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風粥

FANG FENG ZHOU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藥粥療法》

熱性指數

18

寒性指數

0

熱/寒比例

極熱 (18.00)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33%
脾經 23%
胃經 22%
膀胱經 10%
肝經 10%
肺經
脾經
胃經
膀胱經
肝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防風粥中加入防風,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祛風散寒,解表止痛: 防風性味辛溫,入肺、膀胱經,具有祛風散寒、解表止痛的功效。對於風寒感冒、頭痛鼻塞、肢體疼痛等症狀,能起到良好的緩解作用。
  2. 與粥品相輔相成: 防風藥性平和,與粥品搭配,既能發揮藥效,又能增加口感,易於服用,尤其適合脾胃虛弱者食用。

因此,防風粥中加入防風,不僅能有效治療風寒感冒等症狀,同時也更易於被人體吸收,提升療效。

防風粥中加入蔥白,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協同防風散寒: 蔥白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散寒解表、發汗解熱之效。與防風同用,可增強其散寒解表之力,有助於治療風寒感冒、鼻塞流涕等症狀。
  2. 宣通鼻竅: 蔥白辛溫通竅,可宣通鼻竅,促進鼻腔分泌物排出,緩解鼻塞、流涕等症狀。與防風共同作用,可更有效地改善風寒引起的鼻部不適。

防風粥中加入大米,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藥性: 防風性辛溫,具有發散風寒之效,但若單用易傷津耗氣。大米性平味甘,能和中健脾,補益氣血,可緩解防風的燥烈之性,使藥性更平和,避免單味藥物副作用。
  2. 增強營養: 大米富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質、維生素等營養物質,可提供充足的能量,同時也能起到滋養身體的作用,有助於患者更好的吸收藥效,提高療效。

總之,防風粥中加入大米,不僅能調和藥性,還能增強營養,使其成為一種藥食同源的食療方劑。

主治功效


防風粥之主治功效分析

概述

防風粥,一方古老的中藥方劑,其主要成分為防風。根據多部醫學典籍記載,防風粥的功效主要體現在祛風、散寒、除濕等方面。此方劑雖簡單,卻在治療外感風寒、肢體痹痛、濕邪為患等病症中展現出其獨特價值。

治療原理

1. 祛風邪:

《雞峯普濟方》言「以去四肢風」,《腳氣治法總要》中亦明確指出「防風粥以去四肢風」,都揭示了防風粥的主要功效之一是祛除風邪。防風本身即為一味解表散風之藥,其性微溫,能發散肌表之風邪,使風邪從汗而解。中醫認為,風邪易侵襲人體肌表、經絡,引起惡風、頭痛、身痛等症狀,防風粥透過其溫散之性,將風邪從體表驅散,從而緩解相關症狀。

2. 散寒邪:

風寒之邪常常同時入侵人體,導致畏寒發熱等症狀。防風粥中的防風,其性微溫,具有溫散寒邪的作用,能助人體陽氣振奮,驅散侵襲肌表的寒邪。這與《腳氣治法總要》中提及的「四時寒暑推移,人氣不定」相符,表明防風粥在寒邪侵襲之時,具有扶正祛邪的作用。

3. 除濕邪:

《毛對山醫話》中提到防風粥「可除風去濕」,體現了防風粥在除濕方面的作用。濕邪侵犯人體,常導致身體困重、四肢痠楚等症狀。防風雖非直接利濕之品,但其發散風邪的作用,可使體內氣機通暢,有利於濕邪的運化和排出。特別是風濕之邪往往夾雜而至,防風粥的祛風作用,間接起到祛除濕邪的作用。

此外,《辨疫瑣言》中記載李艾堂腹痛,他醫以茵陳治濕無效,而服防風粥後下白糞,病遂痊癒。此例可見防風粥不僅能除體表之濕,或也能針對腸道濕邪起到一定作用。

4. 針對四肢病症:

古代文獻中,多次提到防風粥可治「四肢風」,如《雞峯普濟方》、《腳氣治法總要》。這說明防風粥對於肢體的痹痛、痠楚等病症具有良好的療效。這可能與防風的特性有關,防風善於走竄,能通達肢體經絡,疏通氣血,祛風除濕止痛。

古籍佐證

  • 《腳氣治法總要》詳細描述了防風粥的配製方法,強調其對於祛除四肢風的作用。
  • 《對山醫話》則提到防風粥的芳香之性,暗示其透過芳香化濕,達到除濕的效果。
  • 《中國醫籍考》分析《腳氣治法總要》,明確指出腳氣的病因與風濕相關,並提及防風粥在治療風邪方面的作用,亦有提及腳氣之病多與腎虛相關。
  • 《辨疫瑣言》中,李艾堂服用防風粥後痊癒的案例,有力地佐證了防風粥治療濕邪的療效。

總結

防風粥以其簡單的配方,透過防風的祛風、散寒、除濕等功效,在治療風寒外感、四肢痹痛、濕邪為患等病症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其治療原理主要為:透過發散風寒,疏通經絡,調暢氣機,以達到祛除病邪的目的。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宜在風寒感冒初期服用,若症狀較重,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引起胃腸不適。
  • 本方有出汗的副作用,若有出汗過多的症狀,應立即停服。

相關疾病


感冒坐骨神經痛腳氣病腹中有鳴叫聲五十肩類風濕性關節炎痲風 [漢生氏病]四肢麻痺癱瘓腦內出血腦動脈阻塞腦血栓塞大腸激擾綜合症腹瀉怕冷身體容易出汗便秘與腹瀉交替出現全身酸痛膝部腫大疼痛怕吹到風半身或下肢麻木

相同名稱方劑


防風粥, 出處:《醫方類聚》卷二十四引《千金月令》。 組成:防風2大分。 主治:去四肢風。主治:四肢風濕。

防風粥, 出處:《藥粥療法》。 組成:防風10~15g,蔥白2莖,粳米30~60g。 主治:祛風解表,散寒止痛。主治:感冒風寒,發熱畏冷,惡風自汗,頭疼身痛,風寒濕痹,骨節痠楚,腸鳴泄瀉。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