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湯本求真

《皇漢醫學》~ 總論 (8)

回本書目錄

總論 (8)

1. 脈應及診脈法

譯者按:「閻德潤《脈辨》云:『脈之沉者,因脈躍之不足。』」

【伏】

戴同父云:「伏脈,初下指輕按之不見,次尋之中部又不見,次重手極按又無其象,直待以指推其筋於外而診乃見,蓋脈行筋下也。若如常診,不推筋而求,時則無所見,昧者以為脈絕也。芤脈因按而知,伏脈因推而得。伏與沉相似,沉者重按乃得,伏者雖重按亦不得,必推筋乃見也。若重按不得,推筋著骨全無,時則脈絕而非伏矣。」

張介賓曰:「如有如無,附骨乃見,此陰陽潛伏,阻隔閉塞之候。或火閉而伏,或寒閉而伏,或氣閉而伏,為痛極,為霍亂,為疝瘕,為閉結,為食滯,為憤怒,為厥逆、水氣等。伏脈之體雖微細,亦必隱隱而有力。凡伏脈之見,雖與沉、微、細、脫者相類而實有不同也。蓋脈之伏者,其本有而如無,一時惟隱蔽不見耳。

…雖然,此必暴病暴逆者乃有之,調其氣而脈自復矣。」

吳又可《瘟疫論》云:「瘟疫得裡證,神色不敗,言動自如而別無怪證,忽然六脈如絲,微細而軟,甚至於無,或兩手俱無,或一手先伏。察其人不應有此脈,今有此脈,應當下而失下,由內結壅閉,營氣逆於內,不能達於四末故也。此為脈厥。」

求真按:「有此脈厥之際,徒事注射樟腦製劑而不顧下劑之醫家不少,當猛省之。」

譯者按:「閻德潤《脈辨》云:『此為沉脈之甚者,即強脈之極者,亦即虛脈之兆也。』」

【革】

李時珍曰:「諸家脈書,皆視為牢脈,故或有革無牢,有牢無革,混淆不辨。不知革者浮,牢者沉;革者虛,牢者實。形證皆異也。」

求真按:「仲景曰:『脈弦而大,弦則為減,大則為芤。減則為寒,芤則為虛。虛寒相搏,此名為革。婦人則半產漏下,男子則失精亡血。』由此觀之,則時珍諸家之誤得辨矣。」

譯者按:「閻德潤《脈辨》云:『革脈當為平波脈而稍帶遲脈之性質者也。』」

【牢】

孫思邈曰:「牢脈按之實強,其脈有似沉伏,名之曰牢,牢者陽也。」

求真按:「革者,浮堅無根之極。牢者,沉堅有根之極也。當以此辨之。」

譯者按:「閻德潤《脈辨》云:『牢脈為脈之複象,然偏重於硬度可知。欲分類之,似屬於大甚硬脈。』」

【實】

滑伯仁曰:「實者,不虛也。按舉不絕,迢迢長動而有力,不疾不遲,為三焦氣滿之候。為嘔,為痛,為氣塞,為氣聚,為食積,為下痢,為伏陽在內也。」

張介賓曰:「實脈有真假。真實者易知,假實者易誤。故必問其所因,而兼察形證,則必得其神,方是高手。」

譯者按:「閻德潤《脈辨》云:『此乃今日實脈之候。』」

【微】

滑伯仁曰:「微者,不顯也。依稀輕細,若有若無,為氣血俱虛之候也。」

白話文:

[伏脈]

戴同父說:「伏脈,剛把手指放上去輕輕按壓感覺不到,再稍加力按壓中部也感覺不到,用重力按壓到底仍然沒有脈象,必須把手指推開皮膚下的筋才能感覺到脈搏,因為脈搏是在筋的下方運行。如果像平常一樣診脈,不推開筋去找脈,就會摸不到,不明白的人會以為脈搏斷絕了。芯脈是因為按壓才知道的,伏脈是因為推開筋才能摸到。伏脈和沉脈相似,沉脈是重按才摸到,伏脈即使重按也摸不到,一定要推開筋才能摸到。如果重按摸不到,推開筋貼著骨頭也完全摸不到,那就是脈搏斷絕了,而不是伏脈了。」

張介賓說:「脈搏感覺好像有又好像沒有,貼著骨頭才能感覺到,這是陰陽之氣潛伏,阻礙閉塞的徵兆。可能是因為火氣閉塞導致的伏脈,也可能是因為寒氣閉塞導致的伏脈,也可能是因為氣閉塞導致的伏脈。這種情況會導致劇痛、霍亂、疝氣、閉結、食物積滯、憤怒、厥逆、水腫等症狀。伏脈的脈象雖然很細微,但一定隱隱約約地有力。凡是出現伏脈的情況,雖然和沉脈、微脈、細脈、脫脈等相似,但實際上是不同的。因為伏脈是本來有脈,但好像沒有一樣,只是暫時被隱藏起來看不到而已。

…雖然如此,這種情況一定是發生在急性病或突發狀況下才會出現,調理氣機後脈搏自然就會恢復。」

吳又可《瘟疫論》說:「瘟疫得了裡證,精神氣色沒有衰敗,言語行動正常沒有其他怪異症狀,突然六脈變得像絲線一樣細微軟弱,甚至完全摸不到,或是兩手都摸不到,或是一手先消失。觀察這個人脈象不應該是這樣,現在出現了這種脈象,應該用瀉下的方法卻沒有瀉下,是因為體內結實壅塞,營氣逆行在體內,無法到達四肢末梢,所以出現這種脈厥現象。」

求真按:「遇到這種脈厥的情況,有很多醫生只知道注射樟腦製劑,卻不考慮使用瀉下的藥,實在應該警醒。」

譯者按:「閻德潤《脈辨》說:『這是沉脈中最嚴重的情況,也是強脈達到極點的情況,也是虛脈的徵兆。』」

[革脈]

李時珍說:「各家脈學書籍都把革脈看作是牢脈,所以有的書有革脈卻沒有牢脈,有的書有牢脈卻沒有革脈,混淆不清。他們不知道革脈是浮脈,牢脈是沉脈;革脈是虛脈,牢脈是實脈。脈象和所對應的症狀都不相同。」

求真按:「張仲景說:『脈象像琴弦一樣而且很大,弦脈代表身體虛減,大脈代表中空無力。身體虛減是寒的表現,中空無力是虛的表現。虛寒互相搏擊,這就稱為革脈。婦人出現革脈是代表流產或漏下,男子出現革脈是代表遺精或失血。』由此看來,李時珍和各家脈學書籍的錯誤就可以辨別了。」

譯者按:「閻德潤《脈辨》說:『革脈應該是平穩的波狀脈,並且稍微帶有遲脈的性質。』」

[牢脈]

孫思邈說:「牢脈按壓起來感覺實在而強,它的脈象好像沉脈又好像伏脈,所以稱之為牢脈,牢脈屬於陽。」

求真按:「革脈是浮在表面的,堅硬而沒有根基。牢脈是沉在深處的,堅硬而有根基。應該用這個來辨別它們的不同。」

譯者按:「閻德潤《脈辨》說:『牢脈是複合的脈象,但偏重於硬度,可以知道。如果要分類,它好像屬於大而硬的脈。』」

[實脈]

滑伯仁說:「實脈,就是不虛的脈。按壓時脈搏連續不斷,跳動有力而長,跳動速度不快不慢,這是三焦氣機充實的表現。會出現嘔吐、疼痛、氣塞、氣聚、食物積滯、腹瀉、體內陽氣過盛等症狀。」

張介賓說:「實脈有真實和虛假之分。真實的實脈容易辨別,虛假的實脈容易誤判。所以必須詢問發病的原因,並結合觀察身體的症狀,才能真正了解它的奧妙,這樣才是診脈的高手。」

譯者按:「閻德潤《脈辨》說:『這是現代醫學所說的實脈。』」

[微脈]

滑伯仁說:「微脈,就是不明顯的脈。感覺輕微細弱,好像有又好像沒有,是氣血都虛弱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