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漢醫學》~ 別論 (108)
別論 (108)
1. 小柴胡湯之注釋
求真按:「本條之意,上二說雖詳,然以余之經驗,遇此宜用小柴胡加石膏湯,或大柴胡加石膏湯者頗多。後世醫派雖常用小柴胡湯與白虎湯合方之柴白湯,不如用小柴胡加石膏湯為簡捷也。」
傷寒四五日,身熱,惡風,頸項強,脅下滿,手足溫而渴者,小柴胡湯主之。(《傷寒論》)
【註】
傷寒四五日者,患傷寒經過四五日頃,為自表轉入少陽之時期,因欲顯此候,故舉概略之日數。身熱者,《傷寒雜病辨證》云:「身熱者,大熱也。」以「太陽上篇曰身大熱,乾薑附子湯曰身無大熱」等可徵,其位屬於陽明,與微熱相反。蓋微熱者,潛在裡也。身熱者,顯發在表也。
大抵「身」字以「表」言,如身黃、身疼、身涼之類可見。注家或以為表熱,或以為裡熱,紛然詞費。《中西深齊》曰:「身熱者,胸腹常熱也,而其熱在肌膚,得之使人身重微煩也,…如小柴胡湯曰:『身熱,惡風。』則是治三陽合病者取於少陽者也,非謂往來寒熱之變態也。
總以上諸證觀之,皆邪熱傳裡,未成實證,而表裡俱熱者,但較純在裡者為輕耳。他若稱表熱,稱外熱者,亦均係身熱,總當以不可下為法。」
如上說,即熱之根源在於半表半裡,或在於裡,而現熱於皮膚,然僅自他覺的得以知之,非如表證之翕翕惡寒發熱,又非如前條之寒熱往來也。所謂頸項強者,《傷寒論正義》云:「頸項強(此證亦非表證。葛根湯條云項背強,此條云頸項強也。背屬表,頸屬裡,以是可知葛根、柴胡之別矣),意義尚未明顯。」
《腹證奇覽》云:「如柴胡湯,非項背強也。所謂頸項強,脅下滿者,乃脅下滿之應也,是因缺盆強及耳後也。」
此說雖近是,然尚未的確。由余之實驗,頸項強者,乃自肩胛關節部,沿鎖骨上窩之上緣,向顳顬骨乳突起部攣急之謂也。故小柴胡湯與葛根湯證之項背強大有區別,此臨床上重要之點,不可忽也。又脅下滿者,是胸脅苦滿之略,與前頸項強上下相應者也。手足溫者,如陸氏曰:「手足溫者,手足熱也,乃病人自覺其熱,按之不可得也。
」病者自覺手掌、足蹠熱者,為下條四肢煩熱之輕微證。渴者,為有熱,故云手足溫而渴也。要之本條,是說本方之證治,並可知暗示此證與表證,尤其與葛根湯證之鑒別法。
傷寒,陽脈澀,陰脈弦,法當腹中急痛,先與小建中湯。不差者,與小柴胡湯。(《傷寒論》)
【註】
見太陽病篇小建中湯條。
傷寒中風,有柴胡證,但見一證便是,不必悉具。(《傷寒論》)
【註】
不論傷寒或中風,若現柴胡湯證之一確證,即據之處以柴胡湯,不必諸證悉具也。所謂一確證者,分述如下。劉棟曰:「凡柴胡湯正證中之往來寒熱一證,胸脅苦滿一證,默默不欲飲食一證,心煩喜嘔一證之四證中,但見一證,即當服柴胡湯。其他各證,不必悉具也。」
白話文:
小柴胡湯之注釋
依我的經驗,這種情況使用小柴胡加石膏湯,或大柴胡加石膏湯的例子很多。後世醫家雖然常用小柴胡湯與白虎湯合用的柴白湯,但不如直接用小柴胡加石膏湯來得簡便。
傷寒四五天,身體發熱,怕風,脖子僵硬,胸脅部脹滿,手腳溫熱且口渴,這是小柴胡湯的主要治療對象。(《傷寒論》)
【註】
所謂傷寒四五天,是指得了傷寒經過四五天左右,病情從表證轉入少陽的階段。為了明確這個階段的特徵,所以用概略的日期來說明。身體發熱,根據《傷寒雜病辨證》的說法,是明顯的發熱。這可以從「太陽上篇說身體大熱,乾薑附子湯篇說身體沒有大熱」等例子來推斷,發熱的部位屬於陽明,和微熱的情況相反。微熱是潛藏在身體內部的,而身體發熱是明顯表現在外面的。
一般來說,「身體」這個詞通常用來指外在的表現,例如身體發黃、身體疼痛、身體發涼等等。有些注釋家認為這是表熱,有些則認為是裡熱,眾說紛紜。《中西深齊》認為:「身體發熱是指胸腹部經常發熱,但熱是在皮膚表面,會讓人感覺身體沉重和輕微煩躁。比如小柴胡湯證的『身體發熱,怕風』,是治療三陽合病,但主要針對少陽,而不是指寒熱交替的現象。」
綜合以上各種症狀來看,都是邪熱傳入體內,但還沒有形成實證,是表裡都有熱的情況,只是比單純的裡熱要輕微一些。其他所謂的表熱或外熱,都應該理解為身體發熱,總之要以不能使用瀉下藥為判斷標準。
就像上面所說,熱的根源在於半表半裡,或者在於身體內部,但卻在皮膚表面表現出發熱,這只能從患者的自我感覺得知,不像表證那樣有明顯的惡寒發熱,也不像之前的條文那樣有寒熱交替的現象。所謂的脖子僵硬,《傷寒論正義》說:「脖子僵硬(這個症狀也不是表證,葛根湯條文說項背僵硬,這裡說脖子僵硬。背部屬於表,頸部屬於裡,由此可知葛根和柴胡的區別),意義還不是很明確。」
《腹證奇覽》認為:「像是柴胡湯證,並不是項背僵硬。所謂的脖子僵硬,胸脅部脹滿,是胸脅部脹滿的反應,是因為缺盆部位和耳後不舒服。」
這種說法雖然有點道理,但還不夠準確。根據我的經驗,脖子僵硬是指從肩胛關節部位,沿著鎖骨上窩的上緣,到顳顬骨乳突部位的肌肉痙攣。所以小柴胡湯證的脖子僵硬和葛根湯證的項背僵硬有很大的區別,這是臨床上非常重要的一點,不能忽略。另外,胸脅部脹滿,是胸脅苦滿的簡稱,和前面的脖子僵硬是上下呼應的。手腳溫熱,正如陸氏所說:「手腳溫熱,是手腳發熱,是病人自己感覺發熱,按壓卻感覺不到熱。」
病人自己感覺手掌和腳底發熱,是接下來條文說的四肢煩熱的輕微表現。口渴是因為有熱,所以說手腳溫熱且口渴。總之,本條是在說明本方的治療對象,並且暗示了這種情況與表證,特別是與葛根湯證的鑑別方法。
傷寒,陽脈脈象沉澀,陰脈脈象弦緊,照理應該是腹部急痛,先給予小建中湯。如果沒有好轉,再給予小柴胡湯。(《傷寒論》)
【註】
請參見太陽病篇小建中湯條文的說明。
傷寒或中風,有柴胡證的表現,只要出現一個證候就可以使用,不必所有的症狀都具備。(《傷寒論》)
【註】
無論是傷寒還是中風,只要出現柴胡湯證的其中一個明確的證候,就可以根據這個證候使用柴胡湯,不必等到所有症狀都出現。所謂的一個明確證候,可以從以下幾點來理解。劉棟認為:「凡是柴胡湯正證中的寒熱往來、胸脅苦滿、默默不欲飲食、心煩喜嘔這四個證候,只要出現其中一個,就應該服用柴胡湯。其他各個證候,不必全部都具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