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田宗伯

《先哲醫話》~ 卷上 (10)

回本書目錄

卷上 (10)

1. 北山友松

乃作異功散,加烏藥、白芷、青皮與之,服五十貼全愈。後三年果如其言。門人矢島安節問緩治之方。曰:十全大補湯為得焉。

友松在北村氏家隱几而坐,一女子將請診。請診,望見叱之曰:汝妒心溢面,可深惡。女子赧然謝服。因語曰:汝神彩甚病矣,苟有悔心,余善療之,即與藥而愈。蓋此女嫉妒多年,夜則穿戶窺隙,頗如狂人。而友松一見洞視,人服其技云。

阪陽老醫問起死回生之方。答曰:方無靈,唯求其本耳不言其他。

凡病虛實難辨,補瀉難決者,能察其脈證,審脈可據,與證可執。而從其確者,則治法庶無愆矣。

江州北村左太夫虛羸不食,一日氣息淹淹將絕。急延林市之進診曰:血脈衰弱不絕如縷,庶幾萬一耳,乃作劑。僅用人參一分,龍眼肉一個,眾皆危之。翌朝來診曰:證候如前,而毛竅稍塞,肌膚少和,是脾氣旺肺之機,乃可望生。因倍人參、龍眼肉與之,果愈。友松聞之嘆賞曰:極虛者投大劑純補,譬如燈火將滅急灌油,不減何俟。林氏可謂得補法之蘊矣。

浪華菱屋素閒,年六十餘,形羸不食。其初得之於傷食,諸醫治以香砂六君子湯、七味白朮散,無效。友松與異效散加漢當歸,三二貼而愈。又金田鋪某女不欲穀食,唯食他物,諸治無效。乃與四物湯,加人參、白朮、橘皮而愈。門人問其故,曰:脾胃血液虛則枯燥不能食。

漢歸味甘,能益脾中之血,是以為進食之劑也。經曰:手得血而能攝,足得血而能行,肝得血而能視,據之則肝云云下當補胃得血而能食一句。

大七氣湯治婦人久咳不止,其意可味。

癱瘓經年者,一旦忽然手足動,目睛爽,即急變候。

久病及大虛人,尺肉脫者,及指頭不能急屈者,多不治。(片倉鶴陵曰:凡病人肌肉柴瘠者,手腕後肉脫而形匾,醫握其中央指頭將相合者,不問何病為死候也。雖飲食如故,此遊魂之假息耳。勞瘵之病,累月後必見此候。唯傷寒痢疾腳氣後有此候者,往往愈,蓋本於此。)

《脈要》旨在頤生微論,不可他求,唯本草揭脈處亦可並讀。

痢疾嘔噦諸藥不入口者,黃連一味小劑服之,藥食共得下後見蛔證,因前方合大七氣湯與之,此法本於薛氏治太宜人案。

友松所著《醫方口訣集》,纂言方考等首書。讀之深知學術富瞻,遊刃有餘。獨至北山醫案,徒摹仿古人,局守法度,終乏高逸之氣。學者讀之可,不讀亦可矣。

白話文:

北山友松

友松用異功散治療某人,加入烏藥、白芷、青皮,服用五十帖後痊癒,三年後依然健康。弟子矢島安節詢問慢性病的治療方法,友松回答說:十全大補湯適用。

友松在北村氏家中,一位女子求診,友松望其面相就斥責她嫉妒心重,女子羞愧地認錯。友松說她神氣狀態很差,如果真心悔改,他可以治好她,於是給她藥,女子果然痊癒。據說此女多年嫉妒成性,夜裡會偷偷窺探,行為近乎瘋狂,而友松一眼就看穿了她的病情,人們都佩服他的醫術。

阪陽一位老醫生詢問起死回生的方法,友松回答說:沒有什麼神奇的方子,關鍵在於找到病根,其他的都不重要。

對於虛實難辨、補瀉難決的疾病,要仔細觀察脈象和症狀,以脈象為依據,以症狀為準則,選擇可靠的方面入手治療,這樣治療方法就不會出錯。

江州北村的左太夫身體虛弱,不吃東西,一天氣息奄奄將要斷氣。急忙請林市來診治,林市診斷說:血脈衰弱,如同細線般,幾乎沒有希望了,於是開了個方子,只用人參一分,龍眼肉一個,大家都認為沒有希望。第二天來診時,林市說:症狀和之前一樣,但毛孔略微閉塞,皮膚稍欠溫和,這是脾氣旺盛、肺氣衰弱的徵兆,還有希望活過來。於是加倍了人參和龍眼肉的劑量,果然治癒了。友松聽說後讚賞不已:極度虛弱的人用大劑量純補,就像燈火將滅時趕緊加油,不減少劑量,還等什麼呢!林氏真是掌握了補法的精髓啊!

浪華菱屋的一位閒人,六十多歲,身體虛弱,不吃東西。起初是傷食引起的,很多醫生用香砂六君子湯、七味白朮散治療,都無效。友松用異效散加當歸,兩三帖就治癒了。還有一位金田鋪的女子不願吃穀物,只吃其他東西,各種治療都無效。友松就給她用四物湯,加入人參、白朮、橘皮,也治癒了。弟子問他原因,他說:脾胃血液虛弱就會乾燥,不能進食。

當歸味甘,能益脾中之血,所以是用來促進進食的藥物。經書上說:「手得血而能攝,足得血而能行,肝得血而能視」,據此推論,應該有「胃得血而能食」一句。

大七氣湯治療婦女久咳不止,其用意值得品味。

癱瘓多年的人,如果突然手腳能動,眼睛明亮,就要立即改變治療方案。

久病或大虛的人,尺骨處肌肉消瘦,手指不能迅速彎曲,大多是不治之症。(片倉鶴陵說:凡是病人肌肉乾枯瘦弱,手腕後面肌肉消瘦而扁平,醫生握住病人中間的手指,能將指頭合攏的,不管是什麼病,都是死徵。即使飲食如常,這也只是遊魂的假象而已。勞瘵的疾病,幾個月後必然出現這種徵兆。只有傷寒、痢疾、腳氣之後出現這種徵兆的,往往能治癒,大概是因為病根在此。)

《脈要》旨在闡述養生微論,不應過於追求其他,但本草書中關於脈象的論述也可以同時閱讀。

痢疾嘔吐,各種藥物都吃不下去的,可以用少量黃連單味藥服用,藥物和食物都能排出後,見到蛔蟲,再根據之前的處方,配合大七氣湯服用,這個方法來自薛氏治療太宜人案例。

友松所著《醫方口訣集》,彙集了許多醫方和考證,讀後能深刻感受到其醫術精湛,運用自如。但唯獨北山醫案,只是模仿古人,拘泥於法度,終究缺乏高超脫俗的氣質。學者讀之可以,不讀也無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