之食淡而遠辛鹹夫淡食亦生新之一助也醫者意也能知變而後能使草木每見同是一方成分兩有差或少加一引有驗不驗之異者蓋藥之輕重必諒其病之淺深使適達患所過不及則不驗若天一引之加似無關係然如千里行軍不可無鄉導也宋徽宗夏月食冰遂病脾泄國醫進藥未效召楊介診之介用大理中丸帝曰服之屢矣介曰病因食冰臣以冰煎猶是治受病之原也服之果愈此正經言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其始則同其終則異矣

白話文:

失血的病症年輕人容易得,但治療起來很困難。繆仲淳說,對於失血的兒童,有三點宜注意:

  1. **宜行不宜止:**讓血在經絡中循環,不要輕易止血。止血會導致血凝固,發燒,病情會越來越嚴重。

  2. **宜養肝不宜伐肝:**血藏於肝,吐血後肝臟會受損,因此應該養護肝臟,使氣血平穩,血纔有歸處。如果伐肝,反而會導致脾胃虛弱,無法固攝血液,血就更不止了。

  3. **宜埋氣不宜降火:**氣足則火旺,氣順則火降,血隨氣行而不外溢。如果只想降火,會使用寒涼藥物,傷害脾胃。脾胃受傷後,就無法統攝血液和安穩經絡了。

這個論點非常精闢,學習醫學的人可以以此為準則。古人說,凡是治療血癥,服用寒涼藥物的話,十個人中最多隻有一個能活下來;服用童便的話,一百個人中沒有人會死。因為童便能迅速降火、滋陰、散瘀。

我認為飲用自己的童便比飲用別人的童便更好,因為可以隨時飲用,不會損傷正氣,還能因此吃得清淡,遠離辛辣鹹味的食物。清淡的飲食也有助於生新血。

醫生要有靈活的變通思維,才能善用草藥。經常會看到同一種藥方,成分卻有細微差別,服用後的效果也不一樣。這是因為藥物的用量要根據病情的輕重來調整,才能恰好到達病位。如果用藥過多或過少,就沒有效果了。

比如天一引這個藥方加不加都沒有關係,但就像千里行軍需要向導一樣,它能幫助藥物直達病所。宋徽宗夏天吃冰生了脾泄病,太醫的藥方不起效。召楊介診治,楊介用了大理中丸,皇上說已經服用過了。楊介說,病是因為吃冰引起的,我用冰煎藥,正是針對病因。皇上服後果然痊癒。

這說明治病的時候,既要了解症狀,也要探究病因。雖然病症起初相同,但最終的治療方法卻會不同。

用藥惟憑氣味以扶偏制勝乃今藥肆所售竟有形似而實非者黴爛而氣味全失者倘非常品必親嘗而後用之蓋投藥如遣將若未知其人之性情賢否而任之鮮不僨事憶昔在鄉近鎮有王某病火腑秘結便肌有五十餘日余用更衣丸以未效而疑之幸病家細心服時留取數粒以示余嘗之味甚甘駭曰是丸僅用蘆薈硃砂二味取其苦滑重鎮今味反甘乃偽耳因書方令自合一服即通知鄉間藥肆其不可靠有如此者昔人言川藥有三忌謂從未經驗臭穢猛毒氣味異常也知此三者庶可驅使草木耳

白話文:

用藥主要靠氣味來扶助虛弱,戰勝邪氣。但是現在藥鋪出售的藥物,有的形狀相似但實際不是,有的發黴變質,氣味全失。如果非普通藥材,一定要親自嘗過再用。因為用藥就像派遣將領,如果不瞭解將領的性格和能力,隨便委以重任,很少有不失敗的。

記得以前在鄉下附近的小鎮,有一位王姓病人得了火腑祕結的病,便祕了五十多天。我用更衣丸給他治療,但是沒有效果,我感到很疑惑。幸好病人家屬很細心,每次服藥都留幾粒給我看。我嘗了一下,味道很甜。我驚訝地說:「這丸藥只用蘆薈和硃砂兩味藥,它們味道苦滑,能鎮壓。現在味道反倒變甜,一定是假的。」於是我開了藥方,讓他親自配製一服,並且告訴鄉間藥鋪這種藥材不可靠,有這樣的假冒偽劣藥材。

古人說川藥有三大禁忌:一是沒有親自驗證過的;二是又臭又髒的;三是毒性猛烈,氣味異常。瞭解這三種類型的藥材,才能驅使這些草木。

無為程生夏月露坐夜既深覺小腹重滯而微痛久則如有物攻群醫莫名其症近村有老儒能醫而不名程延以診視乃令市諸藥料以次熏腹至雄黃而腹嗚如雷曰此蛇臌也是必坐處有蛇窟夜深將出觸其所吐之氣致成此疾經歲腹膨如鼓至臍中出水則不可救矣遂以雄黃和酒令飲閱三日頓瀉綠水斗余而愈按本草載雷丸之治應聲蟲與此相類蓋物必有制因其畏而投之故能取效法雖異理自一也

白話文:

夏天,程生在夜深人靜時露坐,感覺小腹沉重疼痛,時間一長,好像有什麼東西在攻擊他。眾多醫生都無法診斷出他的症狀。附近村莊有一位精通醫術的老儒,但沒有名聲。程生請他診治,老儒讓程生買來各種藥材,依次燻烤小腹。當用上雄黃時,程生的肚子發出雷鳴般的聲音。老儒說:這是蛇脹氣,你一定是在坐著的地方附近有蛇穴,夜深時蛇出來活動,你接觸到它吐出的氣體才會得這種病。這樣下去,你的肚子會膨脹得像鼓一樣,到了肚臍部位就會流出水,到那時就救不活了。於是,老儒用雄黃和酒讓程生喝下,三天後,程生嘔吐了大量綠色的水,疾病痊癒了。

根據《本草》記載,雷丸可以治療應聲蟲,和這個例子很相似。治療疾病的原理都是根據特定物質相剋的特性,投其所畏,就能取得效果。雖然治療方法不同,但原理是一樣的。

世俗有云若要小兒安須帶三分飢與寒蓋言衣絮弗使過暖飲食弗令過飽庶無蘊熱停滯之患是亦保嬰之一法也凡襁褓之兒內症多痰火外感多風熱每患口舌腫毒投以辛涼化毒自安近有推驚婆子指為螳螂子言過一周即不治每用利刀剔兒兩頤以出血塊是惟江浙有之而吳中為甚他處未聞有此患也然孩提之子肌膚嬌薄即欲稍泄風熱以針略剌猶可切勿用割裂以傷血絡致不能乳食可不慎歟也言以醋泥塗火燒瘡取驗最速其言恰非無本蓋北夢瑣言中載孫光憲家人方作煎餅一婢抱兒旁玩失手落兒火上遽以酷泥塗之至晚即愈並無瘢痕可見當時已有此說故能應手取效然則世俗相傳固不厭多聞也

白話文:

俗話說,要讓小兒健康成長,必須讓他們「三分飢寒」。意指不要過度保暖,不要過度餵食,以免熱氣積聚在體內造成疾病。這也是保護嬰兒健康的方法之一。

襁褓中的嬰兒,內科疾病大多是痰火導致,外感疾病大多是風邪熱邪所致,經常會出現口腔和舌頭腫脹的症狀。此時,可以服用辛涼藥物化解毒素,讓嬰兒自行康復。

最近有推拿嬰兒驚嚇的婆婆,聲稱嬰兒被螳螂子點到,超過一週就不治了。她們通常會用鋒利的刀具在嬰兒兩邊臉頰劃出傷口,讓血塊流出來。這種做法只在江浙一帶流行,以吳中地區最為嚴重。其他地方並沒有聽說過這種疾病。

然而,小孩的皮膚嬌嫩,即使是想稍微發散一下風邪熱邪,也可用針灸稍稍刺一下,切勿用刀具割裂傷及血脈,導致嬰兒無法進食,這一點務必要小心。

傳說用醋泥塗抹燙傷,效果非常快。這種說法並非沒有依據。《北夢瑣言》中記載,孫光憲的家人在做煎餅時,一名婢女抱著嬰兒在旁邊玩耍,不小心讓嬰兒掉進火爐中,家人急忙用醋泥塗抹,到了晚上,孩子的燙傷就完全好了,連疤痕都沒有。可見,從那個時候就有這樣的說法,所以醋泥能應手取效。因此,民間流傳的經驗之談是不嫌多的。

桐城俞澹香言其族子昔患水脹腹膨如鼓漸至手足面目皆腫危殆已甚自問無生理一日閒鄰家蔥煎豆腐甚香思食之因自煮一碟食頗快口而小便覺爽遂連食數日溺更大通腫漸消腹亦慚小不半月而病愈俞謂水蠱重症而以蔥腐獲痊殊不可解余曰凡人感疾皆由氣味相觸內阻流行之機感時雖微久能致病惟遇氣味相投之物一動其機雖痼疾亦可或瘦如內經三言臨病人間所例即是此理非臆說也

白話文:

桐城俞澹香說他家族的一個後輩曾經患水腫,腹部腫脹得像鼓,逐漸發展到手腳和臉部都腫了,非常危急,他自己也覺得沒救了。一天,他閒來無事,鄰家煎蔥豆腐的香味很香,讓他很想吃,於是自己煮了一碟,吃得津津有味,之後發現小便通暢了,於是連續吃了好幾天,小便排得更多,水腫也逐漸消退,腹部也漸漸縮小。不到半個月,病情就痊癒了。俞澹香覺得水蠱是一種重症,但居然靠蔥豆腐治好了,非常不可思議。我說:凡人得病都是因為氣味相互接觸,阻礙了內在的運行機制,病症雖然一開始很輕微,但時間久了就會致病。只有遇到氣味相投的事物,才會觸動這個機制,即使是頑疾也有可能治癒。就像內經記載的三個病例,就是這個道理,不是我胡亂猜測的。

吐衄諸血症今人每宗仲景瀉心法不知其所謂瀉心者實瀉手厥陰足厥陰太陰陽明四經之邪火有餘也大黃峻利之品用得其宜取效固捷若施之體弱之人禍可立待梁武帝時姚僧坦以醫擅名值帝病熱欲服大黃姚言至尊年高不可輕用快藥帝不從幾殆其後元帝得心疾群醫擬進補心之品姚言脈洪而實蓋有宿妨非大黃不瘥劑進立愈觀此知大黃之用必有把握未可混施

白話文:

現在的人治療吐血、衄血等出血症狀,常常遵循仲景的「瀉心法」。但其實,所謂的「瀉心」,實際上是瀉手厥陰、足厥陰、太陰、陽明四條經絡裡過多的邪火。

大黃性味峻烈,使用得宜,效果確實顯著。但如果用在體弱的人身上,很可能立即帶來災難。像梁武帝時代的姚僧坦,以醫術著稱。當時武帝發熱,想服用大黃,姚僧坦勸阻說,陛下歲數已高,不宜輕用猛藥。武帝不從,險些喪命。

後來,元帝得了心臟病,眾醫生準備進補心氣的藥品。姚僧坦說,脈相洪大有餘,說明有積久隱患,非大黃不可醫治。服藥後,果然痊癒。

從這些例子可以看出,使用大黃必須有把握,不能濫用。

華亭費秋谷母驟腹痛頻危者再聞天馬山有道人能醫乃親往延治途遇一老翁同憩於亭間何適費以延醫對翁於囊中出一方曰此孫思邈所得龍宮方也服之當有效費於匆迫問不辨何藥即市歸進母一服而愈後以方示人蓋即千金方溫脾湯也是方寒熱並用補瀉兼施信非凡手所能定按唐假成式酉陽雜俎邈嘗隱居終南時逢大旱有西域僧奏請於昆明池結壇祈雨凡七日池水驟縮忽有老人夜詣思邈室曰弟子昆明池龍也今胡僧利弟子腦詭言祈雨實欲殺我望先生憐而救之孫曰余知昆明龍宮有仙方三十首爾授我將救汝老人曰此方上帝不許妄傳今事急何敢吝孫得方遂則撰三十卷每捲入方致世莫辦老翁所授蓋即真方也

白話文:

華亭的費秋谷,他的母親忽然腹痛危急,再次聽說天馬山有個道士能治病,便親自前往請他去治療。途中遇到一位老翁,一起在涼亭中休息。老翁問費秋谷要去哪裡,費秋谷說去請醫生。老翁從懷中掏出一張藥方,說這是孫思邈從龍宮得到的方子,吃了應該有效。費秋谷因著急,連藥是什麼也沒問,就買了回去,給母親吃了一服就治好了。後來把方子給別人看,原來就是《千金方》中的溫脾湯。這個方子寒熱並用,補瀉兼施,確實不是一般人能配出的。

唐朝假成式在《酉陽雜俎》中記載:孫思邈曾經隱居在終南山,遇到大旱,有西域僧人請求孫思邈在昆明池邊結壇祈雨。連下了七天雨,昆明池的水位突然下降。這時,有一個老人在夜間到孫思邈的住所,說:“我是昆明池中龍王的徒弟。現在胡僧們想挖我的腦髓,謊稱祈雨,其實是要殺我。希望先生可憐我,救我一命。”孫思邈說:“我知道昆明龍宮有三十首仙方,你能把它們傳給我,我就救你。”老人說:“這些方子是上天不允許亂傳的。但現在事出緊急,我怎麼敢吝惜呢?”孫思邈得到了方子,便寫成三十卷,每卷都記有各種藥方。後世的人難以辨別真偽。老翁給孫思邈的方子,大概就是真正的仙方了。

醫學十三科惟針科效最速然非精其技者不可輕試經云形氣不足陰陽俱虛刺剛重傷其陰陽老者絕滅壯者不復矣柬垣曰脈浮數而發熱咽乾舌赤時作渴者熱在外也灸則災害立至據此知虛寒忌針實熱忌灸未明虛實者針與灸豈可妄施哉唐狄梁公性嫺醫藥尤精針術顯慶中應制入關路出華州闠闤之北稠人廣眾聚觀如堵梁公引轡遙望有巨牌大書能療此疾酬絹干疋就觀之有兒年可十四五臥牌下鼻端生贅大如拳石根蒂綴鼻才如食筋或觸之痠痛刻骨雙目為贅所繩目睛翻白痛極欲絕公惻然久之乃吾能為也其父曰汝親屬叩顙祈請公令扶病者起即於腦後下針寸許乃詢針氣已達痛所乎病人頷之公遽出針疣贅應手而落病頓矢其家人且泣且拜遂奉縑物公笑曰吾哀爾命之危非鬻技也不顧而去然行針之法必達乎陰陽分別穴道倘失亳釐則差以千里如公者始可行其技矣

白話文:

中醫十三個科系中,針灸是見效最快的,但是如果技術不精,千萬不要輕易嘗試。古書上說,如果病人身體虛弱,陰陽兩虛,刺針過重會損傷陰陽,老人會因此衰竭而死,年輕人也可能無法痊癒。王聿安說,脈搏浮動快速,發熱、喉嚨乾、舌頭發紅,偶爾口渴,這是熱症在體表,如果用灸法治療,會立即造成災害。由此可知,虛寒之症忌用針灸,實熱之症忌用灸法。如果不能清楚分辨虛實,針灸豈能隨便使用?唐朝狄梁公善於醫藥,尤其精通針術。顯慶年間,他奉命出使,經過華州時,在城門北邊人潮眾多,圍觀如堵。狄梁公勒住馬,遠遠望見一塊大招牌,上面寫著「能治此疾,酬絹千疋」。他走近一看,看到一個約十四五歲的少年躺在地上,鼻子上長了一個大瘤,像拳頭一樣,根部連著鼻子,只有一條細筋,稍微觸碰就會痠痛入骨,雙眼被瘤子勒住,眼珠翻白,痛苦萬分,瀕臨絕境。狄梁公悲憫良久,說:「我能治。」少年的父親叩頭懇求,狄梁公扶著病人起來,在他的後腦勺下了一針,大約一寸深。他問病人,針氣是否已經到達疼痛的地方?病人點頭。狄梁公立刻拔出針,瘤子應聲而落,病痛頓時消失。少年的家人邊哭邊拜,送上絹織品謝禮。狄梁公笑道:「我哀憫你的性命垂危,不是為了兜售技術。」說完就離開了。可是行針之法必須通曉陰陽,分別穴道,如果有一絲偏差,就會千里之差。像狄梁公這樣的人,才具備行針的技術。

成豐初鄭作夫都閒奉繳徵皖南左額受槍傷時賊勢方熾鄭枕戈露宿以至腫勢日甚醫者謂是破傷風邪已內閉不能治有一老兵取桑條數十莖以火燒其中取和酒令服遂愈此法會見之方書不意其奇驗如此然則應驗諸方醫家亦不可不諳也

白話文:

清成豐初年,鄭作夫奉命前往皖南徵糧,作戰時受了槍傷。當時敵軍勢力猖獗,鄭作夫披甲露宿,傷口腫脹日益嚴重。醫生說這是破傷風,已經內閉,無法醫治。有一位老兵取了數十根桑樹枝,用火燒成灰,加入酒中讓鄭作夫服用,結果傷勢竟然痊癒了。這種方法在方書中從未見過,沒想到奇效如此顯著。看來,醫家對於各種驗方也不可不知。

齊諧記載江夏郭坦有兄於病後忽能食日必需米斛余閱五年家至擊坦乃驅使自覓食兒因飢不可忍乃取圃中韭瞰之竟盡二畦旋覺悶極因而大嘔陡出一物狀如龍撮飯著物腳化為水而且病頓愈物則恰莫能識云及觀閭閻僧睡余偶筆言秦有化谷蟲長僅數寸於谷器中投其一不二三日谷盡化水始悟郭兒所嘔或即此蟲是必採韭時未經洗淨誤吞其子致有此患韭能解蛇蟲諸毒敵得療此異疾

白話文:

齊諧在《志怪》中記載,江夏的郭坦有一個哥哥,得病之後忽然能吃很多東西,每天吃一斛米還有剩。過了五年後,郭坦的哥哥回家,就讓兒子出去找食物吃。兒子飢餓難耐,就摘了園子裡兩畦韭菜吃光了。吃完後,他感到非常難受,於是大嘔吐,吐出了像龍一樣的東西,那東西沾到食物後就化成了水。郭坦的哥哥的病竟然神奇地好了。人們都不認識那個東西是什麼。後來,我在僧人睡覺的時候,順手寫了下面的文字:秦國有化谷蟲,長度只有幾寸,把它放到裝穀物的容器中,兩三天後,穀物就會全部化成水。我這才明白,郭坦的兒子嘔吐出來的那個東西,可能就是這種蟲子。一定是兒子摘韭菜時沒有洗乾淨,誤吞了蟲子的卵,才導致了這種情況。韭菜能解毒,所以能治好這種怪病。

諺云走馬看傷寒蓋言轉眼變更治之不容稍緩也若令晨服一劑明晚再服中間已隔兩畫一夜經絡已傳藥力有所不及則難取效矣故古方有日三服甚則晝夜服六次使藥不間腳始能制病若危急之症死生於旦暮之間用藥尤當不矢其時近日有一等醫人日則高臥晚始出診以為延者眾而深夜猶不得安息一至病家故作多忙之態聊且疏方告其病情則閉目不答似厭其言之多也嗟乎病者求醫望之甚切早延夕至一日虛過以致鞭長莫及誰之過與其心安乎哉

白話文:

諺語中說「騎馬看傷寒」,就是形容病情變化迅速,治療不能稍有延遲。如果早上服一劑藥,晚上再服一劑,中間隔了兩天一夜,藥力早已經傳遞到經絡中,但是還不夠,就難以奏效。所以古方中規定一天服三次藥,有特別嚴重的,甚至一天夜裡服用六次藥,讓藥物不間斷地作用,才能控制病情。如果遇到危急重症,生死可能只在一天一夜之間,用藥就更不能錯過時機了。

最近有一種醫生,白天睡大覺,晚上纔出診,認為這樣延醫的人很多,即使深夜還不能休息。到了病人那裡就故意擺出很忙的樣子,隨便應付了事,告訴了病情,就閉著眼睛不作回答,好像很厭煩說話似的。唉,病人求醫是很迫切的,早上請你晚上才來,一天就白白浪費過去了,導致延誤治療,這是誰的過錯?這些醫生真的能心安理得嗎?

有友病疝嘗間方於余言按前人治疝各有所偏立方不無錯雜仲景以寒為名故主溫散調營補虛不入氣分之藥而子和又以辛香流氣為主謂肝得疏泄病將自愈也巢氏言陰氣內積復加寒氣蓋由營衛失調而致陳無擇亦言女血因寒濕而為瘕南氣因寒聚而成疝是以疝屬寒者固多然此病亦有起於濕熟者蓋濕熱在經遏郁既久外復感冒寒氣收束絡脈不行所以作痛若事作寒論恐未盡然近惟葉氏有暴疝多寒久疝多熱之議發前人所夫發後學似當深味今友患此有年且多目疾維友疝病治肝十居八人因以辛甘化風為治而附其說於此

白話文:

有一位朋友得了疝氣,曾向我請教過治療方法。我告訴他,古代治療疝氣的方子各有偏重,少不了良莠不齊。張仲景認為疝氣是寒氣引起的,所以主張溫暖通散的方法,調理營血,補益虛弱,不涉及氣分。何子和則主張以辛香氣味宣通氣機為主,認為疏散肝氣,疾病就會自然而然好了。巢元方認為陰氣內聚,再受寒氣侵襲,是因為營衛失調所致。陳無擇也說女性由於寒濕而導致瘀血,南方的疝氣是由於寒氣積聚而成。因此,疝氣確實多屬於寒性,但這種疾病也有起因於濕熱的,濕熱之氣在經絡中瘀結,時間久了,再加上寒氣侵襲,收束絡脈,氣血不通,所以才會疼痛。如果完全按照寒論來治療,恐怕不盡然。最近只有葉姓醫家提出,暴發的疝氣多是寒氣引起的,久患的疝氣多是熱氣引起的,發揚了前人的論述。後學之人應該仔細體會。現在這位朋友的疝氣已經多年,而且還有多目疾,八成是肝氣鬱結所致,所以用辛甘之品疏散肝氣來治療,並且把他的說法附在這裡。

經云濕多成五泄水濕侵脾固多注下然因風病泄者亦習見焉蓋腸有風則飧泄胃有風則濡泄肝為風臟故厥陰病每多作瀉今之俗丁不察病情以為健脾導濕治瀉之要用藥大都香燥不如肝為剛臟必甘柔酸斂以和之燥剛刦津香能耗微不反增其病乎竹樓閒筆載宋時有朝貴患痢經年群醫每進升陽理解之劑而病轉劇蜀醫唐慎微診之曰此腸風也投以育陰之品不旬而瘥余每治腸風泄瀉亦以柔肝獲效故特筆之

白話文:

中醫經典提到,濕氣過多會導致「五泄」,即腹瀉、水腫,並濕潤脾臟,導致腹瀉。然而,由風氣引起的腹瀉也很常見。因為腸道有風會導致大便溏薄,胃中有風則會導致大便潮濕。肝臟為風的發源地,所以「厥陰」病症(肝臟疾病)經常會出現腹瀉。現在的醫生往往不仔細診斷病情,認為只要健脾利濕就能治療腹瀉,藥物大多辛香燥熱。但肝臟是堅硬的臟器,需要用甘柔酸斂的藥物來調和。辛香燥熱的藥物會損傷津液,反而會加重病情。宋代的醫書「竹樓閒筆」中記載,宋朝時有位朝廷官員患痢疾多年,眾多醫生都給他服用溫陽解表的藥物,但病情卻越來越嚴重。蜀地醫生唐慎微診斷後說:「這是腸風。」於是用滋陰養肝的藥物治療,不到十天就痊癒了。我也經常使用調和肝臟的方法來治療腸風腹瀉,效果顯著,特此記錄下來。

痢疾古稱滯下蓋濕熱內阻氣失流行久成積滯昔人每以導氣分消為主此誠治夏秋時痢之常法然風淫火迫寒浸積痰亦能致痢治之又當分別更有脾腎咬量入胃輸化不清積留於腸回曲折之間入秋氣肅收藏不固而下泄者道光丁酉先君年七十有三仲秋患痢晝夜百餘次初延醫診視進苦辛調氣之劑因循十餘日病益甚聞谷即哎雖湯飲亦不能下咽滿口白糜而作呃逆學家惶惶余方寸已亂溫無意見惟日夜祈禱因思得一人與之共商庶可放膽立方越日適毗陵莊生至莊號春冶曾從余學醫頗有機變因令診春冶蹙額曰尊年營衛既虧痢疾大下陰液已涸今口糜呃逆胃氣將絕實難措手惟有扶持元氣兼養胃陰冀得胃氣稍醒以圖轉機未識是否余曰子言頗合遂與定生脈佐芍藥銀花陳皮炙柬等味以糯稻根煎湯代水春冶用黨參余曰是方所重在參黨參氣味平淡僅可調補常病豈能恃以為治乃用吉林上好山參每服五分日進藥一次參剛晝夜四次如是者五日旁症悉除漸能進粥旬餘而痢亦止然仍不撤參藥至冬初能大啖肉食盤飧羅列無不稱美春初始能起床步履然能食不充肌肉余竊慮之氣候漸暖飲食漸滅夏日惟食粥數次至秋而痢復作悉依前法治之遂愈次年秋病又作仍進參藥先君謂麟曰汝素知醫豈不知攻補有時前者初病會服利導之劑繼用參藥是以有效去年病即服參積滯未清故今秋復發參藥斷不可再用余心知非參之不可而又不敢違命日夜苦思忽憶先君昔患肝疾得蘇郡醫生阮仁昌治愈先君每稱其能乃稟知延請星夜著人赴蘇越五日而阮至診之日濕熱內蘊參藥姑緩乃用芩苓查樸等治痢之藥先君索方觀之深以為然命速煎余不能措一辭時已申分服後未及半時即覺氣促神亂延至亥刻遽爾見背嗚呼痛哉可見二載之一息綿存皆人參之力一旦受此耗散氣泄不能再續今日思之未嘗不飲泣而痛恨焉

白話文:

過去人們稱痢疾為「滯下」,認為是濕熱阻滯體內,氣血運行不暢,導致積滯而成。古代名醫常常以導氣分消為主要治療方法,這是夏季和秋季治療痢疾的常規方法。

然而,風寒侵襲、火熱迫害,或寒氣凝結成痰,也能引起痢疾。治療時必須根據具體情況分別對待。此外,脾腎虛弱,導致飲食無法正常消化吸收,積存在腸管中,入秋後天氣肅殺,收藏功能失常,而導致腹瀉的病例也有。

道光丁酉年間,家父年滿七十三歲,仲秋時患上痢疾,晝夜拉肚子上百次。最初請醫生診治,服用了苦辛調氣的藥物,但十幾天後病情加重,聽到穀物就噁心,即使是湯水也不能下嚥,滿口白沫,還打嗝不止。全家人都很焦急,我的心亂如麻,溫病學的知識已經沒有頭緒,只能日夜祈禱保佑。

我想找一個人共同商討,希望能大膽地制定治療方案。第二天,正好毗陵的莊生前來,莊生號春冶,曾跟我學習醫術,頭腦很靈活。於是,我讓春冶診治。春冶皺起眉頭說:「家父的營衛之氣已經虧虛,痢疾大下,陰液已經耗竭,現在口糜呃逆,胃氣幾乎斷絕,實在難以下手。只有扶持元氣,兼養胃陰,希望胃氣稍有恢復,才能圖謀轉機,不知是否妥當。」

我說:「你的話很有道理。」於是,我和春冶制定了生脈飲,添加了芍藥、銀花、陳皮、炙甘草等藥味,用糯稻根煎湯代替水。春冶用黨參,我說:「這個方子裡最重要的就是參,黨參藥性平淡,只能調理一般的疾病,怎麼能依靠它來治病呢?」於是,我用了吉林上好的山參,每次服五分,一天服一次藥,山參每晝夜服四次。這樣堅持了五天,其他的症狀全部消失,逐漸能吃粥了。十天左右,痢疾也止住了。但是,始終沒有停止服參藥,到初冬的時候,就能大口吃肉了,擺上滿桌的飯菜,他都讚不絕口。春季剛開始能下牀走路,但是吃不飽,肌肉萎縮。我暗自擔心。

隨著天氣逐漸變暖,食量也逐漸減少,夏季只吃粥幾次,到了秋季,痢疾又發作了。完全按照之前的治療方法治療,病就好了。次年秋季,再次發病,依舊服參藥。家父對我說:「你一向精通醫術,難道不知道攻補有時候嗎?前年第一次發病時,恰好服用了導瀉的藥物,然後服用參藥,所以有效。去年發病時就服參藥,積滯沒有清除乾淨,所以今年秋天再次發作。參藥肯定不能再用了。」

我知道非參藥不可,但又不敢違逆父親的命令,日夜苦思冥想,突然想起家父以前患過肝病,蘇州醫生阮仁昌治癒了他的病。家父總是稱讚阮醫生的醫術高明,於是稟報父親請他前來診治。連夜派人前往蘇州,五天後阮醫生到了。診斷後,認為濕熱內蘊,參藥暫且緩用,於是用了黃芩、茯苓、豬苓、樸硝等治療痢疾的藥物。家父索要藥方觀看,認為非常有道理,命令趕快煎藥。我當時無法說一句話。那個時候已經是申時,服藥後還沒過半個時辰,就覺得呼吸急促,神志不清。拖到亥時,突然去世。唉,令人痛心啊!可見家父這兩年的生命完全靠人參維持,一旦耗散氣泄,就無法再續了。今天想起來,不禁泣不成聲,痛恨不已。

余作醫話不過遣興非沾沾於五連六氣而言也適閱楊瑀山居新話載事死不以病而疑為病死余故話不涉醫而亦登醫話其略言錢塘韓介石巨室也延佑某年夏雷雨驟至令庖僮登樓閉窗雨過覓僮則已僵斃因疑中風猝死而觀身佩之刀絛鞘如故刃則銷鑠過半揚言其故殊不可解余謂此必雷死非病死也嘗見西人於高樓及藏火藥處每坎地豎鐵桿上比屋宇以引雷火流入地中而其旁必盡去五金大屬言能引雷由此證之是僮之死亦以刀鐵引雷人室而然也猝中雲乎哉

白話文:

我寫「醫話」不過是為了消遣,並非著迷於探討五連六氣。最近讀到楊瑀的「山居新話」,記載了一則死者並非死於疾病,卻被懷疑為病死的事件。因此,我這篇「醫話」雖不涉及醫學,但也登載在此。

故事大概說的是,錢塘的韓介石是當地望族。某年的夏天,突然雷雨交加,韓介石讓僕人上樓關窗。雨過後,發現僕人已經僵硬身亡。大家懷疑他中風猝死,但檢查其佩刀時,刀鞘完好無損,而刀刃卻消耗了一大半。眾人議論紛紛,無法解釋原因。

我認為,這名僕人應該是死於雷擊,而非病死。我曾經看到西方人在高樓或儲藏火藥的地方,經常在建築物旁豎立鐵桿,並將鐵桿的上端與房屋連接,目的是將雷電引入地下。而在鐵桿附近,人們會盡可能移除金屬物品,因為這些物品能引雷。

從這個例子可以證明,僕人的死亡可能是因為他佩戴的刀鐵引雷進入屋內。他突然遭遇雷擊,並非中風而死。

蘇郡葉天士良醫也有孫六齡發痘葉視之曰絕症無生理不必服藥其子婦只生一子不忍坐視因延兒科診之遂疏方進藥旬余病良已兒科頗自得謂其家人曰老先生道雖高究非專科臨症不多誤為逆候其子若婦亦甚德之以為乃翁固不若也葉聞謂其子曰兒痘果愈耶某先生力也當設筵演劇以酬其勞子遂折東招之兒科盛服往葉出眾客咸稱喜乃顰蹙曰喜恐不能終席耳眾初不解及開宴金鼓一聲兒嗷然哭遂絕葉乃嘆曰吾早知其必死也兒科恧然問放曰此兒先天既薄感氣又深不能外達今未兼旬勉強收結所泄乃陽明之毒也腎經所伏仍然不動聞震晌則心驚心火既動內迫腎水之火互沖毒即激發而莫可御矣兄科慚而退眾始服其識又我邑醫士王惠昭亦名冠一時四方求治者趾相接一日隨僕行郭外見隔溪一女子耘于田土熟視良久顧僕曰汝可跣足涉溪以泥水塗面突前緊執女手作拖其下水之勢任伊號哭不可捨去僕曰百步外有耕田者聞聲來救恐難脫身王曰有我在無害也僕如其言女大駭極聲呼救其父持挺狂奔而來王急止之曰是若女耶將發痘非此一驚無活理三日後必見點以驗我言其父雖未深信然素慕王名姑試之至期果然亟延診視且問故王曰此臂經痘也猝然震駭可使轉入心經今無妨矣遂為定方不兩旬而愈或曰二症皆發於腎經一則因驚致死一則因駭得生何皆言之驗也余曰葉子年幼質弱感氣既重正不勝邪毒伏不能外達故發即死村女身大氣旺一發即透透則生驚者皆欲觸其速發也然惟葉之能決其必死於初發之時王能取法於未發之際是非三折肱者其能如是哉

白話文:

蘇州名醫葉天士有一個六歲孫子發了痘痘。葉天士一看,說這是絕症,沒有生機,不用吃藥。他兒媳只生了一個兒子,不忍心坐視,就請兒科醫生診治。經過十多天的用藥治療,孩子的病大有好轉。

兒科醫生沾沾自喜,對孩子的家人說:"老先生醫術雖然高明,但是並非兒科專家,他臨牀上經驗不足,把逆候誤判了。現在孩子如果康復,那也是我的功勞。"孩子的兒媳也感激不盡,認為公公確實不如這位醫生。

葉天士聽說後,對兒子說:"孩子的痘痘真的好了嗎?那是某位先生的功勞,我們應該擺酒設宴,演戲酬謝他的辛苦。"兒子就去請這位兒科醫生。這位兒科醫生盛裝而來,葉天士走出來,在座的客人都表示祝賀。他卻皺起眉頭說:"這喜事恐怕不能舉辦下去了。"

眾人不明白,等到宴會開始,金鼓一響,孩子突然大哭不止,接著就斷了氣。葉天士嘆道:"我早就知道他命不久矣。"

兒科醫生驚疑地問:"為什麼?"

葉天士說:"這個孩子先天不足,病氣又很深,不能外發。現在不到十天,勉強收束,他所泄的膿毒就是陽明的毒。腎經中的病根仍然沒有動,聽到震動的聲音,心臟就驚慌,心火被激發,內迫腎水之火,兩火相沖,毒氣爆發,無法控制。你是兒科專家,竟然沒看出這個道理,真是慚愧。"

這位兒科醫生羞愧地退了。眾人才佩服葉天士的識見。

我們的縣裡還有一位名醫王惠昭,也是當時有名的醫生,各地求醫的人絡繹不絕。有一天,他隨僕人出城,看到河對岸一個女子正在田裡除草。他仔細觀察了很久,對僕人說:"你光著腳過河,用泥水塗到她的臉上,突然抓住她的手,把她拖進水裡。不管她怎麼哭喊,都不能放開。"

僕人說:"百步之外有人耕田,聽到聲音來救,恐怕難以脫身。"

王惠昭說:"有我在,無妨。"

僕人按照他的話去做了,女子大驚失色,大聲呼救。她的父親拿著武器瘋狂地跑過來,王惠昭趕緊制止了他,說:"這是你的女兒嗎?她就要發痘了,如果不這樣驚嚇她一下,沒有生還的希望。三天後,你一定會看到痘點出現,驗證我的話。"

女子的父親雖然不太相信,但是對王惠昭的醫術很仰慕,就試了一下。到了預定的日子,果然出現了痘點,他趕緊請王惠昭來診治,並詢問原因。

王惠昭說:"這是心經的痘痘,突然受到了驚嚇,可以讓它轉移到心經。現在沒事了。"

於是,他開了方子,不到二十天就治好了。

有人問:"這兩例疾病都是發於腎經,一個因驚嚇致死,一個因驚嚇而生,怎麼都言之有理呢?"

我說:"葉天士的孩子年幼體弱,病氣太重,正氣無法戰勝邪毒,毒氣潛伏無法外發,所以一發就死了。農家女子身體健壯,一發就露出來了,露出來就能活命。她們受到驚嚇,都是為了讓痘痘快速發出來。葉天士能夠在發病之初就斷定孩子必死,而王惠昭則能從未發病之際就找出方法,這不就是三次折肱而後良醫的道理嗎?"

古人嘗以水火治病其效甚速如熨灸之類今尚有之以水療疾者世所罕見也接後漢時有婦人臥疾經年諸藥無效華佗令坐石槽中用冷水灌頂云當百始及半已冷顫欲死灌者懼而欲止佗弗許灌至七十覺有熱氣繼而氣若蒸釜水如沸湯滿百灌乃始溫褥厚被而臥醒來病若失矣又南史載將軍房伯玉服五石散因以致疾常覺寒悚雖夏月必披裘徐嗣伯診之曰伏熱也須以水發之然非冬月不可迨至十一月水滴成冰平旦令伯玉解衣坐石上取新汲冷水從頂澆之盡二十斛口噤氣絕家人啼哭請止嗣伯怒叱盡水百斛伯玉始能動背上彭彭有起曰熱不可忍乞冷飲嗣伯以水一升飲之疾頓愈自後肢體常暖冬月猶服單衣時珍曰此皆伏熱之證火鬱則發之必於冬月者蓋冬至後陽氣在內平旦亦陽氣方盛之所折之以寒使熱氣鬱遏至極而激發之米真人靈驗篇云有人患風疾掘坑令人解衣坐坑內以熱湯淋之良久以簟蓋之汗出而愈宗奭云四時暴泄肢冷腹痛令坐熱湯中浸至腹上頻頻揉擦生陽諸藥無速於此二者皆以水療疾冷熱雖殊其理一也

白話文:

古代人曾經用水火治療疾病,效果非常快,像熨灸之類的方法。現在仍然有人用水來治病,但世間很少見。後漢時期有位婦女臥病多年,各種藥物都沒有效果。華佗讓她坐在石槽中,用冷水從頭上往下灌,說灌一百遍纔有效。剛剛灌了一半,婦人已經冷得發抖,幾乎要死掉,灌水的人害怕了想要停下。華佗不允許,繼續灌。灌到七十遍,婦人覺得有熱氣上升,然後氣息像蒸汽一樣,水也像沸騰一樣翻滾。灌滿一百遍後,才幫婦人蓋上厚被褥讓她躺著。醒來後,病症就消失了。

《南史》中記載,將軍房伯玉服用五石散導致身體出問題,經常感到寒冷發抖,即使在夏天也必須披著毛皮。徐嗣伯診斷後說:「這是伏熱,必須用水把它激發出來,但不是冬天不能進行。」到了十一月,水滴都結成冰。清晨,徐嗣伯讓房伯玉脫掉衣服,坐在石頭上,用剛打來的冷水從頭上澆,總共澆了二十桶。一開始,房伯玉口不能言,氣息全無。家人哭著求徐嗣伯停止。徐嗣伯生氣地呵斥道:「一定要澆滿一百桶。」澆完後,房伯玉才開始能動,背上鼓鼓的,他說:「熱得受不了,給我喝冷水。」徐嗣伯餵他喝了一升水,疾病很快就好了。從此以後,他的四肢總是溫暖的,冬天還可以穿單衣。

李時珍說:「這些都是伏熱的證據。火熱鬱積,必須在冬天發散出來。這是因為冬至後陽氣在人體內,而清晨陽氣也最旺,所以用寒涼之物抑制它,讓熱氣鬱結到極點,再激發它出來。」米真人所著的《靈驗篇》中說:「有人患風寒病,挖個坑,讓人脫掉衣服坐在坑裡,用熱湯淋他,時間長了用竹蓆蓋住。出汗後,疾病便會痊癒。」宗奭說:「四季發生的腹瀉、腳冷、腹痛等症狀,都可以讓人坐在熱湯中浸到肚子上,然後反覆揉搓,激發陽氣。各種藥物都沒有比這兩種方法更快的了。」這兩種方法都是用水治療疾病,儘管冷熱不同,其原理是一樣的。

蜘蛛之毒甚於蛇蠍余嘗見友家一婢左臂為蛛所齒腫如甕痛極悶絕或令以羊血沖酒灌之使醉昏睡一日夜腫始退偶閱劉禹錫傳信方載判官張延嘗為斑蛛傷頸初不覺越宿首大如斗有二赤紋繞項下至心前幾至不救有方士取大藍汁入麝杳雄黃以蛛投之即化為水遂以汁點咬處兩日悉平本草言蜘蛛能制昊蚣蛇傷其性毒可知古方有蜘蛛散取能定幽暗之風以治陰疝吳門王晉三古方選注云蜘蛛有毒人咸畏之而長邑宰林公瑛山海衛人壯年調理方多用之久亦無害言有毒者或南北地異所產不同耳

白話文:

蜘蛛的毒性比蛇蠍還要厲害。我曾經見過朋友家裡的一個婢女,她的左臂被蜘蛛咬了,腫得像個甕一樣,疼痛難忍,甚至昏厥過去。有人建議用羊血和酒混合灌她,讓她昏睡一天一夜,腫脹才消退。

我偶然讀到劉禹錫傳信方中記載,有一個判官張延曾經被斑蛛咬傷了脖子。起初沒有感覺,但是過了一夜,他的頭腫得像斗笠一樣大,兩條紅色的紋路繞在脖子上,延伸到胸口,幾乎危及性命。有一個方士用大藍汁、麝香和雄黃混合,將蜘蛛丟進去,蜘蛛立即化為水。然後把汁液塗在被咬的地方,兩天後就完全好了。

本草綱目中記載,蜘蛛能剋制蜈蚣和蛇的傷口,可見其毒性很強。古方中有蜘蛛散,取其能定陰風的特性,用來治療陰疝。吳門王晉三在《古方選注》中說:蜘蛛有毒,人們都害怕它。但是長邑縣知縣林公瑛是山海衛人,在壯年時調養身體時經常使用蜘蛛,也沒有什麼害處。說有毒的人可能是因為南北地區不同,產出的蜘蛛種類也不同。

物理相制多有不可解者顧但知真相制處亦可救一時之急鄰有幼孩為群蜂所螫頃刻腫甚或令搗芋艿縛之而消按沈括筆談言處士劉陽居王屋山時見一蜘蛛為蜂螫墜地其腹如鼓欲裂乃徐行人田間齒芋梗以瘡就磨之良久腹頓消然剛以芋治螫或亦本於此耳

白話文:

自然界的現象有很多是無法解釋的,但是如果我們知道它們相互作用的原理,也能在緊急情況下解救。鄰近住著一個小孩,被一羣蜜蜂蟄傷了,很快就腫得厲害。有人告訴他搗碎芋頭並敷在傷口上,腫脹就消了。根據沈括在《筆談》中的記載,曾經有位名叫劉陽的隱士住在王屋山,他看到一隻蜘蛛被蜜蜂蟄傷後掉在地上,肚子像鼓一樣脹大,似乎快要裂開。蜘蛛慢慢爬到田裡,用牙齒咬斷芋頭莖,然後用傷口磨蹭莖部。過了一會兒,肚子的腫脹就消退了。用芋頭來治療蜜蜂蜇傷,也許就是從這裡來的。

乾隆初郡城某紳患腹痛發必昏厥勢甚危篤四方醫士延聘殆盡諸藥畢投竟無一驗乃榜示遍衢有能治者酬千金時淫歲試士子咸集郡中金邑有周生者性好博場後興發薄資盡罄招覆案發周不與同寓亦大半散去周坐困旅邸欲歸不得忽夢亡師某謂曰汝已得取不負此來周日昨已出案門生無分先生尚未知耶某日汝案在紅箋上周方欲再問某遽起日速取看案周醒以為妄想所致晨起無聊遂至貢院見案傍果有紅箋視之乃某官招醫帖也因思正無歸計姑就之倘有機會亦未可料遂貿煞往略一診祝詭言此症非湯藥可療必余手製靈廾方期有效納以翌日寓沈思必得一物庶可偽為丹藥因徘徊戶外見牆邊有半朽蒲包乃以黃土封個焚為灰分作數包袖以往日越兩時可一服不過三服病當愈然是非尋常藥肆中物價值昂貴必先稍償藥資主人言若有驗不靳重酬預咐不能應命周不得已爽然返寓越日有干僕數輩盜金而至日先生妙藥昨進二服即吐血一塊腹痛頓愈聊奉薄酬還求復診今病已根去靜養自蠻無須用藥余有急務欲歸不克再往為我謝覆可也時我邑楊介眉醫名重海內紳延伊調理稱周術之神楊令將所吐之物洗去血汙置清水頃之蠕蠕自動引之長四五寸乃一螞蝗也日此必飲水誤吞入腹幸未生子故得一吐而盡然私慕周之技乘閒往返登堂肅拜執弟子禮甚恭周駭日先生醫道誰不敬服樸素無學問何敢當此楊曰願聞所以知某紳之患而治之周見其誠遂實告楊曰蒲包灰尚有否周乃取餘次出楊當之日是已此鹽包也鹽能殺蛭故有此驗耳

白話文:

乾隆初年,某郡城中一位紳士患上腹痛的毛病,每次發作時必定昏厥,病情危重。四方名醫請來後幾乎看遍了,試遍了各種藥方卻沒有效果。於是,這位紳士在鬧區張貼告示,如果有人能治癒他的疾病,將獲得千金酬謝。當時,正值歲試,士子們雲集郡中。金邑有一位周姓考生,天性喜歡賭博,導致後續考試資金耗盡。招募的學生也大都散去,周生陷入困境,想回家卻沒錢。一天,他夢見已故的老師對他說:「你已經有所收穫,不枉此行。」周生回答:「昨天已經出榜了,學生沒有考上,老師您還不知道嗎?」老師說:「你的考卷在紅紙上。」周生正想繼續追問,老師卻突然起身說:「趕快去取考卷一看。」周生醒來後以為是夢境所致,早晨起來無聊,於是來到貢院,見到考卷旁果然有紅紙。仔細一看,竟是某官招醫求治的帖子。於是,周生心想反正無處可去,不如姑且前去。如果真有機會也不一定。於是,他冒昧前去,略微診脈後,裝模作樣地說:「這種病不是湯藥能夠治癒的,必須用我親自製成的靈丹纔有效。」次日請主人到住處,思考一定要找到一樣物品,可以假裝是丹藥。於是,他在戶外徘徊時,看到牆邊有一個半腐爛的蒲包,用黃土將蒲包封好,焚燒成灰,分成數包藏在袖中。他告訴主人說:「每天服用一包,最多服用三次,病症就會痊癒。然而,這不是尋常藥房中販售的物品,價值昂貴,請先支付部分藥費。」主人說:「如果有效,不吝重金酬謝。」周生預先交代如果治癒後不能留下來的話,周生不得已只好爽快地返回住處。過了幾天,有幾個盜賊冒充僕人前來,說道:「先生妙藥,昨天服用兩包後,即吐出一塊血塊,腹痛頓時痊癒。特來奉上薄酬,懇請再次診治。現在病根已除,靜養自可痊癒,無需用藥。在下還有急事要回,不能前來複診,請代為感謝。」當時,楊介眉醫生在當地醫名遠播,紳士請他調理,稱讚周生的醫術神妙。楊介眉讓僕人將吐出的東西洗去血汙並放入清水中,頃刻間蠕動起來,拉長到四五寸,原來是一條螞蝗。楊介眉說:「這一定是喝水時誤吞入腹,幸好沒有生出小螞蝗,所以全部吐出來了。」楊介眉私下佩服周生的手法,乘著他有空的時間,前去拜訪,行拜師禮甚恭。周生驚訝地說:「先生醫術高明,誰不敬服?我不過是沒有學問,哪敢受此大禮。」楊介眉說:「請告訴我,你得知那位紳士的病情並加以醫治的原因。」周生見他誠懇,便將實情告知。楊介眉說:「蒲包灰還剩下嗎?」周生於是取出剩餘的灰燼給楊介眉看,楊介眉仔細看了看說:「這不就是鹽嗎?鹽能殺死螞蝗,所以才會有效。」

古有防風粥以真珠蘭砰金犀取油萊五香稻為糜耳一孟價值一金白居易在翰林日上當賜一甌食之口香七日云可除風濕是亦芳香逐濕之意也

白話文:

古時候有一種「防風粥」,是用珍珠蘭、金犀、油菜、五香米煮成的。一份粥的價值相當於一兩黃金。白居易在翰林院工作時曾收到一份防風粥,食用後嘴裡的香味持續了七天,據說可以祛除風濕。可見這也是芳香化濕的方法之一。

按粱州離記錫酷能消介類憶說部載有少年眼中昔見一鏡醫者言其吃鱠太多有魚鱗在胸致眼生花耳乃設芥醋一瓶令於飢時啜之疾遂愈又有為魚骨所硬幾廢飲食後服白錫而解證此則錫酷之可消介類其說信然

白話文:

根據《梁州離記·錫酷能消介類·憶說部》記載,有位少年眼疾,曾經看到一位醫師說他吃太多生魚片,導致魚鱗留在胸中,引發眼睛生翳、耳朵鳴響的症狀。醫師準備了一瓶芥菜和醋的混合液,讓他飢餓時飲用,病症很快就痊癒了。另外,還有一個案例是有人被魚刺刺傷,幾乎無法進食。後來服用白錫粉後,症狀得到緩解。這證明錫酷(即白錫粉)確實能消解介殼類動物(如魚蝦)引起的病症。

走方醫賣藥市中或日一日必療一病雖未必然而亦時有驗者邑有李跛開魚行於東門外自言幼時足背生細瘡數顆無甚痛苦絕不為意夏月赤足坐門首有走方醫目之日此非癬疥疾也毒發陽明已久亟宜外達不治常發腸癱此足廢矣伊父怒其妄而叱之進去不臉月病發醫藥半年始愈而足果廢可見走方祝由之類雖多以小術惑人訛取財物而於方藥所不能療之痼疾往往以符咒草藥取效即此亦見其非全妄也

白話文:

走方賣藥郎在市集裡,有時宣傳一天就能治好一種病。雖然可能並非真實,但偶爾也會有些效果。城裡有個叫「李跛」的開了間魚行在東門外,他自稱小時候腳背上長了幾顆小瘡,並不痛癢,也就不太在意。到了夏天,他光著腳坐在店門口,走來一個走方郎中看到後,對他說:「這不是癬疥病,而是陽明毒發已經很久,必須趕緊疏通,否則再拖下去會得腸癱,這隻腳就廢了。」李跛的父親聽了生氣,責罵郎中亂講話,並把他趕走。一個月後,李跛的病發了,治療了半年纔好,但腳真的廢了。由此可見,像走方郎中這類人雖然大多用些小手段騙人錢財,但對於一些用方藥都難以治好的頑疾,他們有時也能使用符咒草藥發揮療效。這也說明他們的醫術並非完全毫無用處。

曹吉云太史於道光乙巳釋褐旋里行抵山東其僕墜車折脛羈旅覽醫聞五十里外有某醫能治遂繞道訪之所居甚幽僻聚族數十家皆業農醫者年已半百鬚髮間白草履葛衫吐屬溫厚略詢邦族調行途遭此洵可憐也細視傷痕言骨雖斷尚可續先出藥水一匙令飲更以藥塗之約越日痛緩一月可瘥但必一年不可行遠始復故步耳酬以四金亦無不足意後果如期而愈可見僻壤荒村亦有能手即其舉重若輕而不矜其技是亦世俗所難耳嗣於友人席間談及此事濟南徐濟良太常言所飲之藥名木乃伊凡人骨斷得此能續既閱陶九成輟耕錄載天方國人有年七十八歲願捨身濟眾者即絕飲食日惟澡身啖蜜經月而便溺皆蜜既死國人殮以石棺仍用蜜滿浸鐫其年月識而痙之俟百年後起封則成蜜劑遇傷肢體者服少許立愈蓋即木乃伊也然甚可貴雖在彼國亦不易得云據此徐子所言信有囪矣

白話文:

曹吉提到,太史在道光乙巳年考取功名後回到家鄉,途中到達山東時,他隨從的僕人從車上摔下來摔斷了腿。他在旅途中尋醫問藥,聽說五十里外有位姓曹的醫生能治斷骨,於是繞道前去拜訪。

曹醫生的住處比較偏僻,聚集著幾十戶人家,都是農醫雙行。曹醫生已經五十多歲了,鬍鬚和頭髮都有點花白,穿著草鞋和葛布衣服。他說話溫和有禮,寒暄過後得知太史的僕人途中遇到這種不幸,表示很同情。

曹醫生仔細檢查了僕人的傷口,說骨頭雖然斷了,但還可以接續。他先給僕人喝了一勺藥水,又用藥膏塗抹傷口。並約定第二天再查看。

第二天,僕人的疼痛減輕了許多。曹醫生說,大約一個月後就能痊癒,但必須一年內不能走遠路,才能恢復原狀。太史用四塊金子酬謝曹醫生,曹醫生也心滿意足。

後來,僕人的腿果真如期痊癒。這說明,即使在偏遠的鄉村,也有能人異士。曹醫生的診治輕描淡寫,毫不炫耀自己的技術,這在世俗中是很難得的。

後來,太史在朋友聚會上談起此事。濟南的徐濟良大夫說,曹醫生給僕人喝的藥名叫木乃伊。凡是人的骨頭斷了,服了這個藥都能續接。徐大夫又看過陶九成的《輟耕錄》,其中記載:天方國有一個七十八歲的老年人,願意捨己身救濟眾人。從此絕食,只用水洗澡,並食用蜂蜜。一個月後,他排出的便溺都變成蜂蜜。去世後,國人用石棺殮葬,並用蜂蜜浸泡他的遺體,並刻上年月,等待百年後開啟石棺,就成了蜜劑。遇到骨頭受傷的人,服用少量,立馬可以痊癒。這蜜劑就是木乃伊。

徐大夫說,木乃伊非常珍貴,即使在那裡也很難得到。從他的話中,可信有其事。

泰西醫士言善治跌撲損傷不知此技莫過於蒙古乾隆時越東俞孝謙澄北上墮車折斷脅骨四根蒙古醫生取驢骨易之束以帛牛年而愈惟戒終身弗食驢肉又齊次鳳侍郎趨直圓明園墜馬破腦腦漿流溢僅存一息延蒙古傷科治之刲羊腦以補之調藥末敷其外一日夜少蘇然視物皆倒懸以鼓於腦後敲數十槌視物始正閱八月而平復今中外醫人恐未必有此神技也

白話文:

西方醫生說他們擅長治療跌打損傷,但不知道這種技術沒有人能比過蒙古醫生。乾隆年間,越東的俞孝謙澄北上,從車上跌下摔斷了四根肋骨。蒙古醫生取來驢骨替換了俞孝謙澄的肋骨,用布條固定。一年後,俞孝謙澄的傷勢痊癒。不過,蒙古醫生警告他,終身不能吃驢肉。還有一個例子是,齊次鳳侍郎在圓明園值班時,從馬上摔下來,頭破腦流,只剩下一口氣。蒙古傷科醫生用羊腦給他補腦,並敷上調製好的藥膏。敷了一整天一夜後,齊次鳳侍郎才漸漸醒來,但看東西都是上下顛倒的。醫生在他腦後敲了幾十槌,他的視線才恢復正常。八個月後,齊次鳳侍郎完全康復。現在中醫西醫恐怕都沒有這麼神奇的技術了。

元明有剛哈刺咱慶王在上都嘗因墜馬致兩目黑睛俱無而舌出幾至胸諸醫束手時維廣惠司卿聶某言識此症乃以剪刀去其舌少頃復出一舌復去之並於兩旁各去一指許用藥塗之越夕而目睛如舊更無疾苦事見楊瑀山居新話謂聶某親與言之其剪下之舌尚存也按廣惠司乃回回醫人所隸聶某或曾見此症故能為之治惜當日元誠先生會未一詢其病由也

白話文:

元朝和明朝的哈拉真慶王,曾經在元上都騎馬摔傷,導致兩眼瞳孔都消失,舌頭伸出幾乎到達胸口,所有醫生都束手無策。當時,廣惠司卿聶某說他知道這個病症,便用剪刀剪掉患者的舌頭,過了一會兒,又伸出一條舌頭,他也剪掉了,還在兩邊各剪掉了一指長,並塗上藥。第二天,患者的眼睛就恢復了正常,不再感到痛苦。這件事記載在楊瑀的《山居新話》中,說聶某親口告訴他的,剪下的舌頭還保存著。據說,廣惠司是回回醫師所屬,聶某可能曾經見過這種病症,因此能夠治癒。可惜當時的元誠先生沒有詢問一下患者發病的原因。

咸豐初黃嚴邑某賈於滬一夕偕友小飲歸時已三鼓倏有旋風颳地起風過葉仆地不起同伴扶掖回寓逾時氣絕其友徐姓者當謂餘日葉年壯盛氣體素強何病之驟而死之速也余曰此殆非病或因驚散生魂耳部是時尚可救否曰按本草以腰刀鞘二三寸燒灰服謂可救明年徐赴蘇郡泊舟黃渡晚餐方畢聞岸上喧呶聲往觀見一人倒地困詢其何病其家人曰本無疾苦因黃昏出門欲往友家行未牛里遽踣於此徐憶余言令以刀鞘試之移時漸蘇頃即起坐自言初至此聞樹頭鳥聲亂噪陰風起林間使人亳發皆豎忽來一巨人揮拳猛擊駭極狂竄正不識路繼聞前面鋒刃聲甚厲意巨人持械復來遂回身而走不知何以仍在此也觀此可見古書所載奇方異疾若治之得中罔無不驗者然此理甚微頗不易解嘗觀拮奇集載黑犬遍體無雜毛目如丹朱者名風夷能冶飛頭之疾初不知飛頭何疾閱搜神記吳時將軍朱桓一婢每夜臥頤輒飛去將曉復還又酉陽雜俎言嶺南溪洞中往往有飛頭者故有飛頭猴子之名頭飛一日前頭有痕匝項如紅縷妻子咸守之其人及夜狀如病頭忽離身而去將曉復還如夢覺云噫此固疾耶奇甚矣未識何中而得編闊諸書無從考證耳宋徐文伯入山採藥遇二老人鑿石取水自飲文伯渴甚欲乞一孟老人曰此玉液也非汝可飲過懇之授半盞方入口齒即相擊下咽覺冷不可耐一老曰何自苦乃爾遂摘樹葉三片使食食之即覺溫暖異常老人復授書一冊曰歸習之能療做人疾文伯暮年遂神其技嘗於路旁見一人倒地死腹大如甕文伯曰此人為爆蛇擊死氣雖絕神未離尚可活也乃取藥丸納其鼻孔頃之腹嗚便紲而蘇眾問所施何藥曰䲵角犀也按䲵角犀乃巨蛇角能解諸毒又明帝時有內侍患頭痛如破發即厥絕群醫以為風文伯曰此腦蛆也以藥點兩眼角頃則鼻中出蛆無數乃取以搗汁入藥少許令服日此腦蛆所化非此不能補耳自後病遂不發

白話文:

鹹豐年間初期,黃嚴縣的一位商人某甲在上海與友人小酌,回家時已經是凌晨三點。突然颳起一陣旋風,颳起樹葉後倒在地上,爬不起來。同行友人扶他回住所,過了一段時間後,他氣絕身亡。他姓徐的朋友對我說:「某甲年紀輕輕,身體也很壯實,怎麼會突然死去,而且死得這麼快?」我說:「這可能不是病,或許是因為驚嚇導致魂魄離散。」

當時還來得及救嗎?徐朋友說:「根據《本草》,用腰刀的刀鞘燒成灰服用,據說可以救人。」

第二年,徐朋友去了蘇州,停船在黃渡。吃完晚飯後,聽到岸邊喧鬧聲,過去一看,見一個人倒在地上不省人事。他詢問其家人,他們說:「他原本沒有什麼病,只是黃昏時出門要去朋友家,還沒走半里路,就突然倒下了。」

徐朋友想起我的話,讓他們用刀鞘試一試。過了一會兒,那人逐漸甦醒,不久就能坐起來。他親口說:「我剛到這裡時,聽到樹上的鳥叫得亂糟糟的,陰風吹過樹林,讓人汗毛倒豎。突然,來了一位巨人,揮拳猛擊我,我嚇得發狂亂跑,都不知道路怎麼走的。後來又聽到前面有兵器摩擦的聲音,以為巨人拿了武器追來,就轉身跑。也不知道怎麼又跑到這裡來了。」

由此可見,古書上記載的奇方妙藥,如果使用得當,沒有不靈驗的。但這種道理很微妙,不容易理解。

我曾經看過《拮奇集》中記載,全身沒有雜毛,眼睛像丹砂那樣紅的黑色犬,叫風夷,能治飛頭的病。我起初不知道飛頭是什麼病,後來看了《搜神記》,記載吳國將軍朱桓的一個婢女,每天晚上睡覺時頭都會飛走,天亮時再飛回來。又《酉陽雜俎》記載,嶺南的溪洞中常常有飛頭,因此有「飛頭猴子」的說法。飛頭的一天,前頭有痕跡,脖子周圍像紅線一樣。家人都在守著她,到了晚上,那個人就像生病一樣,頭忽然離開身體飛走,天亮時又飛回來,如夢初醒一般。啊呀,這真是奇怪的病啊!不知道因為什麼原因而得。翻遍各種書籍,也找不到記載和證據。

宋朝的徐文伯上山採藥,遇到兩個老人鑿石取水自己喝。文伯非常口渴,想討一瓢喝,老人說:「這是玉液,你不能喝。」文伯懇求再三,老人才給他半盞。文伯剛入口,牙齒就開始打顫,嚥下去後,感覺冷得受不了。一個老人說:「為什麼要自己找苦頭吃?」於是摘了三片樹葉給他吃,吃完後,他就覺得異常溫暖。老人又給了他一冊書,說:「回去學好它,可以治療世人的疾病。」

文伯晚年修煉得十分高明,一次在路邊看到一個人倒在地上死了,肚子大得像甕一樣。文伯說:「這個人是爆蛇咬死的,雖然氣絕身亡,但靈魂還沒離開,還可以救活。」於是取出藥丸塞進他的鼻孔,過了一會兒,他的肚子咕嚕叫了一聲,便清醒過來了。大家問文伯施的什麼藥,他回答道:「這是角犀的角。」據說,角犀是巨蛇的角,能解百毒。

明朝時,有一位內侍患頭痛,疼得像要裂開一樣,發作時就會昏厥。眾醫都認為是風引起的。文伯說:「這是腦子裡的蛆。」於是用藥點了點他的兩個眼角,過了一會兒,他的鼻子裡爬出無數的蛆。文伯取來搗碎,加上少許藥汁給他服用,說:「這是腦子裡的蛆變化的,如果不吃這個藥,不足以補腦。」從此以後,他的病再也沒發作過。

時下庸淺醫梳有三惡習寫方作狂草用藥好奇異不問病情妄言知脈不知醫稱司命當如何鄭重而率意如此其道亦概可知矣耍知此輩固未會讀書識字略知藥性溫涼便欲以寒投熱恐人識其學淺而必強書脈案又慮多別字故作行草以混字跡不慮肆人莫辯不顧病者安危忍心大膽莫此為甚方中每用非習見之品有本草所不載者余當考其所本不但不明出處且未辨其氣味不知古人常用之藥不過數十昧如六君四物六味等百世不刊之方試問有異常之藥否聲色證形脈為五診故必聞聲棚色辨證察形復以脈合病情庶幾胸有成竹然亦有脈症兩歧者故前人有取症不取脈取脈不取症之義按人身脈絡肯乎天地流行達乎陰陽造化但可測其常不能盡其變也晉太醫令王叔和撰脈經猶未能盡泄其奧蓋脈理淵深惟求於微茫呼吸之間豈能瞭如指掌哉陶節庵日指下難明者真言也誇言遍曉者但能言而不能行也其所著傷寒全生集惟取浮中沈以分陰陽虛實病之傳變但求於動靜躁盛之間此亦宗仲景只別陰陽之義也

白話文:

現在一些庸醫有三種惡習:

  1. 開處方時寫得像瘋狂的草書一樣潦草。

  2. 喜好用一些奇奇怪怪的藥材。

  3. 不問病人病情,就隨便說知道脈象。

這種不知道醫術的人自稱是掌管生命的神醫,這應該如何重視呢?他們的醫術大抵可想而知了。

這些人根本沒讀過書,只是略微知道一些藥的寒涼屬性,就敢用寒藥治療熱證,恐怕別人發現他們的學識淺薄,所以必定強寫一些脈象和病情紀錄。又擔心寫錯字很多,就用行草書寫來混淆字跡,不考慮別人看不懂,也不顧病人的安危,真是膽大包天。

他們的處方中常常用一些不常見的藥品,有些甚至本草綱目中都沒有記載。我曾經考證過這些藥物的來源,不僅不知道它們的出處,還辨不清它們的氣味。古人常用的藥物只有幾十味,如六君、四物、六味等,這些方子流傳了上百年,請問有異常的藥物嗎?

望聞問切脈是五種診斷方法,因此必須聽聲音、看顏色、辨證狀、察形體,再根據脈象結合病情,這樣才能胸有成竹。但也有一些脈象和症狀相互矛盾的情況,所以古人提出「取症不取脈,取脈不取症」的說法。

人體的脈絡與天地運行相通,與陰陽造化相連,只能探測到它們的常態,不能窮盡它們的變化。晉朝太醫令王叔和所著的《脈經》也不能完全揭示脈象的奧祕,因為脈理深奧,只能在細微的呼吸之間求得。陶節庵說:「手指下難以明瞭的纔是真言。」那些自誇通曉脈理的人只能說不能行,他所寫的《傷寒全生集》只是用浮脈、中脈、沉脈來區分陰陽虛實,探測疾病的傳變,只在動靜躁盛之間求得。這也遵循了仲景只區分陰陽的思想。

抱朴子曰服金者壽如金服玉者壽如玉然煉服之法失傳已久世人未得其術而輕試之淺則骨痿久則致命是欲延年而反促其壽矣後魏李預餐玉致疾謂其妻曰服玉者當屏居山林排棄嗜欲而我酒色不絕自致於死撲藥之過然雖死而屍體必當有異宜勿遽殮令人知餐服之功時在七月中長安毒熱如拂而屍停四日體仍不變日亦無穢昔人有臨死服玉層五筋死經三年膚殼如生者李時玲日服玉末不能令生者不死惟能使死者不朽耳

白話文:

蘇東坡晚年熱衷於煉丹術。冬天和道士方外遊玩時,曾遇到靈智道人,道人傳授他煉製服用丹藥的方法。在冬至和夏至那天,蘇東坡每天吸取鼻涕,漱口後沉澱。他獨自住在乾淨的房間裡,小便後將小便封存在瓷器中。滿月後打開查看,會發現上面有像浮蟻一樣的細沙結晶。用絹子濾取這些晶體,並用剛從川裡取的清水淨淘。再加入棗肉做成丸子,這就是「陽丹」。「陰丹」的製作方法是,取人奶放入銀鼎中,用文火慢慢煉製成淡金色的丸子。這兩種丹藥都需要經過煉製才能產生陰陽相濟的效果,並達到九轉還丹的功效。蘇東坡認為靈智道人的妙用和快速的方法,只有傳授給合適的人才會輕易洩露。

東坡晚年好燒煉之術冬與方外遊嘗遇靈智道人授以煉服丹法方於二至日常吸鼻液漱咽獨居淨案溺則封置瓷器中滿月開視當有細砂結其上如浮蟻然以絹濾取川新汲水淘淨棗肉為丸此名陽丹陰煉又取人乳入銀鼎慢火費煉如淡金色為丸此名陰丹陽煉蓋此二物須經煆煉始有陰陽相濟之功得成九轉還丹之力坡背謂靈智妙用沉機捷法非其人不輕泄也

成天地者氣也天地成而萬物生氣固為生牛之本凡血肉之物氣全則生氣盡剛死此自然之理術家有服氧之法不過能卻病延年亦不能令人不飢不食然接孔子家語食石者肥澤而不老食水者耐寒而若浮食肉者勇而悍食谷者智慧而夭食氣者神明而壽不食者不死而神是食氣固能不死也嘗闊宋人雜話嘉佑間河北大飢有民襁負一子覓食他方中傍迫於飢困逐棄子於空塚中歲定歸鄉過其處收埋殘骨則兒未死肥健愈於棄時塚中空無所有惟見蟾蜍大如車輪氣咻咻然自出穴中抱兒與之食不食六七歲肌膚如玉其父攜至京師以示兒科醫者言物之有氣者能蟄燕索蝦蟆之類是也能蟄則能不食而壽此千歲蝦蟆也兒得氣故不飢若聽不食終身不娶後必成道無須藥也東坡集亦載其事諒非子慮然思兒在塚中得其氣不死或然既比穴仍不貪不飢理殊不易解

白話文:

萬物之所以生成,是因為有氣。天地形成後,萬物便誕生了,所以氣是萬物得以生存的根本。所有血肉之軀,氣足則生,氣盡則死,這是自然法則。醫家有「服氧」的方法,只能延年益壽,但無法讓人不飢不食。

《孔子家語》記載:吃石頭的人容貌豐腴、不顯老態;喝水的人耐寒且輕盈;吃肉的人勇猛強悍;吃穀物的人智慧早逝;吸收氣息的人精神飽滿、壽命長久;不吃東西的人不朽且神明。由此可見,吸收氣息確實可以長生不老。

南宋時期的《宋人雜話》中曾記載一件逸事:嘉佑年間,河北地區發生嚴重飢荒,一位父親帶著兒子逃荒他鄉。途中,由於飢餓難耐,他拋棄了兒子,將其留在一個空墓中。一年後,父親返鄉經過古墓時,想收埋兒子的遺骨,卻發現兒子還活著,而且比被拋棄時更加健壯。古墓中空無一物,只見一隻大如車輪的蟾蜍,氣喘吁吁地從洞中爬出,並給孩子餵食。孩子不吃不喝,六七歲時皮膚白皙如玉。父親將其帶回京城,向兒科醫生求教。醫生說,能冬眠的動物,如燕子和蟾蜍等,都可以不進食而長壽,這隻蟾蜍已經千年了。孩子得到了蟾蜍之氣,所以不飢不餓。如果讓他繼續不進食,終身不娶,一定能成道,無需服藥。

蘇軾的《東坡集》中也記載了這件事。此事雖然未必真實,但孩子在墓穴中得到蟾蜍之氣而不死,也是有可能的。不過,孩子出墓後仍然不貪食、不飢餓,這一點確實令人難以理解。

昔在京邸遇東魯宋老人太常初年九十有四鬚髮皓然顏如童子下榻福清道院日惟靜坐一室三餐之外無所嗜好余會叩其攝生之術曰飲食但取益人毋求爽口弗食與體相妨之物自言幼時脾胃素弱故生平不食瓜果油膩炙煿雖佳品羅列未嘗朵頤故能保此殘年縱口腹而不自惜其身不可為智此言勝藥石余嘗志之

白話文:

以前在京城時,我遇見了東魯的宋老人。他太常初年時九十四歲,鬚髮全白,但面容就像小孩一樣。他住在福清道院,每天都只會在一個房間裡靜坐,除了三餐之外沒有其他愛好。我曾經請教他養生之道。

他說:「飲食只要有益身體就好,不要追求美味。不要吃對身體有害的東西。我自己從小脾胃就不好,所以這輩子都不吃瓜果、油膩和烤焦的食物。即使擺滿了美味佳餚,我也從不放縱。這樣才能保住我這後半輩子的健康。如果只顧滿足口腹之慾而不愛惜自己的身體,那不是聰明人的做法。」這番話勝過任何藥方,我牢牢記住了。

神農以赭鞭鞭百草盡去其毒而後辨其氣味察其寒溫著本草經三卷後雖漸積增加然至漢末亦僅傳三百六十五種至明柬璧氏匯諸諸家著綱目一書多至一千八百九十二種而歧誤亦多餘謂古書簡而多缺今書繁而多訛近惟澉水吳氏之從新去取適中便於檢閱宜為人所膾炙然屆今甫百年而品味已多變異甚至有是名而無是物肆中遂以他藥代之醫者但知某藥治某病泛取而浪用之貽誤尚有窮乎余不揣固鄙嘗欲明出處辨氣味詮真偽去所無補所缺更勒一書名曰本草時宜以切於用然必考證詳確而後筆之故二十年來僅得七十餘種今年逾周甲慮不能竟其事倘得假吾數年應於是書無憾云

白話文:

神農氏用赭鞭鞭打百草,祛除所有毒性,然後辨別它們的氣味和寒熱屬性,寫成了三卷《本草經》。儘管後世逐漸增加,但到漢朝末年,也僅有三百六十五種。明朝時,龔璧賢收集諸家資料,編寫成《綱目》,種類多達一千八百九十二種,但也有很多錯誤。有人說古書簡略,有許多缺漏;而今書雖然繁雜,但也有很多訛誤。近代只有錢水吳氏等人的《從新本草》取捨適中,便於查閱,值得人們贊賞。然而時至今日,才過百年,內容就有了很多變異,甚至有些品種名存實亡,市面上就用其他藥材代替。醫生們只知道某藥治療某病,就隨意取用,不加甄別,貽誤尚且無窮盡。我不揣測自己的才能如何,曾經想要考明藥物出處,辨別氣味,求證真偽,去除沒有的內容,補充缺失的內容,再寫一本書,取名為《本草時宜》,以切合實際應用。但是必須考證詳實後才能動筆,因此二十年來只寫成了七十多種。今年我已經超過七十歲,擔心不能完成這部書。如果能再給我幾年時間,這本書肯定會寫得比較完美。

人參在古本草云生土黨山谷及遼東形長而色黃狀如防風產百濟者形細而堅白氣味薄於上黨此皆言黨參也瀕湖李氏輯本草綱目廣收諸品而未及於參至我朝澉水吳氏訂從新一書始分人參黨參為兩種知明時尚無人參百濟新羅高厥等國來中土互市者皆上黨之類按談苑載邵化及為川國王治藥言參技極堅用斧斷之香馥一殿又航海續編云遼東有韃參色紅澤體實有心味甘微苦斷之有金並玉闌紋人啣之走氣息自若則都指人參而言矣時以中國未行敵不入內地國初始見用其名乃著於時嗣後採者多而產漸少入山柳無所得生棄其業逍光初近山家戶取子種之偽充山參遂以亂反漸至真者幾絕醫者以是物多偽亦將棄此勿用是亦參之一厄也今寧古臺參久已罕見惟船廠為上鳳以城次之鳳產質嫩而糖重故價亦較賤但昔以光圓短熟為佳今則以糙熟兼均為貴是又參之小變當觀甌北集云曩閱國史我朝以參貿高麗定價十兩一斤迨定鼎中原售者多而個慚貴然考康熙甲午查悔余謝挨愷功惠唐詩有十斤易一兩蓋是時參價不過十換乾隆十五年餘應京兆試慮精力不支以白金一兩六錢易參一錢二十八年因病服參則其價貴已過半三十年來何啻更增十倍云云按今之市價雖不甚相懸而物產則遠不如前矣余嘗悉心辨別始知是物真偽固非難識在今之醫士尋常草木尚不深求氣味況非習見之品有終其身未嘗一睹廬山面目者猶何可與言哉究之真非絕無特其價過昂識者亦罕故非富貴家素講服餌者鮮克知其味矣然於痘科產科及元氣欲脫之症實有起死回生之力斷非他藥所能代也憶昔某戚婦每產血必大下服參則止道光壬辰復娩時次參甚行某置兩許意十倍服之功力足以柑抵及服崩血愈甚氣竭欲脫急市山參一錢服之即止按參之功用固在諸藥之上行之中土百有餘年活人無算自為奸民私種以致魚目混珠遂見疑於世而勿用可不惜哉

白話文:

古時候的本草綱目提到人參生長於土黨的山谷和遼東,形狀細長,顏色黃色,形狀像防風。來自百濟的人參形狀細小而堅硬,白色,氣味比上黨的人參淡薄。這些都是指黨參。瀕湖李氏收集的本草綱目廣博收羅各種品種,但沒有提到人參。到了我朝,澉水吳氏編寫的《從新》一書,才將人參和黨參分為兩種。現在知道,除了百濟、新羅、高厥等國,沒有人參來我們國家交易的,都是上黨一類的人參。

根據《談苑》記載,邵化及為四川國王治病,說人參非常堅硬,用斧頭砍斷它,香氣能飄滿一整個宮殿。另外,《航海續編》說遼東有一種韃參,顏色紅潤,質地堅實,有心,味道甘甜微苦,斷開後有金線和玉紋,人把韃參含在嘴裡走很遠的路,呼吸依然平穩。這些都是指人參。

當時由於我國沒有互市,敵國不進入我國內地,所以國人最初才開始使用人參,它的名稱也才開始被廣為人知。後來採掘人參的人越來越多,產量越來越少,進山採參往往一無所獲,人們只好放棄採參這個行業。清朝初年,靠近山裡的農家才開始用人參的種子種植人參,偽裝成野生的人參,於是假的人參開始混淆真實的人參。逐漸地,真正的人參幾乎絕跡。醫生們因為這種東西有很多假冒品,因此也打算放棄使用它。這也是人參的厄運之一。

現在寧古臺的人參已經很少見了,只有船廠產的人參算是上品,鳳城產的人參次之。鳳城產的人參質地柔軟,糖分重,所以價格也比較低。但是以前以光滑圓潤、生長期短為佳,現在則以粗糙、生長期長為貴。這是人參的一個小變化。

根據《甌北集》記載,過去看國史,我朝用人參與高麗交易,定價十兩一斤。等到定都中原後,出售的人參多了,價格就便宜了。然而考證康熙甲午年的《查悔餘謝挨愷功惠唐詩》,十斤人參才換一兩白銀。可見當時的人參價格不過是十比一。到了乾隆十五年,我應京兆試,擔心精力不足,用一兩六錢白銀換了一錢人參。二十八年,因為生病服用人參,當時的人參價格已經貴了一半。三十年來,價格更是增加了十倍。

現在市場上的價格雖然沒有相差很大,但產量遠不如以前了。我曾經仔細辨別過,發現這種東西的真假其實並不難辨認。現在的醫生連一般的草藥都不深入研究其氣味,何況這種不常見的品種,有些人終其一生可能都沒有親眼見過。因此,如何能和他們討論真假呢?究其原因,真正的參不是絕跡,只是價格太昂貴,識貨的人也很少,所以除了富貴人家長期服用外,很少有人能嘗到它的滋味。然而,對於痘科、產科和元氣衰竭的疾病,人參確實具有起死回生的力量,這不是其他藥物所能替代的。

記得以前我的某個親戚,每次生產都會大出血,服用人參就能止血。道光壬辰年他再次生產時,市場上流行黨參,我的親戚買了許多,心想十倍的用量應該足夠了。結果服用後出血不止,氣息奄奄,緊急購入一錢山參服用後,出血立即停止。

人參的功效確實勝過其他藥物,傳入我國百餘年來,救活了無數人。但是奸商私自種植人參,導致魚目混珠,以致被世人懷疑而放棄使用,這實在令人惋惜。

經云五穀為養五蔬為充蔬者疏也所以佐穀氣而疏通壅滯也時珍日凡草木之可茹者為韭芥葵蔥藿五菜然菜固不止於五說原蔬植三百有六十綱目僅收一百五種餘俱不可考今民生日用之常更不及十之三四耳按蔬品惟蒜胡荽苜蓿漢時得之西域唐貞觀中泥婆羅國又獻菠稜菜渾提蔥至今傳種不絕近通泰西諸國其蔌果攜入內地土人寬種植之市以獲利而華人亦有以之充饌者今略擇數種辨其氣味以備考證卷心菜俗名哈唎菜葉卷如球色青經霜後微紅去數層內葉嫩黃脆美俟其皂放其大如蓋氣味廿平利腸清胃大抵似菘而味不及耳花菜來自花旗故名葉缺刻如細芥色淺黃味甘淡潤肺化痰性亦和平筍芽色白細長形加玉箸味淡微辛中實無節固非竹類士人因其形似筍芽故名之耳然南菘北植即化蕪菁今隔數萬里重洋而仍不失色味是亦不可解也

白話文:

原文:

經文上提到「五穀」可以養生,「五蔬」可以補充營養。「疏」的意思是疏通,可以用來輔助穀物,疏通體內的瘀滯。

譯文:

李時珍說:凡是草木當中可以食用的,像韭菜、芥菜、蔥、薺菜、藿香等五種蔬菜。但是,蔬菜種類並不僅限於這五種。據說古代有三百六十類蔬菜,而李時珍只收錄了一百五十五種,其餘的種類已經無法考證。如今人們日常食用的蔬菜種類,甚至不到這些蔬菜的十分之三四。

根據蔬菜的種類,蒜、香菜、苜蓿這三種蔬菜是在漢代從西域傳入的。唐朝貞觀年間,泥婆羅國又進貢了菠菜和洋蔥,一直流傳至今,種植不斷。最近隨著與西方國家的交流,他們的蔬菜水果也被帶到了內地,當地人廣泛種植並出售這些蔬菜水果以獲利。一些中國人也用它們作為食材。現在我們簡單地挑選幾種蔬菜,辨別它們的氣味,以備考證。

捲心菜俗稱「哈唎菜」,它的葉子呈捲心狀,像一個球,顏色青翠,經霜後微紅。剝掉幾層外葉,裡面的葉子嫩黃而脆嫩,味道鮮美。等到它老了以後,就會展開,長得像一個蓋子一樣大。它的氣味平和,有利於通暢腸胃,清熱養胃。總的來說,它與白菜類似,但味道不及白菜。

花菜來自美國,因此得名。它的葉子上缺刻細小如芥菜,顏色淺黃,味道甘淡,有潤肺化痰的作用,性味也比較平和。

筍芽呈白色,細長,形狀像玉箸,味道淡而微辛,裡面沒有節。它原本不屬於竹類,但因為它的外形像筍芽,所以人們就給它取了這個名字。然而,南方的白菜到了北方種植就會變成蘿蔔。如今相隔萬裏重洋,它仍然沒有改變它的顏色和味道,這一點令人費解。

古人春食涼夏食寒以養陽秋食溫冬食熱以養陰此四時之宜以合陰陽而安六腑然天生果品亦以應候以益人如春生梅酸斂以平肝木夏生瓜甘寒以清暑熱秋生梨甘涼以肅肺金冬熟杞甘溫以益腎水此即經言五果為助五味五色以應五臟也

白話文:

古代人春天吃涼爽的食物,夏天吃寒涼的食物,來滋養陽氣;秋天吃溫和的食物,冬天吃熱性的食物,來滋養陰氣。這符合四季的變化,調和陰陽,使六腑安和。

然而,大自然的水果也應對季節而生長,以對人體有益。例如,春天生長的梅子酸性收斂,可以平肝陽;夏天生長的瓜果甘寒,可以清熱消暑;秋天生長的梨甘涼,可以肅清肺氣;冬天成熟的枸杞甘溫,可以滋補腎水。這正符合經書上所說的「五果助五味五色,以應五臟」的說法。

方伎之流以法取童女初行經水謂之紅鉛多方制煉以惑人而尤甚行於明末有術士制一粒丹用乳調勻使人仰臥從鼻灌之美其名曰進大藥朝貴多趨之李可灼紅丸之案即此物也按婦人月水咸熱有毒服之傷腦術士之言豈足信哉觀蕭了真金丹詩亦可悟矣

白話文:

那些行醫的法師們,用欺騙的手段取得少女初次來月經的血,叫做「紅鉛」,並用各種方式煉製,用來迷惑人,這種做法在明朝末期尤為盛行。有個術士煉製出一種丹藥,用乳汁調勻,讓人躺著從鼻孔灌入,美其名為「進大藥」。許多達官顯貴都趨之若鶩,李可灼發生的紅丸案就是指這種東西。其實,婦女的月經血都是有熱毒的,服用了會損傷大腦,術士的說法怎麼能相信呢?看蕭了真的《金丹詩》就能明白了。

竹根木屑賢者注意世固無棄物也惟醫亦然苟明其意凡物皆可療疾如徐嗣伯嘗以棺中死人枕治屍疰石疣及多見鬼物均應手取效或問三症不同何皆用枕而瘥嗣伯曰屍疰鬼氣也伏而未起故令人沈滯以枕治之魂氣飛越不赴體矣石疣甚僻蟲性轉堅非藥力可遣因亦以鬼物驅散之至眼昏而見魍魎者邪氣入肝也以邪引邪固當用枕鉤之三者不相同而適相似得其意之所在而治之故皆驗也大抵自來以前未嘗用此嗣後靈鞋屍席與自縊死繩咸用以治病而本草亦收之耳

白話文:

竹子和木材的碎屑,聰明的人要留意。世間本來沒有廢棄的東西,醫學也是如此。只要明白其中道理,所有東西都可以治療疾病。例如徐嗣伯曾經用棺材裡死人的枕頭治療屍疰、石疣,以及經常看見鬼魂的症狀,都很有效。有人問,這三種症狀不同,為什麼都用枕頭治療而治癒呢?徐嗣伯說:屍疰是由於鬼氣潛伏在體內而未發作,所以人體才會沉重遲鈍,用枕頭治療就能讓魂氣飛揚,不再附著在人體上。石疣是怪異的皮膚病,蟲性堅挺,一般的藥物無法消除,因此也用鬼氣來驅散。至於眼睛昏花而看見魍魎,是因為邪氣進入肝臟,用邪氣引出邪氣,所以也用枕頭來治療。這三種症狀雖然不同,但病理實際上是相似的,只要找出病因再治療,所以都能治癒。過去一般人從來不用這些東西治療,但後來靈鞋、屍席和自縊者的繩子都開始被用來治病,而且也被收錄在藥典中。

藥有雷丸之名本草謂與雷斧雷機畢霹靂擊物時精氣所化若埋於向陽之處數年後即大如卵堅如鐵矣按雷火本地中濕蒸之氣鬱久勃發隨地氣升池為陰中之陽雷丸得其餘氣故能除胃火散皮中結熱難久服則令人陰痿蓋亦性陰所致元至正間邑農家有老嫗為雷擊死頃之復甦日中含藥一丸吐以示人比鄰俞某意為神丹奪而吞之遂患喉痛物格格然若不化後因怒咳隨痰以出視之狀加李核質光潤而色黃斧擊不碎數年之咽痛遂止意此即雷丸之顯俞吞時其升騰之氣方盛迫火上炎故患咽痛迨為怒所激隨氣湧出物既去宜其病之頓失也

白話文:

雷丸這個藥物名稱,根據《本草綱目》記載,是雷電劈擊山石時產生的精氣所形成。如果將雷丸埋在陽光充足的地方,幾年後就會長得像雞蛋一樣大,堅硬如鐵。

據說,雷火是從地裡濕氣蒸發,經過長時間積聚後爆發出來,隨著地氣上升,形成陰氣中的陽氣。雷丸吸收了這些陽氣,因此可以清除胃火,散去皮膚深層的熱結。長期服用雷丸會讓人陰痿,這應該是因為藥性偏陰所致。

元朝至正年間,一個農村的老太太被雷擊致死,過了一會兒又甦醒過來。那天正午,老太太口中含著一粒藥丸,吐出來給大家看。鄰居俞某以為那是神丹妙藥,就搶過來吞了下去。結果,俞某患上了喉嚨痛,喉嚨裡有一團東西卡著,好像無法化掉。後來,俞某生氣時咳嗽,痰液中帶出了那團東西。檢查發現,那東西大小像李子核,質地光滑,顏色發黃,用斧頭都砸不碎。俞某持續了幾年的喉嚨痛就此痊癒了。

有人認為,俞某吞下的就是雷丸。當時俞某吞下雷丸時,雷丸中上升的氣息正旺盛,導致火氣上炎,所以俞某才會患上喉嚨痛。後來,俞某生氣時,氣息激盪,雷丸隨氣湧出。東西既已排出,喉嚨痛自然就消失了。

古無煙草昔閱入自海外得淡巴菰燃之以管吸其煙雲能闢瘴故明時徵滇軍中咸服之至我朝始盛行於內地今雖擔夫農工之輩無不備以供客按本草云其牲純陽能行能散故可化濕禦寒其氣入口頃刻而周一身令人通體俱快然火氣熏灼大損肺氣今之多患喉舌諸瘡未必非嗜煙所致近人慾避其火氣以銅為器置水於中使煙從水底起名曰水菸袋以為得既濟之法不知一吸三呼更傷氣分術生者還宜遠之

白話文:

從前沒有煙草,後來從海外傳入一種叫做「淡巴菰」的東西。把淡巴菰裝在煙鬥中點燃,吸其煙霧,可以驅散瘴氣。因此,明朝時徵調雲南軍隊都讓他們吸淡巴菰。到了清朝,淡巴菰才開始在國內普遍流行。現在,即使是挑夫或農民,也都會準備煙草來招待客人。

根據本草綱目的記載,淡巴菰屬性純陽,具有行氣散寒的功效,所以可以化解濕氣,抵禦寒冷。吸入淡巴菰煙氣後,短時間內就能遍佈全身,讓人感到全身舒暢。然而,淡巴菰的火氣很大,會嚴重損害肺氣。現在很多人患有喉嚨和舌頭方面的疾病,可能就是嗜好吸煙導致的。

近代有人想避免淡巴菰的火氣,用銅器盛水,讓煙從水底冒出,稱為「水煙袋」,認為這樣就能達到既得煙氣又不會傷身的目的。但其實,每次吸入煙霧時,都會呼出更多的氣體,反而更會損傷氣血。所以,想要養生的人最好遠離煙草。

蜀地產椒分五色以按五行服餌家謂是草中之大丹煉服能堅齒髮調關節耐寒暑久則輕身益壽按椒性辛熱能損肺泄氣煉服亦非所宜今人因其馨香快膈每用以蘸食腥膽不知其肋火動血因以致病者夥矣漸寧陳彥生好食椒年未五十齒落過半此其驗也

白話文:

四川產的辣椒分為五種顏色,對應五行,服餌者認為它是草藥中的極品,煉服可以堅固牙齒頭髮,調節關節,耐寒耐暑,長期服用可以減輕體重,延年益壽。但是,辣椒性辛熱,會損傷肺部,耗散氣血,如果煉服並非合適。現在的人因為辣椒香氣撲鼻,能提振食慾,常常用來蘸著腥羶的食物食用,殊不知這會引起內熱,導致出血,因此而導致疾病的人有很多。漸寧陳彥生喜愛吃辣椒,到了不到五十歲的年紀,牙齒就掉了大半,這便是明證。

諸凡含血之物其骨皆難長在人自胚胎至成人必二十年方堅骨髓惟麋鹿骨自生至堅不過兩月計一日夜能長數寸雖草木之易生猶不能及所以能堅筋骨強陽道益精髓舊有髓道士斑龍丸歌曰尾閭不禁滄海竭九轉靈丹都漫說惟有斑龍頂上珠能補玉堂關下穴其丸蓋鹿茸所合也但鹿則喜山而屬陽故夏至解角麋乃喜澤而屬陰故冬至解角今人採茸不分麋鹿豈知陰陽既別功用亦殊而可混用乎

白話文:

所有含有血液的生物,骨頭都很難長成。人的骨頭從胚胎到成年,必須經過二十年才能堅硬。只有麋鹿的骨頭,從生長到堅硬只需要兩個月,一天一晚就能長好幾寸。即使是容易生長的草木也比不上。麋鹿骨之所以能堅固筋骨、強壯陽氣、益精髓,是因為它有髓道。古時候有位修煉士,叫做斑龍,寫了一首關於如何製作藥丸的歌謠,其中說道:「尾閭的部位至關重要,即使是大海耗盡也無法彌補。九轉靈丹都是傳聞,唯有斑龍頂上的鹿茸丸子,才能補益玉堂關下的弱點。」這顆藥丸是由鹿茸製成的,但鹿喜歡山地,屬陽性,所以在夏至時會脫角;麋鹿喜歡沼澤,屬陰性,所以在冬至時會脫角。現在的人採摘鹿茸時不分麋鹿,難道不知道陰陽屬性不同,功效也各不相同,不能混用嗎?

四時草木應候而生採取亦必及時非其時則氣味異而功用亦差即血肉之品亦不宜生取以失其性嘗聞今之市麝臍者生而割之其香未蘊臍穢尚腥人藥多至損人按麝食芳草至冬香蘊於臍至春臍癢自以爪剔出採芳婦女拾以相贈馨香染袖經年不退名曰生香頗不易得今山中獵戶當取麝糞暴乾得麝生割臍香以糞實之或取飛虻去首足翅入臍封固久之香亦不散名日當門子是以一麝而獲五臍之利也虻且有毒不良可知以之和香料猶可若入藥餌不反有所損乎兒

白話文:

根據時序,不同的草木在特定季節生長,採集也必須在適當的時候。如果不按照時序採集,草木的氣味和功用就會不同。即使是動物的血肉,也不適合活取,因為這樣會失去牠們的本性。

我聽說現在市場上販賣的麝香臍,是從活著的麝身上割取的。這時麝香的香味還沒有充分發育,麝臍還很腥臭,作為藥材使用會對人體造成損害。

麝通常會在冬天食用芳香草藥,香氣會儲存在麝臍中。到了春天,麝臍發癢,麝會用爪子把它抓出來。採集麝香的婦女會把這些麝臍撿起來,互相贈送。麝香的香味會沾染袖子,一年也不會消散,稱為「生香」,非常珍貴。

現在山中的獵戶在取麝香時,會把麝糞風乾,然後從活著的麝身上割下麝臍香,用麝糞填滿麝臍,或者抓來飛虻,去掉頭、足、翅,放入麝臍中封閉。經過一段時間,香氣也不會散發,稱為「當門子」。這樣一來,一隻麝就可以得到五塊麝臍。

虻本身有毒,這是眾所周知的。把它摻入香料中或許還可以,但如果放入藥材中,不只沒有好處,還會造成傷害。

今市賣有所謂酷鱉者云出普陀山似螺而扁大如豆粒言能催生產婦於臨蓐時吞之兒即持以出然余嘗試之恰無驗也按海槎余錄謂是相思子生海中好事者取藏篋笥終歲不壤出投醋中則能轉旋不已而無催生之說據此蓋耍物耳正如閩部疏載莆田所產小白石狀如杏仁擘之腹文如蟲取兩石離立碟中須臾自相迎合名曰雌雄石近亦有市賣者謂其能治目疾且可合媚藥其價故甚昂貴而不知其藉此愚人亦無佐驗也

白話文:

現在市面上販售一種稱為「酷鱉」的東西,傳說是產自普陀山,形狀像螺但較扁,大小如豆子。據說可以催生,生產婦女在分娩時吞下,孩子就會立刻抱著它出來。我曾嘗試過,卻沒有效果。

根據《海槎餘錄》的記載,這種東西其實是相思子,生長在海中。愛好新奇的人會將它收藏在箱子裡,一整年也不會腐壞。把它放入醋中,它就會不斷旋轉。並沒有催生的說法。因此,這東西應該只是用來娛樂的物品。

就像福建地區的《疏載》一書中記載的「莆田所產小白石」,形狀像杏仁,剝開後裡面有蟲形的紋路。將兩顆石頭分開放在盤子上,不久後它們會自行靠近並結合,稱為「雌雄石」。近來也有市面上販賣這種東西,號稱可以治療眼疾和製作媚藥,價格非常昂貴。但不知道這些騙術,也沒有得到驗證。

木鱉子本草言其無毒能治瀉痢疳積而發明下又載薊門人有二子服此俱斃特著為戒近聞南門外有農人曹某年已半百子僅九齡患腹痛時發時止經年不愈或言此疳積木鱉可療曹即市五文盡數煎與其子服不逾時乃顫筋弛骨節盡解而死按木鱉有兩種一產南中形細而底凸又名木蝨子昔人用以治痢審其牲味不過苦參子之類耳此種今已絕少現肄中所賣者皆番本鱉出回回國外科嘗用以傳瘡服之能殺人切勿人藥以嘗試也

白話文:

「本草綱目」記載木鱉子無毒,可以治療腹瀉、痢疾、疳積。還特別記載,燕京地區有人讓兩個孩子服用木鱉子,結果兩個孩子都死了。因此,作者在此特別告誡大家。

最近聽說,南門外有位姓曹的農人,已經年過半百,他的孩子才九歲,患有腹痛,時發時止,治療了一年也沒好。有人說這是疳積疾病,木鱉子可以治療。於是曹某就買了五文錢的木鱉子,全部煮成湯給孩子服用。不到一會兒,孩子就全身抽搐、骨節鬆弛而死。

根據考察,木鱉子有兩種:一種產於南方,個頭細小,底部凸起,又叫木蝨子。古人用它來治療腹瀉,它的藥性大概和苦參子差不多吧。這種木鱉子現在很少見了。現在藥店裡賣的都是國外產的,叫番本鱉,產自回回國。我曾經用它來治療潰瘍,服用後會致命。千萬不要拿這種藥來試驗。

夏子益曰天地山川樹木皆有脂此係陰陽氣化之餘結而成髓飲天脂者成上仙地脂成地仙山川樹木之脂壽俱無量鬼谷子語仙錄云取天脂須於危峰絕頂人跡罕到之處置金髮明珠每於寅卯之交往採有清露即傾去得漿色白芳香不散味極清甘者是也地脂於地脈流行聚合之處從上湧出不收仍人地大抵天地之脂每六十年一泄山脂即鐘乳石之類鍾乳乃石之汁液脂其髓也水脂出大海中高噴百丈還落水中介類吞之得為神樹脂數千老樹枯而復榮者再始有脂能化瓔兒遊行不定頗不易得方鎮編年載高展為幷州判官一日見砌間沫出以手撮之試塗一老吏面上皺皮頓改顏色如少展問承天道士曰此名地脂食之不死展乃發磚已無有矣

白話文:

夏子益說:天上、地上的山川、樹木都有脂,這是陰陽之氣轉化後多餘的精華凝結而成的。喝了天脂的人可以成為上仙,喝了地脂的人可以成為地仙,山川樹木之脂的人可以長生不老。鬼谷子編寫的《語仙錄》中說:取天脂必須到人跡罕至、險峻的高峯絕頂的地方,放置金髮、明珠,每當寅時和卯時交替的時候採集,如果有清澈的露水,就倒掉,得到像漿一樣的東西,顏色白色,芳香不散,味道清甜的,就是天脂。地脂在地脈流動、積聚的地方從地面湧出,它的收成時間不固定,但一般在天地之脂每六十年一次泄露的時候。山脂就是鐘乳石之類的東西,鐘乳是石頭流下的汁液,脂是其精華。水脂出現在大海中,能噴射到幾百丈高,然後又落回水中,介類吞食後可以成仙。樹脂是數千年的老樹枯萎後又重新生長出來的,重新生長的樹會有脂,它能化成瓔珞,飄忽不定,很難得到。《方鎮編年》記載:高展任幷州判官的時候,有一天看到牆縫裡有沫子流出,就用手沾了一些在一位老吏的臉上塗抹,老吏臉上的皺紋頓時變平了,面色像年輕人一樣。高展問一位道士,道士說:這叫地脂,吃它不會死。高展於是挖開牆壁,卻什麼也沒有了。

國朝康熙間順德有民入山樵採忽聞樹頂有兄啼聲仰視見古木上有氣縷縷如煙飛鳥過之皆墮斫祝其中有人狀類凝脂問之不應拂之則笑一同伴曰此名樹脂非惡物也遂蒸食食已覺熱尋浴溪中肉盡潰裂死而余謂仙佛之書大都渺茫固不足信凡異常之物智者不食信然

白話文:

在清朝康熙年間,廣東順德有一個砍柴的人進了山。他忽然聽到樹頂有孩子的哭聲,他抬頭一看,看見古樹上有一股股像煙一樣的氣體,飛鳥飛過都會墜落。

砍柴的人砍開古樹,裡面發現一個人,模樣像凝固的油脂。砍柴的人問他話他不回答,用手拂他他卻笑。有個同伴說:「這叫做樹脂,不是壞東西。」於是砍柴的人蒸了樹脂吃。吃了之後,他覺得很熱,就到溪裡洗澡,結果肉全都潰爛了,最後死掉了。

而我認為神仙佛祖的書大都虛無飄渺,本就不值得相信。世間任何奇異的東西,聰明的人都不會去吃,這個道理是確實的。

使君子之名相傳有潘州郭使君療小兒腹痛每用此取效因有是稱按小兒腹痛蟲患為多而凡殺蟲藥多苦辛惟使君子味甘孩提服餌不損脾胃故尤相宜也至世俗謂蟲無盡殺殺盡則無以消食此真愚俗之言李時珍嘗譬之樹有蠹屋有蟻國有盜是福是禍不問可知矣余亦謂修養之家必以去三尸即此類推蟲固宜殺而不宜留也今人好食白淪雞子言能安五臟益氣血而不知且頗不易化非煮之極熟多致停滯南史載李道念一病五年屢治未效丞相褚澄診之曰非冷非熱當是過食白淪雞子耳煮蒜令食遂吐一物形如卵視之雛雞也翅足俱全澄曰未盡以蒜更吐之計出十二枚而愈李時珍嘗見一朝貴每晨必進雞子數枚久而無恙因詢其庖此外尚有何好庖言食不撒蒜李曰頓有此耳觀此足知是物不宜多食而蒜之能消肉積益信然矣

白話文:

道教和佛教都有禁止食用五種辛辣蔬菜的戒律。道教認為蔥、薤、蒜、蕓薹、胡荽是五葷,而佛教則認為是葫、小蒜、興渠、慈蔥、茗蔥。雖然兩家禁止的種類不同,但都是辛辣刺激的食物。生吃會助長煩惱,熟吃會引發邪念。因為這些食物會損害心性,所以要禁止食用。

釋道家有五辛之禁道以韭薤蒜蕓薹胡荽為五葷而釋家則葫小蒜興渠慈蔥茗蔥也所禁雖有異同煞皆辛熏之品生食增恚熟食發淫以其有捐性靈故屏絕也

絲瓜本蔬中佳品世俗相傳其性至寒食之敗陽按本草言甘平能除熱利腸解毒通絡而生生編又謂暖胃助陽余嘗考其性味不過甘涼之品因其涼血故治腸風崩漏其絡貫串如人脈絡故能通絡其質軟滑故曰敗陽暖胃之說抑何反也,狗蠅牛蝨古方未嘗用之而近世醫家每以此治痘蓋出齊柬野語周密言同僚括蒼陳坡老懦也其孫三歲出痘半漿倒□勢已不治遇一士授藥少許服之移時即紅潤乃乞其方以壽仳蓋用狗蠅和醅以酒調服耳按藥中蟲蟻不過取其飛揚走散之功故多施於傷科外症以通血閉痘症全賴氣血以成漿結痂元虛之症當以參耆培養元氣切勿以此為法也

白話文:

絲瓜原本是蔬菜中的上品。民間相傳它的性質極寒,吃後會傷陽氣。但根據《本草綱目》記載,絲瓜味甘性平,能清熱利腸、解毒通絡,還有生津止渴的作用。編者又說它能溫暖胃部,幫助陽氣。我曾考證過它的性味,發現它只是甘涼的性質。由於它能涼血,所以能治療腸風崩漏。它的經絡貫通,如同人體的脈絡,所以能通絡。它的質地柔軟滑潤,所以有人說它能傷陽氣。說它能溫暖胃部,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狗蠅和牛蝨,古方都沒有使用它們。可是近世的醫家常常用它們來治療出痘。這大概出自齊柬的《野語》。周密說他的同僚括蒼陳坡老很懦弱。他三歲的孫子出痘後,全身都起了水皰,眼看就要不行了。遇見一位先生給了他一些藥,服下後沒多久就開始好轉,臉色也紅潤了。他就向那位先生討教這個方子,以備不時之需。這個方子是用狗蠅和醅,用酒調和後服用的。

藥中的昆蟲,只不過取它們飛揚走散的功效。所以它們通常用於治療外傷和皮膚病,以通血行氣。出痘這種病,完全依靠氣血才能形成膿漿和結痂。虛弱的患者應該用參耆來補益元氣,切不可用這種方法。

當見幼科取青蒿中蟲和藥以治小兒急慢驚風古方未見用此惟保嬰集極言其功效井有詩云一半硃砂一半雪其功只在青蒿節任教死去也還魂服時須用生人血蓋用硃砂和之乳汁點服也

白話文:

以往見過兒科醫生用青蒿裡的蟲子製藥治療小兒急慢驚風的古方,但從未見人這樣用過。唯獨保嬰集一書大力稱讚它的功效,還有一首詩這樣說:「一半是硃砂,一半是雪,它們的神奇作用全在於青蒿節。任憑人死去了,也會起死回生。」服用時必須用新鮮的人血調和,也就是用硃砂和入乳汁敷在傷口上服用。

今人冬月每以酒和牛乳燉食而薛立齋言酒不可與乳同飲則乳汁下咽得酒則凝頗不易化若以酒燉食乳已熟而成塊本無害他胡小園太守晨起食乳不耐膻氣急呼酒飲遂覺膈間痞悶一日夜不思飲食服神面麥孽俱無效余令取酥奧消導藥服之遂愈酥本乳之精華得同氣以相引故易取效也世言楙有百益一損梨則百損一益按楙即木瓜不過藉酸澀之性得以舒筋伐本豈若梨之甘能養胃涼可清心潤燥化痰除煩解熱且渙風邪而消癰毒哉嘗閱陳鵠耆舊續聞載湖南崔孝廉道出泗州聞呂某精太素脈俾診之呂曰君來年可得官秋髮癰毒不可治崔求預處一方呂謝不能固請之乃曰京師有大馬劉者可訪也明年崖果登第遂訪劉劉令日啖梨至一一百餘顆乃偏生小瘡而無他患又類編載有士人狀若有疾厭厭然曰無聊賴醫者楊吉老診之言氣血為熱鑠此去三年當以疽死士人慮之間茅山有羽士能醫不輕為人治乃易青衣投執薪水役乃以實告道士亦令食梨而愈考經疏言膏粱之家厚味膿酒縱肆無節不病痰火必有癰疽卒中之患惟頻食佳梨能轉重為輕變危為安據此則梨之功用甚大損益之說抑何相反如此耶腰膝無力腎氣不足也粟形如腎故能補腎虛每於冬月以袋盛生慄懸高處干之晨起吃數顆再以豬腎粥助之久則奇效然須細嚼連液吞嚥若頓貪至飽反致傷脾滯氣蘇子由詩老去自添腰腳病山翁服慄舊傳方客來為說晨興後三咽極收白玉漿是得食慄之訣矣

白話文:

現在的人們在冬季經常將酒和牛奶燉煮後食用。但薛立齋說,酒和牛奶不能一起食用,因為當牛奶進入喉嚨後,如果遇到酒,就會凝結成塊,很難消化。如果用酒燉煮牛奶,牛奶已經煮熟,凝結成了塊,本身就沒有害處。

胡小園太守在早上吃牛奶,忍受不了牛奶的羶味,急忙喝了一些酒,結果感到胸部發悶堵塞,一整天都不想吃東西。吃了神麴面和麥芽藥丸都無效。我讓他服用酥油和消導藥,吃了之後就痊癒了。

酥油是牛奶的精華,因為它和牛奶屬性相同,所以容易被吸收,所以功效很好。

世間傳說木瓜有很多好處,但對梨子則有損害;梨子有很多好處,但對木瓜則有損害。這個說法是錯誤的。木瓜只是依靠它酸澀的性質來舒筋活絡,治療痺症,怎麼能比得上梨子的甘甜滋養脾胃、涼潤清心、潤燥化痰、消除煩躁、清熱,還能散發風寒、消散毒瘡呢?

我曾經讀過陳鵠的《耆舊續聞》,裡面記載湖南崔孝廉途經泗州時,聽說呂某精通太素脈法,就請他診脈。呂某說:「您明年可以做官,但到了秋天會長癰毒,不能治癒。」崔孝廉請求呂某開一個預防的方子。呂某推辭說不能給,崔孝廉再三懇求,呂某才說:「京城有位大馬劉,你可以去找他。」

第二年,崔孝廉果然考中了進士,就去找大馬劉。大馬劉讓他每天吃梨子,直到吃了上百顆。於是小瘡就遍佈全身,卻沒有其他疾病。

《類編》中也記載了一位學士,看起來有病,懶洋洋的,說自己百無聊賴。醫生楊吉老診脈後說:「你的氣血被熱邪灼傷了,三年後會患疽而死。」學士得知後很恐懼,聽說茅山有位道士會醫術,但不大會給人治病。於是他換上青衣,投身為道士砍柴挑水。後來他把情況告訴了道士,道士也讓他吃梨子,結果治好了他的病。

考察經書註疏,其中記載,富貴之家大魚大肉、美酒佳餚,縱情放縱,毫無節制,不生痰火病,一定會有癰疽、中風的毛病。只有經常食用上好的梨子,才能使病情由重轉輕,由危轉安。據此,梨子的功效非常大,益處和損害的說法怎麼會如此相反呢?

腰膝無力是腎氣不足的表現。粟子的形狀像腎,所以能補腎虛。在冬天,可以用袋子裝上生粟子,懸掛在高處,使其風乾。每天早晨吃幾顆,再搭配豬腎粥食用,久而久之,就會有奇效。但必須細嚼慢嚥,連同汁水一起吞下。如果一次性貪吃太多,反而會傷及脾胃,導致氣滯。

蘇軾的詩中說:「老了之後膝蓋腰腳都添了病,聽說山翁服用粟子是舊方。客人來了,他就會對他們說,清晨起牀後吃三口,就能收獲極其珍貴的白色果汁。」這就是食用粟子的訣竅。

櫻桃味甘性熱故王雖有飽食不須悉內熱大官還有蔗漿塞句張子和言舞水一富家有二子好貪紫櫻日啖一二升半月後長者發肺痿幼發肺癰相繼而殤嗟乎天生百果所以養入倘縱其嗜欲反滋其害邵堯夫云爽口物多終作疾真格言也

白話文:

櫻桃味道甘甜,性質偏熱,即使皇帝食用過多,也不需要特別注意內熱。像蔗漿有塞住腸道的說法,張子和也提到這個說法。舞水地區有個富裕人家的兩個兒子很喜歡吃櫻桃,每天都吃一到兩升。半個月後,哥哥患上了肺癆,弟弟也得了肺部膿腫,相繼去世。唉,上天賜予百果,是為了養育人們。如果放縱自己的嗜好,反而會帶來危害。邵堯夫說:「吃起來爽口的東西,最後往往會導致疾病。」這真是至理名言。

蓬□氣味苦辛功專殺伐古人用之必雜以參朮慮其耗氣也令人用以破積滯治胸脅諸痛取其能散氣中之血耳而好古言亦能益氣然審其性味亦猶厚朴檳榔之類益氣之脫切勿輕信本草載王執中久患心睥痛服醒脾藥反脹用篷術泡以水酷煎服立愈余謂脘痛每多肝木犯胃篷術苦辛泄降兼之醋味酸收正合治肝之法是以效也

白話文:

篷□具有苦辛的味道,功效主要在於破散瘀血。古人在使用時,一定會加入人參或白朮,以防止它耗損元氣。有人用它來化解積滯,治療胸脅疼痛,是因為它能散開氣血中的血塊。而古人也有說法稱它能益氣,但如果仔細分析它的藥性,它和厚朴、檳榔等藥物一樣,有益氣的作用,但切勿輕易相信本草中所記載的。王執中曾長期患有心悸疼痛,服用了健脾的藥物反而更加脹痛,後來他用了篷朮泡水煎服,疼痛立馬痊癒。我認為,脘痛大多是由肝火侵犯胃所致,篷朮苦辛能瀉降,再配上醋的酸澀收斂,正好符合治療肝火的方法,因此纔有效。

元素日芎藭上行頭目下行血海能散肝經之風為少陽厥陰血虛頭痛之聖藥余按芎藭性味辛溫以佐地芍而使不寒不滯故四物湯用以為使此如六味之有澤瀉也其非導任之品可知矣今人每用以為君治少陽厥陰症不知陰弱之人多虛熱挾肝膽之火上炎而致嘔逆痰咳頭痛氣喘是宜甘緩育陰而使火風自滅豈可以升散之品以助其勢乎虞搏謂骨蒸多汗及氣弱者不可久服穹藭能令真氣走泄而陰愈虛也李時珍曰芎藭肝經藥也若單服久服則辛香歸肺肺氣偏勝金來賊木而肝必受邪久則偏絕使人夭亡故醫者貴乎格物也

白話文:

芎藭這種藥性升發的藥物,既能作用於頭部,又能作用於下半身。它可以疏散肝經的風邪,特別適合治療少陽厥陰血虛引起的頭痛。

我認為芎藭性味辛溫,配合地芍使用,既不會太寒,也不會阻塞氣血。所以在四物湯中,芎藭起到引導其他藥物作用的作用,就像六味地黃丸中澤瀉的作用一樣。所以芎藭不是瀉下藥。

現在有些醫生經常把芎藭當作主藥來治療少陽厥陰證。但是,對於陰虛的人來說,往往虛火夾雜著肝膽之火上行,導致嘔吐、反胃、痰咳、頭痛、氣喘。這種情況下,應該採用甘緩的藥物來滋陰,讓火氣和風邪自然消退,而不是用升散的藥物來助長火勢。

虞搏曾經說過,骨蒸盜汗和氣虛的人不能長期服用芎藭,因為芎藭會導致真氣耗散,陰氣更加虛弱。

李時珍說,芎藭是肝經的藥物。如果單獨服用或長期服用,會導致辛香之氣歸於肺部,使肺氣過盛,金克木,從而傷害肝臟。時間長了,會導致肝氣偏絕,危及生命。因此,醫生必須對藥物有深入的瞭解。

昔人言生薑調中益胃能除肺經諸病而為嘔家聖藥按姜性辛溫用以宣肺氣開塞痰平嘔逆若為肺胃必需之品則不然蓋胃為陽土性喜甘柔肺應秋金亦宜清肅辛散之品恐非所宜余謂但可用以醒胃不當用以益胃或問本草言夜間勿食姜食之令人氣閉何也曰肺以氣順為安臥則氣血寧靜若以辛溫助之使痰氣上壅而阻氣道諺云早除籮卜夜除姜亦此意也

白話文:

古時候的人說,生薑可以調理中氣,增強胃功能,還能治療肺部疾病,是治療嘔吐的良藥。但是,生薑性辛溫,用於宣發肺氣、化痰平嘔,但若用來作為肺胃必備之品,則不然。因為胃屬陽土,性質喜溫潤,肺屬秋金,也宜清肅,辛散之品恐怕不適合。

我認為,生薑只能用於喚醒胃氣,不應當用於增強胃功能。有人問《本草綱目》說,晚上不要吃生薑,否則會讓人氣閉。這是為什麼呢?這是因為,肺以氣順為安,睡覺時氣血寧靜,如果用生薑的辛溫之性來幫助,就容易使痰氣上升,阻滯氣道。俗話說「早蘿卜晚生薑」,也是這個道理。

牡蠣一名蠔山附石而生傀儡相連加房故亦名蠣房以是海氣所化體用皆陰本草故言能治虛損煩熱余嘗用以潛陽較勝於鰒陶隱居木通典老鵰入海化為城云是百歲雕所化按城即螺在然蠣生石間堅實不動類雖屬介迥異螺蚌說恐未然近人疏方每書左牡蠣蓋以方面為牡也陳海藏當非之謂是鹹水結減塊然不動陰陽之道何由而生但考南州志蠣房贊亦有牝牡異斑句似牝牡又可以斑辨矣顧余嘗驗之所謂左右者以其附石不移順流旋轉水激成紋非有雌雄之別也

白話文:

牡蠣,也叫蠔,是一種附著在岩石上生長的生物,它們彼此相連,層層疊疊,所以又稱作蠣房。牡蠣是由海氣所化,性質偏陰,本草綱目中記載它能治療虛損煩熱的症狀。我曾經用牡蠣來潛陽,效果比鰒魚還強。

陶隱居在《木通典》中記載:「老鵰進入海中後會化為牡蠣。」意思是說,一百歲的鵰會化為牡蠣。其中的「城」其實指的就是牡蠣。不過,牡蠣生長在岩石縫隙中,堅硬且不會移動,雖然它們屬於介殼類,但和螺蚌還是有很大區別。說牡蠣是老鵰化成的,恐怕不太可信。

現在有人在開方時,常寫「左牡蠣」,這是因為牡蠣的面向為「牡」的緣故。陳海藏認為這種說法不對,他認為牡蠣是鹹水凝結而成的,堅硬不動,陰陽之道不可能由此產生。但是,我查閱《南州志》中的〈蠣房贊〉一文,其中提到「牝牡異斑」的說法。這似乎表明,牡蠣也可以根據斑點來區分雌雄。然而,我曾仔細觀察過,所謂的左右之別,實際上是因為牡蠣附著在岩石上不會移動,水流旋轉時在牡蠣殼上留下紋路所致。這並不是牡蠣本身具有雌雄之分。

蟹為江鄉美品而吳俗尤多嗜之每至三秋不撤此味昔人言蟹能解結散血故其字從解言考其性味鹹寒能動風耗血味雖美多食恰能捐人埤雅言未被霜者不可食昔余家治屋工人掘地陳滿獲一巨蟹重斤餘烹食之夜半腹大痛洞泄而死蟹譜震澤漁者網得蟹其大如斗以螯剪網皆斷怒欲烹之其侶有老於漁者曰嘗間龜蟹之殊顯者是江湖之使烹必有禍乃令釋之然凡物之異於常者食多傷人豈獨龜蟹而已哉

白話文:

螃蟹是江南地區的美味佳餚,特別是吳地人非常喜愛。每到深秋,螃蟹仍然是他們餐桌上必不可少的菜餚。古人認為螃蟹具有化解瘀血的作用,因此它的字形中包含「解」字。根據它的性味,螃蟹味鹹性寒,能引起風動而耗損氣血。雖然螃蟹味道鮮美,但過量食用會損害脾胃。古書《埤雅》中記載,沒有經過霜打的螃蟹不能食用。

以前我家蓋房子時,工人們挖地基時挖到了一隻巨蟹,重達一斤多。我們煮了它,到了半夜,我腹痛劇烈,腹瀉不止,最終不幸身亡。根據《蟹譜》記載,震澤的漁民曾經捕到一隻巨大的螃蟹,像鬥一樣大,它的蟹螯剪斷了漁網。漁民們憤怒地想煮了它,但其中一位有經驗的漁民說:「我聽說烏龜和螃蟹有靈性,捕到特別大的個體,說明它們是水中的神使,煮了它們一定會有禍事。」於是漁民們將螃蟹放生了。

總的來說,凡是長相或個頭異常的生物,如果過量食用,都會對人體造成傷害,這不僅限於烏龜和螃蟹。

菌之類種甚多問粵間人所植楠木沃以米汁而生者名曰香菌乃可充饌若生墟落穢濕之地則本鬱蒸之氣所化其性多毒食之殺人我邑新橋鎮昔有農人於竹園中得鮮菌數枚甚肥白煮而食之竟以腹瀉死憶道光巳西春淫兩經月偏地生菌友人謝月屏家於庭角忽生一菌大加盆色淺紅其紋淺有鳥獸形謝以為瑞芝邀余往觀余曰此毒菌也不久常萎越夕果漸小未幾而蕉謝人咸以為芝而余獨日菌且知其敗之速謂必有所見余曰當閱珍珠船所載李涼公鎮朔方時畊氓於園樹下產二本大數尺上有機臺中間二隻對博併成三字曰朝榮觀公聞而疑之乃令氓掘其地僅三四尺即有巨蟒穴其下目光如鏡口吐沫成菌今觀君家所生疑即此類見背有蓑紋故知非芝以氣化必易萎也

白話文:

菌類種類很多。我問廣東人所種植的楠木,澆灌米汁而長出來的叫香菌,可以食用。如果長在髒亂潮濕的地方,則是由鬱悶的濕氣所化,毒性較強,吃了會致命。我家鄉的新橋鎮,以前有位農民在竹林中發現幾朵新鮮肥美的菌子,煮了吃後,竟然腹瀉而死。

我記得道光己酉年春天,連續下了兩三個月的雨,到處都長出菌子。有一位朋友謝月屏,在他家庭院的角落突然長出一朵菌子,很大的一朵,放在盆裡,顏色淺紅,上面有淺淺的鳥獸形狀。謝月屏以為是靈芝,邀請我去觀看。我說這是毒菌,不會長久,很快就會枯萎。到了傍晚,果然逐漸變小,沒過幾日就枯死了。大家都以為是靈芝,只有我說是菌子,而且知道它會很快枯萎,一定是看到了什麼。我說,可以查閱《珍珠船》的記載,李涼公鎮守朔方時,農民在園裡的樹下發現兩棵高達數尺的菌子,上面有露臺,中間兩隻對博的棋子拼成了「朝榮觀」三個字。李涼公聽到後很懷疑,就命令農民挖地,挖了三四尺深就發現一個巨大的蟒蛇穴,裡面的蟒蛇目光如鏡,口裡吐出的泡沫形成了菌子。我現在看到的你家長出的這種菌子,懷疑和那個很像,看它背面有蓑衣紋路,所以知道它不是靈芝,是由濕氣變化而來,所以容易枯萎。

閩產桂圓味甘肉厚能悅胃養螢凡勞損心脾而血耗者宜食之因其形如龍口故又名龍眼道家每取肉細嚼待滿口生津淚淚下咽名飲玉泉余嘗試之頗益昔華亭陸平泉宗伯享壽百齡日惟食龍眼數千飲食如少時然其昧過甘多食令人中滿有痰熱者亦似不甚宜也初摘鮮蓮氣清味甘能和中養心氣煮粥食之益人腸胃昔人言生食須去心否則恐患霍亂按蓮子中青心能清心去熱霍亂之說不知何據惟今肆中所賣石蓮產粵東味上其味大苦會見食之而作嘔者今人每用以治痢誤矣

白話文:

福建產的桂圓味甜肉厚,能促進食慾和滋養心脾。凡是過度勞累、心脾受損、氣血不足的人,都適合食用桂圓。因為桂圓的形狀像龍的嘴巴,所以又叫龍眼。道家經常取桂圓肉細細咀嚼,等到滿口生津時再慢慢吞下,稱為「飲玉泉」。我曾試過這個方法,確實有益。從前華亭的陸平泉宗伯活了上百歲,每天只吃幾千顆龍眼,飲食習慣跟年輕時一樣。不過桂圓味道過甜,吃多了容易脹氣。有痰熱症狀的人也不太適合吃桂圓。新鮮蓮子剛採摘時,氣味清香,味道甘甜,能調和脾胃,滋養心氣。用蓮子熬粥食用,對腸胃很有益處。古人說生吃蓮子時必須去掉蓮子心,否則可能會患霍亂。但霍亂的說法不知根據何在。現在市面上販賣的石蓮子產自廣東東部,味道很苦。我曾見過有人吃了以後嘔吐不止。現在的人常常用石蓮子來治療痢疾,這是一種錯誤的做法。

側柏代茗別有一種清芳之氣當春末夏初嫩葉方長時採服之能除風濕但其性味苦燥非壯水之品而丹溪以為補陰要藥說恐未然咸豐癸丑洞庭陸秋谷販於陝遇盜遂入山谷行數里杳無人跡忽聞林間人語周視恰無所見惟有大柏一株枝幹修偉高出雲際時腹中甚餒因採葉食之遂忘飢渴今年逾周甲鬚髮未斑步履飲啖一如少時每言食柏之驗曩閱航海續編廣成子取雲陽液以療世人疾苦雖垂死可活初不知雲陽液為何物後觀抱朴子山中樹能人語者非樹能語乃雲陽為之注云陽樹精也陸之所食或即此耳王宇泰云病酒者當服枳椇按枳椇一名木蜜又名金鉤樹似白楊其子著枝端長才盈寸駢生如指屈曲相連春生秋熟霜後味甘如飴昔人有造酒庫而以枳棋木架屋者其後一室之酒皆淡薄無味乃余少時會傷酒發熱取汁服之反覺中滿是或味甘所致耳

白話文:

把側柏當作茶葉,另有一種獨特的清香。在春末夏初嫩葉生長時採摘來服用,能去除風濕。但它的性味苦燥,不是滋補水液的藥物。丹溪認為它是補陰的要藥,恐怕這個說法不太對。

鹹豐癸丑年,洞庭的陸秋谷在陝西遭遇盜賊,被迫逃入山谷中走了好幾里路,杳無人跡。突然,他聽到林間有人說話,四處張望卻什麼也沒看見。只看到一株高大挺拔的側柏,枝幹修長,直入雲霄。

當時陸秋谷非常飢餓,便採摘側柏葉來吃,結果忘記了飢渴。今年他已經過了七十歲,鬚髮卻沒有一絲斑白,走路吃東西都像年輕人一樣。他常常提起吃側柏的體驗。

以前看《航海續編》,廣成子用雲陽液來治療世人的疾病,即使垂死之人也可以起死回生。最初不知道雲陽液是什麼東西,後來看到《抱朴子》中說,山中能說話的樹,並不是樹本身能說話,而是雲陽附在它身上。註解中說,雲陽就是陽樹的精靈。陸秋谷吃的,或許就是這種陽樹精靈。

王宇泰說,患有酒癮的人應該服用枳椇。枳椇別名木蜜,也叫金鉤樹,像白楊樹。它的果實結在枝條尖端,長約一寸,一個挨一個地排列,像手指一樣彎曲相連。春天結果,秋天成熟,霜後味道甘甜如飴。

以前有人用枳椇木搭屋子來造酒,結果一屋子的酒都變淡變無味了。我年輕時曾經酒後發熱,服用枳椇汁液後,反而覺得胃部脹滿。這可能是因為味道甘甜所致。

鴆毒鳥也邕州朝天鋪及深山處有之其種有一二大如鴉黑身赤目一大如鸚毛紫綠色頭長七八寸雄曰經日雌曰陰諧聲羯鼓如遇毒蛇則嗚聲邦邦蛇入石穴禹步作法石裂蛇出秋冬解羽蟄穴熏之出走聽絃而斃以法取膽著銀瓶倘染指指即斷用作毒矢著人立死鴆羽瀝酒犀角即解凡鴆穴處必有犀天地所以制殺機也

白話文:

鴆鳥是一種有毒的鳥,在邕州朝天鋪和深山中較為常見。它的種類有兩種,一種大如烏鴉,身體黑色,眼睛血紅;另一種大如鸚鵡,羽毛呈現紫色和綠色,頭部長約七、八寸。雄鳥稱為「經日」,雌鳥稱為「陰諧」。它們鳴叫的聲音像羯鼓一樣。

當鴆鳥遇到毒蛇時,會發出「邦邦」的鳴叫聲。毒蛇聽到後,就會鑽進石穴中。鴆鳥會用禹步在石穴外作法,使得石頭裂開,毒蛇就會出來。在秋冬季節,鴆鳥會脫落羽毛,在洞穴中冬眠。如果對洞口進行燻煙,鴆鳥就會出來。當聽到弦樂聲時,鴆鳥就會死亡。

人們可以用一種特定的方法取下鴆鳥的膽汁,並將它裝在銀瓶裡。如果手指不小心接觸到膽汁,手指就會斷掉。鴆鳥的羽毛可以浸泡在酒中,加入犀角粉末後服用,就能解掉毒性。

需要注意的是,凡是有鴆鳥出沒的地方,都會有犀牛存在。這是天地間自然的法則,用犀牛來制約鴆鳥的殺傷力。

蘇郡某世業藥材精於辨別同業咸推巨眼同治間賈於滬有航海客攜羼角一箱托售某開視遂邀同市共觀曰此名天馬角偽物也以此販楚鄂間可獲利十倍然殺人亦如之餘若不言恐售偽者踵至且慮嗣後無識者害何底止遂以百金易之對眾焚燬客甚感愧

白話文:

冬天取出大鯖魚的膽,將它風乾後磨成細粉,用於治療咽喉疾病。酈湛若在《赤雅》中也提到,鯖魚膽有治療眼睛疾病的效果,可與空青魚膽相媲美。膽大的魚排在上面,膽小的魚排在下面。在廣東花縣,漁民捕到魚後必須先到縣衙繳納魚膽的稅金,才能將魚拿到市場上去出售。如果有人私自販賣,就會被杖責。因此,有詩句說:「金環殉吉鷯,花縣稅鯖魚。」如今在藤江市場上出售的鯖魚膽,大多都是用鯇魚膽灌入黃藤膏假冒的。如果辨別不仔細,就會被人笑話「魚目混珠」了。

冬季取大鯖魚膽人川良未懸壁問俟干取末以治咽喉之疾而酈湛若赤雅又云其膽治目功比空青魚大膽小者上魚大膽大者次之魚小膽大者下矣粵東花縣漁者得魚到縣親剖官稅其膽始敢出市聞私者杖故其詩有金環殉吉鷯花縣稅鯖魚之句今藤江所市者皆以鯇膽灌黃藤膏偽為之耳辨之不精必見笑於魚目矣

杜詩豈無青精飯使我顏色好青精一名南天燭又名墨飯草用以煮反色純黑仙經云草木之正氣與神通食青燭之精命不復殞是也

白話文:

杜甫的詩中提到了青精飯,說可以使人面色紅潤。青精,也叫南天燭或墨飯草,可以用來煮飯,飯煮好後顏色呈純黑色。仙經記載,草木的精氣具有神奇的力量,食用青精的精華可以讓人長生不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