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症玉函》~ 弁言
弁言
1. 弁言
人身一小天地,大都不外陰陽虛實四字。故燮理得宜,愆伏可以不患;調劑有法,疾病因之無虞。是在司命者有以辨之而已。苟臨症疏略,不暇加辨,以致毫釐千里,誤人於俄頃者,曷可勝嘆!此陳子遠公辨症玉函之所為著也。陳子為于越世胄,幼抱匡濟,恆以公輔自命,人亦無不以公輔期之。
齎志未售,間留心於經世之學。當途者𣪞勤徵聘,爭欲延致。後因遠陟蒼梧,雅慕獨秀棲霞諸勝,遍歷幽隱。遇一龐眉修髯,衣冠岸偉者,相與坐語移日。因出其囊中一編授之曰:「熟此可以普濟世人。蓋活人於筆端,與活人於指下均之,躋斯民於壽域也。」陳子攜歸展讀,悉岐黃辨論問答語,與世之所傳內經素問諸書迥異。
始悟前此之成編累帙,皆偽託以行世者。陳子掩𮤚肄習,不數年間,即以醫學擅名於時。客歲余仲子忽嬰異症,遍召諸醫,不特不能祛病使去,並不能辨病所自來。轉輾遷延,經年彌劇。蒼崖姜世兄親見所苦,因為推轂。適陳子以秋試入省,亟延胗視,一劑奏功,再服而十減四五矣。
余力扣其所蘊,知授受有自大異尋常,殊恨知之晚也。陳子隨有鉅鹿之遊,瀕行出是編以示余曰:「是書吾久欲問世,憾剞劂無資,有懷未遂耳。因憶當年余白下友人,有居要津者,向有膏丹異方,頗自珍秘。余偶過告歸,主人厚贐以壯行色。余堅卻不受,且請曰:『歸裝粗辦,不敢以行李相累。
惟得所藏秘方,以廣利濟,是吾顧也。』友人誼余言,探囊錄授余。歸即購求珍藥,按方虔製出。遇有疾患呻吟者,輒牽止異之,靡不立效。後請乞漸廣,窮鄉僻壤,山陬海澨,梯航跋踄,款門祈懇者,無虛日。惟不喜給富人,為其力能療治也。余行之數十年,未嘗有怠色。
雖歲有所損,然拯患而起廢者,當不可以數計矣。今乃秘帙當前,歷有成驗,忍於寶山空返耶?爰為授梓,以公當世。倘陳子游屐所不及至,胗視所未及施,庶幾執是編辨症而區處之,不無小補。知不徒為紙上陳言也。」陳子所輯洞垣秘笈尚富,未能一一鋟行,其以是編為嚆矢也可。
時
康熙癸酉嘉平之望天都王之策慎庵氏題於古修堂
白話文:
[弁言]
人體就像是個小天地,總的來說,不外乎陰、陽、虛、實這四個字。因此,如果調理得宜,疾病可以不發生;治療得法,疾病也就無從擔心了。這就看醫生是否能明確地辨別病情了。但如果醫生在診斷上粗心大意,沒有仔細分辨,可能會導致一點小差錯,就會造成很大的誤解,甚至在瞬間誤導病人,這種情況真是令人嘆息啊!這就是陳子遠公寫《辨症玉函》的原因。
陳子遠是于越的後裔,自幼立志要幫助他人,他總是自許為公輔,人們也期待他成為公輔。
然而,他的理想一直未能實現,他開始對經世之學產生興趣。當時的權貴們頻繁地邀請他,都想請他加入。後來,他遠行到了蒼梧,被當地的風景深深吸引,他走遍了每個角落。有一天,他遇到了一位長鬍鬚,穿著整齊的人,兩人聊了一整天。那人從口袋裡拿出一本書,告訴陳子說:「熟讀這本書,你就可以救助世人。救人於筆墨之間,和救人於手術臺上的意義是一樣的,都是為了讓人們活得更長久。」
陳子帶回家閱讀,發現書中的內容全是岐伯和黃帝的辯論和問答,和世間流傳的《內經素問》等書完全不同。他意識到以前讀過的那些書,都是偽造的。陳子開始閉關學習,不過幾年的時間,他已經在醫學上有了很高的名聲。
去年,我的兒子突然得了怪病,我們找了許多醫生,但他們不僅不能治好他的病,甚至連病因都不知道。病情越來越嚴重,一年後,病情更加嚴重。姜世兄親眼看到他的痛苦,於是推薦了陳子。當時,陳子正好來省城參加考試,我們馬上請他來診斷。只用了一帖藥,病情就有了好轉,再服一次,病情減輕了大半。
我問他書中的內容,才知道他得到的知識遠超過一般的醫學知識,我非常後悔自己知道得太晚了。不久,陳子去了鉅鹿,臨行前,他把那本書拿給我看,說:「我一直想把這本書出版,但遺憾的是,我沒有資金,所以一直未能實現。我想起了當年我在南京的朋友,他在朝廷擔任要職,有一個很好的藥方,他非常珍視。有一次我去拜訪他,他送我一份禮物,我拒絕了,並請求他:『我已經準備好回家的行李,不想再添煩惣。
我只想要你收藏的祕方,以便能廣泛地幫助更多的人,這纔是我真正想要的。』朋友同意了我的請求,他從口袋裡拿出祕方給我。我回家後,立即買了一些珍貴的藥材,按照祕方製作。每次遇到生病的人呻吟,我就會給他們服用,每次都有效果。後來,越來越多的人來求藥,無論是偏遠的山區,還是海邊,每天都有人來敲門求藥。我只不喜歡給富人藥,因為他們有能力治病。我已經這樣做了幾十年,從未放棄過。
雖然每年都會有些損失,但我拯救了無數的病患,這種感覺是無法用數字來衡量的。現在,我面前有這本祕籍,它經過了多次實踐,效果顯著,我怎麼能空手而回呢?所以我決定將它出版,讓世人共享。如果陳子遠公不能到達的地方,無法親自診斷,希望讀者能夠根據這本書辨別病症,並進行適當的處理,這將會有一定的幫助。這樣,這本書就不僅僅是一堆紙上的空談了。」陳子遠公編輯的《洞垣祕笈》還有許多內容,未能一一出版,這本書就像是一個開端。
時
康熙癸酉嘉平之望天都王之策慎庵氏題於古修堂
以上就是陳子遠公寫《辨症玉函》的故事,他希望通過這本書,能夠幫助更多的人,讓他們遠離疾病的困擾,享受健康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