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症玉函》~ 卷之一 (4)
卷之一 (4)
1. 大小便閉
大小便之閉塞不通也,人皆謂之火,然火亦有陰陽之別,陽火而成閉結,人易知,陰火而成閉結,人難識也。先言大便之閉,寒邪火逼迫於大腸之中,燒乾大腸,以致腸結而痛,手按之不可近者,必須用祛蕩之品而大瀉之,否則邪留於腹中,必變為譫語發狂之症矣。此等之病,乃陽火作崇也。
若夫腎水虧損,不能滋潤於大腸,以致糞如羊屎者,往往有經月而尚未便者,雖覺急迫而終亦不甚忍,至二三日而如前不相異,老人多有此症,乃陰火作崇也。陰火者,相火乃虛火也,腎火之有餘,實腎水之不足也。若亦以下藥下之,是因其陰虛而復虛之也,去死不遠矣。吾今定二方,一治陽火,一治陰火。
治陽火方名利火下導湯,此方雖有大黃之行,火麻之潤,而仍以當歸為君,則補多於下,亦止因勢利導,而終非過下亡陰也。治陰火方名為升陽下陰湯,此方之妙,妙在熟地純陰之藥為君,而佐之地榆蓯蓉火麻之潤尤妙,用升麻升提清氣,則穢濁自然下行,又何必加入大黃之多事哉。
再言小便之閉塞,小便之通在於膀胱之氣化,膀胱乘於火邪,則小便必點滴不通,其症必氣急,面紅,心欲嘔而胃作酸,腹欲脹而腸欲斷,兩目雙赤,狂燥不寧,此陽症也。苟或小便雖急而非點滴之不通,氣不急,面不紅,目不痛,腹脹而喜按,胃安而難餐,此陰症也。設不辨其陰陽而輕用開關之劑,亦半死半生之道也。
夫陽症易治而陰症難治者何也?亦不取陰症而一辨明之耳。蓋小便之通,雖本於膀胱之氣化,然膀胱畏火而又未嘗不喜火也。多火則膀胱之氣化不及行,無火則膀胱之氣化又不能行也。膀胱之陰虛,則水道已成水凍之窟,又何能通陰寒之水哉?故小便亦閉塞而不通也。吾今亦立二方,一治陽症,一治陰症。
陽症方名清水至神湯,一劑即通,車前利水而不走氣,寄奴逐水而不傷陰,升麻升提而反得下降之宜,白果引入任督之路,以瀉水之氣直入膀胱,實有妙用也。陰症用益火濟水湯,此方之妙,妙在純是補陰而不去利水,用肉桂之一味以轉陽和,自然雪消春水冰泮而溝壑皆通也。倘止去通水,則膀胱愈寒,必成牢不可破之堅城矣。
利火下導湯
大黃(三錢) 當歸(一兩) 紅花(二錢) 赤芍藥(三錢) 厚朴(二錢) 枳實(一錢) 柴胡(八分) 火麻子(三錢)水煎服
升陽下陰湯
熟地(一兩) 當歸(五錢) 地榆(一錢) 火麻子(一錢) 升麻(一錢) 生地(五錢) 麥冬(五錢) 肉蓯蓉(五錢洗去鹽水)水煎好加入人乳半碗服
清水至神湯
薏仁(五錢) 白果(十個) 升麻(五分) 車前子(一兩) 澤瀉(三錢)
白話文:
[大解小解困難]
大解小解的閉塞不通,大家都認為是由火熱引起的,但其實火也有陰火和陽火之分。陽火導致的閉結大家比較容易理解,但陰火導致的閉結就較難辨認了。先來說大解的閉塞問題。當寒邪與火熱在大腸內交纏,會使大腸乾燥,導致腸道阻塞疼痛,手摸上去時會感到非常痛,這種情況必須使用強力的藥物來徹底清腸,否則腸道內的邪氣會造成精神錯亂甚至發狂。這就是陽火在作祟。
然而,如果腎臟的水份流失,無法滋潤大腸,使得排泄物像羊糞般硬結,有些人可能一個月都沒有大解,雖然感覺到急迫,但是又不是無法忍受。到了第三天還是和第一天一樣,這種情況在老年人中很常見,這是陰火在作祟。陰火,即虛火,腎臟的火熱過剩,實際上是因為腎臟的水份不足。如果用同樣的藥物處理,這會讓原本已經虛弱的陰更虛,離死亡就不遠了。我現在制定兩個處方,一個針對陽火,一個針對陰火。
治療陽火的處方叫做「利火下導湯」,這個處方雖然含有大黃的排泄作用和火麻的滋潤效果,但主要成分是當歸,補血的效果比排泄的效果更強,只是順應身體狀況進行引導,並非過度排泄導致陰虛。治療陰火的處方叫做「升陽下陰湯」,這個處方的妙處在於,主要成分是熟地,一種純陰性的藥物,加上地榆、蓯蓉、火麻的滋潤效果更佳,升麻提升清氣,使污濁物質自然排出,不需要額外加入大黃。
再說小解的閉塞問題,小解的順暢取決於膀胱的氣化功能。當膀胱受到火熱侵襲,小解就會完全無法排出,症狀包括呼吸急促、臉色潮紅、噁心、胃部痠痛、腹部脹痛、腸道疼痛、雙眼充血、狂躁不安,這是陽性症狀。但如果小解雖急卻不是完全無法排出,呼吸平穩、臉色正常、眼睛不痛、腹部雖脹但按壓舒適、胃口不佳,這是陰性症狀。如果不區分陰陽,輕易使用通便藥物,可能會導致半死不活的後果。
陽性症狀比較容易治療,而陰性症狀較難治療的原因是什麼呢?這需要對陰性症狀進行明確的辨識。小解的順暢雖然取決於膀胱的氣化功能,但膀胱既怕火熱,又不能沒有火熱。火熱過多,膀胱的氣化功能無法運行;沒有火熱,膀胱的氣化功能也不能運行。當膀胱的陰虛,水道就像被冰封住,又如何能排出冰冷的尿液呢?因此,小解也會閉塞不通。我現在也制定兩個處方,一個針對陽性症狀,一個針對陰性症狀。
治療陽性症狀的處方叫做「清水至神湯」,一劑就能通便,薏仁利水但不耗氣,白果可以幫助排泄但不傷陰,升麻提升清氣反而有助於排泄,車前子利水效果好,澤瀉幫助排尿。
治療陰性症狀的處方叫做「益火濟水湯」,這個處方的妙處在於純粹是補陰而不是利水,用肉桂轉換陽氣,自然像春天冰雪融化,溝渠全部暢通。如果只是一味地利水,膀胱會越來越冷,最終形成無法打破的堅固堡壘。
利火下導湯
大黃(3錢)、當歸(1兩)、紅花(2錢)、赤芍藥(3錢)、厚朴(2錢)、枳實(1錢)、柴胡(8分)、火麻子(3錢),用水煎煮後服用。
升陽下陰湯
熟地(1兩)、當歸(5錢)、地榆(1錢)、火麻子(1錢)、升麻(1錢)、生地(5錢)、麥冬(5錢)、肉蓯蓉(5錢,需先洗去鹽水),用水煎煮後,加入半碗人乳服用。
清水至神湯
薏仁(5錢)、白果(10個)、升麻(5分)、車前子(1兩)、澤瀉(3錢)。
2. 心痛
心痛從來言無真正之病,不知心痛未嘗無真也,但有陰陽之分耳。大約陽病之痛犯心者多不救,陰病之痛犯心者多難醫。陽病乃火也,火邪犯心,有膻中之障隔,而火勢不能直衝於心,瀉其胃中之火而心安矣。
其故何也?邪火與心火本是同類,火與火合,氣焰雖殊,而熱性何殊也?原無相剋之嫌,故火退而君火自息,何至有自焚之禍?若陰病乃寒也,寒邪直犯乎心,雖有膻中之障隔,而寒氣衝天,直中皇居,相臣不當其鋒,先自逃遁於他處,而天王有不下堂而走乎?蓋寒水克心火,立時可以撲滅,較陽症而更重也。
故朝發夕死,夕發旦死,醫之少遲已多不救,況用藥之不得其宜,何怪其驟亡也?人見其亡之驟,謂其真正心痛,其實非真正心痛也。治之得宜,何嘗不可救哉?然則心痛之陰陽,又烏可不辨之乎?若陽症也,必徹夜竟日疼痛呼號,雙目必紅,口必渴,引飲得涼水而少止,與之食而更痛,手不可按,按之而痛必甚,身上必然有汗,日重而夜少輕,此乃邪火作祟於胃中,上衝膻中耳。用瀉火神丹下喉而痛即定矣。
此方之妙,妙在梔子用之太多,始能直折其鬱抑之火,而蒼朮茯苓又去其濕,濕去則不生熱,而火勢自衰,又加之貫眾以去穢,乳香木香以止痛,用甘草之多,則梔子不至太涼,反得其調劑之宜,而枳殼化食,食消則火隨食而下行矣。又慮邪火大旺,若不順從其性,則火勢炎上,恐拒隔而不受,用乾薑之炒黑,去其太熱,引梔子之類於下行,又得其前導之功也。藥性既然相宜,功效豈不立奏乎?所以甫下喉而痛即定也。
若陰症也,必感寒而得之,其症小腹先痛而後入心,口吐清水,與之茶即吐出,手足青甚而卵縮角弓反張,此陰寒之氣犯心,其來甚速。苟能以生薑半斤搗碎炒熱敷於心腹之間,則寒邪少減,即用生薑三兩搗碎飲之,亦能生者。然終乃一時急救之法,而非萬年濟人之術也。用祛寒定痛湯救之,實神刻不可緩,速行救之下喉亦生,否則難救矣。
此方之妙,妙在用白朮之多,直入腰臍之內者,何也?寒氣之入,原從臍內先入,若不急杜其來路,則邪無顧忌,往前直奔心包之絡,如何當其賊勢之橫行?余故用白朮以絕之也。然非多加,則勢孤力薄,寒邪亦何所畏而反顧哉?故必多加而後可以取效。然徒用白朮之多,而無附子肉桂之熱藥,是猶兵眾而將非摧鋒陷陣之帥,則兵卒不前,賊又何畏忌?故必用附子肉桂也。然徒用附子肉桂斬殺誅戮而不分散寒邪之勢,則敵人團聚,尤難解紛。
余所以又用茯苓引寒邪之下行也。又慮心君寒甚,無火以溫其中,譬如群賊圍困皇宮,雖有勤王之將,而無導引之師,則外雖有聲援之兵,而內無接應,非得親信之臣,又何以交通內外?余所以又用
白話文:
標題:[心痛]
內容:從來都說心痛並非真正的疾病,其實不然,心痛也有真假之分,只是在於陰陽的區別。大體上,陽性的疾病引發的心痛往往難以救治,陰性的疾病引起的心痛則較難治療。陽病是火的表現,火邪侵犯心臟時,雖然有膻中作爲屏障,火勢無法直接衝擊心臟,但只要清除胃中的火氣,心痛就能得到緩解。
這是爲何呢?因爲邪火和心火本質上是相同的,雖然燃燒的形態不同,但熱性並無差別。原本它們之間就沒有相互剋制的關係,所以當邪火退去,心火自然會平息,也就不會有自我焚燬的危險。然而陰病則是寒的體現,寒邪直接侵犯心臟,即使有膻中作爲屏障,寒氣依然能直衝心臟,使心臟遭受嚴重打擊,如同大臣無法抵擋鋒芒,先一步逃到別處,天王豈能在大殿中安然無恙?因爲寒水能夠剋制心火,可以立即撲滅,相比陽症,陰症更爲嚴重。
因此,可能早晨發作晚上就死亡,晚上發作早上就會死去,醫生稍微遲緩一些,大多已經無法挽救,何況如果用藥不當,那麼突然死亡也就不足爲奇了。人們看到突然死亡的情況,都認爲是真正的心痛,其實並非如此。只要治療方法得當,還是有可能挽救的。既然如此,對於心痛的陰陽之分,又怎能不加以辨別呢?
如果是陽症,必定整日整夜的疼痛,雙眼紅腫,口乾舌燥,喝些涼水可以暫時緩解,進食則痛感加劇,手觸碰也會增加痛楚,按壓則更加痛苦,身體通常會有出汗的現象,白天症狀加重,夜晚稍有減輕,這都是胃中邪火作祟,向上衝擊膻中所致。使用瀉火神丹,一旦服下,痛感即可得到緩解。
這個藥方的妙處,在於大量使用梔子,才能直接抑制鬱積的火氣,蒼朮茯苓則可以去除溼氣,溼氣消除就不會產生熱量,火勢自然減弱,再配合貫衆去除污穢,乳香木香止痛,大量使用甘草,則可以防止梔子過涼,使其效果適中,枳殼則幫助消化,食物消化後,火隨食物下行。同時考慮到邪火過於旺盛,如果不順從其性質,火勢可能會向上蔓延,擔心藥物被排斥無法吸收,所以使用炒黑的乾薑,去除其過熱,引導梔子等藥物向下運行,發揮其先導的作用。藥物性質既已相宜,功效自然立即顯現,所以藥一下肚,痛感立即得到緩解。
如果是陰症,必定是因爲感受寒冷引起的,先是小腹疼痛,然後逐漸影響心臟,口中吐出清水,喝茶也會嘔吐,手腳青紫,睾丸收縮,身體呈角弓反張的狀態,這是因爲陰寒之氣侵犯心臟,來勢洶洶。如果能及時將半斤生薑搗碎炒熱,敷在心腹部位,寒邪會有所減輕,或者使用三兩生薑搗碎飲用,也能救命。但這只是一時的急救方法,並非長久之計。使用祛寒定痛湯進行救治,實在刻不容緩,迅速服用,生命得以挽救,否則難以救治。
這個藥方的妙處,在於大量使用白朮,直接作用於腰部和臍部,爲何如此?因爲寒氣侵入,通常是先從臍部開始,如果不立即阻止其入侵路徑,邪氣將無所顧忌,直接衝擊心包絡,如何抵擋其猛烈攻勢?所以我使用白朮來阻斷它。但如果用量不多,力量薄弱,寒邪又怎麼會害怕並回頭呢?所以必須大量使用才能見效。但如果僅大量使用白朮,沒有附子、肉桂這類熱藥,就如同士兵衆多但將領並非衝鋒陷陣的勇士,士兵不會前進,敵人又何必畏懼?所以必須使用附子、肉桂。但如果僅使用附子、肉桂進行攻擊,而不分散寒邪的力量,敵人團聚在一起,更難以解決。
所以我又使用茯苓引導寒邪下行。同時考慮到心臟可能過於寒冷,沒有足夠的熱量來溫暖內部,就像一羣賊圍攻皇宮,雖然有忠誠的將軍,但沒有引路人,外面雖然有支援的軍隊,但內部無人接應,如果沒有親信的大臣,又如何內外溝通?所以我又使用...(原文在此處似乎未完整給出,但從上下文推斷,此處可能是描述另一種藥物或方法來幫助解決心臟寒冷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