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田宗伯

《先哲醫話》~ 卷上 (9)

回本書目錄

卷上 (9)

1. 北山友松

古林見宜療紀州熊野山中農夫水腫,服藥良久無效。因加青芋於方中,又以之為朝夕餐而病愈。蓋其人生於山中,以此物為常食。而偶出於浪華請藥於眾醫,禁忌亦隨嚴。故脾胃失常度,藥力不能達,是以施方宜之術也。

咽喉痛頰腫及嘔噦者,小柴胡湯連翹各等分服之效。

水氣不論新久,欲持脈不能遽舉手,或欲按足跗不能伸腳而微喘者,死證也。腫氣一旦減乍復者,亦不治。

淋疾與五苓、平胃、瀉肝諸湯。莖中澀痛甚者,補中益氣湯加蒲黃(大)、五靈脂、金銀花效。(按:內注下疳遠年不愈者,與此湯亦效。)

常誨初學用零紙書古人醫案,各處其方,以得其當為上等。

凡方證雖相對,分量有不過及,則不能奏效。故葛可久損傷病論大黃多少至密矣。況如中氣卒厥之於人參,陰虛之於龜板,其多少不可不最密矣。

友松治腫脹用補氣養血湯,十愈七八,蓋此方不用利水品,而腫脹難治者,間奏大效。其意在專治脹也。

一醫生讀喻氏《寓意草》,友松聞之曰:喻氏之書不無益,然以之為治療之模範,恐為下工。

嘔逆諸治無效者,及諸嘔吐不能服藥者,與旋覆代赭石湯效。蓋此方人參、代赭相伍為妙用也。如白通加豬膽汁湯,其妙亦在附子、豬膽相伍也。

閩人化林老漢傳治眼暗失明,用鳶首霜,此理高上可玩味。

攝津池田有一奇病,其證兩腳痠疼,漸肌肉削小難屈伸,遂成痿,俗名曰池田病。此病他人間患之,而皆受之於池田云,友松與獨參湯愈。

八味丸為轉胞之套劑,而服法非逐次增分量則無效。此即益水源之意,宜三錢至八錢為妙。

小劑藥量時不無效,《醫學正傳》有其說,汪認庵亦論之。

積氣氣鬱,或夜中發熱等病。有發止者,詳其由有患瘧者,雖數年後兼用陰瘧丸。則奇中焉。

閩人傳治貧窶消渴,水中腐木一味為散服。又治頭風,鳶頭霜燒酒服。友松治一武弁兩眼旋動,與鳶頭灰。蓋擴充此意云。

凡用滋補滋陰藥,方中無陳皮、半夏、木香、砂仁等,則不能達藥氣,此理尤不可闕。(按古人黃耆建中湯加半夏者,即此意。)

方者法也,如毀舊屋而建新屋,故使方而不使於方為要。假令如以中風方治咳嗽是使方也,若以風藥治風,以咳藥治咳,是不使於方也,況索病根而治之,諸證不治而自治,乃上乘法。

下部腫與防己茯苓湯,上部腫與茯苓補心湯,並奏效。婦人腫氣多屬血分,防己能入血分,故多效。若屬氣分者,茯苓、澤瀉為主。若男婦陰虛為腫者,六味地黃丸加附子、防己、蒼朮效。又腫病元氣實者,大承氣湯為丸用之效。

《證治要訣》為必讀之書也,如藿香正氣散加木香以為一方之類,其意尤可稱。江州堅田村北村道卜者,年可六十,患中風,京醫幾島氏療之無效,因延余。余診曰:欲速愈,則後三年必再發,以至不治,若不欲速愈,則十五六年當延其壽,二者請選之。病者曰:荏苒彌年,何堪其久,願速愈以謝朋友。

白話文:

北山友松

古時在紀州熊野山中,一位農夫患水腫,服用藥物很久都沒效。後來在藥方中加入青芋,並讓農夫早晚食用青芋,病情才痊癒。原來這位農夫生長在山中,平時就常吃青芋。他偶然來到繁華的都市,向多位醫生求醫,也因此受到許多飲食禁忌的限制,導致脾胃功能失調,藥物效果無法發揮,所以加入青芋才是有效的治療方法。

咽喉疼痛、面頰腫脹並伴有嘔吐的患者,服用等量的小柴胡湯和連翹即可見效。

無論水腫病程長短,如果患者想提手卻提不動,或想伸腳卻伸不直,還伴有輕微喘息,這是危急的症狀。如果腫脹消退後又再次出現,也是難以治療的。

淋病可以使用五苓散、平胃散、瀉肝散等藥方。若尿道澀痛嚴重,則可用補中益氣湯,並加入蒲黃(用量較大)、五靈脂、金銀花。 (註:久年不愈的下疳,服用此方也有效。)

我常告誡初學者,要細讀古人的醫案,仔細研判各個藥方,才能真正理解藥方的精髓。

藥方和證狀雖然相符,但劑量若有不準確,就無法奏效。葛可久在《損傷病論》中,就詳細論述了大黃用量的精妙之處。同樣,人參用於中氣暴脫,龜板用於陰虛,劑量的多少都必須精確掌握。

我治療腫脹常用補氣養血湯,十個病人能治好七八個。此方不用利水藥,但卻能有效治療許多難治的腫脹,因為此方的重點在於治療脹滿。

一位醫生閱讀喻氏的《寓意草》,我聽後說:喻氏的書並非沒有益處,但若將其作為治療的唯一標準,恐怕是技藝不精的表現。

各種嘔逆治療無效,或嘔吐嚴重無法服藥的患者,服用旋覆代赭石湯有效。此方人參、代赭石的配伍是其精妙之處。白通加豬膽汁湯的妙處也在於附子、豬膽的配伍。

福建化林老翁傳授的治療眼盲失明的方法,是用鳶尾花的花粉,這種療法高明獨到,值得細細品味。

攝津池田地區有一種奇特的疾病,症狀是兩腳痠痛,肌肉逐漸萎縮,難以屈伸,最後導致痿證,俗稱池田病。據說這種病是其他人從池田村傳染過來的,我用獨參湯治癒了此病。

八味丸是治療轉胞的常用藥,但服用方法必須逐漸增加劑量才能有效。這是為了增強藥效,三錢到八錢的劑量最佳。

小劑量藥物有時也會有療效,《醫學正傳》和汪認庵都提到過這一點。

積氣、氣鬱,或夜間發熱等疾病,如果病情反覆發作,應仔細追溯病因,如有瘧疾病史,即使是幾年後,也可加用陰瘧丸治療,往往能收到奇效。

福建民間流傳的治療貧窮消渴的偏方,是用腐木煎水服用。治療頭痛則用鳶尾花的花粉配燒酒服用。我曾治療一位武官,他的雙眼不停轉動,就用鳶尾花的灰治療,是擴展了這個思路。

凡是使用滋補、滋陰藥物,藥方中必須加入陳皮、半夏、木香、砂仁等藥材,否則藥力就難以發揮,這一點絕不能忽略。(古代黃耆建中湯中加半夏,就是基於這個道理。)

藥方是治療疾病的方法,就像拆掉舊房子再建新房子一樣,所以重要的是運用藥方而不是拘泥於藥方。例如,用治療中風的藥方來治療咳嗽,就是拘泥於藥方;而用治療風寒的藥物治療風寒,用治療咳嗽的藥物治療咳嗽,才是正確的運用方法。更進一步,找出病根治療,其它症狀不治自愈,才是最高明的治療方法。

下半身腫脹用防己茯苓湯,上半身腫脹用茯苓補心湯,都有效。婦女腫脹多屬血分,防己能入血分,所以療效較好。如果屬於氣分,則以茯苓、澤瀉為主。如果男女因陰虛而導致腫脹,可用六味地黃丸,再加入附子、防己、蒼朮。如果腫脹是元氣實證,則可用大承氣湯製成丸劑服用。

《證治要訣》是必讀的醫書,例如藿香正氣散加木香成為一個新的藥方,其用意值得稱道。江州堅田村北村的卜者,大約六十歲,患中風,京城的醫生幾島氏治療無效,於是求診於我。我診斷後說:如果想快速痊癒,三年後必會再次發作,甚至危及生命;如果不想快速痊癒,則十五六年內可以延壽,請自行選擇。病人說:年紀大了,經不起長期的折磨,希望能快速痊癒,以感謝朋友們的照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