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b Formula Database

中醫古籍記載主治「偏枯」的中藥方劑清單與原文

偏枯

偏枯是中醫學病證名,是指由於肝腎不足,精血虧損,筋脈失養,導致肢體一側或兩側肌肉萎縮、無力、麻木的病證。

偏枯的臨床表現主要為:

  • 肢體一側或兩側肌肉萎縮、無力、麻木。
  • 肌膚乾燥、粗糙、彈性差。
  • 關節活動不利,疼痛。
  • 步態不穩,易跌倒。
  • 舌淡,苔薄,脈細弱。

偏枯的病因主要有:

  • 先天不足:由於先天稟賦不足,肝腎精血不足,導致筋脈失養,出現偏枯。
  • 後天失養:由於後天飲食不節,勞逸失度,或久病體虛,導致肝腎精血虧損,出現偏枯。

偏枯的治療主要以補益肝腎、養血通絡為主。常用方藥有六味地黃丸、補陽還五湯、八珍湯等。

偏枯的預防主要包括:

  • 平時注意飲食調養,多吃富含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質的食物,以補益肝腎。
  • 避免過度勞累,注意休息。
  • 保持心情舒暢,避免情緒激動。
  • 定期進行體檢,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偏枯是中醫學中常見的病證,如果出現相關症狀,應及早到醫院就診,以免延誤治療。相關中藥方劑清單與古籍原文如下:

相關中藥方劑清單



麥門冬湯

  • 1.《皇漢醫學》:「《芳翁醫談》曰:「偏枯中風,言語蹇澀者,當與麥門冬加石膏湯。此本據『火逆上氣,咽喉不利』之語,師家以為常法。」
  • 2.《先哲醫話》:「偏枯言語謇澀者,與麥門冬湯加石膏。但偏枯者,與續命湯。此證石膏最為主,一貼用至五錢。(偏枯用石膏,山脅東洋原之於續命、風引諸湯,翁亦同時同見,所以古方盛也。)(拙軒曰:麥門冬湯加石膏,似戾立之本旨,然用之往往奏奇效。古方之妙,不可思議。

大柴胡湯

  • 1.《皇漢醫學》:「《百疢一貫》曰:「中風偏枯證,左臍旁有塊,上長於脅者,此為偏枯之原。見乏者,十有八九可以漸漸治療,用大柴胡湯有效者也。」

小建中湯

  • 1.《未刻本葉氏醫案》:「左關弦。來去躁疾。右細澀。食減。陽明困頓。血液暗耗。日久恐有偏枯之累。此刻當理陽明。

越婢湯

  • 1.《醫學入門》:「附骨疽毒深著骨,賊風石緩不可忽;賊風得熱痛少寬,賊風因風邪搏於骨髓,故其痛亦徹骨,遇寒則甚。外證惡寒有汗,痛處常欲熱熨。失治變為攣曲、偏枯,宜越婢湯主之。

真武湯

  • 1.《傷寒六書》:「肉瞤筋惕者,非常常有之。陽氣者,精則養神,柔則養筋。發汗過多,津液涸少,陽氣偏枯,筋肉失所養,故惕惕然動,瞤瞤然跳也,非溫經助陽之藥,何有愈乎?故設真武湯以救之。因汗、吐、下後表裡俱虛,有此證者,逆之甚也。

風引湯

  • 1.《成方切用》:「則知從亡血來,是熱能生風,而外邪又助之也。從中風來,是風能生熱以滯津液,而痰涎壅膈也。(觀風引藥味,全是和臟腑,通經絡,便是治風,不專治風也。)是河間主熱之論,仲景早引其端緒。但不專主於熱,謂實有陽虛而外邪入之,為卒倒,為偏枯,為筋急瘛瘲者也。

獨活寄生湯

  • 1.《醫宗必讀》:「_獨活寄生湯_,治腎虛臥濕,腰背拘急,筋攣骨痛,腳膝冷痹,緩弱偏枯,腫重艱步。
  • 2.《蘭臺軌範》:「_獨活寄生湯_(《千金》),治風寒濕痹,偏枯腳氣。
  • 3.《赤水玄珠》:「_獨活寄生湯_,治腎虛弱,臥冷濕地,腰腿拘急,筋骨攣痛,或當風取涼過度,風邪流入腳膝,為偏枯冷痹,緩弱疼痛。
  • 4.《中風斠詮》:「_獨活寄生湯_,《千金》,腰背痛者,皆由腎氣虛弱、臥冰濕地當風得之,不時速治,流入腳膝,為偏枯冷痹、緩弱疼痛,或腰痛攣、腳重痹,宜急服此方。
  • 5.《齊氏醫案》:「又治其弟廩生三錫,亦余西賓也,同患血證,亦用前法,調理而愈。次年體偏枯,右手足不遂,乃與獨活寄生湯二十劑,補中湯加紅花三分、黃柏三分,史國公藥酒四十斤,湯藥二十劑而痊愈。藥酒方多,試之神驗者惟此。
▼ 展開更多

續命湯

  • 1.《中風斠詮》:「雖曰一人之見,掛漏必多,抑且閉門造車,或難出而合轍,第就所見言之,似乎此中微義,大略如斯。舉爾所知,是即孔氏各言爾志之義,誠能引而申之,觸類而長之,以治肝陽痰厥諸證,其用甚宏,其效甚捷,正不獨昏僕偏枯者之盧循續命湯也。世有高明,匡吾不逮,而有以糾正之、附益之,尤所願焉。
  • 2.《先哲醫話》:「偏枯言語謇澀者,與麥門冬湯加石膏。但偏枯者,與續命湯。此證石膏最為主,一貼用至五錢。(偏枯用石膏,山脅東洋原之於續命、風引諸湯,翁亦同時同見,所以古方盛也。)(拙軒曰:麥門冬湯加石膏,似戾立之本旨,然用之往往奏奇效。古方之妙,不可思議。
  • 3.《皇漢醫學》:「《勿誤藥室方函口訣》本方條曰:「此方用於偏枯之初期有效。其他產後中風,身體疼痛者,或風濕涉於血分,疼痛不止者。又可用於後世五積散證之熱勢劇烈者。」

瓜蒂散

  • 1.《證治摘要》:「瓜蒂散,五十以下偏枯。痰涎滿胸者可吐之。腹氣不堅實者決不可與。(吐方考)
  • 2.《皇漢醫學》:「五十以裡,偏枯,痰涎滿胸者,可吐之(腹氣不堅定者,決不可與之)。

補陽還五湯

  • 1.《醫學衷中參西錄》:「今之治偏枯者多主氣虛之說,而習用《醫林改錯》補陽還五湯。然此方用之有效有不效,更間有服之即僨事者,其故何也?蓋人之肢體運動原腦髓神經為之中樞,而腦髓神經所以能司運動者,實賴腦中血管為之濡潤,胸中大氣為之斡旋。

六君子湯

  • 1.《醫學從眾錄》:「又偏枯症,如樹木枯去一枝,而津液不能周行灌溉,宜六君子湯加竹瀝等法治之,久可望愈,或以六味丸、八味丸、入桑寄生、五加皮、牛膝、杜仲,以自制虎骨膠為丸,朝吞五錢,黃酒送下,暮服前湯。可愈十中一二。

六味地黃丸

  • 1.《驗方新編》:「每早空心服一錢,淡鹽水送下。每服至一月後加三分,加至二錢為止。忌食羊血、油菜(又名蕓薹,廣西呼為菜花)、菜油。若陰虛水虧者,早服此藥,晚服六味地黃丸,則水火兼補,不致偏枯。服至半年後方效。固脂十斤。

玉屏風散

  • 1.《馮氏錦囊秘錄》:「黃耆補氣專固肌表,故以為君;白朮益脾,脾主肌肉,故以為臣;防風去風,為風藥卒徒而黃耆畏之,故以為使。以其益衛固表,故曰玉屏風。黃耆得防風而功益大,取其相畏而相使也。卒中偏枯之症,未有不因真氣不周而病者,故黃耆為必用之君藥,防風為必用之臣藥,黃耆助真氣者也。

抵當湯

  • 1.《皇漢醫學》:「同書抵當湯條中曰:「婦人經水不利者,棄置不治,則其後必發胸腹煩滿,或小腹硬滿,善饑,健忘,悲憂,驚狂等證,或釀成偏枯,癱瘓,勞瘵,鼓脹等證,遂至不起。宜早用此方通暢血隧,以防後患。」

天雄散

  • 1.《雞峰普濟方》:「治虛勞客邪所攻,偏枯不遂,肢節疼痛,晝夜呻吟,不能治,宜服此

半夏湯

  • 1.《醫方集宜》:「治手足痠麻及指麻膊足無力舉動不便,預防偏枯痿𤶱之患

小續命湯

  • 1.《醫方集解》:「本方去防風、防己、附子、白芍,加當歸、石膏,即《古今錄驗》續命湯:治中風痱(音肥)身不自收,口不能言,冒昧不知痛處,或拘急不能轉側。《錄驗》方去人參,加乾薑、黃芩、荊瀝,即《千金》大續命湯:通治五臟偏枯賊風。
  • 2.《成方切用》:「其內傷而致營衛之痹者,於補氣血藥中,略加散風藥為制,更可知矣。)錄驗方,去人參,加乾薑黃芩竹瀝,即千金大續命湯,通治五臟偏枯賊風。

五積散

  • 1.《醫學實在易》:「關節劇疼歷節風,方書五積散神功,若投溫燥還增病,乾葛冬藤(金銀花,一名忍冬藤)羊藿(淫羊藿)充(葉天士《本草經解》注云:淫羊藿浸酒治偏枯。)

大秦艽湯

  • 1.《景岳全書》:「一、大風大寒直中三陰致危者,必用《金匱》續命湯去石膏治之。若風寒在經,而頭疼惡寒,拘急身痛者,宜麻黃湯、麻桂飲隨證加減主之。甚者亦宜續命湯。若頭疼有汗惡風者,宜桂枝湯,或五積散。若風邪在經,熱多寒少,而為偏枯疼痛發熱者,宜大秦艽湯主之。甚者,愈風湯亦可。
  • 2.《羅氏會約醫鏡》:「_大秦艽湯_,治風邪在經,熱多寒少,而為偏枯疼痛發熱者。

地黃飲子

  • 1.《成方便讀》:「真中者,真為風邪所中也;類中者,不離陰虛、陽虛兩條。如腎中真陽虛者,多痰多濕;真陰虛者,多火多熱。陽虛者,多暴脫之證;陰虛者,多火盛之證。其神昏不語、擊僕偏枯等證,與真中風似是而實非,學者不得不詳審而施治也。此方所云少陰氣厥不至,氣者陽也,其為腎臟陽虛無疑矣。

烏藥順氣散

  • 1.《三因極一病證方論》:「治風氣不順,手腳偏枯,流注經絡;並濕毒進襲,腿膝攣痹,筋骨疼痛。

蠲痹湯

  • 1.《成方切用》:「(嚴氏),治中風身體煩痛,項背拘急,手足冷痹,腰膝沉重,舉動艱難。(諸證皆因營衛虛而風濕干之也。經曰:營虛則不仁,衛虛則不用。不仁,皮膚不知痛癢也。不用,手足不能運動也。岐伯曰:中風大法有四,一曰偏枯,半身不遂也。二曰風痱。身無疼痛,四肢不收也。

通關散

  • 1.《退思集類方歌注》:「稀涎(散)皂角白礬班,或益藜蘆微吐間。(不可令大吐,但使咽喉疏通,能進湯藥便止。若盡攻其痰,則無液以養筋,令人攣急偏枯,此其禁也。)風中痰升人眩僕,當先服此通其關。(白礬酸苦能湧泄,咸能軟頑痰;皂角辛能通竅,咸能去垢,專制風木;藜蘆吐風痰,善通頂,令人嚏。此奪門之兵也。
  • 2.《退思集類方歌註》:「稀涎(散)皂角白礬班,或益藜蘆微吐間。(不可令大吐,但使咽喉疏通,能進湯藥便止。若盡攻其痰,則無液以養筋,令人攣急偏枯,此其禁也。)風中痰升人眩僕,當先服此通其關。(白礬酸苦能湧泄,咸能軟頑痰;皂角辛能通竅,咸能去垢,專制風木;藜蘆吐風痰,善通頂,令人嚏。此奪門之兵也。

三生飲

  • 1.《辨症玉函》:「即或用三生飲矣,而少用人參,多加祛痰之品,即或不死,未有不成半支風與偏枯等症。以三生飲治陰虛中風亦無不死者。苟聽吾言,用吾之方,自慶生全。倘怪吾藥品之多,改重為輕,恐難免半支偏枯之症矣。願人敬守吾訓。蓋吾之方必須照吾分兩以治初中之時,不可妄自加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