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湯本求真

《皇漢醫學》~ 總論 (7)

回本書目錄

總論 (7)

1. 脈應及診脈法

求真按:「疾乃數之甚也。…驗之病者,腳氣惡證之脈多數疾,而來去甚銳也。」

【促】

高陽生曰:「促者(速也,迫也,近也),陽也。指下尋之極數而併居於寸口曰促。漸加者死,漸減者生。」

楊仁齋曰:「促者陽也。貫珠而上,促於寸口,出於魚際。尋之數急,時止而復來也。」

方龍潭曰:「夫促脈者,脈之疾促併居寸口之謂也。蓋促者,數之勝,而數者,促之源也。先數後促,此至數之極也。」

【弦】

李中梓曰:「叔和云:『如張弓弦』;巢氏云:『按之不移,綽綽如按琴瑟弦』;同父云:『從中直過,挺然指下』。諸家之論弦脈可謂深切著明矣。」

吳山甫曰:「雙弦者,脈來如引二線,為肝實痛也。若單弦則惟一線耳。」

徐忠可曰:「一手有兩脈時,亦曰雙弦。此乃元氣不壯之人,往往多見此脈,亦屬虛也。」

求真按:「弦脈大要有三:①有邪在少陽(瘧邪亦在少陽,故《金匱》云:『瘧脈自弦也』)者。②有血氣收斂,筋脈拘急者(腹痛、脅痛、痃氣、㿉疝,故多兼見弦脈)。③有胃氣衰敗,木邪乘土者(虛勞病多見弦細數脈是也)。」

譯者按:「閻德潤《脈辨》云:『弦脈者,不重於血壓之高低,乃重於壓力降下之狀況或急或緩之謂,即今之鈍脈也。』」

【緊】

求真按:「緊之一脈,古今方書不得其要領,皆謂與弦相似。予家君嘗曰:『《素問》、仲景所謂緊脈必不同諸家之所說。蓋緊者,不散也,其廣有界限而脈與肉劃然分明之謂也。』寒主收引,脈道為緊束而不敢開散渙漫也。」

譯者按:「閻德潤《脈辨》云:『緊脈特重於脈之硬度。然此硬度之高,因血管壁之變性,或因心臟驅血之易而生者,不可得而確定。』概言之,當近於強脈也。」

【沉】

黎民壽曰:「沉者,陰氣厥逆,陽氣不舒也,對浮而言。浮者,陽邪之所勝,以血氣發越在外,故為陽主表;沉者,陰邪之所勝,以血氣固滯不振,故為陰主裡。」

吳授曰:「沉之診法,重手按至筋骨之上而切之,以之察裡證之虛實也。若沉微、沉細、沉遲、沉伏而無力則為無神,為陰盛陽微,急宜回陽生脈。若沉實、沉滑、沉疾而有力則為實熱有神,為陽盛而陰微,急宜養陰以退陽。大抵診沉之法最關緊要,以之決陰陽、冷熱,用藥之生死在於毫釐之間,故不可不謹慎從事也。凡脈有力為有神,為易治;無力為無神,為難治。

何夢瑤曰:「浮沉有得於稟賦者,趾高氣揚之輩脈多浮,鎮靜沉潛之士脈多沉(又肥人之脈多沉,瘦人之脈多浮)。有變於時令者,春夏氣升而脈浮,秋冬氣降而脈沉也。有因其病而致者,即病在上(人身之上部也)、在表、在府者,其脈浮也;在下、在裡、在臟者,其脈沉也。」

白話文:

脈應與診脈方法

求真說:「所謂『疾』,就是『數』這個脈象更加嚴重的情況。…檢驗病人的脈象,像是腳氣這種嚴重的疾病,脈象多半是又數又疾,而且來去非常急促。」

【促脈】

高陽生說:「促脈,指的是快速、急迫、緊湊,屬於陽性。用手指按在寸口這個部位,感覺到脈搏跳動非常快而且集中在這裡,就叫做促脈。如果脈搏越來越快,病情就危險;如果脈搏逐漸減緩,病情就會好轉。」

楊仁齋說:「促脈屬於陽性。脈搏像一串珠子一樣往上跳動,集中在寸口,從魚際這個地方發出。觸摸的時候感覺脈搏快速急促,有時停止一下又繼續跳動。」

方龍潭說:「所謂促脈,是指脈搏跳動很快,而且集中在寸口這個部位。促脈是數脈的加強版,而數脈則是促脈的根源。先出現數脈,然後才出現促脈,這就是數脈的極致表現。」

【弦脈】

李中梓說:「《脈經》的作者王叔和說弦脈像拉緊的弓弦;巢元方說按下去感覺不會移動,像按琴瑟的弦一樣;張同父說脈從中間直直地經過,手指下感覺挺直。這些醫家對弦脈的描述可以說是相當深入且清楚了。」

吳山甫說:「雙弦脈,是指脈搏跳動時,感覺像兩根線一起在跳動,這表示肝臟有實證且疼痛。單弦脈則只有一條線的感覺。」

徐忠可說:「當一隻手摸到兩個脈象時,也叫做雙弦脈。這通常出現在元氣不足的人身上,也屬於虛證。」

求真說:「弦脈主要有三種情況:第一,有邪氣停留在少陽經(瘧疾的邪氣也在少陽,所以《金匱要略》說:『瘧疾的脈象是弦脈』)。第二,氣血收斂,筋脈拘急(像是腹痛、脅痛、瘕聚、疝氣等疾病,常常會出現弦脈)。第三,胃氣衰弱,木邪乘虛侵犯脾土(像是虛勞的病人,常常出現弦細數的脈象)。」

譯者註解:「閻德潤在《脈辨》中說:『弦脈並不是取決於血壓的高低,而是取決於壓力下降時的快慢,也就是現在所說的鈍脈。』」

【緊脈】

求真說:「關於緊脈,過去和現在的醫書都沒有說到重點,都認為緊脈跟弦脈很像。我的父親曾經說過:《內經》和張仲景所說的緊脈,一定和醫家們所說的不一樣。所謂緊脈,是指脈搏不散開,脈搏的範圍很明確,而且脈搏和肌肉的邊界分明。這是因為寒氣會收縮,脈道也會因此緊縮,不敢散開。」

譯者註解:「閻德潤在《脈辨》中說:『緊脈特別重視脈搏的硬度。但是這種硬度升高,是因為血管壁變性,還是因為心臟容易驅動血液而產生的,無法確定。』總的來說,緊脈應該接近於強脈。」

【沉脈】

黎民壽說:「沉脈,是指陰氣上逆,陽氣無法舒展,它是相對於浮脈而言的。浮脈,是指陽邪旺盛,血氣發散在體表,所以屬於陽,主表;沉脈,是指陰邪旺盛,血氣停滯不振,所以屬於陰,主裡。」

吳授說:「診斷沉脈的方法,要用較重的手指按到筋骨上方才能感覺到,用來觀察身體內部的虛實情況。如果脈象是沉微、沉細、沉遲、沉伏而且無力,就表示身體虛弱,是陰盛陽虛的表現,應該趕快用溫陽的方法來恢復脈象。如果脈象是沉實、沉滑、沉疾而且有力,就表示身體內有實熱,是陽盛陰虛的表現,應該趕快用滋陰的方法來退熱。總之,診斷沉脈的方法非常重要,可以判斷陰陽、寒熱,用藥的生與死往往只差一點點,所以必須謹慎。一般來說,脈搏有力表示身體機能還不錯,比較容易治療;脈搏無力表示身體機能衰退,比較難治療。」

何夢瑤說:「脈象的浮沉,有些是先天稟賦造成的。趾高氣揚的人脈象多半是浮的,鎮靜沉潛的人脈象多半是沉的(而且胖的人脈象多半是沉的,瘦的人脈象多半是浮的)。有些是受到時令的影響,春夏氣機上升,脈象就比較浮;秋冬氣機下降,脈象就比較沉。有些是疾病導致的,如果疾病發生在身體的上部、體表或是腑,脈象就會比較浮;如果疾病發生在身體的下部、體內或是臟,脈象就會比較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