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壽

《難經本義》~ 下卷 (22)

回本書目錄

下卷 (22)

1. 下卷

八十難曰:經言有見如入,有見如出者,何謂也?然,所謂有見如入者,謂左手見氣來至乃內針,針入見氣盡乃出針,是謂有見如入,有見如出也。

所謂有見如入下,當欠「有見如出」四字。如,讀若而。《孟子》書:望道而未之見。而,讀若如。蓋通用也。

有見而入出者,謂左手按穴,待氣來至乃下針,針入候其氣應盡而出針也。

八十一難曰:經言無實實虛虛,損不足而益有餘,是寸口脈耶?將病自有虛實耶?其損益奈何?然:是病非謂寸口脈也,謂病自有虛實也。假令肝實而肺虛,肝者木也,肺者金也,金木當更相平,當知金平木。假令肺實而肝虛,微少氣,用針不補其肝,而反重實其肺,故曰實實虛虛,損不足而益有餘。此者中工之所害也。

是病二字,非誤即衍。肝實肺虛,金當平木,如七十五難之說。若肺實肝虛,則當抑金而扶木也。用針者乃不補其肝,而反重實其肺,此所謂實其實而虛其虛,損不足而益有餘,殺人必矣。中工,中常之工,猶云粗工也。

按《難經》八十一篇,篇辭甚簡,然而榮衛度數,尺寸位置,陰陽王相,臟腑內外。脈法病能,經絡流注,針刺穴俞,莫不該盡。而此篇尤創艾切切,蓋不獨為用針者之戒,凡為治者皆所當戒,又絕筆之微意也。於乎!越人當先秦戰國時,與《內經·靈樞》之出不遠,必有得以口授面命,傳聞曄曄者,故其見之明而言之詳,不但如史家所載長桑君之遇也。邵氏乃謂經之當難者,未必止此八十一條。

噫!猶有望於後人歟!

白話文:

[下卷]

第八十個難題問道:經典說的「有見如入」和「有見如出」是什麼意思?回答是:所謂「有見如入」,指的是左手感覺到氣來了,就下針,等到針刺入後感覺氣散盡了,就把針取出。這就是所謂的「有見如入,有見如出」。

(原文的「所謂有見如入下」應該少寫了「有見如出」四個字。「如」字,讀音同「而」。就像《孟子》書中說的:「渴望道卻沒見到。」「而」字,讀音同「如」。這是古時候通用的用法。)

「有見而入出」,是指左手按住穴位,等待氣的到來才下針,針刺入後觀察氣的反應,等氣散盡了就出針。

第八十一個難題問道:經典說的「無實實虛虛,損不足而益有餘」,是指寸口脈的情況呢?還是指疾病本身就有虛實之分?而它的損益方法又是什麼呢?回答是:這句話說的是疾病,不是指寸口脈,指的是疾病本身就有虛實之分。舉例來說,如果肝實而肺虛,肝屬木,肺屬金,金木之間應該互相平衡,要知道金可以平衡木。如果肺實而肝虛,氣息微弱,用針時不補肝,反而加重肺的實證,這就是所謂的「實實虛虛,損不足而益有餘」。這種情況是庸醫造成的危害。

(原文的「是病」這兩個字,不是誤寫就是多餘的。肝實肺虛時,金要平衡木,就像第七十五個難題說的。如果肺實肝虛,就應該抑制金而扶助木。用針的人不補肝,反而加重肺的實證,這就是所謂的「實其實而虛其虛,損不足而益有餘」,這樣一定會害死人。中工,指的是醫術普通的醫生,也就是說庸醫。)

綜觀《難經》的八十一個難題,雖然文字簡短,但是關於營衛運行的度數、尺寸位置、陰陽生剋、臟腑內外、脈象、病理、經絡循行、針刺穴位等,都已涵蓋其中。而這一篇(第八十一難)尤其提出了切實的警告,不僅僅是對用針的人提出的告誡,凡是從事醫療工作的人都應該警惕,這也是作者要傳達的深遠用意啊!唉!扁鵲(越人)生活在先秦戰國時期,與《內經·靈樞》成書的時代相隔不遠,一定有人可以口頭傳授、當面指點,所以他的見解才能如此精闢,言論如此詳盡,不僅僅是如同史書記載的長桑君的傳授而已。邵氏認為,《難經》的難題可能不只這八十一條。

唉!希望後人能繼續研究探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