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壽

《難經本義》~ 序 (2)

回本書目錄

序 (2)

1.

醫之為道聖矣!自神農氏,凡草木金石,可濟夫夭死札瘥,悉列諸經。而《八十一難》,自秦越人推本軒、岐、鬼臾區之書,發難析疑,論辨精詣,鬼神無遁情,為萬世法,其道與天地並立,功豈小補也哉。且夫人以七尺之軀,五臟百骸受病,六氣之診,乃繫於三指點按之下,一呼一吸之間,無有形影。

特切其洪、細、濡、伏若一發,苟或謬誤,則脈生而藥死之矣!而可輕以譚醫,而可易以習醫邪?寓鄞滑伯仁,故家許,許去東垣近,蚤為李氏之學,遂名於醫。予雅聞之,未識也。今年秋來,遺所撰《難經本義》,閱之使人起敬。有是哉,君之精意於醫也。條釋圖陳,脈絡尺寸,部候虛實,簡而通,決而明。

予雖未嘗學,而思亦周半矣。嗚呼!醫之道,生道也。道行則生意充宇宙,澤流無窮,人以壽死,是則往聖之心也。世之學者,能各置一通於側,而深求力討之,不為良醫也者幾希。嗚呼!越人我師也,伯仁不為我而刊諸梓,與天下之人共之,是則伯仁之心也,故舉其大指為序。

至正二十五年龍集甲辰十月既望翰林學士承旨榮祿大夫知制誥兼修國史張翥序

白話文:

[序]

醫學這門學問可謂是崇高無比!從神農氏開始,所有能夠用來救治疾病,無論是來自草木或是金石的療效,都被詳細地記載在醫經之中。《八十一難》一書,由秦越人根據黃帝、岐伯和鬼臾區的醫書,深入解析疑難,精闢地進行論辯,其內容深入到連鬼神都無法隱瞞真實情況,成為後世遵循的法則。這門學問的價值與天地同在,其功績豈是微不足道的?

人的身體雖只有七尺長,但內藏五臟六腑,一旦生病,醫生只需通過手指在脈搏上的輕觸,就能診斷出病情,這種能力是無形無影的。然而,如果診斷稍有差錯,就可能導致原本健康的人因藥物而喪命!因此,我們怎能輕率地談論醫學,又怎能輕易地學習醫學呢?

滑伯仁,寓居鄞縣,出身於醫學世家。他的家族與東垣相鄰,早年便學習李氏的醫學,因而成名。我雖然早就聽聞他的名聲,卻未曾親自見過他。今年秋天,他寄來了自己編纂的《難經本義》,讀後令人肅然起敬。他對於醫學的理解如此深刻!他以圖表和文字解釋各種理論,詳細描述脈絡的長短,清楚說明各部位的虛實,簡潔而全面,明確而清晰。

我雖未曾學習醫學,但他的思想已經深深影響了我。啊!醫學,就是生命的學問。當醫學的真諦得以傳播,生命的力量就會充滿整個宇宙,恩澤無盡,人們可以健康地生活直至自然死亡,這正是古聖先賢的心願。世間的學子們,如果能將這些知識放在身邊,深入研究,勤奮探索,那麼成為出色的醫生的可能性就很大。啊!秦越人是我的老師,滑伯仁並非為了我一個人而出版這些著作,而是要與天下的人都分享,這正是滑伯仁的心願。因此,我在此概述其主要觀點,作為序言。

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龍集甲辰十月既望,翰林學士承旨榮祿大夫知制誥兼修國史張翥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