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壽

《難經本義》~ 序

回本書目錄

1.

粵自神農咀百藥,而寒溫辛酸甘苦品制之宜,君臣佐使之用,具諸本草,治藥者於焉依據。曰黃帝作《素問》、《內經》,凡受病根源俞府,皆切脈而知。故秦越人因之,設為八十一難問答,究竟精微,盡醫師之道焉。世之醫者,率熟診而察腓,而審證而治藥。若《難經》一書,誠大本領,苟不由《難經》而出,其亦庸醫乎?余觀注本草者,若今東陽朱彥修氏所著,已無餘蘊。而解《難經》者,不知其幾家,求諸精詣,十無一二。

白話文:

自從神農嘗百草以來,寒、溫、辛、酸、甘、苦的藥品分類和君、臣、佐、使藥物的運用,都記載在《本草》中,治病的人可以以此作為依據。傳說黃帝著有《素問》、《內經》,凡是病的根源和治療的要害部位,都可以通過切脈來瞭解。所以秦越人根據《素問》、《內經》,編成了八十一難的問題和答案,其中包含了醫學的精髓和醫生應具備的知識。當世的醫生都善於診脈和察看病人的四肢,以此來判斷病情,然後開具藥方。如果沒有參照《難經》,那麼他們的醫術也是平庸的。《難經》是一本很重要的著作,我看到現在東陽的朱彥修所著的《註釋本草》,已經沒有什麼遺漏了。而解說《難經》的書也不知道有多少,但求其精通透徹的,十個當中也難得一兩個。

醫之為道聖矣!自神農氏,凡草木金石,可濟夫夭死札瘥,悉列諸經。而《八十一難》,自秦越人推本軒、岐、鬼臾區之書,發難析疑,論辨精詣,鬼神無遁情,為萬世法,其道與天地並立,功豈小補也哉。且夫人以七尺之軀,五臟百骸受病,六氣之診,乃繫於三指點按之下,一呼一吸之間,無有形影。

白話文:

醫學是一門崇高的技藝!從神農氏開始,凡是能使人起死回生的草木金石,都被詳細地記載在醫經中。而《八十一難》,是秦越人根據軒轅、岐伯、鬼臾區的著作推演而來的,它提出疑問、分析疑點、論證精闢,無人能逃過它的考驗,成為萬世的準則。它的地位與天地齊平,其功勞豈止是補充缺陷而已!況且,人體雖有七尺之軀,但五臟百骸會有疾病,六氣的診斷只依賴三根手指的點按,一呼一吸之間,沒有實質的形體和影子。

《素問》、《靈樞》,醫之大經大法在焉,後世諸方書皆本於此,然其言簡古淵涵,未易通曉,故秦越人發為《八十一難》,所以推明其義也。然越人去古未遠,其言亦深,一文一字,意周旨密,故為之註釋者,亦數十家。但各以臆見,而卒無歸之一論。或得此而失彼,或舉前而遺後,非惟自誤,又以誤人。

白話文:

《素問》、《靈樞》這兩本醫書,是中醫學的根本典籍,後世所有醫學著作都以它們為基礎。然而,兩書的語言簡潔古奧,不容易理解,所以秦越人寫了《八十一難》這本書,用來闡明《素問》、《靈樞》的深刻含義。不過,秦越人生活在距今不遠的古代,他的文字也比較深奧,每一個字、每一句話都蘊含著豐富的思想,因此為《八十一難》作註解的書,有幾十種。但是,每位註解者都根據自己的理解來解釋,始終沒有統一的說法。有的註解能理解這個問題,卻理解不了那個問題,有的能解釋前一部分,卻解釋不了後一部分,不僅自己受誤導,而且還會誤導別人。

許昌滑君伯仁甫,挾岐黃之術,學仿於東垣李先生,精於診而審於劑者也,愈疴起痼,活人居多。余坐足疾,人人治而弗痊。有言伯仁善治法,余致之,聽其議論,皆自《難經》而來,迥異於世之言醫者。豈異哉,究理義之精微,眾人固弗識也。因出示所述《難經本義》二卷,發前人所未發之旨,首列諸圖,後疏本義。

白話文:

河南許昌人滑伯仁,精通岐黃之術,曾師從東垣李先生。他診斷精準,用藥審慎,治癒了許多疑難雜症,救活了許多人。我因足疾久治不愈,聽說伯仁擅長治療此病,便請他來診斷。我聽他談論醫理,發現他都是引用《難經》中的論述,與世俗庸醫的說法大不相同。伯仁之所以出眾,是因為他深入探究了醫理的精微奧妙,一般人難以理解。於是伯仁取出了他所著的《難經本義》二卷,闡述了前人未曾發現的要義。他先列舉了諸多圖示,然後詳細解說了《難經》的本意。

特切其洪、細、濡、伏若一發,苟或謬誤,則脈生而藥死之矣!而可輕以譚醫,而可易以習醫邪?寓鄞滑伯仁,故家許,許去東垣近,蚤為李氏之學,遂名於醫。予雅聞之,未識也。今年秋來,遺所撰《難經本義》,閱之使人起敬。有是哉,君之精意於醫也。條釋圖陳,脈絡尺寸,部候虛實,簡而通,決而明。

白話文:

判斷脈象的精準度要求極高,必須仔細分辨洪大、細微、潤澤、隱藏等細微差別,一旦有誤差,診脈的準確性就會降低,進而導致藥物誤用。因此,想要輕易地成為一名醫師,或是輕率地學習醫術,是不可能的。

鄞縣滑伯仁出身名門許氏家族,許氏家族居住地靠近東垣先生李杲的故里。滑伯仁自幼學習李杲的醫學,因此獲得名聲。我早有耳聞,卻未曾親自認識。今年秋天,他贈送給我所著的《難經本義》。我閱讀後肅然起敬。從中可以看出,滑伯仁在醫術上的精湛造詣。他在書中用條理清晰、圖文並茂的方式,解釋了脈象的尺寸、虛實等特徵,簡潔明瞭,見解獨到。

識者病焉。許昌滑君伯仁,篤實詳敏,博極群書,工於醫者三十四年,起廢愈痼,不可勝紀。遂晝惟夕思,旁推遠索,作《難經本義》二卷,析其精微,探其隱賾,鉤其玄要,疑者辨之,誤者正之,諸家之善者取之。於是《難經》之書,辭達理明,條分縷解,而《素問》、《靈樞》之奧,亦由是而得矣。

白話文:

識貨的人見了這部著作,無不稱讚它的好。許昌的滑伯仁,為人誠篤實在,而且心思縝密敏銳,廣泛閱讀羣書,在醫學上鑽研了三十四年,治癒了許多疑難雜症和久治不愈的疾病,其數量多得難以計算。因此他晝夜思索,廣泛探討研究,寫成了《難經本義》兩卷,剖析了《難經》的精微奧妙之處,探討了其中隱晦難懂的地方,揭示了它的玄奧要義,對其中的疑點加以辨析,對其中的錯誤加以糾正,取各家之長編纂而成。於是《難經》一書的文字通達明白,道理清晰透徹,條理分明,層次分明,而《素問》、《靈樞》一書的奧妙深意,也因此而得以闡明。

蓋其儒者積學二十餘年,凡醫之書,無不參考,而折衷己意,各條問答之下。於戲!其用心亦仁矣。得之者可以趨黃帝、岐伯之庭,而問崆峒壽域也。雖然,吾聞之望而知其病者謂之神,聞而知者謂之聖,又問而知者謂之工,至於診脈淺深,呼吸至數,而後能療治者,得巧之道焉。神聖工詎得見矣,今所求者巧耳。

至正二十五年龍集甲辰十月既望翰林學士承旨榮祿大夫知制誥兼修國史張翥序

白話文:

那位儒生積累學問二十多年,沒有不參考醫書的,並根據自己的意思權衡取捨,在每一個問答的下面都寫了。唉呀!他用心的確是仁慈的。得到這本書的人可以前往黃帝、岐伯的住所,詢問長壽之道。儘管如此,我聽說望診就能知道疾病的是神醫,聽診就能知道疾病的是聖醫,再問診才能知道疾病的是良醫,至於通過診脈的深淺、呼吸的頻率,才能治療疾病的,那就是習得了巧妙的手段了。神醫、聖醫、良醫哪裏找得到呢?現在所追求的也不過是巧妙的手段而已。

予雖未嘗學,而思亦周半矣。嗚呼!醫之道,生道也。道行則生意充宇宙,澤流無窮,人以壽死,是則往聖之心也。世之學者,能各置一通於側,而深求力討之,不為良醫也者幾希。嗚呼!越人我師也,伯仁不為我而刊諸梓,與天下之人共之,是則伯仁之心也,故舉其大指為序。

白話文:

雖然我沒有正式學過醫術,但我的思考已經接近完整了。唉!醫學之道,就是生命之道。醫道通達,生命力就會充盈天地,福澤無窮。人因為醫道而得長壽,這是古聖先賢的志向。當世的醫學學者,如果能把醫學書籍放在身邊,深入研究和實踐,不會成為良醫的人很少啊。唉!越人是我的老師,伯仁不為我一人而把醫書刊印成書,與天下人共同分享,這就是伯仁的志向。因此,我簡要說明醫學的大要義作為序言。

夫人之生死繫於醫,醫之本原出於經,經之旨不明,其害可勝言哉!然則伯仁之功,豈小補者耶!

至正二十六年二月工部郎中揭汯序

白話文:

人的生死與醫生息息相關,醫生的根本出於醫經,如果對醫經的要義不明白,那造成的危害是無法形容的!這樣看來,伯仁的貢獻,豈是小小的幫助而已!

至正二十六年二月,工部郎中揭汯作序。

於巧之中,又不可以言語文字傳者,若扁之起虢,緩之視膏肓。於《難經》乎何有?然與否也,吾其審於伯仁甫云。

至正二十有一年重光赤奮若之歲臘月既望奉直大夫溫州路總管管內勸農兼防禦事天台劉仁本敘

白話文:

即使在精妙的醫術中,也有無法用語言文字傳授的部分,就像扁鵲診治虢太子,緩和地觀察病情,直到深入膏肓。這些記載在《難經》裡嗎?不論有還是沒有,我認為伯仁甫的看法是正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