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症玉函》~ 卷之一 (5)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一 (5)

1. 腹痛

腹痛多是寒熱之二症,雖有氣痛、蟲痛、食痛之殊然,大約以陰陽二字足以包之。母論食痛、蟲痛、氣痛也。其陰症之痛,如時而痛、時而不痛,或夜痛而日不痛,或飢痛而飽不痛,或不按而痛,手按之而不痛,皆是陰症之痛也。其症口吐清水者有之,喜熱湯者有之,索飲食者有之,喜擁被而臥者有之,面青手冷,口必不幹,痰必不結,此等之症,不可用寒藥治之。吾有一方甚效之極方,名曰「安腹止痛丹」。

此方之妙,妙在用白芍以平肝,使肝木不來剋土,又佐之健脾、去濕、去痰、去食之劑,而後調和得宜,自然奏效如神。倘或有蟲亦能制縛而不痛矣。蓋肉桂一味原能殺蟲故耳。若陽症之痛,必日重而夜輕,必痛不可手按,得食則痛更甚,口必渴,痰必黃,目必紅赤,舌必燥,手足反寒而戰,大便堅實,小便必黃赤而便難,皆火之作祟而蟲與食之不化也。或因氣惱而得,或因酒醉而成,或過食燔熬烹灸而得。

白話文:

腹痛的陰陽辨證

腹痛大多是寒熱兩種症狀,雖然有氣痛、蟲痛、食痛的區別,但基本上可以用陰陽兩個字來概括。不論是食痛、蟲痛、氣痛,其陰症的疼痛,往往呈現以下特點:

  • 時而痛、時而不痛: 疼痛不固定,有時痛有時不痛。
  • 夜痛而日不痛: 晚上疼痛,白天不痛。
  • 飢痛而飽不痛: 肚子餓的時候痛,吃飽了就不痛。
  • 不按而痛,手按之而不痛: 不按壓的時候痛,用手按壓反而不痛。

這些都是陰症的疼痛表現。患者可能出現以下症狀:

  • 口吐清水: 嘴巴吐出清澈的口水。
  • 喜熱湯: 喜歡喝熱湯。
  • 索飲食: 很想吃東西。
  • 喜擁被而臥: 喜歡蓋著被子睡覺。
  • 面青手冷: 臉色蒼白,手腳冰冷。
  • 口必不幹: 嘴巴不乾燥。
  • 痰必不結: 痰液不黏稠。

遇到這些症狀,不可用寒涼的藥物治療。我有一個非常有效的方子,叫做「安腹止痛丹」。

安腹止痛丹的功效

這個方子的妙處在於使用白芍來平肝,讓肝木不克脾土,再輔以健脾、去濕、去痰、去食的藥材,調和得宜,就能像神藥一樣奏效。即使是蟲痛,也能制止疼痛,因為方子中含有肉桂,肉桂本身就能殺蟲。

陽症的表現

若為陽症的疼痛,則會出現以下特點:

  • 日重而夜輕: 白天疼痛加重,晚上疼痛減輕。
  • 痛不可手按: 疼痛難忍,不能用手按壓。
  • 得食則痛更甚: 吃東西後疼痛更劇烈。
  • 口必渴: 嘴巴很渴。
  • 痰必黃: 痰液呈黃色。
  • 目必紅赤: 眼睛紅腫。
  • 舌必燥: 舌頭乾燥。
  • 手足反寒而戰: 手腳發冷,伴有發抖。
  • 大便堅實: 大便乾燥。
  • 小便必黃赤而便難: 小便顏色深黃,排便困難。

這些都是火熱之氣作祟,加上蟲痛或飲食不消化造成的。也有可能是因為氣惱、酒醉、過食辛辣油膩的食物引起的。

治之法不可以寒藥折之。吾有一方治之最妙方,名曰「清解止痛丹」。此方亦妙在用芍藥。蓋痛症非芍藥不能和,故必以此為君,要佐使之得宜,又何患芍藥之酸收哉?攻邪之內,用芍藥為君,所謂剿撫兼施,自成仁勇,先居必勝之勢,以攻必散之病,有不奏效如神者乎?腹痛雖小疾,而陰陽最不可不辨明者。世人往往因小疾而治之不得法,遂成大病者多矣。

我所以不憚煩而傳腹疼之一門也。

安腹止痛丹

白芍(五錢) 甘草(一錢) 肉桂(一錢) 乾薑(一錢) 白朮(五錢) 麥芽(二錢) 山楂(十粒)半夏(二錢)水煎服

白話文:

治療腹痛不能用寒涼藥物,我有一種最好的治療方法,叫做“清解止痛丹”。這個方子妙就妙在用芍藥,因為疼痛症狀非芍藥不可緩解,所以必須以芍藥為主藥。要搭配其他藥材,使藥效相得益彰,又何必擔心芍藥的酸收之性呢?針對病邪,用芍藥為主藥,所謂剿撫兼施,自成仁勇,先佔據必勝的優勢,就能以攻克病邪。難道沒有立竿見影的效果嗎?腹痛雖是小病,但陰陽的辨證最不可輕忽。世人往往因小病而治療方法不當,最終演變成大病的人很多。

所以我才不厭其煩地傳授治療腹痛的方法。

安腹止痛丹:

白芍(五錢)、甘草(一錢)、肉桂(一錢)、乾薑(一錢)、白朮(五錢)、麥芽(二錢)、山楂(十粒)、半夏(二錢),水煎服。

清解止痛丹

芍藥(五錢) 枳實(一錢) 白朮(一錢) 山楂(二十粒) 厚朴(一錢) 石膏(二錢) 甘草(一錢) 白芥子(三錢) 茯苓(三錢) 柴胡(八分) 當歸(三錢) 炒梔子(二錢)水煎服

白話文:

清解止痛丹

藥材:

  • 芍藥:五錢
  • 枳實:一錢
  • 白朮:一錢
  • 山楂:二十粒
  • 厚朴:一錢
  • 石膏:二錢
  • 甘草:一錢
  • 白芥子:三錢
  • 茯苓:三錢
  • 柴胡:八分
  • 當歸:三錢
  • 炒梔子:二錢

用法:

將以上藥材用水煎服。

2. 頭痛

頭痛之症,人以為陽之病也。然陽虛而頭痛,與陽實而頭痛者,有殊。蓋陽虛之病,即陰虛之症也。陽氣之虛,以致陽邪之旺。倘陰氣不衰,則陽邪有制,何能作祟乎?然則頭痛,不可盡言陽症也。吾今辨明,有陽虛之頭痛,有陰虛之頭痛。或曰:頭乃六陽之首,陰氣不能到頭,如何說是陰虛之故?不知陰氣到頭而還,而陽氣既衰,不能接續陰氣,以致頭痛。雖是陽虛之故,而實亦陰氣之衰。

陰氣苟旺,亦能上接夫陽氣也。陰陽原兩相根,亦兩相接,原不可分為二也。惟其一偏之虛,遂至兩相之隔矣。然則治之法,何可不辨陰症與陽症乎?陰症之痛也,顛頂若暈,而頭重,似痛不痛,昏昏欲睡,頭重而不可抬,非若陽症之痛之甚也。其症朝輕而晚重,身胝又覺十分之重。

白話文:

頭痛雖然被認為是陽氣的病症,但陽虛頭痛和陽實頭痛卻是截然不同的。陽虛頭痛其實是陰虛的表現,陽氣虛弱導致陽邪旺盛,如果陰氣不衰,陽邪就能被抑制,又怎麼會作祟呢?因此,頭痛不能一概而論都是陽症。我們要區分陽虛頭痛和陰虛頭痛。有些人會說,頭是六陽之首,陰氣不可能到達頭部,怎麼會說是陰虛呢?其實陰氣會到達頭部再返回,但陽氣衰弱,無法接續陰氣,才會導致頭痛。雖然是陽虛的原因,但實際上也是陰氣衰弱。

陰氣旺盛時,也能向上接續陽氣。陰陽本是相互根源,相互聯繫,本來不可分割。只是其中一方虛弱,才會導致兩者分離。因此,治療時必須區分陰症和陽症。陰症的頭痛,感覺頭頂昏眩,頭部沉重,好像痛又不痛,昏昏欲睡,頭重難以抬起,不像陽症那樣疼痛劇烈。這種頭痛早上輕晚上重,身體也感到十分沉重。

此乃腎水之衰,而肝氣克脾虛,火升上之故也。方用平顛化暈湯,治之自然平復。但非一二劑可以奏功。蓋陰病多無近效,非藥餌之不靈,萬勿責之近功可也。此即四物湯之變方,妙在用桔梗細辛於補陰之中,陰足而二味解其頭之暈,是顧陰為本,而散邪為末也。若陽虛之頭疼,多是風邪侵襲。

而然陽氣不虛,邪何從入於脾胃之陽虛而氣遂不能顧首,風邪因而相犯。然則祛風而可不補正乎?但其間陽氣之虛,從何辨之?亦觀之症以辨之。其症必鼻塞而多涕,口渴而多痰。其痛必走來走去,不定於一方,而痛連齒牙,或痛連於項背,徹夜號呼,竟夜不寐者是也。吾有一方最佳方,名解痛神丹,一劑而痛如失。

白話文:

這是因為腎水虧損,導致肝氣克脾虛,火氣上炎的緣故。可以用平顛化暈湯來治療,自然會恢復。不過,一兩劑藥可能效果不顯著。陰虛病症通常見效較慢,並不是藥效不好,千萬不要急於求成。這個方子是四物湯的變化方,妙處在於在補陰的基礎上加入桔梗和細辛,陰虛得到滋補後,這兩味藥就能緩解頭暈,是以補陰為根本,散邪為輔。如果是陽虛導致的頭痛,大多是風寒入侵。

然而,如果陽氣不虛,邪氣又怎麼會侵入脾胃陽虛之處,導致陽氣不足以護衛頭部,而讓風寒入侵呢?所以,祛風的同时,必須要補正。但如何辨別陽虛呢?可以根據症狀判斷。陽虛的人通常鼻塞流涕、口渴痰多,頭痛的位置會不斷移動,而且還會連著牙齒痛,甚至疼痛延伸到後頸,徹夜呻吟,整晚無法入睡。我有一味最有效的藥方,叫做解痛神丹,一劑就能止痛。

此方用川芎至一兩,而又佐之天麥二冬,純是補陰之味,如何治之?陽虛有邪之頭痛也。不知陽邪之旺,終由於陰氣之衰。補其陰而陽自旺,陽旺而邪自衰。況方中各有散邪之品,用之於陰藥之中,愈足以見其功用之大。倘純用風藥,未嘗無功,然真氣散盡,頭痛雖除,而他病將見,又不可不知也。

平顛化暈湯

熟地(一兩) 麥冬(一兩) 細辛(三分) 山茱萸(五錢) 川芎(五錢) 當歸(三錢) 白芍(三錢) 北五味(一錢) 白芥子(三錢) 桔梗(一錢)水煎服

白話文:

這個方子用川芎一兩,搭配天麥二冬,都是補陰的藥材,怎麼能治頭痛呢?這是因為陽虛有邪氣造成的頭痛。不知道陽邪之所以盛行,是因為陰氣衰弱。補其陰,陽氣自然旺盛,陽氣旺盛,邪氣自然衰弱。況且方中還有散邪的藥材,用於陰藥之中,更能顯示其功效之大。如果只用風藥,雖然也有效果,但真氣散盡,頭痛雖然消除了,卻會出現其他疾病,這也需要知道。

平顛化暈湯

熟地一兩,麥冬一兩,細辛三分,山茱萸五錢,川芎五錢,當歸三錢,白芍三錢,北五味一錢,白芥子三錢,桔梗一錢,水煎服。

解痛神丹

川芎(一兩) 辛夷(一錢) 黃芩(三錢) 蔓荊子(一錢) 細辛(五分) 麥冬(五錢) 甘草(一錢) 天門冬(五錢) 桔梗(三錢) 天花粉(二錢)水煎服

白話文:

解痛神丹

藥材:

  • 川芎:一兩
  • 辛夷:一錢
  • 黃芩:三錢
  • 蔓荊子:一錢
  • 細辛:五分
  • 麥冬:五錢
  • 甘草:一錢
  • 天門冬:五錢
  • 桔梗:三錢
  • 天花粉:二錢

用法:

將以上藥材用水煎煮後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