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湯本求真

《皇漢醫學》~ 別論 (109)

回本書目錄

別論 (109)

1. 小柴胡湯之注釋

此謂四證中之一證,僅就傷寒五六日條云爾。若下條之嘔而發熱者,及諸黃腹痛而嘔者,亦得為其確證,不可不知。但諸確證中之尤確者,胸脅苦滿也。

凡柴胡湯病證而下之,若柴胡證不罷者,復與柴胡湯,必蒸蒸而振,卻發熱汗出而解。(《傷寒論》)

【註】

錢氏曰:「蒸蒸者,熱氣自內達於外,如蒸炊之狀也。邪在半裡,不易達表,必得氣蒸膚潤,振戰鼓慄,而後發熱汗出而解也。」

《顧氏溯源集》曰:「翕翕者,熱在表也。蒸蒸者,熱在裡也。繹「蒸」字之義,雖不言有汗,而義在其中矣。」

《傷寒論集成》曰:「蒸蒸者,內熱貌。蒸蒸而振者,熱欲出而遏於外,則為振寒也。凡病人已經數日之後,藥能中於膏肓,則間有振寒發熱而解者,豈唯下後為然哉?亦豈唯柴胡湯為然哉?」

尾臺氏曰:「凡用大、小柴胡湯,蒸蒸而振,卻發熱汗出者,所謂戰汗也。傷寒累日,雖已經汗、下之後,柴胡證仍在者,當復用柴胡湯,必蒸蒸而戰慄,大汗淋漓,所患脫然而解矣。宜預告病家,若發振寒,則以重衾溫覆而取汗,當使勿失其候。」

求真按:「本條是述本方之瞑眩轉機,諸解無遺憾矣。今更欲進一步解釋,爰揭一適例於下。」

《建殊錄》曰:「某僧請診治,…因復診之,前證皆除,但覺胸脅苦滿,乃書小柴胡湯方與之。僧歸後,信而服之,雖有別證,亦不復改他藥。一日,俄大惡寒,四肢戰慄,心中煩悶,不能呼吸。弟子驚愕,欲更延他醫。病者掩心徐言曰:『寧死不更服他藥。』復連服小柴胡湯數劑,少頃,蒸振煩熱,汗溢腹背,至是舊患諸證,一旦頓除,四體清快,大異往昔。僧乃作書,遣價走謝先生云。

太陽病,過經十餘日,反二三下之,後四五日,柴胡證仍在者,先與小柴胡湯。嘔不止,心下急,鬱鬱微煩者,為未解也,與大柴胡湯下之則愈。(《傷寒論》)

【註】

過經者,分述如下。

《續醫斷》曰:「過為經過之過,…經為經絡之經,經脈血道是也。其病過經脈而迄於內,故帶表裡之證。及於內者,謂之過經,所以分病狀也。」

《傷寒論集成》釋:「過經者,邪氣既過經脈之表,轉入於少陽或陽明之辭也。故每稱少陽或陽明者,蓋表解之意也。過者,《字典》云:『越也,超也。』又曰:『經過之過。』…。經者,經脈之經。」

即太陽病者,介乎血液淋巴,而轉入於少陽或陽明之意。本條之過經者,謂太陽病轉入於少陽也。故全文之意,太陽病過經於少陽,即自轉入經過十餘日,醫誤以二三次瀉下之,其後再經四五日,仍為柴胡證,即胸脅苦滿依然者,可先與小柴胡湯之謂也。

傷寒十三日不解,脅胸滿而嘔,發潮熱,已而微利。此本柴胡證,下之而不得利,今反利者,知醫以丸藥下之,非其治也。潮熱者,實也。先宜小柴胡湯以解外,後以柴胡加芒硝湯主之。(《傷寒論》)

白話文:

這指的是小柴胡湯證的其中一種情況,僅僅是針對傷寒病五六天時的條文所說。如果像是下一條所說的嘔吐又發熱,或是各種黃疸、腹痛又嘔吐的情況,也可以被視為小柴胡湯的確切適應症,這點必須了解。但在所有確切的適應症中,最為明確的就是胸脅苦悶脹滿。

凡是患有柴胡湯證的病人,如果用瀉下藥治療,只要柴胡證的症狀還在,再給予柴胡湯治療,一定會出現發熱,全身發抖,然後發汗而痊癒。(出自《傷寒論》)

【註釋】

錢氏說:「蒸蒸,指的是熱氣從體內散發到體外,就像蒸東西一樣。邪氣在半表半裡的部位,不容易直接到達體表,必須藉由氣的蒸騰使皮膚潤澤,並伴隨發抖戰慄,然後才會發熱出汗而痊癒。」

《顧氏溯源集》說:「翕翕,指的是熱在體表。蒸蒸,指的是熱在體內。解釋『蒸』字的意思,雖然沒有提到有汗,但汗出的含義已經在其中了。」

《傷寒論集成》解釋:「蒸蒸,指的是體內發熱的樣子。蒸蒸而振,指的是熱想要發散出來卻被阻礙在體外,因此出現發冷顫抖。一般來說,病人經過幾天之後,藥物能夠到達疾病深處,就會出現發冷發熱然後痊癒的情況,不只是瀉下後才會這樣,也不只是柴胡湯才會有這種效果。」

尾臺氏說:「凡是使用大、小柴胡湯,出現蒸蒸而振,然後發熱出汗的,就叫做戰汗。傷寒病經過多天,即使已經發汗、瀉下,只要柴胡證的症狀還在,就應該再次使用柴胡湯,一定會出現發抖戰慄,大量出汗,然後病就會完全痊癒。應該事先告知病患,如果出現發冷戰慄,要用厚被子蓋住溫暖身體來幫助發汗,不要錯失時機。」

求真認為:「本條是在描述本方藥效發揮時的反應,各種解釋都沒有遺漏。現在想要更進一步解釋,因此列舉一個實際的案例在下面。」

《建殊錄》記載:「某位僧人來求診,...之後複診,之前的症狀都消失了,但覺得胸脅苦悶脹滿,於是開了小柴胡湯給他。僧人回去後,信任並服用此藥,即使出現其他症狀,也沒有改用其他藥。有一天,突然感到非常怕冷,四肢顫抖,心中煩躁,呼吸困難。弟子們很驚慌,想要請其他醫生來診治。病人按住胸口慢慢地說:『寧願死也不要換其他藥。』接著又連續服用幾劑小柴胡湯,不久之後,全身發熱發抖,汗水從背部大量流出,這時之前的所有病症,都一下子消失了,身體變得清爽舒適,和以前大不相同。這位僧人於是寫信,請人送禮物去感謝這位醫生。」

太陽病,經過十多天,反而被瀉下二三次,之後四五天,柴胡證的症狀還在,先給予小柴胡湯治療。如果嘔吐不止,心下部位感覺急迫,心中鬱悶煩躁,表示病情沒有痊癒,給予大柴胡湯瀉下,就會痊癒。(出自《傷寒論》)

【註釋】

所謂的「過經」,以下分別說明:

《續醫斷》說:「『過』是經過的意思,...『經』是經絡的經,指的是經脈和血液運行的通道。疾病經過經脈而進入體內,所以會有表裡夾雜的症狀。進入體內的,就叫做『過經』,這是用來區分病狀的。」

《傷寒論集成》解釋:「『過經』指的是邪氣已經越過經脈的表面,轉移到少陽或陽明的階段。所以常常說到少陽或陽明,指的是表證已經解除的意思。『過』字在字典裡的意思是『越過、超越』,也表示『經過』。...『經』字指的是經脈。」

也就是說,太陽病的病邪,是介於血液淋巴之間,而轉入少陽或陽明的意思。本條所說的「過經」,指的是太陽病轉移到了少陽。所以全文的意思是,太陽病轉移到少陽,也就是說,病程經過十多天,醫生誤用了二三次瀉下藥,之後又過了四五天,仍然出現柴胡證的症狀,也就是胸脅苦悶脹滿還在,可以先給予小柴胡湯治療。

傷寒病十三天沒有痊癒,胸脅脹滿且嘔吐,發潮熱,之後又稍微腹瀉。這本來是柴胡證,瀉下後卻沒有腹瀉,現在反而腹瀉,就知道醫生是用丸藥瀉下的,這不是正確的治療方法。出現潮熱,是屬於實證。應該先用小柴胡湯來解除外邪,然後再用柴胡加芒硝湯來治療。(出自《傷寒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