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經本義》~ 上卷 (8)
上卷 (8)
1. 上卷
五臟各有聲色臭味,當與寸口尺內相應,其不應者病也。假令色青,其脈浮澀而短,若大而緩為相勝,浮大而散,若小而滑為相生也。
若之為言或也。舉色青為例,以明相勝相生也。青者肝之色,浮澀而短,肺脈也,為金剋木;大而緩,脾脈也,為木剋土,此相勝也。浮大而散,心脈也,為木生火;小而滑,腎脈也,為水生木,此相生也。此所謂得相勝之脈即死,得相生之脈病即自己也。
經言知一為下工,知二為中工,知三為上工。上工者十全九,中工者十全八,下工者十全六,此之謂也。
說見前。三,謂色、脈、皮膚三者也,
此篇問答凡五節。第一節為問辭,第二、第三節言色脈形肉不得相失,第四節言五臟各有聲色臭味,當與寸尺相應。然假令以下,但言色脈相參,不言聲臭味,殆闕文歟?抑色之著於外者,將切於參驗歟?第五節則以所知之多寡,為工之上下也。
十四難曰:脈有損至,何謂也?然:至之脈,一呼再至曰平,三至曰離經,四至曰奪精,五至曰死,六至曰命絕,此至之脈也。何謂損?一呼一至曰離經,再呼一至曰奪精。三呼一至曰死,四呼一至曰命絕,此損之脈也。至脈從下上,損脈從上下也。
平人之脈,一呼再至,一吸再至,呼吸定息,脈四至。加之則為過,減之則不及,過與不及,所以為至為損焉。離經者,離其經常之度也。奪精,精氣衰奪也。至脈從下而逆上,由腎而之肺也。損脈從上而行下,由肺而之腎也。謝氏曰:平人一呼再至,脈行三寸。今一呼三至,則脈行四寸半,一息之間訂九寸。
二十息之間,一百八十丈,比平人行速過六十丈,此至脈之離經也。平人一呼脈再至,行二寸。今一呼一至,只得一寸半,二十息之間,脈遲行六十丈,此損脈之離經也。若夫至脈之奪精,一呼四至則一息之間行一尺二寸。損脈之奪精,二呼一至,則一息之間行三寸,其病又甚矣。
過此者死而命絕也。
損脈之為病奈何?然:一損損於皮毛,皮聚而毛落。二損損於血脈,血脈虛少,不能榮於五臟六腑。三損損於肌肉,肌肉消瘦,飲食不能為肌膚。四損損於筋,筋緩不能自收持。五損損於骨,骨痿不能起於床。反此者,至於收病也。從上下者,骨痿不能起於床者死。從下上者,皮聚而毛落者死。
至於收病也,當作至脈之病也,於收二字誤。肺主皮毛,心主血脈,脾主肌肉,肝主筋,腎主骨,各以所主而見其所損也。反此為至脈之病者,損脈從上下,至脈則從下上也。
治損之法奈何?然:損其肺者,益其氣。損其心者,調其榮衛。損其脾者,調其飲食,適其寒溫。損其肝者,緩其中。損其腎者,益其精。此治損之法也。
肺主氣,心主血脈,腎主精,各以其所損而謂治之。榮衛者,血脈之所資也。脾主受穀味,故損其脾者,調其飲食,適其寒溫。如春夏食涼食冷,秋冬食溫食熱,及衣服起居,各當其時是也。肝主血,血虛則中不足。一云肝主怒,怒能傷肝,故損其肝者緩其中。經曰:肝苦急,急食甘以緩之。緩者,和也。
白話文:
[上卷]
五臟(心、肝、脾、肺、腎)各有其特定的色澤、聲音和氣味,這些應該與手腕的寸口和尺部脈象相互對應。如果不符合這種對應關係,就表示身體有疾病。例如,如果臉色發青,脈象呈現浮澀而短的狀態,這代表是病態。如果脈象呈現大而緩的狀態,就表示是相剋的現象;如果脈象呈現浮大而散的狀態,或是呈現小而滑的狀態,就表示是相生的現象。
這裡的「若」字,是指「或者」的意思。以上面臉色發青為例來說明相剋與相生的概念。臉色發青是肝臟的顏色,脈象如果是浮澀而短,這是肺臟的脈象,代表金剋木;脈象如果是大而緩,這是脾臟的脈象,代表木剋土,這些都屬於相剋。脈象如果是浮大而散,這是心臟的脈象,代表木生火;脈象如果是小而滑,這是腎臟的脈象,代表水生木,這些都屬於相生。也就是說,如果出現相剋的脈象,病情就會很嚴重,甚至會死亡;如果出現相生的脈象,病情就會慢慢好轉。
醫學典籍上說,只知道一種診斷方法的是下等醫生,知道兩種診斷方法的是中等醫生,知道三種診斷方法的是上等醫生。上等醫生能夠治好十分之九的病人,中等醫生能夠治好十分之八的病人,下等醫生只能夠治好十分之六的病人,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關於三種診斷方法,之前已經說過了。所謂三種,是指望診(觀察臉色)、切脈(把脈)和觀察皮膚這三種。
這一段內容是以問答的形式呈現,共有五節。第一節是提問,第二、三節說明了臉色、脈象、身體外形和肌肉的狀態不能互相脫節,必須相互一致。第四節說明了五臟各有其特定的色澤、聲音和氣味,這些應該與手腕的寸口和尺部脈象相互對應。然而,從「假令」這句話開始,只提到臉色和脈象的相互參照,沒有提到聲音和氣味,可能是原文有所缺漏?又或者是因為臉色是外在可見的,更容易用來觀察和驗證?第五節則是以醫生所知道的診斷方法多寡,來區分醫生的等級。
《難經》第十四難提到:「脈有損至,是什麼意思呢?」 回答說:正常的脈搏,一呼一吸之間跳動四次。而「至脈」指的是,一呼氣脈搏跳動兩次是正常的,跳動三次就表示脈象離開了正常的規律;跳動四次就表示精氣耗損;跳動五次就代表病情危急,快要死亡;跳動六次就代表生命即將終結。這是指正常的「至脈」。那什麼是「損脈」呢?「損脈」指的是,一呼氣脈搏跳動一次,表示脈象離開了正常的規律;兩呼氣脈搏跳動一次,表示精氣耗損;三呼氣脈搏跳動一次,就代表病情危急,快要死亡;四呼氣脈搏跳動一次,就代表生命即將終結。這是指不正常的「損脈」。「至脈」的脈氣是從下往上走的,「損脈」的脈氣是從上往下走的。
正常人的脈象,一呼一吸之間跳動四次。吸氣時跳動兩次,呼氣時跳動兩次。呼吸和脈搏都穩定平和,這樣的脈象是正常的。脈搏跳動過快或過慢,都表示脈象不正常,過快稱為「至」,過慢稱為「損」,這就是「至脈」和「損脈」的由來。所謂「離經」,指的是脈象跳動超出或低於正常的規律。「奪精」是指精氣衰弱耗損。「至脈」的脈氣從下往上走,從腎臟運行到肺臟。「損脈」的脈氣從上往下走,從肺臟運行到腎臟。謝氏說:「正常人一呼氣脈搏跳動兩次,脈氣運行三寸。如果一呼氣脈搏跳動三次,脈氣就運行四寸半,一息之間(約等於兩次呼吸)脈氣運行九寸。二十息之間,脈氣運行一百八十寸,比正常人快了六十寸,這就屬於『至脈』的離經。」正常人一呼氣脈搏跳動兩次,脈氣運行二寸。如果一呼氣脈搏只跳動一次,脈氣只運行一寸半,二十息之間,脈氣遲緩地運行六十寸,這就屬於「損脈」的離經。至於「至脈」的「奪精」,一呼氣脈搏跳動四次,一息之間脈氣運行一尺二寸。而「損脈」的「奪精」,兩呼氣脈搏跳動一次,一息之間脈氣只運行三寸,病情就更加嚴重了。
超過上述情況的,就代表病情危急,生命即將終結。
「損脈」會導致什麼疾病呢?回答說:第一種「損」是損害到皮膚和毛髮,會導致皮膚鬆弛、毛髮脫落。第二種「損」是損害到血脈,導致血脈空虛,無法滋養五臟六腑。第三種「損」是損害到肌肉,導致肌肉消瘦,飲食攝取的營養無法轉化為肌肉。第四種「損」是損害到筋,導致筋脈鬆弛,無法維持正常的活動。第五種「損」是損害到骨骼,導致骨骼萎軟,無法起身。如果情況反過來,就屬於「至脈」的疾病。「損脈」的脈氣是從上往下走的,病情嚴重到骨骼萎軟無法起身就表示快要死了;「至脈」的脈氣是從下往上走的,病情嚴重到皮膚鬆弛、毛髮脫落就表示快要死了。
這裡的「至於收病也」應該改為「至脈之病也」,「收」字是錯誤的。肺臟主管皮膚和毛髮,心臟主管血脈,脾臟主管肌肉,肝臟主管筋,腎臟主管骨骼。各個臟器會因為損傷而顯現出相關的病症。「反此」的意思是「反過來」,是指「至脈」的病症,因為「損脈」的脈氣是從上往下走,「至脈」的脈氣則是從下往上走。
那麼要如何治療「損脈」呢?回答說:損害到肺臟的,要補益肺氣;損害到心臟的,要調和氣血;損害到脾臟的,要調理飲食,並適應寒熱的變化;損害到肝臟的,要舒緩肝氣;損害到腎臟的,要補益腎精。這是治療「損脈」的方法。
肺臟主管氣,心臟主管血脈,腎臟主管精。根據各個臟器受損的情況,給予相應的治療。「榮衛」是指血脈所需要的營養物質。脾臟負責消化食物,所以損害到脾臟的,要調理飲食,並適應寒熱的變化。比如春夏吃涼性食物,秋冬吃溫性食物,還有衣服的穿著和日常作息,都要符合季節的變化。肝臟主管血液,血液不足會導致肝臟機能不足。有一種說法是,肝臟主管情緒,發怒會傷害肝臟,所以損害到肝臟的,要舒緩肝氣。《黃帝內經》中說:肝臟怕急迫,可以用甘甜的食物來舒緩它。所謂「緩」,就是指調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