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壽

《難經本義》~ 下卷 (19)

回本書目錄

下卷 (19)

1. 下卷

七十三難曰:諸井者,肌肉淺薄,氣少不足使也,刺之奈何?然:諸井者木也,滎者火也,火者木之子,當刺井者,以滎瀉之,故經言補者不可以為瀉,瀉者不可以為補,此之謂也。

諸經之井,皆在手足指梢肌肉淺薄之處,氣少不足使為補瀉也。故設當刺井者,只瀉其滎,以井為木,滎為火,火者木之子也。詳越人此說,專為瀉井者言也。若當補井,則必補其合。故引經言補者不可以為瀉,瀉者不可以為補,各有攸當也,補瀉反則病益篤,而有實實虛虛之患,可不謹歟。

七十四難曰:經言春刺井,夏刺滎,季夏刺俞,秋刺經,冬刺合者,何謂也?然:春刺井者,邪在肝。夏刺榮者,邪有心。季夏刺俞者,邪在脾。秋刺經者,邪在肺。冬刺合者,邪在腎。

滎俞之系四時者,以其邪各有所在也。

其肝心脾肺腎,而繫於春夏秋冬者。何也?然:五臟一病,輒有五也。假令肝病,色青者肝也,臊臭者肝也,喜酸者肝也,喜呼者肝也,喜泣者肝也,其病眾多,不可盡言也。四時有數,而並繫於春夏秋冬者也。針之要妙,在於秋毫者也。

五臟一病,不止於五,其病尤眾多也。雖其眾多,而四時有數,而並繫於春夏秋冬,及井滎俞經合之屬也,用針者必精察之。

詳此篇文義,似有缺誤。今且依此解之,以俟知者。

七十五難曰:經言東方實,西方虛,瀉南方,補北方,何謂也?然:金木水火土,當更相平。東方木也,西方金也。木欲實,金當平之;火欲實,水當平之;土欲實,木當平之;金欲實,火當平之;水欲實,土當平之。東方肝也,則知肝實。西方肺也,則知肺虛。瀉南方火,補北方水,南方火,火者木之子也,北方水,水者木之母也,水勝火,子能令母實,母能令子虛,故瀉火補水,欲令金不得平木也。經曰:不能治其虛,何問其餘?此之謂也。

(有圖。)

金不得平木,「不」字疑衍。

東方實,西方虛,瀉南方,補北方者,木金火水欲更相平也。木火土金水之欲實,五行之貪勝而務權也。金木水火土之相平,以五行所勝而制其貪也。經曰:一臟不平,所勝平之。東方肝也,西方肺也,東方實則知西方虛矣。若西方不虛,則東方安得而過於實耶?或瀉或補,要亦抑其甚而濟其不足,損過就中之道也。水能勝火,子能令母實,母能令子虛。

瀉南方火者,奪子之氣,使母實之有餘;補北方水者,益子之氣,使不食於母也。如此則過者退而抑者進,金得平其木,而東西二方,無復偏勝偏虧之患矣。越人之意,大抵謂東方過於實,而西方之氣不足,故瀉火以抑其木,補水以濟其金,是乃使金得與水相停,故曰欲令金得平木也。若曰欲令金不得平木,則前後文義窒礙,竟說不通。

白話文:

[下卷]

第七十三難說:那些井穴,位於肌肉淺薄的地方,氣血較少,不足以直接使用補瀉手法,那要如何針刺呢? 回答是:井穴屬性為木,滎穴屬性為火,火是木的兒子,所以當要針刺井穴時,要用瀉滎穴的方式來處理。因此經文說:「補法不可當作瀉法,瀉法不可當作補法」,就是這個意思。

各經脈的井穴,都在手足指尖肌肉淺薄的地方,氣血少,不足以進行補瀉操作。所以當要針刺井穴時,只能瀉其滎穴,因為井穴屬木,滎穴屬火,火是木的兒子。仔細研究扁鵲的說法,他專門針對要瀉井穴的情況來說。如果要補井穴,就必須補其合穴。因此引用經文「補不可為瀉,瀉不可為補」,說明各有其適用之處。補瀉反過來,病會更加嚴重,會有實證更加實,虛證更加虛的危害,不可不謹慎啊。

第七十四難說:經文說春天刺井穴,夏天刺滎穴,季夏刺俞穴,秋天刺經穴,冬天刺合穴,這是什麼意思呢? 回答是:春天刺井穴,是因為邪氣在肝;夏天刺滎穴,是因為邪氣在心;季夏刺俞穴,是因為邪氣在脾;秋天刺經穴,是因為邪氣在肺;冬天刺合穴,是因為邪氣在腎。

滎、俞穴與四季相應,是因為邪氣各有所屬。

為什麼將肝、心、脾、肺、腎與春夏秋冬相連呢?回答是:五臟一旦生病,就會有五種相關的表現。例如肝病,顏色會發青,有臊臭味,喜好酸味,喜歡呼氣,容易哭泣,其病症繁多,無法一一列舉。四季有一定的規律,所以將五臟與春夏秋冬相對應。針灸的精要之處,就在於細微之處。

五臟的疾病,不只表現在五種方面,其病症更加繁多。雖然病症繁多,但四季是有規律的,所以與春夏秋冬以及井、滎、俞、經、合等穴位相關。運用針灸的人必須仔細觀察。

仔細推敲這篇文章的含義,似乎有些缺漏錯誤。現在姑且依照這樣來解釋,以等待後來的賢者指正。

第七十五難說:經文說「東方實,西方虛,瀉南方,補北方」,這是什麼意思呢? 回答是:金、木、水、火、土五行,應當互相平衡。東方屬木,西方屬金。木若過實,應當平息金;火若過實,應當平息水;土若過實,應當平息木;金若過實,應當平息火;水若過實,應當平息土。東方是肝臟所屬,所以知道肝實;西方是肺臟所屬,所以知道肺虛。瀉南方火,補北方水,南方火是木的兒子,北方水是木的母親。水能剋火,兒子能使母親強盛,母親能使兒子虛弱,所以瀉火補水,是要讓金無法平息木。經文說:「不能治療虛證,還問什麼其他的呢?」,就是這個意思。

(有圖。)

「金不得平木」中的「不」字,可能是衍生的文字。

東方實,西方虛,瀉南方,補北方,是要使木、金、火、水這四者互相平衡。木、火、土、金、水都想要強盛,是五行貪圖強盛而爭奪權力的表現。而金、木、水、火、土的互相平衡,是用五行相剋的原理來制約它們的貪慾。經文說:「一個臟腑不平衡,就用它所剋制的來平衡它。」東方是肝臟所屬,西方是肺臟所屬,東方如果過於強盛,那麼就知道西方虛弱了。如果西方不虛弱,東方又怎麼會過於強盛呢?或瀉或補,其實也是要抑制過盛的,扶持不足的,這是損有餘而補不足的原則。水能剋火,兒子能使母親強盛,母親能使兒子虛弱。

瀉南方火,是奪走兒子的氣,使母親更加強盛;補北方水,是增強兒子的氣,使母親不至於過度消耗。這樣一來,過盛的就會退去,虛弱的就會提升,金就能夠平衡木,東西兩方就不會再有偏盛偏衰的弊病了。扁鵲的意思,大抵是說東方過於強盛,而西方的氣不足,所以瀉火來抑制木,補水來扶持金,這樣才能使金與水相平衡,所以說「要讓金可以平衡木」。如果說「要讓金無法平衡木」,那麼前後文義就會矛盾,完全說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