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漢醫學》~ 總論 (6)
總論 (6)
1. 瘀血之外證
古語云:「形於面,盎於背,暢於四肢。」此蓋吾人表情之顯現於外者,必由先充於體內,雖欲勉強抑制之,亦必顯現於言動之間,疾病何莫不然?若有病毒發於體內時,其應徵必現於外表。扁鵲云:「病之應,現於大表。」亦此意也。瘀血為疾病之一,自不能外於此理,故於體內有瘀血時,必顯其徵候於外表,如皮膚粘膜之類,現於此外部之症狀,即稱為瘀血之外證。然此外證千態萬狀,殆無端緒,診之不誤,首在醫師之心眼,而非筆墨所能形容也。
茲故揭古人之論說治驗於下,以示其一端,而為初學之階梯。其應變處,一任學者自己之研究。
白話文:
古人說:「表情顯露於臉上、情緒蘊含於背部、通暢於四肢。」這說明我們的表情外露,一定是先充實於體內,即使想要勉強抑制,也一定會在言語動作間顯現出來,疾病也是如此。若有病毒在體內發作,其徵兆必定出現在外表。扁鵲說:「疾病的徵兆,出現在大表上。」也是這個道理。瘀血是疾病之一,自然也脫離不了這個道理,所以體內有瘀血時,必定在外表顯現出徵兆,例如皮膚黏膜等部位,出現在這些部位的症狀,就稱為瘀血的外證。但是,這些外證千變萬化,很難掌握頭緒,診斷是否正確,取決於醫生的心眼,不是筆墨可以形容的。
茲故揭示古人的理論和治療經驗於下,以作為初步,讓初學者學習。至於應變處置,就由學者們自己研究了。
仲景曰:「病人胸滿,唇痿,舌青,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咽,無寒熱,脈微大而來遲,腹不滿,其人言我滿者,為有瘀血。」
白話文:
仲景說:「病人感到胸悶氣脹,嘴脣乾黑,舌頭發青,嘴巴發乾,只想要漱口但不想喝水,沒有寒熱症狀,脈搏微弱而緩慢,肚子沒有脹滿,這樣的人說自己感到胸悶氣脹,是因為有瘀血。」
【註】但欲漱水而不欲嚥者,雖屢見於瘀血家,尚難為其確證。舌青者,於舌有鬱血,則可為瘀血之佐證矣。又腹滿或不滿,而病者訴滿時,亦其確證也。但此腹滿,當知為下腹滿耳。
白話文:
雖然在瘀血證中經常見到只想漱口不想吞嚥的情況,但這還不足以作為瘀血的明確證據。舌頭發青,說明舌頭上有鬱血,這可以作為瘀血的輔助證據。此外,無論是腹部滿脹還是不滿脹,只要病人訴說腹部滿脹,也可以作為瘀血的明確證據。但是,這種腹部滿脹,必須是下腹部滿脹。
《續藥徵》曰:「仲景又別有診察瘀血之外證法。曰其身甲錯,曰胸中甲錯(胸中者,蓋心胸之上也),曰肌膚甲錯。」
白話文:
《續藥徵》中記載,仲景除了用診察瘀血之外還有外在證候。這些外證候包括:身體出現紫色斑塊,胸部出現紫色斑塊(胸部指的是心胸上方的區域),皮膚表面出現紫色斑塊。
【註】甲錯者,皮膚如魚鱗,如龜甲之皺紋。是恐因有瘀血,缺乏生理的血液之灌溉,皮膚營養不良之故也。有此徵候時,則確為有瘀血之存在。
白話文:
所謂「甲錯」,是指皮膚像魚鱗一樣,或者像龜甲一樣有皺紋。這可能是因為體內有瘀血,導致血液無法正常流通,皮膚缺乏營養造成的。如果出現這種情況,就證明體內確實存在瘀血。
《生生堂醫談》中曰:「鈹針。問曰:『醫者只與藥石,而行鈹針至稀也。然子獨專行此術,傳自何人?用於何證?有何效力乎?』答曰:『予無常師,皆以古人為師而學。則鈹針云者,亦隨古人之遺法而行之也。鈹針之用,雖止於去毒血,而其所奏之功則不可預期,施於無量數之證,皆有奇效。
白話文:
《生生堂醫談》中說:「鈹針。有人問道:『醫生只是給藥物和礦石,而行鈹針卻極少,然而你獨專行此術,是從誰那裡傳下來的?用於什麼症狀?有什麼功效?』我回答說:『我沒有固定的老師,都是以古人為師而學習。鈹針這種方法,也是遵循古人的遺法而行之。鈹針的作用,雖然只是去除毒血,但其所奏之功卻不可預期,用於無數種證,都有奇效。」
《內經》亦以鈹針取毒血,其事數見不罕。明.龔廷賢《萬病回春》云:「青筋證,北人多患之,即痧病也。」又清之郭右陶《痧脹玉衡》亦同。是自古已有之術也,然本朝因用心不專而不用,聞山脅東門曾行此術。又方今荻野臺州亦著《刺絡篇》,右陶始行此術,有大效,其名亦高,後成一家而著《玉衡》。然如前所述,因欲神其術而潤色過實,則為吾人所不取也。
白話文:
《內經》也有用鈹針來取毒血的方法,這件事並不罕見。明朝龔廷賢的《萬病回春》中說:「青筋證,北方人多患,也就是痧病。」清朝的郭右陶在《痧脹玉衡》中也有相同的說法。所以,這是一種古代就有的治療方法,但是清朝因為注意力不集中而沒有使用,據說山脅東門曾經採用過這種方法。此外,當今荻野臺州也寫了《刺絡篇》,右陶開始使用這種方法,效果很好,他的名聲也很高,後來成為一家之主張,並寫了《玉衡》。然而,正如前面所說的,如果為了神化醫術而過於誇大其詞,那麼這就不是我們想要的了。
吾輩以郭氏之論及方雖不可取,而以鈹針去毒血,專行此術以取效者實多,是皆郭氏之所賜也。或謂患痧者,千中難遇一人,可謂不研究之至矣。予常見苦於痧者,十中必有一二,尤以卒倒者為多。於是郭氏始專行此術,予甚稱嘆焉。予以此術起廢疾、愈沉疴者頗多,今舉其最著之二三例於下。
白話文:
我們雖然認為郭氏的理論和方法不值得學習,但用鈹針去除毒血,專門用這種方法來取得療效的人確實很多,這都是郭氏的功勞。有人說患痧的人,上千人中難遇一人,可說是最不瞭解此症了。我經常見到飽受痧症之苦的人,十個人中必有一兩個,尤其以突然昏倒的人居多。所以郭氏才專門從事這種醫療技術,我非常讚嘆他的方法。我用這種方法治癒了許多疑難雜症和頑固疾病,現在舉出其中最明顯的二三個例子如下。
…一婦人五十歲,兩足冷如冰,拘攣而不能遠行,眾療不驗,請治於予。予見兩腳紫筋縱橫如網狀,即以鈹針放二三次,出血約二三合,作桂枝茯苓丸加大黃與之,二十日而復常。…其他以此術取效者,不遑枚舉。急痧者,夕發旦死,不知此證者,皆云卒中風也。雖灸百會、人中、神闕、湧泉等穴,另行延齡丹、蘇合香丸、搐鼻散等而不效,終於束手待斃。又小兒之諸急證,上竄搐搦等,刺兩手之五里、地倉等穴,以口力吸之出血,則旋蘇矣。
白話文:
……有一位五十歲的婦女,兩隻腳冰冷如冰,僵硬到無法走遠路,眾多的治療方法都無效,請我為她治療。我看到她的雙腳有紫色的血管縱橫交錯,像網狀一般,於是我用針灸針治療了兩三次,放出了大約一二兩的血,並製作了桂枝茯苓丸加入大黃給她服用,二十天後就恢復正常。……其他用這種方法取得療效的,不勝枚舉。急痧病發作,晚上發病,第二天就死亡,不瞭解這個病症的人,都說這是中風。即使灸百會、人中、神闕、湧泉等穴位,或者服用延齡丹、蘇合香丸、搐鼻散等藥物,也都沒有效果,最後只能束手待斃。另外,小兒的各種急症,例如上竄下竄、搐搦等,刺穿雙手五里、地倉等穴位,用嘴用力吸出鮮血,病兒就會馬上甦醒。
至於急卒之處,鈹針之效遠勝於藥石。扁鵲起虢太子,吾亦不讓焉云者,以有此術也。然痧之見證,郭右陶雖大概以脈證不相合為痧病,是亦不可信也。吾輩當先看血色,次看委中、尺澤之細絡而定之,少見於尺澤而多見於委中也。色以紫、黑、紅之間者為多,古書雖謂之青筋,然青筋卻少毒血,即有不見於皮膚,若見薄青者,痧也。又注視不見而見黑子狀點者,痧也。
白話文:
至於在危急的地方,鈹針刺穴的效果遠勝於藥石。扁鵲能使虢國的太子復活,我不比他差,說這話是因為我有這種技術。然而痧的症狀表現,郭右陶雖然概括地認為脈象和症狀不符就是痧病,這也是不可信的。我們應該先看血色,然後看委中、尺澤的細絡來確定,很少見於尺澤而多見於委中。顏色的話,以紫色、黑色、紅色之間的居多,古書雖然稱之為青筋,但青筋卻很少有毒血,即便有也不出現在皮膚上,如果看到淡淡的青色,那就是痧。另外還要注意,看不見但有黑點狀點的是痧。
刺之則血大出,功效甚速也。然而刺以三棱針,有淺深之規定,淺則出血不足,深則貫絡,有大害也。又一針而有血出一二升者,有數針亦不出血者,不拘血之多少,而有瞑眩,或卒倒、昏暈、搐搦、嘔吐等事者,不可驚慌,但平臥之,與冷水一碗,須臾而正氣復,心神忽健爽矣。其有瞑眩者,其效亦大也。
白話文:
放血治療可以讓大量血液迅速排出,療效非常快。但是,用三棱針放血,是有淺深規定的,太淺血出不夠,太深會傷及經絡,造成大害。而且,有些人一針下去,就能放出一兩升血,有些人扎幾針也出血不多。不管放多少血,如果出現頭暈、突然昏倒、昏迷、抽搐、嘔吐等情況,都不要驚慌,只要平躺下來,喝一碗冷水,很快正氣就會恢復,精神也會恢復清爽。如果出現頭暈的症狀,療效通常也很好。
若瞑眩愈強,則效愈大,是吉兆也,當知之。…夫痧者,毒滯於絡中,使氣血不能流行也,故雖有千變萬化之證,仍放其毒血,則氣血循環即快矣。試先刺絡,無毒之絡不出血,是其證也。婦人之經血,月月當下,若一月停滯則病。病痔之人,強止其下血,則變為異證而為種種之患,毒血在身故也。
痧亦等是,拔此毒血則非鈹針不能。然施針者若誤刺動脈,則一身之血盡出,立見其死矣,可不慎哉!』」
白話文:
如果頭暈目眩的症狀越來越嚴重,則針灸的效果越大,這是吉兆,一定要知道。痧是指毒素滯留在經絡中,使氣血不能通暢,所以即使有千變萬化的症狀,只要排除毒血,氣血就會快速循環。試著先刺破經絡,沒有毒素的經絡不會出血,這就是證明。婦女經血,每月都應該排出,如果一個月沒有排出就會生病。痔瘡患者,硬要阻止出血,就會變成其他疾病而造成各種禍患,都是毒血在體內造成的。
痧症與其他疾病相同,拔除體內的毒血非用鈹針不行。但若施針者不小心刺中了動脈,那麼全身的血都會流光,當場就會喪命,可見施針時必須十分小心!
求真按:「痧之病名,古來亦曾慣用,然其實不外誤認潛伏瘀血之發動。中神氏亦不著眼於此,以為瘀血之外,猶有所謂痧病,誠千慮之一失也。故氏之痧病論即為瘀血論,則痧病之外證即為瘀血之外證。以余之實驗,凡瘀血家之面色,概暗紫黑色或暗赤色,而就中於口唇為甚。中神氏先觀血色而定之,蓋亦此意乎?」
白話文:
翻譯:
求真按:中醫病名「痧」,古人沿用多年,但其實這個名詞,只是誤認潛伏的瘀血發作引起的病症。中神氏也不注意這一點,認為除了瘀血之外,另外還有所謂的痧病,這可謂是想了一千次,卻只錯了一次。因此,中神氏的痧病論實際上就是瘀血論,所以痧病的症狀即為瘀血的症狀。以我的經驗,患有瘀血癥的人,臉色通常是深紫黑色或深紅色,其中以口脣的顏色最為明顯。中神氏先觀察病人的血色,進而診斷病情,大概也是這個意思吧?
《生生堂治驗》曰:「一婦人周身發斑,大者如錢,小者如豆,色紫黑,日晡所必發痛癢,又牙齦常出血。先生診之,臍下拘急,而及於腰,與桃核承氣湯兼用坐藥,自前陰出膿血,不數日乃愈。」
求真按:「此證為瘀血之一部,自內及裡而轉出於表也。紫癜、出血、疼痛、瘙癢者,其外證也。」
白話文:
《生生堂治驗》中記載,有一位婦女全身長了斑點,大的像錢幣,小的像豆子,顏色紫黑,每天太陽下山的時候,斑點就會發痛、發癢,而且牙齦經常出血。醫生診斷後發現,她的臍下拘急,並延伸到腰部。醫生給她開了桃核承氣湯,並結合坐藥治療。幾天後,婦女的前陰開始排出膿血,不久後就痊癒了。
這個病症屬於瘀血的一種,自內而外逐漸轉移到表層。紫斑、出血、疼痛、瘙癢是它的表層症狀。
《生生堂治驗》曰:「一婦人年三十,久患頭瘡,臭膿滴流不止,髮黏結不可梳。醫以為梅毒而攻之,不愈,痛癢不止,請診於先生,其脈弦細,小腹急痛,引於腰腿。曰:『瘀血也。』投以桂枝茯苓丸加大黃湯,兼以坐藥。不出月,全瘥。後一夜腹痛二三陣,大下蓄血云。」
求真按:「此證亦瘀血之一部,自內及裡,轉出於表者,而頭部之濕疹、疼痛、瘙癢者,其外證也。」
白話文:
《生生堂治驗》一書中記載:有一位三十歲的婦女,長年患有頭瘡,膿水滴流不止,頭髮黏結成團無法梳理。醫師診斷為梅毒並進行治療,但病情沒有好轉,疼痛和癢感反而更加劇烈。後來,她請教了一位醫師。醫師把脈後發現脈象細弱,小腹疼痛、絞痛,牽引到腰部和腿部。醫師診斷為瘀血,於是開了桂枝茯苓丸和大黃湯,並搭配坐藥。不到一個月,婦女的病情就完全康復。後來,她某天晚上突然腹痛兩三次,之後排出大量積蓄的瘀血。
此症狀也是瘀血的一部分,由內而外,轉出到表層,而頭部出現濕疹、疼痛、搔癢等外在症狀。
又曰:「有一婦人年約四十,以全身發黃,醫者誤為黃疸。先生按之,至臍下即疼痛不堪,與桃核承氣湯,十餘日而痊愈。」
白話文:
古人還說:「曾經有一位約四十歲的婦女,全身發黃,醫生誤以為是黃疸。李東垣醫生為她把脈,按到肚臍以下時,她感到疼痛難忍,於是李醫生給她服用了桃核承氣湯,十多天後就痊癒了。」
求真按:「是血性黃疸也。余亦曾用大柴胡湯與桃核承氣湯合方治此種黃疸者矣。」
白話文:
求真按:這是一種血性的黃疸。我也曾使用過大柴胡湯與桃核承氣湯合用的方劑來治療這種黃疸。
《方伎雜志》中云:「余曾治七歲女兒之行經,服藥十餘日而愈。後此女至十四五歲時,始經行不滯。十七歲時,初產一子。又治二歲之女子經行者,初疑為小便下血,因檢視陰戶,經水也,誠稀有之事。二人均無特別之異證,因但見血妄行,故用桂枝茯苓丸煎湯,皆不日而愈。」
白話文:
方伎雜誌記載:我曾治癒一名七歲女童的月經不調,服藥十多日即癒。此後,該女童到十四五歲時,月經才開始正常運行。十七歲時,她生下了第一個孩子。我又治療了一名兩歲的女童,最初懷疑她小便帶血,於是檢查了她的陰戶,發現是月經,這確實是罕見之事。兩名女童均無其他特殊症狀,只是見血妄行,因此我使用桂枝茯苓丸煎湯,皆在短時間內痊癒。
求真按:「此非真月經,因瘀血而子宮出血也,故出血亦可知為瘀血之外證。」
《榕堂翁療難指示前錄》中曰:「凡血熱證,舌色必作殷紅,宜辨之。」
求真按:「殷紅者,深紅色也。以余之經驗,瘀血家不獨舌色如是,口唇亦呈殷紅也。」
白話文:
這不是真正的月經,而是因為瘀血導致子宮出血,所以出血也可以看出是瘀血的外在表現。書中提到,凡是血熱症,舌頭顏色一定會呈現深紅色,要仔細辨別。深紅色就是深紅色,根據我的經驗,瘀血患者不僅舌頭顏色會是深紅色,嘴唇也會呈現深紅色。
《橘窗書影》中曰:「余數年潛心診蓄血證。舌上無特別苔,而滿舌有赤紫斑點者,在蓄血證為大患也。熱候即輕,亦不可輕視。有吐血或下血而亡陽者,其人雖不現血證,亦可斷為蓄血證,治之不限於外邪,即於雜證舌上亦有此候者,當思為蓄血證。又喘息、胸痛、肩背痛皆因於蓄血,而血若自他竅泄者愈。
白話文:
《橘窗書影》中說:「我花了多年時間潛心診斷蓄血證。舌頭上沒有特別的苔,但滿舌有赤紫斑點的,在蓄血證中是大患。即使熱症的情況較輕,也不能輕視。有吐血或下血而死亡的人,即使沒有現出血症狀,也可以斷定為蓄血證。治療蓄血證不侷限於外邪,即使是雜症,舌頭上也有這種症狀的,也應考慮是蓄血證。此外,喘息、胸痛、肩背痛都是由於蓄血引起的,而血如果從其他竅穴洩出,就會好轉。
攻擊胃中者而為上奔吐血,若蓄血不能上衝,下泄者死。當其時若大吐血者亦死,吐血死者脫氣也,不吐血死者壅塞也。余聞長崎吉益耕作七十餘歲,因中風手足不遂,後誤倒石上,頭破,出血數合,不遂旋愈。又長崎升齊之話中云:『中風半身不遂,發為癰疽而愈者三人,是亦可云天幸矣。
』蓄血不發表而內鬱之人必有發為種種之惡證者,此條之理不可不明。」
白話文:
攻擊胃部而造成向上嘔吐出血的,如果積血不能向上衝出,向下排泄的就會死亡。在那個時候如果大量嘔吐血的也會死亡,吐血而死的是因為元氣脫失,不吐血而死的是因為氣血壅塞。我聽長崎吉益耕作七十多歲,因為中風導致手腳無法活動,後來不小心摔倒在石頭上,頭部破裂,出血數次,不遂的症狀很快就痊癒了。長崎升齊的書中還說:「中風半身不遂,發為癰疽而痊癒的有三人,這也是可以說是天大的幸運了。
凡是瘀血不去,未有發表而內部鬱積的人必定會引發各種惡疾,這個道理萬萬不可不明白。
求真按:「淺田氏舉瘀血之外證為舌之鮮紅及紫斑點,固為確論,而眼球結膜有如上之斑點或紫青色者,亦為有瘀血之徵,此條有附加之必要。又喘息、胸痛、肩背痛、吐血、腦出血等證,因瘀血者頗多。余亦有同感焉。」
白話文:
求真按:淺田氏舉出瘀血的外證為舌頭鮮紅以及紫斑點,的確是正確的論點,而眼球結膜有如上述的斑點或紫青色的話,也是瘀血的徵兆,此條需要附加上。此外,喘息、胸痛、肩背痛、吐血、腦出血等症狀,是由於瘀血所引起的也很多,我也深有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