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一奎

《赤水玄珠》~ 第四卷 (17)

回本書目錄

第四卷 (17)

1. 噎膈

為制一方,用生韭汁半盞,令細呷之,一日三服,盡韭二斤而安。

《濟世方》治噎食。

雞腹內谷袋,不拘多少,不可失包內物一粒,用泥固濟,火煅存性,用薑汁炒香附末半兩,配谷袋一個為末,神麯糊為丸,薑湯送下。

治氣噎不下飲。

枇杷葉(去毛,蜜炙),青皮,陳皮(去白)

上等分,每服三錢,生薑五片,水煎服。

《金匱玉函》五噎心膈,氣滯煩悶,吐逆不食。

蘆根(五兩,銼)

水三大盞,煮二盞,溫服。

永徽中有僧惟則,病噎不能食,囑諸弟子曰:吾死後,便可開吾胸喉,視有何物。自經而卒,弟子果開喉胸中,得一物,形似魚而有兩頭,遍體皆肉鱗,弟子置碗中,跳躍不止,戲以諸味,皆隨化盡。時夏中,盛藍作澱,適有一僧,以澱置碗中,此蟲遂繞碗而走,須臾化為水。此乃蟲瘕,非噎比,因此後人多以藍治噎,誤矣。

秘方,潤腸膏,治膈噎大便燥結,飲食良久復出,乃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其功甚捷。

新取威靈仙(四兩,搗汁),生薑(四兩,取汁),真麻油(二兩),白沙蜜(四兩,熬沸去沫)

上四味,同入銀石器中,慢火熬成膏,時時以匙挑食之,良驗。

雄黃二豆丸,治翻胃噎食神驗。

大烏梅(三十枚,水洗淨,取肉),硇砂,雄黃(各二錢),乳香(一錢),真百草霜,黑豆,綠豆(各十九粒)

上五味,為細末,烏梅肉搗丸,彈子大,每服一丸噙化。待一柱香時,藥力方行,烙白麵餅一枚,清熱湯泡開,吃之無礙為妙,設仍有微礙,一二日後,再噙一丸,三五丸除根。

紫蘇子飲,咳逆,上氣,噎膈。因怒氣叫喊未定,便挾氣進飲食。或飲食甫畢,便用性恚怒,以致食與氣相逆,氣不得下,或咳嗽不透,心氣逆,噁心。

蘇子(炒),訶子(煨,去核),蘿蔔子(微炒),杏仁(去皮尖,麩炒),人參,木香(各一錢半),青皮,甘草(炙。各三錢)

上分二服,生薑三片,水煎服。

太倉丸,脾胃虛弱,不思飲食,翻胃不食,亦宜服之。

砂仁,白豆仁(各二兩),陳倉米(一升,用朝東向陽壁土炒,去土不用)

上末,生薑自然汁丸,桐子大,每服百丸,淡生薑湯下。

《體仁彙編》曰:硫汞結成砂子,吐逆立痊。方用,嚴氏青金丹,,治一切吐逆。

水銀(八錢),生硫黃(一錢)

為末,入銚內,慢火化開,以柳木棍攪炒,或有煙焰,以醋沃之,結成砂子。再研為末,用粽尖杵和丸,綠豆大,每服三十丸,生薑陳皮煎湯送下。

《青囊》治反胃,久藥不效,及小兒吐不止者。

硫黃五錢,為末,入水銀二錢半,同研,無星為度。每服二錢,先取生薑汁酒一盞,煎熟調藥,空心服。調時逐漸著酒,緩調令勻,服訖,以被蓋出汗安。

白話文:

噎膈

有個治療方法,用新鮮韭菜汁半杯,慢慢地喝,一天喝三次,把兩斤韭菜用完,病就會好。

《濟世方》記載,這個方子能治吃飯噎住的情況。

取雞胃裡面的內膜,不論多少,但一定要確保內膜裡面的東西沒有掉出來。用泥巴把內膜包裹住,然後用火燒成炭,再把香附磨成粉末,用薑汁炒過,取半兩,和一個雞內膜燒成的粉末混合,用神麯做成糊狀,把藥粉搓成丸子,用薑湯送服。

治療因氣不順導致的吞嚥困難。

枇杷葉(去掉毛,用蜂蜜烤過)、青皮、陳皮(去掉白色的部分),以上三種藥材等分,每次用三錢,加五片生薑,用水煎服。

《金匱玉函》記載,五種原因導致的噎食,會讓人心口不舒服,氣不順暢,煩悶,想吐又吃不下東西。

蘆根(五兩,切碎),用水三大碗,煮成兩碗,溫熱的時候喝。

永徽年間,有個和尚叫惟則,得了噎食症,不能吃東西。他囑咐弟子說:「我死後,你們可以切開我的胸腔和喉嚨,看看裡面有什麼東西。」他過世後,弟子們照做了,在喉嚨和胸腔中發現一個東西,形狀像魚但有兩個頭,全身都是肉和鱗片。弟子們把它放在碗裡,它還會跳動。弟子們試著放各種味道的東西,它都會立刻消失。當時正值夏天,人們用藍草製作澱粉,正好有個和尚把澱粉放在碗裡,這蟲子就繞著碗走,一會兒就化成水了。原來這個是蟲子引起的疾病,並不是真正的噎食。因此,後人多用藍草治療噎食是錯誤的。

有個秘方,潤腸膏,可以治療噎食導致的大便乾燥,吃下去的東西很久才出來,早上吃的晚上吐出來,晚上吃的早上吐出來,效果非常快。

取新鮮的威靈仙(四兩,搗成汁)、生薑(四兩,取汁)、真正的麻油(二兩)、白沙蜜(四兩,熬煮沸騰去掉泡沫)。把這四種東西放入銀或石質的容器中,用小火慢慢熬成膏狀,時常用勺子挖一點吃,效果很好。

雄黃二豆丸,治療翻胃和噎食,效果非常神奇。

取大烏梅(三十個,用水洗乾淨,取果肉)、硇砂、雄黃(各二錢)、乳香(一錢)、真正的百草霜、黑豆、綠豆(各十九粒)。把以上五味藥磨成細粉,把烏梅肉搗成泥,搓成彈珠大小的丸子,每次吃一丸,含在嘴裡慢慢融化。等一炷香的時間,藥效才會發揮作用。再烤一張白麵餅,用熱湯泡開,吃下去就沒問題了。如果還是有一點不舒服,過一兩天再吃一丸,吃三五丸就能根治。

紫蘇子飲,治療咳嗽、氣逆、噎膈。這種病通常是因為生氣大喊大叫後,還沒平靜下來就吃東西。或是吃完飯後馬上發脾氣,導致食物和氣不協調,氣下不去,或者咳嗽不順暢,心氣逆反,噁心。

紫蘇子(炒過)、訶子(用煨的方式加熱,去掉核)、蘿蔔子(稍微炒過)、杏仁(去掉皮尖,用麩皮炒過)、人參、木香(各一錢半)、青皮、甘草(烤過。各三錢)。把以上藥材分成兩份,每次取一份,加三片生薑,用水煎服。

太倉丸,治療脾胃虛弱,不想吃東西,吃下去又吐出來的情況,也適合服用。

砂仁、白豆蔻(各二兩)、陳倉米(一升,用朝東向陽的牆壁土炒過,去掉土不用)。把以上藥材磨成粉,用生薑的自然汁做成丸子,像梧桐子那麼大,每次吃一百丸,用淡生薑湯送服。

《體仁彙編》說:硫磺和水銀結合在一起,做成砂狀的藥,對嘔吐有立刻見效的效果。用嚴氏青金丹,治療一切嘔吐。

水銀(八錢)、生硫磺(一錢)。把兩種藥磨成粉,放入鍋中,用小火融化,用柳木棍攪拌,如果有煙或火苗,就用醋澆熄。等結成砂子狀,再磨成粉末,用粽子尖的工具搗成丸子,像綠豆那麼大,每次吃三十丸,用生薑陳皮煎的湯送服。

《青囊》記載,治療反胃,長期吃藥都沒效果,還有小孩一直吐的情況。

硫磺五錢,磨成粉,加入水銀二錢半,一起研磨,直到看不到水銀的亮點為止。每次服用二錢,先取生薑汁和酒一杯,煮熟後調藥,空腹服用。調藥的時候慢慢加入酒,慢慢調勻。服藥後用被子蓋著,出汗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