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湯本求真

《皇漢醫學》~ 總論 (6)

回本書目錄

總論 (6)

1. 脈應及診脈法

張璐玉曰:「浮脈下指則浮象顯,按之稍減而不空,舉之則泛泛而流利,不似虛脈按之而不振,芤脈尋之而中空,濡脈之綿軟無力也。浮者,經絡肌表之應也。…故凡浮脈之主病,皆屬於表也。」

譯者按:「閻德潤《脈辨》云:『浮脈者,血壓下降,心臟搏動猶有力時所現之脈也,與所謂平波脈相似矣。』」

【芤】

張三錫曰:「芤為草名,其葉類蔥而中空,指下浮大而無力者是也,為亡血、陰虛、陽氣浮散之象也。…多見於諸失血過多及產後。」

張介賓曰:「浮大中空,按之如蔥管。芤為孤陽脫陰之候,為失血、脫血。」

譯者按:「閻德潤《脈辨》云:『此脈當生於血壓降至中等度以下,血量不足,然心猶有力搏動之時。當與小軟虛脈(Pulsus suppressus)相似。』」

【滑】

孫思邈曰:「按之如珠子之動,名曰滑。滑者,陽也。」

滑伯仁曰:「滑者,不澀也。往來流利,如盤走珠。」

求真按:「《傷寒論》以滑為實熱之脈。脈反滑,當有去處,下之乃愈。脈滑而疾者,小承氣湯主之。脈浮滑,此表有寒,裡有熱也。脈滑而厥者,裡有熱也。脈滑而數者,有宿食也。此皆陽盛實熱之候。雖然亦有虛象反見滑脈者,乃是元氣外泄之候,學者可不細心體認乎?」

譯者按:「閻德潤《脈辨》云:『滑脈為澀之反,且與數相似而實多也。大概即今之頻小脈,與血壓無緊要之關係,而偏重於心臟一定時間內搏動之數而觀察之也。』」

【洪】

吳山甫曰:「洪猶洪水之洪,脈來大而鼓也。」

張介賓曰:「洪者,大而實也。舉按皆有餘,洪脈為陽。…血氣燔灼,大熱之候也。浮洪則為表熱;沉洪則為裡熱。」

譯者按:「閻德潤《脈辨》云:『此脈與今之大脈相類。』」

【數】

吳山甫曰:「數為醫者之一呼一吸,病者脈來六至也,若七至、八至則更數矣,九至、十至、十一至、十二至則數之極矣。七至曰甚,八至為難治,九至以上皆為不治。若嬰兒為純陽之氣體,則七至、八至又其常也,不在大人之例。」

張介賓曰:「五至、六至以上,凡急、緊、疾、促之屬,皆其類也。為寒熱,為虛勞,為外邪,為癰瘍等。滑數、洪數為熱多;澀數、細數為寒多;暴數多外邪;久數必為虛損。數脈有陰有陽也。」

洪石山曰:「大凡病見數脈時多屬難治。病久而脈數,尤非所宜也。」

蕭萬輿曰:「蓋數本屬熱,而真陰虧損之脈亦急數也。然愈數則愈虛,而愈虛則愈數。一有差誤,死生反掌。」

【疾】

李士材曰:「六至以上之脈有二種:或名曰疾,或名曰極,總是急數之形。而數之極也,惟傷寒熱極及癆瘵虛憊之人方見此脈。是陰髓竭於下,陽光亢於上,有日無月也。以之決其死期,必至喘促聲嘶,呼吸僅存於胸中數寸之間,而不能達於根蒂。此真陰極於下,孤陽亢於上,而短氣已極矣。」

白話文:

[脈應及診脈法]

浮脈:

張璐玉說:「浮脈的特點是,用手指輕輕接觸就能感覺到脈象明顯,稍微用力按壓下去,脈搏會稍微減弱但不會感覺空虛,抬起手指則感覺脈搏輕飄而流暢,不像虛脈那樣按下去就沒有力氣,也不像芤脈那樣摸起來中間是空的,更不像濡脈那樣軟弱無力。浮脈主要反映的是經絡和肌膚表面的狀況。…所以,凡是出現浮脈的疾病,都屬於表證。」

譯者按:「閻德潤在《脈辨》中說:『浮脈是指血壓下降,但心臟搏動仍然有力時所出現的脈象,與現在所說的平波脈相似。』」

芤脈:

張三錫說:「芤是一種草的名字,它的葉子像蔥但中間是空的。摸到芤脈,感覺脈搏浮在表面、脈體寬大卻沒有力量,這是失血、陰虛、陽氣浮散的表現。…多見於各種失血過多和產後。」

張介賓說:「芤脈的特點是摸起來脈搏浮大且中間空虛,按壓下去就像摸到蔥管一樣。芤脈是陰氣衰竭,陽氣將要脫離的表現,常見於失血和脫血的情況。」

譯者按:「閻德潤在《脈辨》中說:『這種脈象通常出現在血壓降到中等程度以下,血量不足,但心臟仍然有力跳動的時候。它應該與小軟虛脈(Pulsus suppressus)相似。』」

滑脈:

孫思邈說:「摸起來像珠子在滾動,就叫做滑脈。滑脈是陽氣旺盛的表現。」

滑伯仁說:「滑脈的特點是不澀滯,脈搏來去流暢,就像珠子在盤子裡滾動一樣。」

求真按:「《傷寒論》認為滑脈是實熱的脈象。脈象反常地出現滑脈,表示應該要將體內積滯排出,用瀉下的方法治療才能好。脈滑而且快,可以用小承氣湯來治療。脈浮而滑,表示體表有寒邪,體內有熱邪。脈滑且四肢冰冷,表示體內有熱邪。脈滑而次數多,表示體內有宿食。這些都屬於陽氣旺盛、實熱的表現。雖然也有虛弱的人出現滑脈的情況,那是元氣外洩的表現,學醫的人不可不仔細辨別啊!」

譯者按:「閻德潤在《脈辨》中說:『滑脈是澀脈的反面,而且與數脈相似,但脈體比較充實。大致來說,相當於現在的頻小脈,與血壓沒有直接關係,主要是觀察心臟在一定時間內的跳動次數。』」

洪脈:

吳山甫說:「洪脈就像洪水一樣,脈搏來勢大而且有力。」

張介賓說:「洪脈的特點是脈體寬大而且充實,輕按重按都有力量,洪脈是陽氣旺盛的表現。…是血氣旺盛、熱邪旺盛的徵兆。浮洪脈表示體表有熱邪,沉洪脈表示體內有熱邪。」

譯者按:「閻德潤在《脈辨》中說:『這種脈象與現在所說的大脈相似。』」

數脈:

吳山甫說:「數脈是指醫生呼吸一次,病人的脈搏跳動六次。如果跳七次、八次,就更快了,跳九次、十次、十一次、十二次,就是數脈的極限了。跳七次叫做甚,跳八次就難治了,跳九次以上都屬於不治之症。但嬰兒屬於純陽之體,脈搏跳七次或八次是正常的,不能與大人相提並論。」

張介賓說:「脈搏跳動五次或六次以上,凡是急、緊、疾、促等脈象都屬於數脈的範疇。數脈可能是因為寒邪或熱邪,也可能是虛勞、外感邪氣、癰瘡等引起的。滑數脈和洪數脈表示熱邪較重,澀數脈和細數脈表示寒邪較重。突然出現的數脈多為外感邪氣,長期出現的數脈多為虛損。數脈有陰陽之分。」

洪石山說:「一般來說,疾病出現數脈,多半屬於難治的病症。病久而出現數脈,尤其不妙。」

蕭萬輿說:「數脈本來屬於熱證,但真陰虧損時也會出現急促的數脈。然而脈搏越快,身體就越虛弱,而越虛弱脈搏就越快。一旦出現差錯,生死就在一念之間。」

疾脈:

李士材說:「脈搏跳動六次以上有兩種情況:一種叫疾脈,另一種叫極脈,總之都是急數的表現。極脈是數脈的極限,只有傷寒熱邪到了極點和虛弱衰竭的人才會出現這種脈象。這是陰精耗竭於下,陽氣上亢於上的表現,如同只有白晝沒有夜晚。可以根據這種脈象判斷死亡時間,一定會出現喘息急促、聲音嘶啞,呼吸只能在胸口幾寸之間,而不能深入到丹田。這是真陰虧損到了極點,孤陽上亢,氣息已經到了極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