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症玉函》~ 卷之一 (6)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一 (6)

1. 目痛

目疾至難治而至易治也。世人目疾往往有經歲經年而不愈,甚至終身為廢疾者有之。此豈目病之果難治乎?亦治之不早與早治之不得其法耳。蓋目痛有陰陽之分,而辨之不可不預也。

苟辨之至清,用藥得當,隨手即可奏功,何至有廢疾之成哉?陽症之目痛,必羞明惡亮,大眥必赤如火而小眥反覺淡紅,其痛必如刺戳,流水結眵,或鼻塞而不通,或口渴而痰結,或身發寒發熱而不止。此皆火擁於心腹之間,肝木氣鬱而成此目痛也。若錯認作虛症而用溫補之藥,則必變為兩眼青盲之症矣。

法當用開鬱去風之劑。方用開目散。此方之妙,妙在舒肝木之氣而加之去濕散火之品。不去治目而目之紅痛盡除。大約二劑便可收功,不必多用。至於陰虛之目痛,雖初起之時略有微疼而痛終不甚,大眥不赤而小眥則紅如血者有之,或小眥不赤而通身作桃花色者有之,無淚無眵,日間少快,夜則反重,雖羞明而不甚,腹內時時作飢飢,則痛較飽時覺重,可見日而不可見燈,大便溏者有之,而小便反覺清長,或夜發熱者有之,而身間發汗不止。

此皆腎水虛耗,不能滋潤肝木,肝木自顧不暇,又何能上潤於目?必須用純補真陰之藥,大劑吞服,始能水足而虛火有歸經之日。倘以寒涼之藥治之,則必胃氣消亡而陽氣亦因之而喪,或以風藥治之,散其真氣而雙目終無紅退之時。於是有昏花之症,於是有拳毛倒睫之症,終身成為廢人而不悟者比比也。

予與言及此,可勝浩嘆子!今定一方救之,實有神功,名為養目至神湯。此方前去補腎以生肝,使水足而肝木得養,肝木有氣而雙目自明矣。但此方必須多服為妙。服至半年,不特昏花者可以重明,而拳毛倒睫者亦能自愈。蓋治本而末治在其中正,不必又治本而又去治末也。

開目散

柴胡(二錢) 當歸(一錢) 白芍(三錢) 白蒺藜(三錢) 半夏(二錢) 陳皮(一錢) 甘草(一錢) 車前子(二錢) 蒼朮(一錢) 黃連(一錢) 草決明(一錢) 天花粉(一錢)水煎服

養目至神湯

熟地(五錢) 山茱萸(五錢) 甘菊花(三錢) 地骨皮(三錢) 當歸(三錢) 白芍(三錢) 茯苓(三錢) 白芥子(一錢) 柴胡(三分) 枸杞子(二錢) 葳蕤(三錢)水煎服

白話文:

[眼睛疼痛]

眼睛疾病可能是最難治的,但同時也是最容易治的。很多人的眼睛問題可能拖延了一年甚至更久都沒有好轉,甚至有些人因此終身視力受損。這真的是因為眼睛疾病很難治療嗎?更多的是因為治療的時間不夠早,或是治療的方法不正確。

眼睛疼痛可以分為陰性和陽性,區分這兩種類型是治療的前提。

如果我們能精準的判斷,適當的使用藥物,就能馬上看到療效,哪會有視力永久受損的情況呢?如果是陽性的眼睛疼痛,病人通常對光線敏感,眼睛紅得像火燒一樣,小眼角呈現淡紅色,感覺像是被針扎著一樣痛,眼淚和眼屎會不斷流出,可能會鼻塞、口渴、有痰,或者身體發冷發熱不停。這些都是因為肝臟的氣鬱積在心腹之間,導致眼睛疼痛。

對於這種情況,應該使用開鬱去風的藥物。使用「開目散」,這個藥方的精妙之處在於能舒緩肝臟的氣鬱,並輔以去濕散火的成分。不是直接治療眼睛,但眼睛的紅痛都能消除。大約服用兩次就可以看到效果,不需要過量服用。

如果是因為陰虛造成的眼睛疼痛,雖然開始時可能只有輕微的疼痛,但不會非常嚴重。大眼角不會紅,但小眼角可能像血一樣紅,或者全身皮膚呈現桃花色,眼睛沒有淚水和眼屎,白天疼痛感比較輕,晚上則加重,雖然對光線敏感但不會非常嚴重,肚子經常感到餓,餓的時候疼痛會比吃飽的時候更重,白天能看清楚,晚上卻不行,大便稀軟,但小便卻清澈且量多,可能晚上會發燒,並且身體持續出汗。

這些都是因為腎臟的水液虛耗,無法滋潤肝臟,肝臟自身都照顧不了,怎麼可能滋潤眼睛?必須使用滋補陰虛的藥物,大量服用,才能讓水液充足,虛火回到正常軌道。如果使用寒涼的藥物來治療,可能會導致胃氣消亡,陽氣也會因此喪失,如果用風藥來治療,會散掉真氣,眼睛永遠都不會恢復正常的顏色。因此會出現視力模糊,睫毛倒長等問題,終身成為廢人,這種情況屢見不鮮。

我說到這裡,真是無比感慨!現在我提供一個藥方,真的有神奇的功效,叫做「養目至神湯」。這個藥方能滋補腎臟以滋養肝臟,讓水液充足,肝臟得到滋養,雙眼自然明亮。但這個藥方必須要多服用纔有效。服用半年後,不僅視力模糊的問題可以得到改善,睫毛倒長的問題也能自行痊癒。這是因為從根本上治療,其餘的問題自然也跟著解決了,不需要再單獨去處理那些次要的問題。

開目散 柴胡(二錢)、當歸(一錢)、白芍(三錢)、白蒺藜(三錢)、半夏(二錢)、陳皮(一錢)、甘草(一錢)、車前子(二錢)、蒼朮(一錢)、黃連(一錢)、草決明(一錢)、天花粉(一錢),用水煎煮服用。

養目至神湯 熟地(五錢)、山茱萸(五錢)、甘菊花(三錢)、地骨皮(三錢)、當歸(三錢)、白芍(三錢)、茯苓(三錢)、白芥子(一錢)、柴胡(三分)、枸杞子(二錢)、葳蕤(三錢),用水煎煮服用。

2. 雙蛾

雙蛾之症乃少陰之火衝上於咽喉也,其勢甚速甚急,重者有點滴之水不能下喉者,一連數日不進飲食而死者有之。雖此症皆起於火,而火有不同,有陰火陽火之異。苟不辨明而妄自用藥,死亡頃刻,非發在而亡,即身青而死矣。

陽症如何,喉中必先作乾燥之狀,口必大渴引飲痰或結於胸膈之間,欲吐不能,欲咽不可,喉腫如瘡,小舌紅甚,喉之兩旁內如雞冠,外必作腫狀,日間痛不可當,夜間少安可寐,舌必峭而目必赤也。萬不可與溫熱之藥,倘誤與之,立時發狂矣。此症只消用吐法便可全愈。古人有用生桐油以鵝翎掃其喉中,一吐出頑痰碗許,即刻奏功者。

然亦有火亢之極,一吐不能效者,奈何?然必問其飲食起居,從前曾服過何藥?倘服熱藥而致此者亦多。其大便必燥結三四日不下,或小便痛澀者,放膽用吾湯以治之。方名豆根神散,一劑即安而雙蛾消歸烏有矣。此方之妙妙在山豆根之多用,此物最消少陰之實火,然非甘草桔梗以伴之,則下行而不上達,故用二味為臣。青黛亦止痛消腫之神藥,以之為輔,半夏天花不過消其頑痰,則火易消散耳。

若陰症之雙蛾,也有形而不十分作痛,時而痛,時而不痛,夜痛而重,晝痛而輕,口必不幹,不過微燥而已,飲之涼水下喉即快,少頃轉覺不安,胸中膨脹,大便如常,小便清長,即色黃而亦不作艱澀之狀。此皆陰虛火動之故,莫妙用八味地黃湯大劑飲之,自然下喉而痰聲息腫痛除也。

蓋八味丸專補命門之火,下熱而上熱自消,龍雷之火非真火不能引之歸經耳。然而二症往往有藥食不能咽者,雖有此等妙藥,何以下喉?陽症用鵝翎掃其喉,得小吐則水路少開,便可用藥。陰症則不可用吐法也,蓋吐之甚則火益沸騰。另有巧法,用針刺手上大指指甲之旁少商穴,刺星星出血,其血色必紫必黑,血出喉必少寬,便可用地黃湯也。

如不肯刺,更用附子為末,以糡子調成,攤在兩足之腳心,一時辰便開水路,便可用藥,固是至妙之方也。

豆根神散

山豆根(三錢) 甘草(三錢) 麻黃(五分) 桔梗(三錢) 半夏(二錢) 青黛(三錢) 天花粉(三錢)水煎服

白話文:

【雙蛾】 雙蛾這病狀,是因為少陰經的火氣直衝到咽喉部位,病情發展迅速且急劇。嚴重時甚至會到達滴水難進的地步,連續幾天無法進食,導致死亡的情況也屢見不鮮。雖然這種病都是由火氣引起,但火氣又有不同的種類,區分為陰火和陽火。

如果隨意用藥而不分辨火氣的性質,死亡可能瞬間發生,患者不是全身發熱死亡,就是全身變青而亡。

如果是陽火的症狀,喉嚨一定會感到極度乾燥,口渴想喝水,痰可能積聚在胸口和膈膜之間,想吐又吐不出來,想吞又吞不下去。喉嚨腫脹像有傷口,小舌頭紅腫,喉嚨兩側看起來像雞冠一樣,外面還會腫起來,白天疼痛難忍,晚上稍微好一點可以入睡,舌頭尖銳且眼睛通紅。千萬不能使用溫熱的藥物,如果誤用,患者會立刻發狂。這個病症只需用催吐的方法就能痊癒。古人的做法是用鵝毛蘸生桐油掃喉嚨,吐出大量的頑固痰液,馬上就會見效。

然而,對於火氣旺盛到極點的患者,單純催吐可能不會有效果。這時,必須詳細詢問患者的飲食作息,以及之前服用過什麼藥物。如果患者是因為服用熱性藥物導致這種情況,也是常見的。他們的大便通常會乾燥且結塊,三四天都排不出來,或者小便時會痛且尿道阻塞,這時要大膽使用我的處方來治療。藥方名為「豆根神散」,服用一劑後,患者就會感到舒緩,雙蛾也會消失無蹤。

這個處方的妙處在於大量使用了山豆根,這個藥材最能消除少陰經的實火,但如果不與甘草和桔梗一起使用,效果就不會那麼明顯,所以這兩種藥材作為輔助。青黛也是止痛消腫的神藥,用來增強藥效。半夏和天花粉主要用來消除頑固的痰液,這樣火氣就更容易消散。

如果是因陰虛導致的雙蛾,患者喉嚨雖有腫脹,但不會非常痛,時而痛,時而不痛,夜晚疼痛加劇,白天疼痛減輕,嘴巴不會太乾,只是微微感到口渴,喝涼水下喉會感到舒服,但不久又會感到不安,胸口有脹滿感,大便正常,小便清長,即使顏色偏黃,也不會感到小便困難。這是因為陰虛導致火氣上升,最有效的治療方法是服用「八味地黃湯」大劑量的藥物,自然可以舒緩喉嚨的疼痛和消除痰音。

「八味地黃湯」專門補充生命之火,下部的熱氣得到平衡,上部的熱氣自然會消退,龍雷之火除非有真正的火氣,否則無法將它引導回正軌。然而,對於無法吞嚥藥物和食物的患者,即使有這些妙方,也無法發揮作用。對於陽火的患者,可以用鵝毛掃喉嚨,使其稍微嘔吐,這樣就可以稍微打開水路,然後再服用藥物。對於陰火的患者,則不適合使用催吐的方法,因為這會使火氣更加旺盛。

另一個巧妙的方法是用針刺手上的大拇指旁邊的少商穴,讓血少量流出,血色應該是紫色或黑色,血流出來後,喉嚨會稍微寬敞,這樣就可以服用「地黃湯」。

如果不願意針刺,也可以將附子磨成粉末,與糡子混合,塗抹在雙腳的腳心,一個時辰後,水路就會打開,然後就可以服用藥物,這是一個非常巧妙的方法。

【豆根神散】

山豆根(三錢)、甘草(三錢)、麻黃(五分)、桔梗(三錢)、半夏(二錢)、青黛(三錢)、天花粉(三錢),用水煎煮後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