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水玄珠》~ 第十一卷 (2)
第十一卷 (2)
1. 痿
(痿謂痿弱,無力以運動。)
帝曰:五臟使人痿何也?岐伯曰:肺主身之皮毛,心主身之血脈,肝主身之筋膜,脾主身之肌肉,腎主身之骨髓,故肺熱葉焦,則皮毛虛弱急薄著,則生痿躄也。(王注:肺熱則腎受熱氣,故足攣躄不得伸以行也。)心氣熱,則下脈厥而上,上則下脈虛,虛則生脈痿,樞折挈,脛縱而不任地也。
肝氣熱,則膽泄口苦,筋膜乾,則筋急而攣,發為筋痿。脾氣熱,則胃干而渴,肌肉不仁,發為肉痿。腎氣熱,則腰脊不舉,骨枯而髓減,發為骨痿。曰:何以得之?曰:肺者,臟之長也,為心之蓋也;有所失亡,所求不得,則發肺鳴,鳴則肺熱葉焦。(肺藏氣,志若不揚則氣鬱,氣鬱不利,故喘息有聲,而肺熱葉焦也。
白話文:
【痿】指的是身體疲軟,沒有力量進行運動。
帝王問:為什麼五臟會導致人出現萎靡不振的情況呢? 岐伯回答:肺主管人身的皮膚和毛髮,心主管人身的血液循環,肝主管人身的筋絡,脾主管人身的肌肉,腎主管人身的骨骼和髓質。所以,如果肺部熱度增加,肺葉乾枯,那麼皮膚和毛髮就會變得虛弱、緊縮,甚至產生萎靡不振的情況。如果心氣過熱,下部的脈絡會逆轉到上部,上部脈絡虛弱,這就可能引發脈絡萎靡,使得身體不能正常運作。
肝氣過熱,膽汁會分泌過多,造成口中苦澀,筋絡乾燥,導致筋絡緊縮,進而發展成筋萎不振。如果脾氣過熱,胃部會感到乾燥且有口渴感,肌肉失去靈活性,這就是肉萎的表現。腎氣過熱,腰脊部位無法抬起,骨骼乾枯,髓質減少,最終導致骨萎。
接著,帝王又問:這些萎靡不振的情況是如何形成的呢? 岐伯答道:肺是五臟之首,對心有保護作用。當人有所遺失或求取不得時,肺部的氣體可能會受到影響,導致肺鳴。肺鳴意味著肺部熱度增加,肺葉乾枯。肺藏著氣體,如果情緒不高興,氣體就容易鬱積,氣體鬱積不通暢,就會引起呼吸困難,並進一步導致肺熱葉焦。
)故曰:五臟因肺熱葉焦,發為痿躄,此之謂也。悲哀太甚,則胞絡絕,胞絡絕則陽氣內動,發則心下崩,數溲血也。故《本病》曰:(《本病》古經篇名也。大經,大經脈也。以溺血故空虛,脈虛則熱內薄,衛氣微,故發為肌痹,後漸脈痿。故曰傳為脈痿也。)大經空虛,發為肌痹,傳為脈痿。
思想無窮,所願不得,意淫於外,入房大甚,宗筋弛縱,發為筋痿,及為白淫也。故《下經》曰:筋痿者,生於肝,使內也。(《下經》古經名,使內謂勞役筋肉,費竭精氣也。)有漸於濕,以水為事,若有所留,居處相濕,肌肉濡漬,痹而不仁,發為肉痿。故《下經》曰:肉痿者,得之濕地也。
白話文:
所以說:“五臟因為肺熱導致樹葉乾枯,就會發生萎縮和癱瘓。”這就是所謂的“痿躄”。如果悲傷過度,會造成子宮繫膜斷裂,繫膜斷裂之後,陽氣就容易在體內亂竄,從而引起心臟部位劇烈疼痛,並且經常出現尿血的情況。因此,《本病》一書中寫道:“(《本病》是古代的一部經典著作。大經指的是主要的大血管。由於頻繁小便失禁,血液流失,使得血管變得虛弱,熱邪侵襲到身體內部,影響了皮膚表面的防禦能力,使人易患肌肉麻痹症狀,隨著時間推移,逐漸發展成為神經性衰弱。所以纔有了‘大經空虛,發為肌痹,傳為脈痿’這種說法) 大經空虛,人體易患肌肉麻痹症候羣;久而久之地,又演變成神經性衰弱。”人的思緒無法得到滿足,心中充滿慾望,在外面尋求刺激,進入房間時更是放肆,這樣就會導致陰莖勃起不堅、早洩等問題,甚至還可能引發遺精現象。所以在《下經》一書中有這樣的記載:“陰莖疲軟是由肝臟引起的,這是因為長期勞累損耗精力所致”。“有些人長期生活在溼地上,或者常常接觸水源工作,他們的生活環境非常潮溼,而且居住的地方也很溼潤,這樣的人往往會患上肌肉麻木、失去知覺的病症,最後形成肌肉萎縮症。所以在《下經》一書中有這樣的記載:“肌肉萎縮是因爲長期處於潮溼環境中導致的。”
(地之濕氣,感則害人皮肉筋脈,此則謂害肉也。)有所遠行勞倦,逢大熱而渴,渴則陽氣內伐。(謂伐腹中之陰氣也。)內伐則熱舍於腎,腎者水臟也,今水不勝火,則骨枯而髓虛,故足不任身,發為骨痿。故《下經》曰:骨痿者,生於大熱也。曰:何以別之?曰:肺熱者,色白而毛敗;心熱者,色赤而絡脈溢;肝熱者,色蒼而爪枯;脾熱者,色黃而肉濡動;腎熱者,色黑而齒槁。曰:如夫子言可矣。
論言治痿者,獨取陽明何也?曰:陽明,五臟六腑之海,主潤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機關也。(宗筋,謂陰毛中橫骨上下臍兩傍之豎筋也,上絡胞膈,下貫髖尻,又級於背腹,上頭項,故云宗筋。主束骨利機關。然腰者,腎之大關節,所以司屈,故曰機關。)衝脈者,經脈之海也。
白話文:
土地上的濕氣,如果人體感染了,就會傷害皮膚、肌肉、筋脈,這就是所謂的「害肉」。如果有人長途跋涉勞累,遇到酷熱而口渴,口渴就會導致陽氣內傷。這就叫做「伐腹中之陰氣」。陽氣內傷,熱氣就會留存在腎臟,腎臟是水臟,現在水不能克制火,就會導致骨骼乾燥,骨髓虛弱,所以腳不能支撐身體,就會出現骨痿。所以《下經》中說:「骨痿,生於大熱也。」有人問:「怎麼區分不同的熱症?」回答說:「肺熱的人,臉色蒼白,毛髮枯敗;心熱的人,臉色發紅,血管凸出;肝熱的人,臉色青綠,指甲枯黃;脾熱的人,臉色黃,肌肉鬆弛;腎熱的人,臉色黝黑,牙齒鬆動。」那人說:「您的解釋很清楚。」
討論治療骨痿的方法,為什麼只取陽明經呢?因為陽明經是五臟六腑的總匯,主管潤澤宗筋,宗筋負責束縛骨骼,使關節靈活。宗筋就是指陰毛中間橫骨上下,以及肚臍兩側的豎筋,向上連接到胞膈,向下穿過髖骨、臀部,又分佈到背部、腹部,向上到達頭部和頸部,所以稱為宗筋。宗筋負責束縛骨骼,使關節靈活。腰部是腎臟的大關節,負責屈伸,所以叫做「機關」。衝脈是經脈的總匯。
(十二經之海。)主滲灌溪谷,與陽明合於宗筋,陰陽總宗筋之會,會於氣街,而陽明為之長,皆屬於帶脈,而絡於督脈。故陽明虛則宗筋縱,帶脈不引,故足痿不用也。曰:治之奈何?曰:各補其滎而通其輸,調其虛實,和其逆順,筋脈骨肉,各以其時受月,則病已矣。(時受月,謂受氣時月,如肝王甲乙,心王丙丁之類也。
《痿論》。)
《素問》帝曰:脾病而四肢不用何也?岐伯曰:四肢皆稟氣於胃,而不得至經,必因於脾,乃得稟也。今脾病不能為胃行其津液,四肢不得稟水穀氣,氣日以衰,脈道不利,筋骨肌肉皆無氣以生,故不用焉。曰:脾與胃以膜相連耳,而能為之行其津液何也?岐伯曰:足太陰者三陰也,其脈貫胃屬脾絡嗌,故太陰為之行氣於三陰。(手足三陰之經。
白話文:
十二經脈匯聚成海,負責滋潤溪谷。陽明經與它在宗筋處交匯,陰陽經脈在此匯聚成宗筋之會,並與氣街相通。陽明經主導此處,皆屬於帶脈,並與督脈相連。因此,陽明經虛弱,就會導致宗筋鬆弛,帶脈失去牽引力,所以足部痿弱無力。如何治療呢?應分別補益其滎穴,疏通其輸穴,調和虛實,平衡逆順,使筋脈、骨肉依照時令,順應天地之氣,則病症就會痊癒。
《素問》中,黃帝問道:脾病導致四肢無力是為何故?岐伯回答:四肢都從胃部獲取氣血,但無法直接到達經脈,必須依靠脾臟才能獲取氣血。現在脾臟病變,無法將胃部的津液輸送到四肢,四肢得不到水穀精氣,氣血逐漸衰弱,經脈不通暢,筋骨肌肉缺乏氣血滋養,因此無力。黃帝又問:脾臟和胃部僅以薄膜相連,為何脾臟能幫助胃部輸運津液呢?岐伯解釋:足太陰脾經是三陰經脈之首,其脈絡貫穿胃部,連接脾臟,並與咽喉相連,因此足太陰脾經負責將氣血輸送到三陰經脈。
)陽明者表也,五臟六腑之海也,亦為之行氣於三陽。(手足三陽之經也。)臟腑各因其經,而受氣於陽明,故為胃行其津液。四肢不得稟水穀氣,日以益衰,陰道不利,筋骨肌肉無氣以生,故不用焉。(太陰陽明篇。)劉河間曰:四肢不舉,俗曰癱緩,故經所謂脾太過則令人四肢不舉。
又曰:土太過則敦阜。阜,高也。敦,厚也。既厚而又高,則令除去,此真所謂膏粱之疾。其治則瀉,令氣弱陽衰土平而愈,或三化湯、調胃承氣湯,選而用之。若脾虛則不用也。經所謂土不及則脾陷卑下也。陷,坑也。故脾病四肢不舉。四肢皆稟氣於胃,而不能至經,必因於脾,乃能受稟,令脾病不能與胃行其津液,四肢不得稟水穀氣,氣日以衰,脈道不利,筋骨肌肉皆無氣以生,故不用焉。其治可十全散加減四物,去邪留正。
白話文:
陽明經是人體的表層,也是五臟六腑的總匯,負責將氣血輸送到三陽經脈,也就是手足三陽經。其他臟腑都依賴陽明經輸送氣血,而胃則負責消化食物,將津液輸送到全身。如果四肢無法從胃得到水谷之氣,就會日漸衰弱,陰道機能失調,筋骨肌肉也失去生機,變得無力。這就是脾氣過盛導致四肢癱瘓的原因。
同樣道理,脾氣過盛也會導致身體肥胖。肥胖就像一座高高的土堆,既厚又高,會影響身體健康,這是由於過度食用高油脂食物造成的。治療方法是瀉氣,讓氣虛陽衰,脾氣平復後便可痊癒,可以用三化湯或調胃承氣湯來治療。但如果脾氣虛弱,則不適合使用這些藥方。
脾氣不足,就會導致脾臟下陷,就像一個坑一樣。脾臟病變也會導致四肢癱瘓。四肢需要依靠胃來獲得氣血,但無法直接從胃獲得,必須經過脾臟的輸送才能到達四肢。如果脾臟病變,就無法將胃的津液輸送到四肢,四肢得不到水谷之氣,就會日漸衰弱,脈道不通暢,筋骨肌肉也失去生機。治療方法可以用十全散加減四物湯來調整,去除邪氣,保留正氣。
脾實病痿:經云:脾病者,肉痿足不收。又云:脾脈太過則令人四肢不舉。又云:其犯雨濕之地,則為痿者是也。(夫所謂實,謂太過者,皆指脾之濕邪而言也。)
今採補通滎俞穴法於下:
肺熱葉焦,則肺喘鳴,生痿躄,色白而毛敗者。補其滎魚際,通其俞太淵。至秋病已。
心熱生脈痿,數溲血,樞不相提挈,脛縱不能任用於地,色赤而絡脈溢者。補其滎勞宮,通其俞太陵。至夏病已。
肝熱生筋痿,下白淫,口苦,筋急攣,色蒼而爪枯者。補其滎行間,通其俞太衝。至春病已。
腎熱生骨痿,足不任身,腰脊不舉,骨枯髓減,色黑而齒槁者。補其滎然谷,通其俞太谿。至冬病已。
白話文:
脾實病痿:
**經書記載:**脾臟病變,會導致肌肉萎縮,腳掌無法收攏。還有記載說,脾脈過度亢盛會導致四肢無法舉起。另外,如果脾臟受到雨濕之氣侵犯,也會導致痿病。
**(註解:這裡所說的「實」,指的是脾臟功能過度亢盛,實際上都是指脾臟受到濕邪的侵害。)
今採補通滎俞穴法於下:
肺熱葉焦: 肺熱導致肺部氣喘、聲音嘶啞,產生痿病,患者面色蒼白,毛髮枯敗。應補其滎穴魚際,通其俞穴太淵。秋季病可痊癒。
心熱生脈痿: 心熱導致脈絡萎縮,小便頻數且帶血,全身無力,腿腳無力無法站立,面色紅潤,血管充盈。應補其滎穴勞宮,通其俞穴太陵。夏季病可痊癒。
肝熱生筋痿: 肝熱導致筋脈萎縮,白帶異常,口苦,筋絡緊繃,面色青白,指甲枯萎。應補其滎穴行間,通其俞穴太衝。春季病可痊癒。
腎熱生骨痿: 腎熱導致骨骼萎縮,足部無法支撐身體,腰脊無法挺直,骨骼枯萎,骨髓減少,面色黑,牙齒鬆動。應補其滎穴然谷,通其俞穴太溪。冬季病可痊癒。
脾熱生肉痿,乾渴,肌肉不仁,色黃而蠕動者。補其滎大都,通其俞太白。至長夏病已。
又痿躄足不收,取之少陽、陽明之別。經云:足少陽之別,名曰光明,去踝五寸,別走厥陰。虛則痿躄,坐不能起,取之所別也。又云:淫濼脞痿不能久立,治少陽之維,在外踝上五寸。又云:足陽明之別,名曰豐隆,去踝八寸,別走太陰,其病虛則足不收,脛枯,取之所別者是也。
骨痿懈惰,取足少陰髓海。經云:少氣,身漯漯也,言吸吸也,骨痠懈惰不能動,補足少陰。又云:腦為髓之海,其俞上在於其蓋,下在風腑。髓海不足,則腦轉耳鳴,脛痠,懈怠安臥。審其俞而調其虛實者是也。百節弛縱,取脾手太陽之絡。經云:脾之大絡,名曰大包,出淵腋,下腋三寸,布胸脅,虛則百節盡皆縱,此脈若羅絡之血者,取之脾之大絡也。又云:手太陽之別,名曰支正,上脘五寸,實則節弛肘廢,取之所別者是也。
白話文:
脾熱生肉痿,乾渴,肌肉不仁,色黃而蠕動者。補其滎大都,通其俞太白。至長夏病已。
脾胃熱盛會導致肉類萎縮,乾燥口渴,肌肉無力,皮膚黃疸且有蠕動感。治療時應補益脾滎穴,通暢太白穴。到了長夏季節,疾病就會好轉。
又痿躄足不收,取之少陽、陽明之別。
對於肌肉萎縮,腳部無法控制的情況,可以採用少陽和陽明兩經的別穴來治療。
經雲:足少陽之別,名曰光明,去踝五寸,別走厥陰。虛則痿躄,坐不能起,取之所別也。
足少陽經的別穴叫做光明穴,位於腳踝上方五寸處,此穴會流向厥陰經。當這部分功能虛弱時,就會導致肌肉萎縮,無法坐起,治療時需對此別穴進行治療。
又雲:淫濼脞痿不能久立,治少陽之維,在外踝上五寸。
如果出現性慾過盛、腳部疲軟難以久站的症狀,可以治療少陽經的維穴,位於腳踝上方五寸的位置。
又雲:足陽明之別,名曰豐隆,去踝八寸,別走太陰,其病虛則足不收,脛枯,取之所別者是也。
足陽明經的別穴叫做豐隆穴,位於腳踝上方八寸處,此穴會流向太陰經。當此部位功能虛弱時,腳部會失去控制,小腿乾枯,需要對此別穴進行治療。
骨痿懈惰,取足少陰髓海。經雲:少氣,身漯漯也,言吸吸也,骨痠懈惰不能動,補足少陰。
對於骨骼萎縮,疲憊乏力的情況,可以選擇足少陰經的髓海穴進行治療。經文提到,氣息微弱,身體虛弱,骨骼疼痛,疲倦無力,這時需要補充足少陰經的穴道。
又雲:腦為髓之海,其俞上在於其蓋,下在風腑。髓海不足,則腦轉耳鳴,脛痠,懈怠安臥。審其俞而調其虛實者是也。
腦部是髓海的所在地,其穴位上位於頭蓋骨,下部則在風府穴。髓海功能不足時,會導致頭暈耳鳴,小腿痠痛,整體感到疲倦無力。需要根據穴位的虛實進行調理。
百節弛縱,取脾手太陽之絡。經雲:脾之大絡,名曰大包,出淵腋,下腋三寸,布胸脅,虛則百節盡皆縱,此脈若羅絡之血者,取之脾之大絡也。又雲:手太陽之別,名曰支正,上脘五寸,實則節弛肘廢,取之所別者是也。
全身關節弛緩鬆散時,可以選擇脾手太陽之絡穴進行治療。經文提到,脾之大絡叫做大包穴,出現在腋窩深處,往下三寸,分佈於胸部和側腹部。當這個部位功能虛弱時,全身的關節會變得鬆散。另外,手太陽之別穴叫做支正穴,位於上脘五寸處,當此部位功能亢進時,關節會鬆弛,肘部會廢棄,需要對此別穴進行治療。
《甲乙經》曰:痿不相知,太白主之。(一云耳重,骨痿不相知。)足下緩失履,衝陽主之。足緩不收,痿不能行,不能言,手足痿躄不能行,地倉主之。
腎脈微滑為骨痿,坐不能起,起則目無所見。
陳無擇曰:人身有皮毛、血脈、筋膜、肌肉、骨髓以成其形,內則有肝、心、脾、肺、腎以主之。若隨情妄用,喜、怒、勞、佚,致內藏精血虛耗,使皮血筋骨肉痿弱,無力以運動,故致痿躄,狀與柔風腳氣相類。柔風、腳氣皆外因,痿則內臟不足所致也。
白話文:
《甲乙經》記載:肢體痿弱,感覺遲鈍,是太白穴(即脾經穴位)所主治的。也有人說,耳沉重、骨骼痿弱,感覺遲鈍,也是太白穴所主治的。腳底無力,走路容易跌倒,是衝陽穴(即足少陽膽經穴位)所主治的。腳部無力,無法收縮,痿弱無法行走,甚至無法言語,手腳萎縮無力,無法行走,是地倉穴(即足陽明胃經穴位)所主治的。
腎脈微滑,則會導致骨骼痿弱,坐著無法站起,站起來也看不清楚。
陳無擇說:人體有皮膚、毛髮、血管、筋膜、肌肉、骨髓構成形體,內臟有肝、心、脾、肺、腎臟主宰著這些器官。如果縱情妄為,喜怒無常,勞逸過度,就會導致內臟精血虛耗,使皮膚、血液、筋骨、肌肉痿弱無力,因此導致萎縮無力,行走困難,症狀與柔風和腳氣相似。柔風和腳氣都是外因所致,而痿弱則是內臟不足所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