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田宗伯

《先哲醫話》~ 卷下 (6)

回本書目錄

卷下 (6)

1. 多紀桂山

桂山先生著書之富,從前醫家無比,皆醫林鴻寶,一日不可少,猶布帛菽粟。而治療之盛,年不下七八百人。是以一匕之驗,半句之話,亦可以範後生矣。

白話文:

桂山先生寫的書非常豐富,以前的醫家無法比擬,都是醫學界珍貴的寶藏,每天都不可或缺,就像布匹、菽粟一樣。而他治療的病人非常多,一年不少於七八百人。因此,他哪怕是一湯匙藥物的用量、半句話的囑咐,都可以作為後輩醫者的學習範例。

小野氏乃政年十八,妊娠彌月,胎水漸盛,遍身洪腫,下體尤甚,口舌生瘡爛壞,不能啖鹽味,日啜稀粥僅一二碗,小便赤澀,大便隔日一解,脈滑數有力。醫以為胃虛不能攝水,與參朮等藥,勢殆危劇,遽邀予理之。予曰:胎水挾濕熱者,非胃虛也。投以豬苓湯加車前子、黃連、梔子,蓋車前子一名苤苡,不止利小便。

白話文:

小野的女兒今年 18 歲,懷孕將近 10 個月,羊水越來越多,全身水腫,尤其是下半身,嘴和舌頭長了化膿潰爛的瘡,不能吃鹹味的東西,每天只能喝稀粥一兩碗,小便發紅發澀,大便兩天一次,脈搏滑動、快速且有力。醫生認為是胃氣虛弱無法吸收水分,給她吃了人參、白朮等藥,病情十分危急,就趕緊請我來診治。我說:羊水挾帶濕熱,不是胃虛啊。於是給她開了豬苓湯,加了車前子、黃連、梔子,因為車前子又名苤苡,不僅利小便。

亦取毛詩云,宜懷妊之意,服五六日,逐漸小水快利,腫脹稍散,口中亦和,飲啖復常。因改用紫蘇和氣飲加白朮、黃芩。至月盡而誕,母子兩全矣。

白話文:

也可以引用《毛詩》中「宜懷妊之意」,服用五到六天,會逐漸小便順暢,腫脹也漸漸消散,口中也不再不舒服,能正常飲食。因此改用紫蘇和氣飲加上白朮和黃芩。等到足月後就順利生產,母子都平安無事。

御藥局小吏兒生五個月,吐乳日六七次,無他證,惟面色青白,似稍疲倦。父母憂之,請理於予。予曰:此責在小方脈,敢辭焉。渠曰:凡小方理吐乳,非錢氏白朮散、香砂六君子湯,則涼膈散、紫圓之類,其變慢脾者,比比皆是,願君別為處置,以救豚犬命也。懇請不已,予因制一方以與之。

白話文:

御藥局的小吏的五個月大女兒,每天嘔吐奶水六七次,沒有其他症狀,只有臉色青白,似乎有點疲倦。父母很擔心,請我診治。我說:這是小兒吐乳,我不敢推辭。他說:一般治療小兒吐乳,不是錢氏的白朮散、香砂六君子湯,就是涼膈散、紫圓之類,這些藥往往會導致脾胃虛弱,希望您能另闢蹊徑,救救這個小生命。他再三哀求,我便開了一張方子給他。

半夏為君,茯苓為臣,藿香、伏龍肝為佐,丁香為使,生薑為引,每帖一錢,水煎,別以養正丹為散,以挖耳頭挑散子入口中兩麻子許,以前藥汁送下,日五次,不浹旬而吐止神色復。故此予常用理翻胃方,藉以療吐乳未足以為奇。而世之啞科徒守常套,而不知此等策,聽其夭殤,悲夫!

白話文:

一個商人的僕人,二十歲,患膿淋數日,時不時地發作輕微的寒熱,飲食進食很少。診脈,脈搏沉細而頻數,腹部無異常,只是面色看起來不太好。我認為是肝經濕熱,給他開了龍膽瀉肝湯。過了十多天,他突然派人來請我去看診,說已下血數升,命在旦夕。我急忙前往診治,見他仰臥在牀上,氣息微弱,六脈洪數虛弱,我趕緊灌了獨參湯,他剛嚥下去就吐了出來,接著乾嘔,額頭冒冷汗,十分痛苦,吐出了七條蛔蟲。我試著給他開了加了茯苓、烏梅、蜀椒的小半夏湯,他的嘔吐反而更厲害了。我沉思良久後,想起孫思邈曾用單味甘草來止嘔,於是如法配藥給他服下,他的嘔吐立刻止住了,氣息也稍微平和了一些。

一商家僕年二十歲,患膿淋數日,時時發微寒熱,飲食少進。診之,脈沉小而數,腹中無病,第似神色不太樂者。予以為肝經濕熱,與龍膽瀉肝湯。後十餘日忽走使曰:下血數升,命在須臾。余倉皇往診,仰臥蓐,氣息綿惙,六脈洪數而虛,急灌獨參湯,下咽即吐,尋之乾嘔,額汗淋漓苦悶,吐蛔七條,試作小半夏加茯苓烏梅蜀椒湯與之,嘔逆益甚。余沈思謂孫思邈以單甘草止吐,今用之蛔必安,因如法服之,吐忽止,氣息稍平。

時看護者將更蓐,除汙衊,披衣視下體,陰囊破壞,有孔如剜,雙卵墜在蓐,其大如雞蛋而稍扁,色白而紅縷纏繞,眾驚愕報予。予曰:昔江篁南以陰囊破裂為千古稀見,況陰丸脫落者,可謂奇中之奇矣。雖然,人有閹,豕有豭,此皆割勢而猶能生。此人黴毒結於陰囊,故有此變,與壞鼻蠟燭疳亦同,調護得宜,當不死,後調理果愈。

白話文:

腳氣發生的原因:

腳氣所因,有濕邪中足,壅塞經脈而致者,有腎氣不足,飲水失道而致者,有膏粱過度,脾胃濕鬱而致者。故預防之法,忌久坐陰濕地,或著滋濕衣,或冒霧而行,或步久雨霽後地氣蒸發之處,忌過食魚烏餅粢一切厚味,忌大酒及醉睡,忌房事過度,及醉後入房,忌久坐久立,及行步勞動俱失其常。慎此五者,則不止腳氣,亦諸病不生,久視之要訣也。

一、濕邪入侵足部,阻塞經脈所致。

二、腎氣不足,導致水液代謝異常所致。

三、飲食過度肥膩,導致脾胃濕熱積聚所致。

預防腳氣的方法:

避免長時間坐在潮濕的地方,或穿著潮濕的衣服。

不要冒霧行走,或在雨後地氣蒸發的地方長時間行走。

避免過量食用魚、烏龜、糯米等滋膩之物。

不要酗酒或醉酒後入睡。

避免房事過度,或醉後行房。

避免長時間坐著或站著,或行走勞動超過正常範圍。

注意這五點,不僅能預防腳氣,還能預防其他疾病的發生。這是養生的重要原則。

小兒吐乳雖數端,大要不過虛實二途。蓋有胎元胃虛,不能消化乳汁以分布下部而吐者,有飲乳過食,結成癖積,拒格新乳而吐者,又有胎毒潛伏於腸胃之間,格拒乳汁,或兩者相搏,遂為頑涎,結聚胸膈而吐者。此證特多富貴,而貧賤最少。故治法宜清涼者多,而又有宜溫補者,又有不拘攻補從中治消痰化食降氣殺蟲以奏效者,當審其證而治之。

虛勞及極虛證。間有手指末節以下腫黑者,蓋經脈不能盈四末,而瘀血敗惡之所致,未知前人言及否。

白話文:

嬰兒吐奶原因繁多,但大致可分為虛證和實證。虛證包括先天胃氣不足,無法消化母乳,導致嘔吐;實證則有進食過量導致食積,堵塞新進的母乳,進而引起嘔吐;另外,先天胎毒潛伏於腸胃中,阻礙母乳通過,或胎毒與食積相互作用,形成頑固的黏液,積聚在胸腔和膈膜,導致嘔吐。富貴之家嬰兒此證較多,貧賤之家較少。因此,治療方法應依據證狀不同而有差異,有的需清涼化熱,有的需溫補助氣,有的則不拘泥於攻補,從中調治,消痰化食、降氣殺蟲,才能奏效。

余曾聞之於太田隆元水腫並腳氣心下痞硬者,有辨衝心與痞之訣。其痞浮顯,按之易知者,無沖沖之患。其痞沉著,按之難認者,反生不測之變。宜潛心辨之。

久病不問何證,脅肋露歧骨如皺襞者,得生少。

白話文:

過去我曾聽太田隆元說,得了水腫兼腳氣,心下痞硬的人,要區分衝心和痞。如果痞浮在表面,按壓時容易感覺到,則沒有衝心的危險。如果痞沉在裡面,按壓時難以察覺,反而會發生難以預料的變故。因此,應用心細細辨別。

仲景曰:少陰病,脈微細,但欲寐,此少陰邪深入里,陽氣衰竭故也。不止傷寒,諸久病語話飲食之際亦眠者,死候也。

白話文:

張仲景說:少陰病,脈象細微,只想睡覺,這是少陰邪氣深入了內裡,陽氣衰竭造成的。不只是患傷寒,有其他久病的患者,時常在吃飯的時候睡著,這是死亡的前兆。

《證治要訣》曰:諸中風忽吐出紫黑色者死。驗之於諸病皆然,不止中風也。

醫者對病人未診之前,問其證候,胸中預擬其方。則診畢後反失其真諦,宜虛心精診,而後熟慮下按矣。

俗所謂疝瀉、疝痢、疝淋者,醫書所謂氣瀉、氣痢、氣淋是也。

白話文:

《證治要訣》說,凡是中風突然吐出紫黑色的東西的人,都會死。這在各種疾病中都適用,不只是中風。

醫生在還沒診斷病人之前,就根據病人所描述的症狀,心中預先想好要開什麼藥方,這樣在診斷完後反而會失去真正的病因。應該虛心認真地診斷,然後再仔細考慮用藥。

俗話說的疝瀉、疝痢、疝淋,醫書上稱為氣瀉、氣痢、氣淋。

欲識古人臨證施治之妙,莫如善讀其治驗。予將掇其精英,類為一書,而年老未果,哀矣。(讀前輩成案,可拓後學之心胸。擴群醫之見解,第變通則在善學耳。)

白話文:

想要了解古人在臨牀上的精湛醫術,最好的方法就是好好研讀他們的治療經驗。我原本打算挑選出其中精華的部分,分類編寫成書,但是因為年紀大了還沒完成,真是遺憾啊。(閱讀前人的成功案例,可以擴展後學者的視野。拓展醫師們的見解,關鍵在於靈活運用所學。)

月信痛,用桃核承氣湯加附子效。蓋本諸喻氏《寓意草》治傷寒後腰痛按。(一說云柳沜所發明。)

白話文:

月經痛,使用含有附子的桃核承氣湯治療有效果。這個方法源自喻氏的《寓意草》,用於治療傷寒後引起的腰痛。(也有一種說法是柳沜發明的。)

木乃伊、血竭二味,等分為丸,能治乾血勞。蓋木乃伊活達瘀血,振興真元故然。

半夏厚朴湯加浮石,以治梅核氣奇效。

白話文:

木乃伊(中藥)與血竭(中藥)兩種藥材,等量研磨製成藥丸,可以治療氣血不足、身體虛弱。因為木乃伊可以消散瘀血,振奮元氣。

麻疹餘熱不解者,宜柴胡四物湯。(茝庭曰:疹後大抵主清潤。故宜此方。)

諸大患卒發嘔者,多不治,如腳氣衝心最然。

白話文:

麻疹後的餘熱未消退時,可以用柴胡四物湯。 (張仲景說:麻疹後一般都以清熱潤肺為治療原則,所以適合用這個方劑。)

今時稱淋者,多屬黴毒,《瘡瘍經驗全書》所謂內注下疳,(用小柴胡加龍膽、車前子者。)《證治要訣》所謂小便注杆甘瘡類也,不可與古淋混治。(東郭亦有此說,而考證未確。)

白話文:

現在稱作淋病的,大多屬於梅毒。《瘡瘍經驗全書》中所說的內注下疳(用小柴胡加上龍膽、車前子治療),《證治要訣》中所說的注杆甘瘡一類,都不能與古代的淋病混淆治療。(東郭先生也有這種說法,但考證不確切。)

一奴隸患手大指觸物,則氣宇鬱塞,不可名狀,諸治無效。余以為血氣流注,與活絡流氣飲速愈。

白話文:

有一個奴隸手指觸碰東西後會出現氣息鬱塞,難以形容的感覺,試過各種治療方法都不見效。我認為是血氣流通不暢,用活絡流氣飲很快就治好了。

《痰火點雪》云:勞疾左脅痛不能轉身者,此乃肝葉已干,名為乾血痛,肝經已絕,死不治。此說本於《直指方》,而其證今多有之。醫誤認為肝積,與熊膽等無寸效,宜矣。(山田業廣曰:《素問·刺禁論》肝生於左,肺藏於右。其所謂生者,言生長其氣於左。凡《素問》中言,生者皆同,言左者,非言位置,肺藏於右亦然。

驗之於實際,病在左者,宜疏肝瀉肝,可以見也。)

白話文:

《痰火點雪》中說:由於勞累而導致左脅疼痛,不能轉身的人,這是因為肝臟組織已經乾枯,稱為乾血痛,肝經已經斷絕,無法治癒,會致死。

這個說法源自《直指方》,而現在這樣的症狀很常見。醫生誤認為是肝臟積聚,使用熊膽等藥物都毫無效果,這也是可以理解的。

山田業廣說:《素問·刺禁論》中提到,肝臟生長在左側,肺臟藏在右側。這裡的「生長」是指其氣在左邊生長。凡是《素問》中提到「生長」的,都是這個意思。提到「左側」,並不是指具體的位置,肺臟藏在右側也是同理。

《祝氏心醫集》云:瘧疾每日如期而至,名曰瘧信。此當原證發散,未可直攻,未可截也。或前或後,此正氣漸旺,邪將不容,名曰瘧衰。方可截之試之甚理。

白話文:

《祝氏心醫集》說:瘧疾每天按時發作,稱為「瘧信」。此時應該考慮症狀發作的原因,不能直接攻擊,也不能截斷。如果瘧疾發作時間提前或延後,表明正氣逐漸強盛,邪氣將無法容身,稱為「瘧衰」。這時就可以截斷它來試驗,非常有道理。

痢疾似虛而不虛,似實而不實者,用參歸芍藥湯,兼聶氏治痢第三方,米糊為丸,白湯送下。

俗所傳奇方者,多出於本草附方,不可不讀。

白話文:

痢疾看似虛弱卻不虛弱,看似實熱卻不實熱的,可用參歸芍藥湯,再加聶氏治療痢疾的第三方藥方,用米糊做成丸子,用白開水送服。

水戶候(文公)有疾,其初登圊大便不快下,胸滿短氣,如此兩三日,或發或瘥,乃召余診之。其脈滑數無根底,面色青慘,心下微滿而拘急,腹裡無動,臍下空軟如綿,乃知其病上盛下虛,非一日之故也。但侍臣視其起居如平,無能察知病情者。余出語之曰:侯病雖似支飲,實由中氣虛耗,殆為危證,治法宜峻補方中加沉香,更進黑錫丹以回陽鎮逆,猶恐不及也。侍臣聞之,或驚惶,或疑惑,不知所為。

白話文:

水戶候(文公)生病了。他一開始上廁所大便困難、不順暢,胸悶呼吸短,這樣持續了兩三天,時好時壞。後來他請我去診治。他的脈象滑而快,沒有根基,面色青黃,心窩輕微發脹並有緊張感,肚子裡沒有動靜,肚臍下方空而軟得像棉花。我知道他的病是上實下虛,不是一天形成的。但是侍奉他的臣子觀察他的起居飲食,都像平時一樣,沒有人能發現他的病情。我在解釋時對他們說:侯爺的病雖然看起來像是支飲症,但實際上是中氣虛損造成的,這非常危險,治療方法應該是大補元氣,並在藥方中加入沉香,再服用黑錫丹來回陽固攝,我擔心還來不及呢。侍臣聽後,有人驚慌失措,有人疑惑不解,不知道該怎麼辦。

明日診之,間吐痰沫,其色茶褐色。厥明又診之,脈十動一止,因謂侍臣曰:此證此脈,俱為臟氣竭絕之候,恐有急變也,須灸天樞、氣海、三里、絕骨等以培下元。醫不信,逡巡進降氣之劑,而至日晡將登圊,短氣息迫,卒然昏倒,急使人召余,至則絕矣。余嘆曰:候之疾縱屬不治,使侍臣早見其機,醫察其微,則未遽有今日之變也。

白話文:

第二天再次診斷,發現患者偶爾咳出痰液,痰液顏色呈茶褐色。第三天再診脈,脈象呈現十次跳動之後停搏一次的狀態。於是對侍臣說道:這種症狀和脈象,都是患者臟腑氣血衰竭的徵兆,恐怕會有急症變化。必須立即灸天樞、氣海、三里、絕骨等穴位,以補益下焦。然而醫生不相信我的話,猶豫不決地開了降氣的藥方。到了下午,患者想要如廁時,呼吸急促,突然昏倒。侍從急忙遣人召我,我趕到時,患者已經去世了。我感嘆道:即使患者的病情屬於不治之症,但如果侍臣能夠及早發現病情跡象,而醫生也能仔細觀察症狀細節,就不會出現當天的突然變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