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經本義
《難經本義》乃元代醫家滑壽所著,是一部對中醫經典《難經》進行深度梳理、考訂與詮釋的重要醫學著作。本書刊於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共分兩卷,不僅為後世研究《難經》提供了極具價值的版本與視角,更展現了作者融會諸家、辯證創新的學術精神。
《難經》,相傳為秦越人(扁鵲)所著,是對《黃帝內經》(包括《素問》與《靈樞》)中較為艱深或存疑的部分進行設問解答,共八十一難。它與《內經》、《傷寒雜病論》、《神農本草經》等一同構成中醫學理論體系的重要基石。《難經》條理清晰,內容廣泛,涉及脈診、臟腑、經絡、腧穴、病機、證候、治則、針灸等多個方面,對後世醫學發展影響深遠。然而,正如《難經本義》諸序及凡例所指出,《難經》原書流傳過程中存在文字缺漏、編次錯亂等問題,且歷代註釋雖多達數十家,卻往往「各以臆見,而卒無歸之一論」,或未能全面、準確地闡釋經文原意,導致讀者難以真正通曉其精微奧妙。
滑壽,字伯仁,許昌人,為學篤實詳敏,博極群書,且工於醫三十餘年,有豐富的臨床經驗和深厚的學術積澱。他在《難經》註釋領域面臨的困境下,立志對《難經》進行一番徹底的整理與詮釋。據序文可知,他曾師承東垣李先生(李東垣),這表明其學術思想可能與金元時期的醫學發展,特別是脾胃學說有所關聯,儘管《難經本義》主要圍繞《難經》原文展開,但其註釋的角度和深度無疑融入了作者的個人體悟與時代背景。滑壽著《難經本義》的動機,正是鑑於「經之旨不明,其害可勝言哉」,他希望通過此書,使《難經》「辭達理明,條分縷解」,進而幫助醫者理解《素問》、《靈樞》的深奧義理,最終裨益於救死扶傷之業。
《難經本義》的內容特色與貢獻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在文本的校勘與整理上,滑壽進行了嚴謹細緻的工作。他在《凡例》和《闕誤總類》中明確指出《難經》原文存在的問題,例如指出周仲立、李子野等對正文有所增刪,紀齊卿改字可能涉及避諱但失於臨文不諱之義。他特別列出《闕誤總類》,具體羅列了多處他認為可能存在錯簡、衍文、缺漏的條目,並引述了前人(如馮氏、謝氏、楊氏等)對這些問題的看法,加以辨析。這種對文本本身的嚴謹考訂,是後續詮釋的基礎,顯示了滑壽作為一個註釋家高度的責任感和學術批判精神。他依據隋唐書志記載,將《難經》恢復為二卷的編排,也體現了他對古籍原貌的尊重。
其次,在對《難經》經文的詮釋上,滑壽採取了融會諸家而折衷己意的靈活策略。他在註釋中廣泛徵引元以前各家對《難經》的註解,並註明出處,這不僅匯聚了前人的智慧,也為讀者了解歷代對《難經》的不同認識提供了線索。然而,滑壽並非簡單的羅列或抄錄,而是結合他自己的理解和經驗進行辨析、取捨和發揮。他在《凡例》中說明,引用諸家之說,會依文義相須、論說高下或說者世次來決定先後。對於無前人可引或他有獨到見解之處,則使用「愚按」、「愚謂」等字樣標明自己的觀點,甚至設置「或問」來探討潛在的疑問或深入分析。這種既尊重前賢又不拘泥於舊說,敢於表達個人觀點的方式,使得《難經本義》的註釋具有深度和獨立性。
第三,滑壽在詮釋過程中,努力將《難經》的內容與《素問》、《靈樞》聯繫起來。他在《凡例》中特別提到,過去的註家多不考證《難經》設問的出處,而他在《本義》中則一一考證,指出大部分難問都源於《內經》,尤其《靈樞》引文更多,對於少部分無法考證出處的,也加以說明。這項工作對於理解《難經》作為《內經》闡釋的性質至關重要,也幫助讀者更好地把握中醫理論的淵源與脈絡。
第四,從現存的序文和凡例中,我們可以窺見滑壽對於《難經》核心內容的理解與強調。例如,關於脈診,《難經》是中醫脈診學的重要著作,《難經本義》對此的註釋自然是重點。序文中提到秦越人「六氣之診,乃繫於三指點按之下,一呼一吸之間,無有形影」,以及歐陽公「切脈於手之寸口,其法自秦越人始」,這些都暗示了脈診在《難經》及滑壽詮釋中的地位。滑壽對《難經》中關於脈象、臟腑、經絡、疾病等複雜問題的詮釋,旨在「析其精微,探其隱賾,鉤其玄要」,將那些抽象、隱晦的理論闡述得更加清晰易懂。雖然本書內容主體(對八十一難的具體註釋)未在提供的文本中,但從其結構、方法和序凡中透露的信息,可見其註釋是全面且深入的。
第五,滑壽的《難經本義》在結構編排上也力求清晰。他將全書分為上、下兩卷,每卷再細分篇章(儘管凡例中只提到總共兩卷,未詳述篇章細分),這種層層深入的結構有助於讀者循序漸進地學習《難經》。書前列有相關圖解(「首列諸圖」),這可能是關於脈診部位、經絡循行、臟腑位置等內容的示意圖,圖文結合的方式能使理論更加直觀。
從歷史影響來看,《難經本義》無疑是《難經》眾多註本中極具代表性和影響力的一部。它之所以影響較大,原因在於其對文本的嚴謹考訂、對前人註釋的批判性繼承與融合、以及獨具匠心的個人見解。滑壽的工作為後來的《難經》研究者奠定了更為堅實的基礎,他釐清了原書中的一些訛誤與混亂,使得《難經》的面貌更加清晰,同時他的詮釋也為後人理解和發展《難經》理論提供了新的思路。在明清及近代,《難經本義》一直是研習《難經》的重要參考書。
總而言之,《難經本義》是滑壽基於其深厚學術功底和豐富臨床經驗,對中醫經典《難經》進行的一次集大成式的整理與詮釋。本書的核心價值在於其嚴謹的文本校勘、融會諸家並結合個人創見的註釋方法、以及將《難經》置於《內經》體系下進行理解的視角。它不僅解決了《難經》流傳過程中的一些 textual issues,更以清晰的條理和深入的分析,揭示了《難經》蘊含的醫學奧秘,極大地促進了後世對《難經》的理解與研究,在中醫文獻學和臨床醫學史上都佔有重要地位,是值得深入學習和借鑑的寶貴醫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