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文名稱:Equus asinus Linnaeus Donkey Bone
- 別名:孟洗
- 藥品來源:為馬科動物驢的骨骼。採收和儲藏:將驢宰殺後,剖開,剔取骨骼,洗淨,晾乾。
- 現代中藥典籍摘錄(請登入點選開啟閱讀)
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
驢骨的傳統功效
1. 補腎滋陰
驢骨具有補腎滋陰的功效。它可以通過滋補腎氣、益精填髓來達到延緩衰老、增強體質的效果。驢骨還可以改善睡眠、增強免疫力、預防疾病的發生。此外,驢骨還具有一定的抗疲勞、抗氧化和抗炎的作用。
驢骨的古代典籍
- 《 食療本草》:根據中醫古書《食療本草》中對「驢骨」的描述,由孟詵所提出的觀點如下:
在古代醫學應用中,驢骨被認為具有治療多種風濕、毒素導致的骨骼與關節疼痛的功效。當患者因疼痛而不停呻吟時,驢骨可以作為一種緩解手段。具體使用方法為將驢骨製成的藥物溶解在酒中服用。
換句話說,驢骨在傳統中醫裡被視作一種能夠減輕由風濕或毒素引發的骨頭及關節痛楚的藥材。對於那些因為劇烈疼痛而無法停止呻吟的患者,可以考慮將驢骨製成的藥物與酒混合後飲用,以達到舒緩疼痛的效果。
- 《 食療本草》:根據中醫古書《食療本草》中對「驢骨」的描述,由孟詵所提出的觀點如下:
若將驢骨煮製成湯,再以該湯水浸泡身體,可作為治療「歷節風」的一種方法。「歷節風」在中醫學上通常指的是關節炎或風濕性關節炎等相關疾病,其特徵為關節疼痛、腫脹及活動受限等症狀。因此,驢骨湯在此處被認為具有緩解此類病痛的功效。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上述資訊純粹源自古代文獻記載,現代應用時應結合當代醫學知識與實際情況進行判斷。
- 《 本草綱目》:根據明代李時珍所著的《本草綱目》,其中對「驢骨」的應用有以下兩種描述:
1. 使用母驢的骨頭熬煮成湯汁飲用,可作為治療長期糖尿病(古稱為消渴)的一種方法。
2. 將驢頭骨燒成灰後,與油混合塗抹於小兒的頭部,據說可以治療一種名為「解顱」的兒童疾病。這種病在古代是指小兒頭部腫脹,可能是由於腦部感染或其他原因導致的情況。
驢骨的運用方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適量。外用:適量,燒灰調塗;或煎湯浸洗。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