蜘蛛散

蜘蛛散

ZHI ZHU SA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0

寒性指數

47

熱/寒比例

極寒 (0.02)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100%
肝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中藥方劑[蜘蛛散]的組成中,包含[蜘蛛]。蜘蛛在該方中起到解毒、消腫、止痛的作用。蜘蛛散是一種外用藥物,適用於治療皮膚上的疔瘡、瘡瘍等病變。蜘蛛的使用能夠幫助清除體內毒素,促進傷口愈合。然而,由於蜘蛛本身也可能帶有某些毒性,因此在使用時必須嚴格控制劑量,並確保蜘蛛已經經過適當的炮製處理,以降低其潛在的副作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蜘蛛散」的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劑載錄於古代醫籍,主要用於治療「脫肛」一症。脫肛乃中氣下陷、大腸失固所致,古代醫家認為其病機多與氣虛、濕熱下迫或久痢久瀉有關。蜘蛛具收斂固脫之性,經炙烤後焦苦入脾,可助升提中氣;豬乳性潤而滑,能調和藥性,兩者相伍,共奏斂腸固脫之效。

組成邏輯推理及治療原理:

  1. 蜘蛛(炙焦)

    • 蜘蛛性微寒,古代醫家取其「蟲類通絡」之性,善行氣血。經炙焦後,寒性減而焦苦之味增,苦能堅陰,焦能收澀,故可收斂大腸滑脫之氣。
    • 《本草綱目》提及蜘蛛能「主脫肛」,推測與其局部刺激作用有關,炙後研末外敷或內服,可促使肛門周邊氣血運行,助肌肉收縮。
  2. 豬乳調服

    • 豬乳性甘平,古代用於小兒驚癇、腸燥不固,其潤滑之性可緩解蜘蛛焦苦之燥,避免過度收澀傷陰。
    • 豬乳可能作為「引經藥」,導引藥性下行至大腸,增強局部作用。

治療機理推論
此方側重「以蟲治下」的思維,蜘蛛為動物藥,其性走竄,炙後兼備收澀與通絡之效,能改善肛門周邊氣血瘀滯或肌肉弛緩;豬乳調和藥性,潤燥相濟。全方體現「急則治標」的思路,針對脫肛急性發作時收斂固脫,但古代應用可能多配合內服補中益氣之劑以治本。

傳統服藥法


蜘蛛1枚(去足嘴,炙令焦)。
上為末。豬乳調灌。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腹股溝疝氣脫肛牙齒緊閉口張不開睪丸疼痛腫脹

相同名稱方劑


蜘蛛散, 出處:《袖珍小兒》卷二。 組成:蜘蛛1枚(去足嘴,炙令焦)。 主治:小兒噤口不開。

蜘蛛散, 出處:《赤水玄珠》卷二十六。 組成:大蜘蛛(鹽泥包裹,煅存性,爲末)1錢,鐵鏽末3分。 主治:脫肛。

蜘蛛散2, 出處:《金匱》卷中。 組成:蜘蛛14枚(熬焦),桂枝半兩。 主治:[陰狐疝氣](/dic/17430)者,偏有大小,時時上下。

蜘蛛散, 出處:《三因》卷十六。 組成:大蜘蛛1個(以黃泥入少赤石脂,搗羅極細,入鹽少許,杵煉爲一窠,蜘蛛在內,焚以火,近燒令通紅,候冷剖開)。 主治:狐臭熏人,不可嚮邇者。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