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水玄珠》~ 第四卷 (16)
第四卷 (16)
1. 噎膈
後奏知大內,中五六人患反胃,同服,一時俱瘥。此藥稍有毒,服時不可過多。盛取熱服二合,病深者日服之良驗。本草云:驢尿治癥瘕反胃。又云:性冷味甘,服之不生蟲。
《濟世方》驢尿調平胃散亦效。
新瓦散,治反胃。
用多年瓦一片,燒紅入驢尿內,淬二十一次,研末,倉米飯焦為末,二分飯末,一分瓦末,蠟精和飯丸。以驢尿和平胃散服之。
丹溪翻胃方
黃連(薑汁炒,三錢),山楂肉(一錢),保和末(六錢)
上粥丸,桐子大,以人參湯入竹瀝,再煎沸,熱下六十丸。
《本事》,大黃湯,治冷涎翻胃。其症欲發時,先流冷涎,次則吐食。此乃勞證。治不早,死在旦夕。
用大黃一兩,生薑自然汁半茶盞,炙大黃令燥,又淬入薑汁內,如此淬汁盡,切焙,為末,每服二錢,陳米一撮,蔥白二莖,水一大盞,煎七分,先食蔥白,次服藥,不十日即除根。
羅太無雲:玄明粉(硝提八九次,入瓦罐煅成汁,不響再加頂火煅。)其煅過淨硝一斤,入甘草末一兩,和勻,名曰玄明粉。每用一二錢,桃花湯或蔥白湯調下。治膈上氣壅滯五臟,秘結邪熱。忌魚及藕。
丹溪治翻胃積飲,通用益元散,生薑自然汁,澄清白腳,丸小丸子,時時服。治翻胃用吳茱萸、貝母、瓜蔞根、牛膝草。
《本事》治積聚停飲,痰水生蟲,久成反胃。及變為胃癰。其說在《靈樞》及《巢氏病源》。芫花丸
芫花(酸炙,一兩),牛膝,狼牙根,桔梗(炒),藜蘆(炒),檳榔(各五錢),巴豆(大粒,炒黑)
上末,醋糊丸,如赤豆大,每服二三丸,加至五七丸,食前薑湯下。此方常服,化痰消堅,殺蟲。予患飲癖三十年,暮年常是多雜痰飲,來潮遲即吐,有時飲半杯酒即止,蓋合此症也。因讀《巢氏病源》論酒癥云:飲酒多而食谷少,積久漸瘦,其病常欲思酒,不得酒則吐,多睡,不復能食。是胃中有蟲使然,名為酒瘕。
此方治之。要之須痛禁酒則易治,不禁無益也。
羅太無,桂香散,治膈氣反胃,諸藥難瘥。朝食暮吐,甚者食已輒出,其效神速。此重劑也。
水銀,黑錫(各三錢),硫黃(五錢)
上三味,銚內用柳木捶熬研,微火上細研為灰,取出後,用丁香末二錢,桂末二錢,生薑末三錢,都一處研令勻,每服三錢,米飲調下。一服效,甚者再服,神效。
又云:男婦小兒,遠近反胃吐食,或有汙血停蓄胸膈者,方用五靈脂一味為末,以黃狗膽汁為丸,龍眼大,每服一丸,好酒半盞,溫服。不止,再服即效。
丹溪治東陽王仲延,咽膈間常覺有物悶悶,每食物,必屈曲自膈而下,且梗澀作微痛,食亦減,他無所苦,予脈之,右甚澀而關甚沉,左卻和。予曰:汙血在胃脘之口,氣因而鬱為痰,此必食物所致,明以告我,彼不自覺。予又曰:汝去冬好食何物為多,曰:我每日早必單飲點剁酒兩三杯,逼寒氣。
白話文:
有人向皇宮稟告,說有五六個人得了反胃的病,大家一起服用某藥,結果一下子都痊癒了。這種藥稍微有點毒性,服用時不能過量。取熱藥服用二合(古代容量單位),病情較嚴重的,每天服用效果很好。《本草》記載:驢尿可以治療癥瘕(腹部腫塊)和反胃。又說:驢尿性寒味甘,服用後不會生蟲。
《濟世方》記載,用驢尿調和「平胃散」也有療效。
「新瓦散」可以治療反胃。
取用多年的舊瓦片,燒紅後放入驢尿中,淬火二十一次,然後磨成粉末。再將炒焦的倉米飯磨成粉末,用二分飯末、一分瓦末,加入蠟油和飯一起搓成丸子。再用驢尿和「平胃散」一起服用。
丹溪治療翻胃的藥方:
黃連(用薑汁炒過,三錢),山楂肉(一錢),保和丸的粉末(六錢)。
將這些藥做成粥丸,像桐子那麼大,用人參湯加入竹瀝(竹子的汁液)一起煎煮沸騰後,趁熱服用六十丸。
《本事》記載,「大黃湯」可以治療因寒冷導致的流口水、翻胃。這種病發作時,會先流冷口水,然後吐出食物,這是因為勞累導致的。如果不儘早治療,很快就會死亡。
使用大黃一兩,生薑自然汁半茶盞,將大黃烤乾,然後放入薑汁中淬火,如此反覆直到薑汁用完,切片焙乾,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用陳米一小撮,蔥白二根,加水一大碗,煎煮至七分。先吃蔥白,然後服藥,不用十天就能徹底治好。
羅太無說:將玄明粉(硝石提煉八九次,放入瓦罐中煅燒成汁液,如果沒有響聲,再用頂火煅燒。)將煅燒過的純淨硝石一斤,加入甘草粉末一兩,攪拌均勻,就叫做玄明粉。每次服用一到二錢,用桃花湯或蔥白湯調服。可以治療胸膈氣滯、五臟功能不暢、便秘和體內邪熱。忌吃魚和藕。
丹溪治療翻胃積食,常用「益元散」,加入生薑自然汁,澄清後取白色部分,做成小丸子,隨時服用。治療翻胃還可以用吳茱萸、貝母、瓜蔞根和牛膝草。
《本事》記載,治療積聚停飲、痰水生蟲,時間久了會導致反胃,甚至轉變成胃癰。相關論述在《靈樞》和《巢氏病源》中有記載。「芫花丸」:
芫花(用酸醋炙過,一兩),牛膝,狼牙根,桔梗(炒過),藜蘆(炒過),檳榔(各五錢),巴豆(大粒,炒黑)。
將這些藥磨成粉末,用醋糊做成丸子,像赤豆那麼大。每次服用二三丸,可以逐漸增加到五七丸,飯前用薑湯送服。這個藥方經常服用,可以化痰消積,殺蟲。我(作者自稱)得了飲癖三十年,晚年經常有多種痰飲,來潮比較慢就吐出來,有時喝半杯酒就能止住,這符合這個病症。我讀《巢氏病源》關於酒癥的論述,其中說:「飲酒多而吃飯少,時間久了會逐漸消瘦,這個病常常想喝酒,得不到酒就會吐,容易嗜睡,不再能吃東西。這是因為胃裡有蟲造成的,叫做酒瘕。」
這個藥方可以治療這種病。關鍵是要徹底戒酒才能容易治好,如果不禁酒就沒有效果。
羅太無的「桂香散」可以治療胸膈氣逆導致的反胃,這種病用其他藥很難治好。早上吃下去,晚上就吐出來,嚴重的吃完就吐,效果非常快。這是猛藥。
水銀,黑錫(各三錢),硫黃(五錢)。
將這三味藥放入銚子(一種鍋)裡用柳木槌搗爛研磨,用小火慢慢研磨成灰,取出後,加入丁香粉末二錢、桂皮粉末二錢、生薑粉末三錢,一起研磨均勻。每次服用三錢,用米湯調服。服用一次就有效,嚴重的再服一次,效果神奇。
還有說:男女老少,遠近的人有反胃吐食的病,或者胸膈有瘀血積聚的,可以用五靈脂單味藥磨成粉末,用黃狗的膽汁做成丸子,像龍眼那麼大。每次服用一丸,用半杯好酒溫服。如果還沒有止住,再服一丸就會見效。
丹溪治療東陽王仲延的病,他感覺咽喉和胸膈之間常常有東西悶住,每次吃東西,食物都要彎彎曲曲地從胸膈下去,而且感到梗塞、輕微疼痛,食慾也減少,沒有其他不適。我給他把脈,發現右脈很澀,關脈很沉,左脈卻平和。我說:這是瘀血堵在胃脘的入口,氣因此鬱結成痰,這一定是食物引起的。請明確告訴我,他卻沒有察覺。我又問:你去年冬天喜歡吃什麼東西比較多?他說:我每天早上必定要獨自喝兩三杯剁酒,為了驅趕寒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