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血補髓湯
SHENG XUE BU SUI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接骨入骱》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生血補髓湯」中包含當歸,乃因其藥性溫和,能補血活血,兼具補肝腎、益氣血之效。
當歸味甘辛,性溫,入心、肝、脾經。其補血作用尤為顯著,可改善血虛所致的面色蒼白、頭暈目眩、心悸失眠等症狀。此外,當歸亦能滋陰潤燥,改善腎虛所致的腰膝酸軟、耳鳴目眩等症狀。
總之,當歸在「生血補髓湯」中扮演著重要角色,能協同其他藥材共同發揮補血、益氣、補肝腎等功效,達到整體療效。
生血補髓湯中加入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滋陰補血: 生地黃味甘性寒,入心、肝、腎經,具有滋陰養血、涼血止血的功效。其能滋養心陰,促進血液生成,治療血虛所致的頭暈目眩、心悸失眠、面色蒼白等症狀。
二、清熱涼血: 生地黃能清熱涼血,對於血熱所致的口渴煩躁、皮膚紅腫、發熱等症狀也有一定療效。
因此,生血補髓湯中加入生地黃,可以有效地滋陰補血、清熱涼血,達到整體調理的效果。
生血補髓湯中包含熟地黃,主要因其具有以下兩大功效:
- 滋陰補血: 熟地黃味甘性溫,入肝腎經,能滋陰補血,尤其適合血虛、血虧、面色蒼白、頭暈目眩等症。
- 補腎填精: 熟地黃兼具補腎填精的功效,能改善腎虛導致的腰膝酸軟、陽痿早洩、遺精滑精等症狀,有助於提升精氣神,恢復體力。
因此,生血補髓湯中加入熟地黃,能有效滋陰補血、補腎填精,達到整體的調理效果,適合氣血不足、腎精虧虛的患者。
生血補髓湯中加入白朮,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一、 健脾益氣,助藥力:白朮性溫,味甘,入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之效。生血補髓湯多用於血虛、氣虛、脾虛等症,白朮可健脾益氣,增強脾胃運化功能,使藥材更好地吸收利用,達到補血、補髓之效。
二、 固本培元,防止反復:白朮健脾益氣,可固本培元,防止因脾虛導致的氣血不足,進而反覆出現血虛、髓虛症狀。白朮的加入,能使補血、補髓的效果更持久,不易復發。
生血補髓湯中加入枳殼,看似矛盾,實則有其用意。
枳殼味苦、酸,性寒,具有理氣消積、化痰止咳的功效。其加入補血補髓方劑中,主要針對兩方面:
一、補而不滯:補血補髓藥多偏溫燥,易造成氣機阻滯,枳殼的寒性可緩解藥性,避免過於燥熱。
二、化瘀通絡:生血補髓同時需要活血化瘀,枳殼理氣消積,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血瘀,有助於補血補髓效果的發揮。
因此,枳殼在生血補髓湯中發揮着疏導氣機、化瘀通絡的作用,使補血補髓效果更佳。
生血補髓湯中加入荊芥,看似與補血、補髓功效無關,實則暗藏玄機。
荊芥性辛溫,具有解表散風、透疹止癢的功效。在生血補髓湯中,它主要起到疏散風邪、活血通絡的作用。因為氣血運行受阻,往往導致血虛髓虧,而荊芥能幫助氣血運行通暢,為補血補髓創造良好的基礎。
同時,荊芥還有解毒止癢的作用,可以緩解血虛所致的皮膚瘙癢等症狀,進一步提升補血補髓的療效。
生血補髓湯中加入白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養血柔肝:白芍味苦酸,性微寒,入肝脾經,具有養血柔肝、緩解肝氣鬱滯的作用。補髓之藥多滋膩,易致氣機阻滯,白芍可緩解其副作用,使補髓藥物更易於吸收和發揮作用。
- 調和藥性:生血補髓湯藥性偏溫燥,白芍性微寒,可調和藥性,防止補血藥物過於燥熱,避免滋膩生痰,保持整體藥性的平衡。
生血補髓湯中加入防風,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祛風止痛,緩解血虛所致的痺痛: 防風性味辛溫,具有祛風止痛的功效。血虛常伴隨痺痛症狀,如四肢麻木、疼痛等。防風可以疏散風寒,緩解痺痛,改善血液循環,促進血氣運行,達到生血補髓之效。
- 配伍增效,協同補益作用: 防風與其他藥物配伍,可以發揮協同作用,增強補益效果。例如,防風與當歸、熟地黃等藥物合用,可以更好地促進血氣生成,補益氣血,改善血虛狀態。
生血補髓湯中加入陳皮,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理氣健脾:陳皮味辛、苦,性溫,入脾、肺經。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的功效。生血補髓湯多用於血虛、脾虛等證,陳皮能幫助脾胃運化,增強吸收能力,促進藥物有效成分的吸收,提高藥效。
- 調和藥性:生血補髓湯中多用滋補藥材,容易造成脾胃虛寒、痰濕積聚。陳皮的辛溫之性可以化解藥物的寒性,避免藥性過於寒涼,更適合患者體質,利於藥物發揮最佳效果。
生血補髓湯中加入杜仲,主要基於其補腎壯腰、益精血的功效。
杜仲性溫,味甘苦,入腎經,具有補肝腎、強筋骨、安胎的作用。其補腎功能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是補腎陽,溫煦腎陽,改善腰膝酸軟、陽虛畏寒等症狀;二是補腎陰,滋養腎陰,改善頭暈耳鳴、腰膝痠痛等症狀。
生血補髓湯以補血補髓為目的,杜仲的補腎功能可輔助其改善因腎虛所導致的精血虧虛,進一步達到補血補髓之效。此外,杜仲還能強筋骨,對於因腎虛所導致的骨骼不健也有一定改善作用。
生血補髓湯中包含牡丹皮,主要原因有二:
- 清熱涼血:牡丹皮性寒,味苦,入心、肝、脾經,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之功效。方劑中加入牡丹皮,可以緩解因血熱引起的各種症狀,如口舌生瘡、心煩失眠、面色潮紅等,起到清熱涼血的作用。
- 活血化瘀:牡丹皮能活血化瘀,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血瘀情況。方劑中加入牡丹皮,可以幫助改善因血瘀引起的各種病症,如月經不調、痛經、瘀血阻滯等,起到活血化瘀的作用。
總而言之,牡丹皮在生血補髓湯中發揮著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的作用,配合其他藥材,共同達到補血益髓、改善血虛之症的效果。
生血補髓湯中加入川芎,主要出於以下兩點考慮:
- 活血化瘀:川芎性溫,味辛,入肝經,具有活血行氣、祛風止痛的功效。補血之時,往往伴隨氣血瘀滯,川芎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血瘀,有利於補血藥物的吸收利用。
- 通絡止痛:生血補髓湯常用於治療氣血不足引起的頭昏、肢體麻木、腰膝酸軟等症狀。川芎可通絡止痛,緩解因氣血瘀滯引起的疼痛不適,協同補血藥效,改善患者的整體症狀。
生血補髓湯中加入乾薑,主要是為了溫補脾陽,助藥力行。
乾薑性溫,味辛,歸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回陽通脈、止嘔的作用。脾陽虛弱則氣血生化不足,難以補血養髓。乾薑溫補脾陽,可促進脾胃運化,利於氣血生化,有助於藥物補血養髓功效的發揮。
此外,乾薑還可溫經散寒,有助於藥物更有效地滲透到血脈和骨髓中,促進血液生成和骨髓滋養。
生血補髓湯中加入川牛膝,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活血通絡,引血下行: 川牛膝性溫,味苦甘,入肝、腎經,具有活血通絡、引血下行之效。補髓之藥多性溫燥,易上行,川牛膝可引補血藥下行至腎,使補血功效更加顯著。
- 助強腎陽,補益精髓: 川牛膝可補益腎陽,改善腎虛所致的腰膝痠軟、頭暈目眩等症狀。同時,其通絡活血之性,可改善血流,促進腎精的生成和補充,增強補髓效果。
生血補髓湯中加入獨活,看似不合常理,實際上卻有其巧妙之處。
獨活性溫,入肝經,善於祛風濕、通經絡,且有補肝腎之效。生血補髓湯以補血益髓為主,但若患者血虛兼有肝腎不足、筋骨酸軟、肢體麻木等症狀,則單純補血益髓不足以根治。
此時,獨活便發揮其作用,通經絡以助藥力深入,並補益肝腎,從根本上改善血虛之症。同時,獨活還能緩解風濕痹痛,使患者更快康復。故而,生血補髓湯中加入獨活,實乃“補中有通,通中有補”,相得益彰。
生血補髓湯中加入續斷,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補肝腎、強筋骨: 續斷味甘苦性溫,入肝腎經,具有補肝腎、強筋骨的功效。生血補髓湯旨在補益肝腎、滋養精血,而續斷正好可以增強其補腎強筋之效,使補益效果更佳。
- 活血化瘀、止痛: 續斷還具活血化瘀、止痛之效,可以改善因肝腎不足而導致的腰膝痠軟、筋骨疼痛等症狀。這對於生血補髓湯治療的對象,如腰膝痠軟、骨質疏鬆、月經不調等,都具有協同作用。
總之,續斷的加入,可以使生血補髓湯的補益、活血、止痛功效更加全面,更能有效改善因肝腎不足而導致的各種病症。
生血補髓湯中加入黃耆,主要是因為黃耆具有以下兩大功效:
- 補氣生血: 黃耆味甘性溫,入脾、肺經,具有補氣固表、生血止汗之功效。對於氣虛血虧、面色蒼白、體倦乏力等症狀,具有明顯的改善作用。
- 補脾益氣: 脾氣虛弱會影響氣血生化,而黃耆能補脾益氣,促進脾胃運化,從而有助於氣血生化,改善血虛症狀。
因此,黃耆在生血補髓湯中起到補氣生血、補脾益氣的作用,與其他藥材相輔相成,達到補血益髓、改善血虛症狀的效果。
生血補髓湯中加入艾葉,主要基於其溫經止痛、散寒除濕的功效,對於血虛兼寒、經脈瘀阻等症狀有輔助療效。
艾葉性溫,具有溫經散寒的作用,能溫煦脾腎,改善脾腎陽虛導致的血虛症狀。此外,艾葉還有行氣活血、止痛的效果,可緩解因氣血運行不暢引起的疼痛。
總而言之,在生血補髓湯中加入艾葉,可以增強補血益髓、溫經止痛的功效,使整體方劑更能針對血虛兼寒、經脈瘀阻等病症,達到更佳的治療效果。
生血補髓湯中加入香附,主要基於其疏肝解鬱、理氣止痛的功效。
香附味辛、苦,性溫,入肝、脾經。其善於行氣解鬱,可疏解肝氣鬱結,並改善因氣滯血瘀導致的疼痛。生血補髓湯多用於血虛、精虧、神疲乏力等症狀,而肝氣鬱結可影響脾胃運化,進一步加重氣血不足。因此,加入香附可調和氣血、促進脾胃運化,有助於補益氣血,達到更佳的療效。
生血補髓湯中加入羌活,看似與補血補髓的主旨相悖,實則有其深意。羌活性溫,味辛,具有祛風濕、止痛的功效,能疏通經絡,促進氣血運行。
方中加入羌活,主要針對因風寒濕邪阻滯經絡,導致氣血運行不暢,進而影響血髓生成的情況。羌活可溫經散寒,驅散阻礙氣血流通的病邪,為補血補髓創造良好的環境,提升藥效,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
生血補髓湯中加入紅花,看似矛盾,實則有其獨特作用。
紅花性溫,味辛,入心、肝經,具有活血化瘀、通經止痛之效。此方中,紅花的主要作用並非直接補血,而是通過活血化瘀,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血瘀阻滯,為血虛之症提供更順暢的運行環境,間接起到補血效果。
此外,紅花還有助於疏通經絡,改善氣血運行,配合其他補血藥物,能更有效地將補益藥力輸送到全身,達到補血的效果。
生血補髓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調和藥性: 生血補髓湯多以補益藥材組成,藥性偏溫燥,容易造成燥熱。甘草味甘性平,可緩解藥性過於燥烈,並調和諸藥,使藥效更為平和,避免副作用。
- 增強補益作用: 甘草性平味甘,能益氣補脾,緩解脾胃虛弱導致的氣血不足,有助於藥材更好地發揮補血補髓之效。同時,甘草還能增強其他藥材的功效,使藥效更顯著。
生血補髓湯中加入茯苓,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 健脾利濕,助補益吸收: 茯苓性平味甘,入脾經,能健脾利濕,促進水液代謝,減少水濕對脾胃的影響。脾為後天之本,主運化水谷精微,脾氣健運,則補益之藥材能更好地被吸收,提升補血補髓的功效。
- 佐使補益,避免滋膩: 生血補髓湯中多用滋補藥材,容易滋膩,影響脾胃功能。茯苓能利水滲濕,起到化解滋膩之性,使藥力更加平和,避免藥性過於滋膩,造成脾胃負擔。
主治功效
生血補髓湯
生血補髓湯是一種中藥方劑,具有補血、活血、固腎、強筋健骨的功效。臨牀上,生血補髓湯常被用於治療貧血、腰膝酸軟、四肢無力、月經不調、痛經等症狀。
生血補髓湯的組成如下:
- **當歸:**具有活血祛瘀、補血生肌的功效。
- **生地黃:**具有清熱涼血、滋陰補血的功效。
- **熟地黃:**具有補血滋陰、益精補腎的功效。
- **白朮:**具有健脾益氣、燥濕補中的功效。
- **枳殼:**具有行氣破瘀、消食化積的功效。
- **荊芥:**具有散風解表、宣肺透疹的功效。
- **白芍:**具有平肝止痛、斂陰補血的功效。
- **防風:**具有解表散寒、祛風除濕的功效。
- **陳皮:**具有理氣化痰、燥濕健脾的功效。
- **杜仲:**具有補肝腎、強筋骨的功效。
- **牡丹皮:**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的功效。
- **川芎:**具有活血化瘀、通經止痛的功效。
- **乾薑:**具有溫中散寒、回陽通脈的功效。
- **川牛膝:**具有強筋健骨、固腎補虛的功效。
- **獨活:**具有散風勝濕、祛風止痛的功效。
- **續斷:**具有補肝腎、強筋健骨的功效。
- **黃耆:**具有補氣益血、固表止汗的功效。
- **艾葉:**具有溫經止血、散寒止痛的功效。
- **香附:**具有理氣解鬱、活血止痛的功效。
- **羌活:**具有祛風除濕、舒筋活絡的功效。
- **紅花:**具有活血化瘀、通經止痛的功效。
- **甘草:**具有益氣補中、調和諸藥的功效。
- **茯苓:**具有益氣健脾、利水滲濕的功效。
生血補髓湯的功效如下:
- **補血:**生血補髓湯中含有當歸、生地黃、熟地黃、白芍等補血藥物,可以補益氣血,改善貧血癥狀。
- **活血:**生血補髓湯中含有川芎、紅花、牡丹皮等活血化瘀藥物,可以活血化瘀,改善血液循環。
- **固腎:**生血補髓湯中含有杜仲、續斷、川牛膝等補腎藥物,可以補益腎氣,改善腰膝酸軟、四肢無力等癥狀。
- **強筋健骨:**生血補髓湯中含有杜仲、續斷、川牛膝等強筋健骨藥物,可以強筋健骨,改善關節疼痛、四肢無力等癥狀。
生血補髓湯的適用癥狀如下:
- **貧血:**生血補髓湯可以改善貧血癥狀,如面色蒼白、頭暈目眩、心悸氣短等。
- **腰膝酸軟:**生血補髓湯可以改善腰膝酸軟癥狀,如腰部痠痛、膝蓋無力等。
- **四肢無力:**生血補髓湯可以改善四肢無力癥狀,如手腳無力、行走困難等。
- **月經不調:**生血補髓湯可以改善月經不調癥狀,如月經週期延長或縮短、月經量過多或過少、痛經等。
生血補髓湯是一種補血活血的常用方劑,臨牀上常被用於治療血虛引起的各種疾病,如貧血、月經不調、痛經、跌打損傷等症狀。組方中有多種成分,如當歸、生地黃、熟地黃、白朮、枳殼、荊芥等,可以活血化瘀、補血養陰、健脾益氣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生地、 白芍、 川芎、 黃耆、 杜仲、 茄皮、 牛膝、 紅花、 當歸、 續斷。
上骱後補虛,扭挫傷筋及脫臼復位後補虛調理。
水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孕婦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生血補髓湯, 出處:《傷科補要》卷三。 組成: 生血補髓湯(《傷科補要》卷三。)出處:《傷科補要》卷三。組成:生地、白芍、川芎、黃耆、杜仲、茄皮、牛膝、紅花、當歸、續斷。主治:上骱後補虛,扭挫傷筋及脫臼復位後補虛調理。 。 主治:上骱後補虛,扭挫傷筋及脫臼復位後補虛調理。
生血補髓湯, 出處:《接骨入骱》。 組成:當歸2錢,生地2錢,熟地2錢,白朮2錢,枳殼2錢,荊芥2錢,白芍2錢,防風1錢,廣皮1錢,杜仲(鹽水炒)1錢,丹皮1錢,川芎1錢,乾薑1錢,牛膝1錢,獨活1錢,茄皮1錢,川續斷8分,黃耆8分,熟艾8分,香附8分,羌活8分,鮮紅花5分,甘草3分,雲茯苓5錢。 主治:跌打損傷。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