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風藥酒
TONG FENG YAO JIU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瘍醫大全》卷二十八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痛風藥酒方劑中加入鱉甲,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清熱解毒: 鱉甲性寒,味甘鹹,入肝、腎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消腫的功效。痛風發作時,體內會出現熱毒,而鱉甲能有效清熱解毒,緩解炎症反應。
- 滋陰降火: 痛風常伴隨肝腎陰虛,而鱉甲能滋陰降火,調節陰陽平衡,從根本上改善痛風的病理狀態。
綜上所述,鱉甲在痛風藥酒方劑中能有效清熱解毒、滋陰降火,有助於緩解痛風發作,改善患者的症狀。
痛風藥酒中加入菊花,主要是利用其清熱解毒、疏風散熱的功效。菊花性涼,味甘苦,入肺、肝經,可清肝熱、降火氣,並能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於緩解痛風引起的紅腫熱痛等症狀。此外,菊花亦能利尿消腫,有助於排除體內多餘的尿酸,降低痛風發作的機率。因此,痛風藥酒中加入菊花,可起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輔助作用。
痛風藥酒中加入防風,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祛風止痛:防風味辛性溫,具有祛風散寒、止痛的效果。痛風發作時,常伴隨劇烈疼痛,防風能有效緩解疼痛,減輕患者的痛苦。
2. 通絡止痺:防風入肝經、膀胱經,能疏通經絡,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於消除痛風引起的關節腫脹、疼痛和活動受限等症狀。
總之,防風在痛風藥酒中能發揮祛風止痛、通絡止痺的作用,配合其他藥材,達到緩解痛風症狀的效果。
痛風藥酒中添加杜仲,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強筋壯骨,疏通經絡:杜仲性溫,味甘,入肝腎經,具有補肝腎、強筋骨、祛風濕的作用。痛風患者常伴隨關節疼痛、腫脹,杜仲可以溫補肝腎,促進血液循環,改善關節周圍的血液供應,減輕疼痛和腫脹。
2. 利水消腫,通利關節:杜仲具有利水消腫的作用,可以幫助排除體內多餘的水分和代謝廢物,減少關節積液,減輕關節腫脹。同時,杜仲也能通利關節,改善關節活動度,緩解痛風引起的關節僵硬。
「痛風藥酒」中加入人參,看似矛盾,實則有其道理。
人參性溫,味甘,具有補氣益血、生津止渴的功效,能增強人體免疫力,緩解疼痛。痛風患者常伴有體虛乏力、氣血不足的症狀,人參可改善體質,提高抗病能力。
此外,人參還具有抗炎作用,可減輕痛風引起的關節腫脹、疼痛等症狀。因此,在一些痛風藥酒中加入人參,目的是緩解病症,提高患者整體狀態,並非直接針對痛風本身。
痛風藥酒中加入枸杞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一、 滋補肝腎,活血化瘀: 枸杞子性平味甘,歸肝腎經,具有滋陰補腎、養血生精、清熱明目的功效。痛風多與肝腎不足、血瘀阻滯有關,枸杞子可補益肝腎,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於緩解疼痛。
二、 降低尿酸水平: 研究表明,枸杞子含有豐富的抗氧化物質,能有效抑制體內尿酸的生成,並促進尿酸排泄,從而降低血尿酸水平,緩解痛風症狀。
痛風藥酒中加入牡丹皮,主要基於其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的功效。
牡丹皮性寒,味苦,入心、肝、脾經,能清熱涼血,消炎止痛,對於痛風引起的紅腫熱痛,具有良好的緩解作用。此外,牡丹皮還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血液供應,有利於消散痛風石,緩解疼痛。
因此,在痛風藥酒中加入牡丹皮,可以發揮其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的功效,達到緩解痛風症狀的作用。
痛風藥酒中加入石菖蒲,主要有以下兩方面原因:
- 利濕通絡: 石菖蒲性辛溫,具有利濕化痰、通絡止痛的功效。痛風的發病機理與體內濕熱瘀阻、經絡不通有關,石菖蒲能有效疏通經絡,排出體內濕熱,從而緩解痛風引起的疼痛和腫脹。
- 活血化瘀: 石菖蒲亦有活血化瘀的作用。痛風發作時,關節處會出現紅腫熱痛,這是由於血液循環不暢,瘀血阻滯所致。石菖蒲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微循環,消散瘀血,有助於減輕痛風的症狀。
痛風藥酒方劑中加入秦艽,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祛風濕止痛:秦艽味苦性寒,入肝經,具有祛風濕、止痛、清熱解毒之效。痛風發作時,常伴隨關節疼痛、紅腫熱痛等症狀,秦艽可有效緩解這些症狀,並消除炎症。
- 活血化瘀:秦艽亦具活血化瘀功效,有助於改善痛風患者的血液循環,促進局部組織代謝,降低尿酸沉積,減輕疼痛和腫脹。
因此,將秦艽加入痛風藥酒方劑中,有助於緩解痛風發作時的疼痛和炎症,並改善血液循環,促進尿酸代謝,達到整體治療效果。
虎骨在中醫藥中被認為具有活血化瘀、舒筋止痛的功效,這使它在痛風的治療中有其獨特的價值。痛風的發作通常伴隨著關節部位的劇烈疼痛和腫脹,虎骨能夠緩解這些症狀,進一步促進血液循環,減少尿酸結晶對關節的侵害。
此外,虎骨中的成分被認為有助於改善腎功能,促進尿酸的排泄,這對於痛風患者來說是非常重要的。痛風的主要原因在於體內尿酸的水平過高,因此,虎骨的使用可視為調理和治療的一部分。
然而,虎骨的來源問題及其保護野生動物的影響,也使得其使用需謹慎考量。當前的中醫藥研究也在探索其他草藥替代品,期望能在維持療效的同時,兼顧環保和倫理的需求。
痛風藥酒中加入羌活,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祛風除濕,通經活絡: 羌活性溫,具有祛風濕、通經絡的作用,可有效緩解痛風引起的關節腫脹、疼痛和僵硬。
-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羌活還能活血化瘀,消腫止痛,對於痛風引起的局部紅腫、疼痛等症狀,也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羌活在痛風藥酒中,可以協同其他藥材,發揮更好的藥效,緩解痛風症狀。
痛風是一種由於尿酸過高引起的關節炎,而中藥方劑中的松節(松樹的樹脂)被認為有助於舒緩疼痛和消炎。在分析松節被用於痛風藥酒中的原因時,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考慮:
首先,松節具有良好的活血化瘀和消腫止痛的效果,能夠幫助改善關節的血液循環,減輕痛風發作時的腫脹與不適感。其次,松節的抗炎特性可以有效抑制由尿酸晶體沉積引起的炎症反應,減少關節的疼痛。此外,中藥理論中強調「調和陰陽」,松節的使用也符合這一理念,通過平衡身體的陰陽,使得身體在面對病症時更具抵抗力。綜合來看,松節在痛風藥酒中的使用,不僅能增加方劑的療效,還能達到舒緩疼痛和消炎的目的,是中醫治療痛風的重要組成部分。
痛風藥酒方劑中加入牛蒡子,是基於其在中醫理論中的藥性與功效。牛蒡子性寒,味辛,歸肺、肝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利關節的功效。
痛風病症多因濕熱內蘊、痰瘀阻絡所致,而牛蒡子可清熱解毒,消散濕熱,並能通絡止痛,有利於緩解痛風引起的關節紅腫疼痛等症狀。同時,牛蒡子亦可促進尿酸排泄,有助於降低體內尿酸水平,進一步控制痛風發作。
痛風藥酒中加入白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健脾利濕: 白朮性溫味甘,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之功效。痛風患者常伴隨脾虛濕盛,導致代謝紊亂,尿酸積聚。白朮可健脾利濕,促進體內水分代謝,減少尿酸沉積。
- 活血化瘀: 白朮同時具有一定的活血化瘀作用,能改善血液循環,促進局部血液流通,有助於消除痛風發作時局部組織的腫脹疼痛。
白朮在痛風藥酒中,配合其他藥材,發揮協同作用,達到緩解痛風症狀,改善體質的效果。
痛風藥酒方劑中加入黃耆,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補氣活血: 黃耆性溫,味甘,入脾、肺經,具有補氣固表、利水消腫、託毒生肌之功效。痛風發作時,常伴隨局部紅腫熱痛,且患者體質多偏虛弱。黃耆可補益氣血,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於緩解炎症反應,減輕疼痛。
- 利水消腫: 痛風患者常伴隨血尿酸過高,導致關節積聚尿酸鹽結晶,引起疼痛腫脹。黃耆具有利水消腫的功效,可促進體內多餘水分代謝,有助於排出尿酸鹽結晶,緩解關節腫痛。
痛風藥酒的組成中包含遠志,主要是因為遠志具有多種對於痛風患者有益的藥用特性。首先,遠志被認為具備抗炎作用,能夠幫助減輕由痛風引發的關節炎和腫脹。這對於痛風患者來說,能有效舒緩疼痛和不適感。其次,遠志具有利尿作用,可以促進尿酸的排出,有助於降低血清中尿酸的水平,避免痛風的發作。傳統中醫認為,遠志可以助於調理肝腎,強化身體的自我修復能力,進一步改善整體健康。此外,遠志的神經平衡功效有助於減少因疼痛引起的焦慮與壓力,因此在痛風藥酒中加入遠志,無疑是對治療痛風的一種有效輔助。這些綜合效益,使得遠志成為痛風藥酒的重要成分。
痛風藥酒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緩解疼痛:甘草味甘,性平,入脾、肺經,具有緩解疼痛、清熱解毒的功效。痛風發作時,關節處會產生劇烈疼痛,甘草可以幫助緩解疼痛,減輕患者的痛苦。
- 協調藥性:痛風藥酒中往往包含多種藥材,甘草能起到調和藥性的作用,避免藥性過於偏激,使藥效更加穏定。同時,甘草還能增強其他藥材的療效,提高整體治療效果。
痛風藥酒方劑中加入山茱萸,主要是針對痛風所伴隨的腎虛症狀。山茱萸味酸澀,性溫,歸肝、腎經,具有補益肝腎、固澀止瀉、收斂生津的功效。
痛風患者常伴有腎虛,表現為腰膝酸軟、頭暈耳鳴、遺精滑精等。山茱萸能補腎固精,改善腎虛症狀,同時也有利於降低尿酸,減輕痛風發作的頻率和強度。此外,山茱萸還具有抗氧化作用,有助於延緩痛風的病程發展。
痛風藥酒中加入桔梗,是利用其宣肺利咽、祛痰止咳的功效。痛風發作時,常伴隨關節腫脹、疼痛,甚至發熱,桔梗能疏通經絡,促進血液循環,緩解炎症,並有助於排除體內毒素,減輕痛風症狀。 此外,桔梗性涼,能清熱解毒,對於痛風引發的熱毒也有一定的緩解作用。
痛風藥酒中添加蒼耳子,主要基於其 消炎止痛 和 利尿排酸 的功效。
蒼耳子性溫,味辛,入肺、膀胱經,具有祛風濕、通鼻竅、利尿排石的功效。其 消炎止痛 的作用,可以緩解痛風發作時的紅腫熱痛;而 利尿排酸 的功效,則能幫助排出體內的尿酸,降低痛風發作的頻率。
然而,蒼耳子屬於藥性較強的藥材,需在專業醫師指導下使用,避免因過量服用而產生不良反應。
白僵蠶為痛風藥酒方劑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其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兩方面:
- 清熱解毒,祛風止痛:白僵蠶性寒,味甘,入肝經,具有清熱解毒、祛風止痛的功效。痛風發作時,常伴有紅腫熱痛等症狀,白僵蠶可清熱解毒,消炎止痛,緩解疼痛。
- 活血化瘀,通經絡:白僵蠶亦具有一定的活血化瘀作用,能促進血液循環,疏通經絡,有利於改善痛風患者的局部血液循環,減輕腫脹和疼痛。
因此,白僵蠶在痛風藥酒方劑中,能發揮清熱解毒、祛風止痛、活血化瘀等作用,有助於緩解痛風的症狀。
痛風藥酒中加入茯苓,主要基於其利水滲濕、健脾寧心的功效。
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脾、肺經,具有利水滲濕的作用,可以幫助排除體內過多的尿酸,減輕痛風發作時的關節疼痛。同時,茯苓也能健脾益氣,促進代謝,有助於改善痛風患者的體質,預防痛風復發。此外,茯苓還有寧心安神的作用,可以緩解痛風發作時伴隨的焦慮、失眠等症狀。
總之,茯苓作為藥酒中的輔料,可以起到多方面的調理作用,有助於緩解痛風症狀,改善患者的整體狀況。
痛風藥酒中加入川牛膝,主要基於其 祛風濕、利關節 的功效。川牛膝性溫,味苦辛,入肝、腎經,具有 通經活絡、消腫止痛 的作用。對於痛風引起的關節腫痛、紅腫熱痛等症狀,川牛膝能有效 疏通經絡、促進血液循環,緩解疼痛,並 利濕消腫,改善關節活動受限。此外,川牛膝還可 降低尿酸水平,減少痛風發作的頻率。
痛風藥酒中加入萆薢,主要是利用其利水消腫、清熱解毒的藥性,來緩解痛風患者的關節疼痛、紅腫熱痛等症狀。
萆薢味甘淡,性涼,入膀胱、腎經,具有利水消腫、清熱解毒、通絡止痛的功效。痛風是由於體內尿酸代謝異常,導致尿酸在關節處沉積而引起的,萆薢可以促進尿酸排出,減輕關節炎症,達到緩解疼痛的效果。同時,萆薢還能清熱解毒,幫助身體抵抗炎症,進一步改善痛風症狀。
痛風藥酒中加入石蟹的原因主要在於其傳統中醫理論及藥理特性。石蟹,作為一種常見的海蟹,在中醫中被認為具有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的功效。痛風的症狀通常伴隨紅腫熱痛,石蟹的抗炎特性有助於減輕這些症狀。
此外,石蟹富含高蛋白和多種微量元素,這些成分對於促進身體新陳代謝,幫助排除體內多餘的尿酸,亦有正面影響。由於痛風的發作與體內尿酸水平過高有密切關聯,石蟹的作用能協助降低尿酸濃度,減少痛風發作的頻率和嚴重性。
總結而言,石蟹在痛風藥酒中的應用,不僅基於其清熱解毒的中醫理論,還考量到其對於促進尿酸排泄的潛在益處,故而在該方劑中被選用。
痛風藥酒中加入天花粉,主要是利用其 清熱利濕、消腫止痛 的功效,來緩解痛風發作時所引起的疼痛和腫脹。
天花粉味甘、性寒,入肺、胃經,具有清熱瀉火、利濕通淋、消腫止痛的功效。痛風發作時,體內尿酸過高,容易引起關節疼痛、紅腫熱痛等症狀。天花粉能清熱利濕,降低體內尿酸水平,同時消腫止痛,緩解關節疼痛,幫助患者更快恢復。
痛風藥酒中加入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補血滋陰,緩解疼痛:熟地黃性溫,味甘,入肝、腎經,具有補血滋陰、養血生精的功效。痛風發作時,關節處常伴有紅腫熱痛,而熟地黃可滋陰涼血,緩解局部炎症,減輕疼痛。
- 活血化瘀,促進排泄:熟地黃亦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微循環,有助於排出體內積聚的尿酸,從而減輕痛風的發作。
痛風藥酒方劑中加入天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舒筋活絡、止痛消腫:天麻性平味甘,具有舒筋活絡、止痛消腫的功效,有助於緩解痛風引起的關節疼痛、紅腫熱痛等症狀。天麻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代謝,減少炎症反應,從而達到止痛消腫的效果。
- 清熱解毒、通經活絡:痛風發作常伴隨發熱、紅腫、疼痛等炎症反應,天麻具有清熱解毒、通經活絡的功效,能有效緩解痛風引起的發熱、紅腫等症狀,並促進血液循環,加速炎症消退。
痛風藥酒中加入白芍,主要考量其以下兩點功效:
- 緩解疼痛: 白芍具有鎮痛作用,能緩解痛風發作時關節的劇烈疼痛,並舒緩炎症反應。其性微寒,可降火,有助於降低體內尿酸水平,減少痛風發作頻率。
- 活血化瘀: 白芍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血液供應,有助於消除痛風引起的關節腫脹和僵硬。
綜上所述,白芍在痛風藥酒中可起到緩解疼痛、活血化瘀的功效,有助於減輕痛風患者的痛苦。
痛風藥酒中加入白附子,主要基於其 祛風止痛 和 消腫散結 的功效。
白附子性溫,味辛,入肝經,具有祛風除濕、散寒止痛的功效。痛風症狀多為關節紅腫熱痛,且常伴有寒邪入侵之症。白附子可溫經散寒,祛除關節部位的寒濕之氣,緩解疼痛和腫脹。
此外,白附子還有消腫散結的功效,對於痛風引起的局部腫脹和結節也有一定的治療作用。因此,在痛風藥酒中加入白附子,可以有效緩解痛風症狀,改善患者的整體狀況。
痛風藥酒中加入獨活,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藥理作用:
- 祛風除濕止痛: 獨活味辛、苦,性溫,入肝經,具有祛風濕、止痺痛的功效。痛風發作時,常伴有局部紅腫熱痛,獨活可有效緩解這些症狀,並促進血液循環,減輕炎症反應。
- 利水消腫: 獨活亦具有利水消腫的作用,有助於消除關節積液,緩解腫脹。痛風患者常伴有尿酸代謝異常,獨活可促進尿酸排泄,降低血尿酸水平,從而減輕痛風症狀。
總之,獨活在痛風藥酒中能有效發揮祛風除濕、止痛利水等功效,有助於緩解痛風發作時的症狀。
痛風藥酒的組成中包含天南星,主要是因為其具備清熱解毒、化痰除濕的特性。痛風的病因多與體內尿酸過高、風寒濕邪等因素有關,導致關節紅腫劇痛。天南星具有降火、散寒的效果,能夠幫助去除體內多餘的濕氣,從而緩解痛風引起的不適。
此外,天南星還含有一些活性成分,有助於改善血液循環,促進代謝,降低尿酸水平,進而減少痛風的發作頻率。傳統中醫認為痛風屬於“風濕”疾病,而天南星的使用可以協同其他藥材,相互增強療效,達到祛風濕的目的,改善整體的臨牀症狀。
然而,天南星性情較為剛烈,使用時應謹慎,尤其對於孕婦及體質虛弱者,在使用前需遵循中醫師的指導,以確保安全與效果。
痛風藥酒中加入荊芥,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疏風解表,活血止痛:荊芥性溫,味辛,具有疏散風寒、解表止痛的功效。痛風發作時,常伴有局部紅腫熱痛,而荊芥可有效緩解這些症狀,促進血液循環,減輕疼痛。
- 利濕消腫,通經活絡:荊芥亦具有利水消腫、通經活絡的功效。痛風發作時,體內尿酸代謝異常,導致尿酸結晶沉積於關節,引起疼痛和炎症。荊芥有助於促進體內水分代謝,清除尿酸結晶,減輕關節腫脹。
痛風藥酒中加入陳皮,主要是利用其理氣健脾的功效。陳皮味辛、苦,性溫,入脾、肺經,具有行氣解鬱、燥濕化痰、健脾消食等功效。
痛風發病與體內濕熱、痰瘀阻滯密切相關。陳皮能理氣化痰,消食健脾,有助於消除體內濕熱痰瘀,緩解痛風症狀。此外,陳皮還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微循環,加速痛風藥物的吸收和代謝,提高療效。
痛風藥酒中加入白芷,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消炎止痛: 白芷性溫,具有解毒消腫、止痛止癢的功效。痛風發作時,關節部位會出現紅腫熱痛,白芷可以有效緩解炎症反應,減輕疼痛,改善患者的痛苦。
2. 活血化瘀: 白芷具有一定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加速代謝產物的排出,有助於消除痛風引起的局部組織腫脹和淤血。
痛風藥酒中添加蒼朮,是基於其利濕消腫、祛風止痛的功效。
蒼朮味辛、苦,性溫,歸脾、胃經,具有燥濕健脾、祛風止痛的功效。痛風發作時,體內代謝廢物堆積,導致關節紅腫疼痛。蒼朮能利濕化濁,去除體內濕氣,並有助於消散關節腫脹。此外,蒼朮還具有祛風止痛的功效,能緩解痛風發作時的疼痛感。
因此,在痛風藥酒中加入蒼朮,能有效改善痛風患者的症狀,起到利濕消腫、祛風止痛的作用。
痛風藥酒方劑中加入川芎,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活血化瘀: 川芎味辛、性溫,入肝、心包經,具有活血行氣、祛風止痛之功效。痛風發作時,關節處常有紅腫熱痛,甚至出現瘀血,川芎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血液循環,緩解疼痛和炎症。
- 通經絡: 川芎可疏通經絡,促進氣血運行。痛風發作時,由於局部代謝廢物堆積,導致經絡不通,氣血瘀滯,川芎有助於通經活絡,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減輕疼痛。
痛風藥酒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活血化瘀,舒筋止痛: 當歸具有活血化瘀、舒筋止痛的功效,能改善痛風引起的局部紅腫熱痛等症狀。痛風發作時,關節處會出現炎症反應,而當歸能促進血液循環,加速炎症消退,緩解疼痛。
- 補血益氣,增強抵抗力: 痛風患者常伴有氣血不足的情況,而當歸能補血益氣,增強人體抵抗力,有助於抵抗痛風的反覆發作。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 痛風藥酒 」
組成:
- 鱉甲
- 菊花
- 防風
- 杜仲
- 人參
- 枸杞子
- 牡丹皮
- 石菖蒲
- 秦艽
- 虎骨
- 羌活
- 松節
- 牛蒡子
- 白朮
- 黃耆
- 遠志
- 甘草
- 山茱萸
- 桔梗
- 蒼耳子
- 白僵蠶
- 茯苓
- 川牛膝
- 萆薢
- 石蟹
- 天花粉
- 熟地黃
- 天麻
- 白芍
- 白附子
- 獨活
- 天南星
- 荊芥
- 陳皮
- 白芷
- 蒼朮
- 川芎
- 當歸
主治功效:
- 四肢無法舉起。
中藥方劑組成介紹:
-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白芍:具有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等傳統功效。
白芷:具有發汗解表、祛風除濕、利水消腫、固崩止帶、散風寒、活絡止痛、燥濕、排膿、止咳化痰等功效。
白朮:具有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等功效。
萆薢:具有祛風除濕、活絡止痛、利水滲濕、利尿、解毒等功效。
鱉甲:具有滋陰、補氣、清熱瀉火、平肝息風、降氣、清虛熱、調經等功效。
蒼耳子:性溫、味辛、苦,歸肺、肝經,具有發汗解表、散風寒、祛風除濕、活絡止痛的功效。
蒼朮:具有燥濕健脾、芳香化濕、散風寒、健脾胃、補腎、溫裡溫中、清肝明目、利水滲濕等功效。
牛膝:具有調經、祛風除濕、強筋骨、活血化瘀、利水滲濕、活絡止痛、通經、清熱利尿、滋陰、補益肝腎等功效。
陳皮:性溫,味苦、辛,歸脾、肺經。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等多種功效。
川芎:具有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溼、補血、強筋骨等功效。
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
獨活:是一種中藥,具有發汗解表、散風寒、祛風除濕、活絡止痛、活血化瘀等功效。
杜仲:具有補氣、強筋骨、補益肝腎、安胎、補腎等功效。
防風:性溫,微苦,歸肺、脾、膀胱經,具有散風邪、解表發汗、活血止痛、祛風除濕、解毒透疹等功效。
茯苓:性平,味甘淡,歸脾、胃、心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
枸杞:具有滋陰、補氣、益精、潤肺、補血養肝、補益肝腎、清肝明目和強筋骨的功效。
虎骨:為名貴中藥,具有強筋健骨、舒筋活絡、補腎壯陽、活絡止痛、續筋接骨、安神益智等傳統代功效。
菊花:具有清熱解毒、發汗解表、清熱瀉火、散風熱、止咳化痰、解毒、清肝明目、平肝息風和安神等功效。
黃耆:性溫味甘,歸脾、肺經,具有補氣、固表、升陽、利水消腫等功效。
白僵蠶:性辛、寒,入肝、肺經,具有平肝息風、祛風除濕、止咳化痰、清熱解毒、清肺熱利咽、散結等功效。
桔梗:性微寒,味甘辛,歸肺、胃經,具有宣肺、利咽、祛痰、排膿、破血消癥、止血、清熱解毒之功效。
荊芥:性微溫、味辛,具有散風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止癢、止血、活絡止痛、透疹、消食化積、斂瘡等功效。
牡丹皮:性寒,味苦,歸心、肝經,具有清熱瀉火、活血化瘀、清熱涼血、破血消癥、排膿、滋陰等功效。
牛蒡子:性涼、味辛、苦,具有散風熱、發汗解表、清熱瀉火、清肺熱利咽、利水消腫和清熱解毒等功效,臨牀上用於治療外感風熱、咽喉腫痛、熱毒瘡瘍、感冒、水腫、腎疾、喉嚨疼痛、口乾舌燥、咳嗽、麻疹、風疹等病症。
羌活:活性辛溫,具有發散風寒、祛風除濕、舒筋活絡的功效。
秦艽:具有清熱瀉火、祛風除濕、清熱利尿和強筋骨的功效。
人參:具有多種傳統代功效。它能補氣,增強免疫力、調節血糖、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記憶力、延緩衰老、提高性功能。
山茱萸:具有固澀收斂、澀精止遺、補益肝腎、補血養肝、益精等傳統功效。
石菖蒲:具有多種功效。它可以開竅醒神,化濕豁痰,闢穢。
熟地黃:具有補血、滋陰、益精、補腎、滋補養生等功效。
天花粉:性甘寒,歸肺、胃經,具有清熱瀉火、止咳化痰、生津止渴、利水消腫、排膿、潤燥、清熱解毒等功效。
天麻:具有平肝息風、祛風除濕、活絡止痛、補血養肝、安神等功效。
天南星:性味辛、溫,歸肺、脾經,具有溫化寒痰、祛風除濕、止咳化痰、降氣、燥濕、利水消腫等功效。
遠志:具有安神益智、利水消腫、止咳化痰、清熱解毒等功效。
白附子:性溫,具有溫通經絡、化痰散結、定驚搐的功效。
獨活:是一種中藥,具有發汗解表、散風寒、祛風除濕、活絡止痛、活血化瘀等功效。
天南星:性味辛、溫,歸肺、脾經,具有溫化寒痰、祛風除濕、止咳化痰、降氣、燥濕、利水消腫等功效。
荊芥:性微溫、味辛,具有散風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止癢、止血、活絡止痛、透疹、消食化積、斂瘡等功效。
陳皮:性溫,味苦、辛,歸脾、肺經。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等多種功效。
白芷:具有發汗解表、祛風除濕、利水消腫、固崩止帶、散風寒、活絡止痛、燥濕、排膿、止咳化痰等功效。
蒼朮:具有燥濕健脾、芳香化濕、散風寒、健脾胃、補腎、溫裡溫中、清肝明目、利水滲濕等功效。
川芎:具有活血化瘀、祛
傳統服藥法
鱉甲(七輪者,醋炙)1兩,甘菊花(淨)1兩,防風1兩,杜仲1兩,人參1兩,甘杞子1兩,粉丹皮1兩,石菖蒲(去蘆根)1兩,秦艽1兩,虎骨(酒炙)1兩,川羌活1兩,油松節1兩,牛蒡子1兩,白朮5錢,黃耆5錢,遠志(去心,甘草水煮)5錢,山萸肉5錢,桔梗5錢,蒼耳子5錢,僵蠶5錢,白茯苓5錢,牛膝5錢,川萆薢5錢,石蟹5錢,天花粉5錢,熟地5錢,明天麻5錢,白芍5錢,白附子5錢,獨活5錢,天南星(薑汁泡)5錢,荊芥5錢,廣陳皮5錢,白芷5錢,茅蒼朮(米泔浸,炒)5錢,川芎5錢,當歸5錢。
上以無灰酒2鬥浸之,春、夏二七,秋、冬三七,封固勿泄氣。
每空心飲1杯,日3次;藥滓焙乾,研細,好酒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70丸,空心好酒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性,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體弱者慎用。
- 服用本方期間,應避免食用辛辣、油膩、生冷等刺激性食物。
- 如有不適,應立即停藥並就醫。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痛風藥酒, 出處:《瘍醫大全》卷二十八。 組成:鱉甲(七輪者,醋炙)1兩,甘菊花(淨)1兩,防風1兩,杜仲1兩,人參1兩,甘杞子1兩,粉丹皮1兩,石菖蒲(去蘆根)1兩,秦艽1兩,虎骨(酒炙)1兩,川羌活1兩,油松節1兩,牛蒡子1兩,白朮5錢,黃耆5錢,遠志(去心,甘草水煮)5錢,山萸肉5錢,桔梗5錢,蒼耳子5錢,僵蠶5錢,白茯苓5錢,牛膝5錢,川萆薢5錢,石蟹5錢,天花粉5錢,熟地5錢,明天麻5錢,白芍5錢,白附子5錢,獨活5錢,天南星(薑汁泡)5錢,荊芥5錢,廣陳皮5錢,白芷5錢,茅蒼朮(米泔浸,炒)5錢,川芎5錢,當歸5錢。 主治:四肢不舉。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