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壽

《難經本義》~ 凡例

回本書目錄

凡例

1. 凡例

《難經》正文,周仲立、李子野輩擅加筆削,今並不從。

紀齊卿於經中,盛字多改作甚字,豈國諱或家諱有所避耶?蓋昧於臨文不諱之義也,今不從。

經中錯簡、衍文,辯見各篇之下,仍為缺誤總類,以見其概。

《八十一難經》,隋、唐書經籍、藝文志俱云二卷。後人或釐而為三,或分而為五。今仍為二卷,以復書志之舊。揚玄操復為十三類以統之,今亦不從。說見後匯考中。

《本義》中引諸書者,具諸書之名。引諸家者,具諸家之名。其無所引,具及愚按、愚謂者,則區區之臆見也。其設為或問,亦同。

《本義》引諸家之說,有以文義相須為先後者,有以論說高下為先後者。無是二者,則以說者之世次為先後云。

《難經》八十一篇,蓋越人取《內經》、《靈樞》之言,設為問答。前此注家,皆不考所出,今並一一考之。其無可考者,於七難內發其例。

白話文:

【凡例】

  1. 對於《難經》的正文,過去有學者如周仲立、李子野等人擅自進行刪改,本次編輯將不會遵循他們的版本。

  2. 紀齊卿在注釋《難經》時,將許多"盛"字改為"甚"字,這可能是為了避諱某些國家或家族的名字嗎?然而他忽略了在寫作時不必避諱的原則,本次編輯將不會遵循他的做法。

  3. 《難經》中的錯誤和多餘的文字,我們已在各篇章下方進行了辨析,同時也將這些錯誤彙總分類,以便讀者瞭解全貌。

  4. 關於《八十一難經》的卷數,根據隋唐時期的經籍、藝文志記載,都是兩卷。後世有人將其分為三卷或五卷,本次編輯決定恢復為兩卷,以符合歷史紀錄。另外,揚玄操曾將《難經》分為十三類,本次編輯也不會遵循,相關說明詳見後續的綜合考察部分。

  5. 在《本義》中引用的各種文獻和學者,我們都將詳細列出其名稱。若無明確引用,僅有"愚按"或"愚謂"等詞,則代表這些觀點來自編者的個人見解。設置的問題討論,也是同樣的道理。

  6. 在《本義》中引用各家學說時,有些是以文義的關聯性來決定引用順序,有些則是根據學說的價值高低來排列。若非以上兩種情況,則是按照學者出現的時代先後來排序。

  7. 《難經》的八十一篇,是扁鵲從《內經》和《靈樞》中摘錄,再以問答形式呈現。之前的注釋家都未考究其來源,本次編輯將對每一篇文章的來源進行詳細考證。對於無法考據的部分,我們將在第七篇中舉例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