芎朮丹

XIONG ZHU D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6

寒性指數

9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2%
肺經 17%
脾經 15%
腎經 12%
胃經 12%
心經 8%
膀胱經 4%
膽經 3%
大腸經 1%
三焦經 1%
心包經 0%
肝經
肺經
脾經
腎經
胃經
心經
膀胱經
膽經
大腸經
三焦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芎朮丹方劑中包含川芎,主要因其具有以下兩大作用:

一、活血化瘀: 川芎味辛、性溫,入肝經,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功效。能改善血瘀凝滯,促進血液循環,對於瘀血阻滯所致的疼痛、麻木、腫脹等症狀有較佳的療效。

二、通竅止痛: 川芎能通經絡,開竅竅,對於頭部、面部、胸部等部位的疼痛,具有良好的止痛效果。

因此,芎朮丹方劑中加入川芎,有助於活血化瘀、通竅止痛,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芎朮丹方劑中包含枳殼,主要是因為枳殼具有以下作用:

  1. 疏肝理氣,行氣止痛: 枳殼味苦、辛,性微寒,入肝、脾經,能疏肝解鬱,理氣止痛。芎朮丹方劑常用於治療肝氣鬱結所致的胸脅脹痛、腹痛、胃痛等症,枳殼的疏肝理氣作用有助於緩解疼痛。
  2. 降氣止嘔: 枳殼能降氣止嘔,對於肝氣犯胃、脾胃不和所致的嘔吐,有一定的療效。芎朮丹方劑中加入枳殼,可以增強其止嘔效果。

芎朮丹方劑中含有甘草,主要原因如下:

  1. 調和藥性,緩解毒性:甘草性甘平,能調和諸藥,緩解其他藥材的毒性或副作用。芎朮丹中含有川芎、白朮等藥材,性較偏溫燥,甘草能起到中和作用,使藥性更平和。
  2. 增強補益作用:甘草味甘,能補脾益氣,增強人體的正氣。芎朮丹方劑主要用於補氣健脾、止痛消腫,甘草的加入能增強其補益作用,提高藥效。

芎朮丹方劑中包含茯苓,主要原因有二:

  1. 利水滲濕,健脾化濕: 茯苓性平味甘,入脾、腎經,具有利水滲濕、健脾化濕之功效。方中芎、朮燥濕化濕,但易傷脾氣,茯苓則可健脾,協同藥性,使藥力平和,避免傷脾。
  2. 補益脾氣,協同藥效: 茯苓不僅能利水滲濕,還能補益脾氣,使脾胃運化功能正常,促進藥物吸收,提高藥效。芎、朮燥濕化濕,需脾氣健運方能發揮最大效力,茯苓補脾,可增強藥效。

芎朮丹方劑中加入桔梗,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宣肺利咽,引藥上行:桔梗味辛、甘,性平,具有宣肺利咽、開音通竅之效。其上行之性,可助芎朮、川芎等藥物上行頭面,以達通竅止痛之目的。
  2. 助排膿散結:桔梗可促進痰液排出,並具消腫散結之效。配合芎朮、川芎等藥物,能有效消除頭面部的腫脹、膿腫等病症。

總之,桔梗在芎朮丹方劑中發揮了宣肺利咽、引藥上行和助排膿散結的作用,與其他藥物共同達到治療頭面部疾病的功效。

芎朮丹方劑中包含烏藥,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理氣止痛:烏藥性溫,味辛,入肝、脾經,具有理氣止痛之效。與方中其他藥物如芎、朮等共同作用,可協同疏肝理氣,緩解疼痛。
  2. 溫中散寒:烏藥兼具溫中散寒之功效,可溫暖脾胃,散寒止痛。對於寒邪凝滯、脘腹冷痛等症狀,可起到改善作用,使整體方劑療效更為全面。

總之,烏藥的加入,既能加強理氣止痛的效果,又能溫中散寒,提高方劑療效。

芎朮丹方劑中包含蒼朮,主要源於兩者藥性互補,協同增強療效:

  1. 燥濕健脾:蒼朮性燥,善於燥濕,能祛除脾胃濕氣;而芎朮則能健脾益氣,補益脾胃之氣。兩者合用,可有效祛除脾胃濕邪,健脾益氣,改善脾胃功能。
  2. 祛風止痛:蒼朮兼具祛風止痛之效,能散風寒,止痛止癢;芎朮則善於行氣止痛,能疏通經絡,緩解疼痛。兩者合用,可有效祛除風寒濕邪,止痛止癢,緩解疼痛。

因此,芎朮丹方劑中包含蒼朮,是為了取其燥濕健脾、祛風止痛之功效,以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芎朮丹方劑中包含威靈仙,主要源於兩者藥性相輔相成,共同發揮治療效果。

  • 威靈仙 性溫,味辛、苦,入肝、腎經,具有祛風濕、通經絡、止痛的功效。可針對風寒濕邪引起的肢體疼痛、關節腫脹等症狀。
  • 芎朮 性溫,味辛、苦,入肝、脾經,具有行氣活血、止痛、祛風濕的功效。可針對氣血瘀阻、經絡不通引起的疼痛、麻木等症狀。

因此,兩者合用,一則可加強祛風濕、通經絡之效,二則可增強活血化瘀、止痛之效,共同達到治療風寒濕邪引起的疼痛、麻木、關節腫脹等症狀的目的。

芎朮丹方劑中加入陳皮,主要出於以下兩個原因:

一、理氣健脾:陳皮味辛、苦,性溫,歸脾、肺經,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之效。芎朮丹以補氣活血為主要功效,而陳皮能理氣健脾,有助於藥效更好地發揮,避免藥物滯留脾胃,阻礙藥效吸收。

二、調和藥性:方中芎、朮、丹皮等藥性偏燥,而陳皮則性溫,能起到調和藥性,避免藥物燥烈傷陰之弊,使藥效更加溫和,更利於人體吸收利用。

芎朮丹方劑中包含羌活,主要原因如下:

  1. 相輔相成,增強功效: 芎朮丹以祛風止痛、活血化瘀為主要功效,羌活性溫,善於散寒止痛,與芎、朮等藥物相配伍,可增強祛風止痛的效果,並能更好地疏通經絡,促進血液循環。
  2. 針對病症: 芎朮丹常用於治療風寒濕痹、肢體疼痛等症,羌活能祛風散寒、通絡止痛,可有效改善因風寒濕邪引起的病痛,與其他藥物共同作用,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芎朮丹方劑中包含白芷,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功效互補: 白芷與芎、朮皆具有疏風散寒、通竅止痛的功效,三藥合用,可增強藥效,達到更佳的治療效果。白芷擅長上行通鼻竅,而芎、朮則擅長下行通經絡,三藥協同,可全面疏通經絡,消除風寒邪氣。
  2. 藥性相配: 白芷性微溫,善於行氣止痛,與芎、朮的藥性相輔相成,不致於產生藥性衝突,能更好地發揮藥效。

芎朮丹方劑中包含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補血活血: 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的功效。芎朮丹方中,當歸可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補益氣血,促進血液循環,緩解氣血瘀滯所致的疼痛和腫脹。
  2. 調和藥性: 芎朮丹方中其他藥材如川芎、白芷等性偏涼,而當歸性偏溫,加入當歸可以起到調和藥性,避免寒涼之氣過盛,使藥效更加溫和,更利於患者服用。

芎朮丹中含有黃芩,主要是因為黃芩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止血的效果。

  1. 清熱燥濕:芎朮丹主治濕熱蘊結,而黃芩可以清熱燥濕,有助於去除體內的濕熱之邪,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2. 瀉火解毒:黃芩對於熱毒熾盛引起的各種病症有良好的療效,例如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可以起到清熱解毒的作用,減輕病人的痛苦。

因此,黃芩在芎朮丹中起到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作用,與其他藥物共同發揮作用,達到治療疾病的效果。

芎朮丹方劑中含有蒼耳子,主要是利用其疏風散寒、止痛通竅的功效。

蒼耳子性溫,味辛,入肺、膀胱經,具有散風寒、止痛、通竅之效。其辛溫之性可散寒邪,止痛通竅之效則可緩解因風寒侵襲導致的頭痛、鼻塞、流涕等症狀。

在芎朮丹中,蒼耳子與其他藥材如川芎、白芷、蒼朮等共同作用,可有效治療風寒頭痛、鼻塞流涕、面部浮腫等症狀。

芎朮丹方劑中加入秦艽,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祛風濕止痛: 秦艽性苦寒,善於祛風濕,並能止痛,與方中芎藭、川芎等藥物相輔相成,共同達到祛風濕止痛的功效。
  2. 疏肝解鬱: 秦艽還具備疏肝解鬱的功效,可緩解肝氣鬱結所導致的疼痛,有助於改善患者因風濕所致的肌肉、關節疼痛,提升整體療效。

芎朮丹方劑中包含白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健脾益氣: 白朮性溫,味甘,入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之效。與芎、丹皮等藥材搭配,可增強補氣固表之效,提升整體療效。
  2. 扶正祛邪: 白朮入脾胃,能固護脾胃,提升機體免疫力,有助於抵禦外邪入侵。與其他藥材共同作用,可扶正祛邪,促進疾病康復。

白朮的加入,可有效增強芎朮丹的補氣健脾、固表止汗功效,同時提升藥效,使整體方劑更具針對性。

芎朮丹方劑中加入杜仲,主要是基於其 補肝腎、強筋骨 的作用。

杜仲性溫,味甘,歸肝、腎經,具有補肝腎、強筋骨、安胎、降壓等功效。而芎朮丹主要用於治療腰膝酸軟、筋骨疼痛、四肢麻木、頭暈目眩等症狀。

因此,加入杜仲可以 協同其他藥材,更有效地補益肝腎,改善腰膝酸軟、筋骨疼痛等症狀,進一步提升治療效果。

芎朮丹方劑中加入熟地黃,主要是為了補益氣血,滋陰養血。

熟地黃為地黃經蒸製而成,性溫,味甘,入肝、腎經,具有補血滋陰、益精填髓之功效。由於芎朮丹主要用於治療氣血不足、頭昏腦脹、腰膝痠軟等症狀,而熟地黃能補益氣血,滋陰養血,可與方中其他藥物協同作用,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此外,熟地黃還能緩解芎朮丹中某些藥物可能造成的燥熱之弊,使藥性更平和,更適合患者長期服用。

芎朮丹方劑中包含香附,主要原因如下:

  1. 疏肝解鬱,理氣止痛: 香附味辛、苦,性溫,入肝、脾經,具有疏肝解鬱、理氣止痛的功效。其能行氣解鬱,緩解肝氣鬱結所致的胸脅脹痛、脘腹疼痛等症狀,與方中其他藥物如川芎、白朮等協同作用,共同達到疏肝理氣、止痛的效果。
  2. 調和脾胃,促進消化: 香附還能健脾和胃,促進消化,有助於改善肝氣鬱結所致的脾胃不和、食慾不振等症狀。

綜上所述,香附在芎朮丹方劑中,既能疏肝解鬱,又能調和脾胃,與其他藥物配合,共同發揮治療肝鬱氣滯、脾胃不和等症狀的功效。

芎朮丹方劑中加入海風藤,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舒筋活絡,止痛消腫: 海風藤性溫,具有祛風濕、通經絡、止痛的功效,與方中芎、朮等藥材搭配,能更好地舒筋活絡,緩解疼痛,消散腫脹,適用於風寒濕痺、筋骨疼痛等症。
  2. 行氣活血,散瘀止痛: 海風藤能行氣活血,散瘀止痛,與丹參、當歸等藥材共同作用,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血液循環,加速瘀血消散,減輕疼痛。

芎朮丹方中加入川牛膝,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活血通絡,祛風止痛: 川牛膝性溫,味苦,入肝、腎經,具有活血通絡、祛風止痛的功效,可助於改善氣血循環,緩解因風寒濕邪引起的疼痛,與方中其他藥物如芎、朮等相輔相成,增強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效。
  • 引藥下行,通利關節: 川牛膝善於引藥下行,可將藥力導入關節部位,疏通經絡,促進關節液的循環,緩解關節疼痛和僵硬,對於風濕痹痛、腰膝酸軟等症狀有較好的改善作用。

芎朮丹方劑中加入木瓜,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舒筋活絡,消腫止痛: 木瓜性溫,味甘,歸脾、胃經,具有舒筋活絡、消腫止痛的功效。它可以輔助芎、朮等藥材,加強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效果,尤其針對跌打損傷、筋骨疼痛等症狀。
  2. 健脾胃,助藥力: 木瓜能健脾胃,增進食慾,有助於藥材的吸收和藥效的發揮。對於脾胃虛弱,氣血不足的患者,加入木瓜有助於整體的調理和改善。

芎朮丹方劑中包含防風,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散風寒,止痛止癢: 防風味辛、性溫,具有疏散風寒、止痛止癢的功效。芎朮丹常用於治療風寒溼痹所致的疼痛,而防風可協助驅散風寒,緩解疼痛。
  2. 協同作用: 芎朮丹中包含芎、朮等藥材,具有祛風濕、止痛、消腫等功效。防風可與這些藥材相輔相成,共同發揮治療作用,提高療效。

芎朮丹方中加入紅花,主要有以下兩方面原因:

  1. 活血化瘀:紅花性溫,味辛,入心、肝經,具有活血化瘀、通經止痛的功效。與方中其他藥材如芎、朮等相配合,可促進氣血運行,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消散瘀血,緩解疼痛。
  2. 溫經散寒:紅花能溫經散寒,與方中其他藥材如川芎、白芷等相輔相成,可溫暖經絡,驅散寒邪,改善寒凝血瘀所致的疼痛症狀。

芎朮丹方劑中包含薏苡仁,主要是基於其利水滲濕、健脾除痺的功效。

薏苡仁性味甘淡微寒,入脾、胃、肺經。其利水滲濕之功,可協助祛除體內濕邪,對於因濕氣阻滯而導致的關節疼痛、四肢沉重等症狀有改善作用。同時,薏苡仁健脾除痺,能增強脾胃運化功能,促進水液代謝,進一步助於祛濕。因此,在芎朮丹方劑中加入薏苡仁,可增強其祛濕止痛、健脾利水的功效,更有效地治療濕邪所致的關節疼痛等症。

芎朮丹方劑中包含荊芥,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散風寒,解表透疹: 荊芥性辛溫,具有疏散風寒、解表透疹之效。芎朮丹主要用於治療風寒感冒、麻疹、風疹等病症,荊芥可助其疏散外邪,使邪氣從表透出,達到解表散寒的目的。
  2. 通鼻竅,止流涕: 荊芥入肺經,具有通鼻竅、止流涕的功效。芎朮丹常用於治療鼻塞、流涕等症狀,荊芥的加入可增強其通鼻竅的功效,緩解鼻塞流涕的症狀。

芎朮丹為一傳統中醫方劑,其組成複雜而精妙,其中包含烏頭這味藥材,烏頭性熱味辛,有毒而力強,能袪風除濕、溫經止痛。在芎朮丹中,烏頭之用旨在對抗寒濕凝滯,特別是對於因寒邪入侵所致的肢體疼痛、關節僵硬有獨特療效。方中以川芎活血行氣,白朮健脾燥濕,與烏頭相輔相成,共同達到調理氣血、疏經活絡之目的。然而,由於烏頭毒性較強,應用時必須嚴格控制劑量,並在專業醫師指導下使用,以免發生不良反應。此方適宜於風濕痹症、肢體麻木、腰腿疼痛等症狀,彰顯中醫辨證施治之精髓。

芎朮丹為一傳統中藥方劑,其組成精妙,旨在調和氣血、祛風止痛。方中加入白花蛇,乃因其性溫、味甘,歸肝經,具有強烈的袪風通絡、定驚止痠之效。白花蛇善入肝經,能搜剔風邪於筋骨間,對各種頑固性的風濕痹痛、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等病症有顯著療效。此外,白花蛇與芎朮丹中的其他草藥如川芎、白朮等相配伍,可增強行氣活血、舒筋活絡之功,共奏調和營衛、通行經絡之效。故在該方中,白花蛇為一關鍵成分,不可或缺。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芎朮丹」

本方劑出自《醫方集解》,具有祛風濕、行血氣之功。

主治功效:

  • 痛風:關節疼痛和腫脹。
  • 半肢軟癱:身體一側的肌肉無力或麻痺。
  • 泥壁瘋:皮膚上出現紅色或白色的斑塊,通常伴有瘙癢。
  • 遍身瘋氣:全身出現紅色或白色的斑塊,通常伴有瘙癢。
  • 及凍風:由於寒冷天氣引起的肌肉疼痛和僵硬。
  • 起身不得:無法站立或行走。

中藥方劑組成介紹:

  1. 甘草: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2. 白芷:味辛溫,歸肺、大腸經,具有發汗解表、祛風除濕、利水消腫、固崩止帶、散風寒、活絡止痛、燥濕、排膿、止咳化痰等功效。

  3. 白朮:味苦、辛,歸脾、胃、肺經,具有補脾益氣、燥濕健脾、利水消腫、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等功效。

  4. 蒼耳子:味辛、苦,歸肺、肝經,具有發汗解表、散風寒、祛風除濕、活絡止痛等功效。

  5. 蒼朮:味苦、辛,歸脾、胃、肝經,具有燥濕健脾、芳香化濕、散風寒、健脾胃、補腎、溫裡溫中、清肝明目、利水滲濕等功效。

  6. 牛膝:味苦、甘,歸肝、腎經,具有調經、祛風除濕、強筋骨、活血化瘀、利水滲濕、活絡止痛、通經、清熱利尿、滋陰、補益肝腎等功效。

  7. 陳皮:味苦、辛,歸脾、肺經,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等功效。

  8. 川芎:味辛、苦,歸肝、膽經,具有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溼、補血、強筋骨等功效。

  9. 當歸:味甘、辛,歸肝、心、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

  10. 杜仲:味甘、苦,歸肝、腎經,具有補氣、強筋骨、補益肝腎、安胎、補腎等功效。

  11. 防風:味辛、苦,歸肺、脾、膀胱經,具有散風邪、解表發汗、活血止痛、祛風除濕、解毒透疹等功效。

  12. 茯苓:味甘、淡,歸脾、胃、心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

  13. 紅花:味辛、苦,歸心、肝經,具有調經和通經、活血化瘀、通經絡以及清熱涼血等功效。

  14. 黃芩:味苦、寒,歸肺、大腸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等功效。

  15. 桔梗:味甘、辛,歸肺、胃經,具有宣肺、利咽、祛痰、排膿、破血消癥、止血、清熱解毒之功效。

  16. 荊芥:味辛、微溫,歸肺、脾經,具有散風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止癢、止血、活絡止痛、透疹、消食化積、斂瘡等功效。

  17. 木瓜:味甘、辛,歸脾、胃、肺經,具有祛風除濕、平肝息風、強筋骨、通經絡等功效。

  18. 羌活:味辛溫,歸肺、脾經,具有發散風寒、祛風除濕、舒筋活絡的功效。

  19. 秦艽:味苦、辛,歸肝、腎經,具有清熱瀉火、祛風除濕、清熱利尿和強筋骨的功效。

  20. 熟地黃:味甘、苦,歸肝、腎經,具有補血、滋陰、益精、補腎、滋補養生等功效。

  21. 威靈仙:味甘、辛,歸腎、膀胱經,具有祛風除濕、清熱利尿、通經絡、清熱解毒、活絡止痛等功效。

  22. 烏藥:味辛、苦,歸脾、胃、腎經,具有理氣行氣、補陽、行氣止痛、散寒止咳、消腫散結、祛痰等功效。

  23. 香附:味辛、苦,歸肝、脾經,具有理氣解鬱,疏肝理氣,調經止痛,散結消痞等功效。

  24. 薏苡仁:味甘、淡、微寒,歸脾、肺、腎經,功能利水消腫、健脾滲濕、清熱排膿、補肺益陰。

  25. 枳殼:味苦、辛,歸脾、胃經,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消食化積、降氣等功效。

  26. 烏頭:味辛、溫,歸肺、腎經,具有散風寒、祛風除濕、活絡止痛等功效。

總結:

中藥方劑「芎朮丹」,主要成分包括川芎、枳殼、甘草、茯苓、桔梗、烏藥、蒼朮、威靈仙、陳皮、羌活、白芷、當歸、黃芩、蒼耳子、秦艽、白朮、杜仲、熟地黃、香附、海風藤、川牛膝、木瓜、防風、紅花、薏苡仁、荊芥、烏頭、白花蛇等。它具有祛風濕、行血氣之功,主治功效包括痛風、半肢軟癱、泥壁瘋、遍身瘋氣、及凍風、起身不得等症狀。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痛風膝部腫大疼痛

相同名稱方劑


芎朮丹, 出處:《瘍醫大全》卷二十八。 組成:川芎3錢,枳殼3錢,甘草3錢,白茯苓3錢,桔梗3錢,烏藥5錢,蒼朮5錢,威靈仙5錢,陳皮5錢,羌活5錢,白芷5錢,當歸5錢,黃芩5錢,蒼耳子5錢,秦艽5錢,白朮5錢,杜仲5錢,熟地5錢,香附5錢,海風藤5錢,牛膝5錢,木瓜5錢,防風5錢,紅花5錢,苡仁5錢,荊芥5錢,川烏1錢,草烏1錢,白花蛇1寸。 主治:痛風,半肢軟癱,泥壁瘋,遍身瘋氣,及凍風,起身不得。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