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壽

《難經本義》~ 上卷 (9)

回本書目錄

上卷 (9)

1. 上卷

脈有一呼再,一吸再至;有一呼三至,一吸三至;有一呼四至,一吸四至;有一呼五至,一吸五至;有一呼六至,一吸六至;有一呼一至,一吸一至;有再呼一至,再吸一至;有呼吸再至。脈來如此,何以別知其病也?

此再舉損至之脈為問答也。蓋前之損至,以五臟自病,得之於內者而言;此則以經絡血氣為邪所中之微甚,自外得之者而言也。其日呼吸再至,即一呼一至,一吸一至之謂。疑衍文也。

然:脈來一呼再至,一吸再至,不大不小曰平。一呼三至,一吸三至,為適得病。前大後小,即頭痛目眩。前小後大,即胸滿短氣。一呼四至,一吸四至,病欲甚。脈洪大者,苦煩滿,沉細者,腹中痛。滑者傷熱,澀者中霧露。一呼五至,一吸五至,其人當困。沉細,夜加浮大,晝加不大不小,雖困可治。

其有小大者為難治。一呼六至,一吸六至,為死脈也。沉細夜死,浮大晝死。一呼一至,一吸一至,名曰損。人雖能行,猶當著床,所以然者,血氣皆不足故也。再呼一至,再吸一至,呼吸再至(此四字即前衍文),名曰無魂。無魂者,當死也。人雖能行,名曰行屍。

一息四至,是為平脈,一呼三至,一吸三至,是一息之間,脈六至,比之平人多二至,故曰適得病未甚也。然又以前大後小,前小後大而言病能也。前後非言寸尺,猶十五難前曲後居之前後,以始未言也。一呼四至,一吸四至,病欲甚矣。故脈洪大者,苦煩滿,病在高也。沉細者,腹中痛,病在下也。

各以其脈言之。滑為傷熱者,熱傷氣而不傷血,血自有餘,故脈滑也。澀為中霧露者,霧露之寒,傷人榮血,血受寒,故脈澀也。一呼五至,一吸五至,其人困矣。若脈更見浮大沉細,則各隨晝夜而加劇。以浮大順晝,陽也;沉細順夜,陰也。若不見二者之脈,人雖困猶可治。

小大,即沉細浮大也。一呼六至,一吸六至,增之極也,故為死脈。沉細夜死,浮大晝死,陰遇陰,陽遇陽也。一呼一至,一吸一至,名曰損,以血氣皆不足也。再呼一至,再吸一至,謂兩息之間脈再動,減之極也。經曰:形氣有餘,脈氣不足者死。故曰無魂而當死也。

上部有脈,下部無脈,其人當吐,不吐者死。上部無脈,下部有脈,雖困無能為害。所以然者,譬如人之有尺,樹之有根。枝葉雖枯槁,根本將自生;脈有根本,人有元氣,故知不死。

譬如二字,當在人之有尺下。

此又以脈之有無,明上下部之病也。紀氏曰:上部有脈,下部無脈,是邪實並幹上,即當吐也。若無吐證,為上無邪而下氣竭,故云當死。東垣李氏曰:下部無脈,此木鬱也。飲食過飽,填塞於胸中太陰之分,而春陽之令不得上行故也,是為木鬱。木鬱則達之,謂吐之是也。

白話文:

脈搏的跳動,在一呼一吸之間各有不同的次數。有的是一呼跳兩次,一吸也跳兩次;有的是一呼跳三次,一吸也跳三次;有的是一呼跳四次,一吸也跳四次;有的是一呼跳五次,一吸也跳五次;有的是一呼跳六次,一吸也跳六次;有的是一呼跳一次,一吸也跳一次;有的是兩次呼吸才跳一次;還有的是呼吸一次跳兩次。脈搏跳動如此不同,要如何分辨是什麼病呢?

這裡再次提出脈搏快慢的問題,用問答的方式來解釋。之前所說的脈搏快慢,是指五臟自身生病,從身體內部產生的;而這裡則是說因為經絡血氣受到外邪侵擾,病情的輕重不同,從外部感染所導致的。其中所說的「呼吸再至」,就是指一呼一吸都跳一次的意思。這句話可能是多餘的。

脈搏在一呼一吸之間跳兩次,而且不大不小,這是正常的脈象。一呼一吸之間跳三次,表示剛得病。如果脈搏前段比較大,後段比較小,代表有頭痛、頭暈的症狀;如果脈搏前段比較小,後段比較大,代表胸悶、呼吸短促。一呼一吸之間跳四次,表示病情正在加重。如果脈象洪大,代表心裡煩躁、胸腹脹滿;如果脈象沉細,代表腹痛。如果脈象滑利,代表受到熱邪侵襲;如果脈象澀滯,代表受到霧露寒氣的侵擾。一呼一吸之間跳五次,表示身體感到疲勞困乏。如果脈象沉細,晚上會更加嚴重;如果脈象浮大,白天會更加嚴重,如果脈象不大不小,雖然感到疲勞,但還有治癒的機會。

如果脈搏忽大忽小,就比較難治療。一呼一吸之間跳六次,就屬於死脈了。脈象沉細,晚上會死亡;脈象浮大,白天會死亡。一呼一吸之間只跳一次,叫做「損脈」。即使人還能活動,也應該臥床休息,這是因為體內血氣不足所造成的。兩次呼吸才跳一次,或者呼吸一次跳兩次(這四個字是之前重複的),叫做「無魂脈」。有這種脈象的人,就快要死了。即使人還能活動,也只是像行屍走肉一般。

呼吸一次脈搏跳四次,這是正常的脈象。一呼一吸之間跳三次,也就是一息之間脈搏跳六次,比正常人多跳了兩次,所以說是剛得病,而且病情還不嚴重。但又說脈搏前段大後段小,前段小後段大,可以判斷病症的輕重。這裡所說的前後,並不是指寸關尺,而是像《難經》第十五難所說的前後,是指脈搏的開始和結束。一呼一吸之間跳四次,表示病情正在加重。所以脈象洪大,代表心裡煩躁、胸腹脹滿,病在上部;脈象沉細,代表腹痛,病在下部。

各種脈象可以反映不同的病症。脈象滑利是因為熱邪傷了氣,但是沒有傷到血,血仍有餘,所以脈搏滑利。脈象澀滯是因為受到霧露的寒氣侵襲,傷了身體的營血,血受到寒邪的侵襲,所以脈搏澀滯。一呼一吸之間跳五次,表示身體已經很虛弱了。如果脈象又呈現浮大和沉細的變化,病情就會隨著白天和夜晚的交替而加重。脈象浮大,是順應白天的陽氣;脈象沉細,是順應夜晚的陰氣。如果沒有出現這兩種脈象的變化,即使身體疲勞虛弱,還是可以醫治。

忽大忽小,就是指脈象的沉細和浮大。一呼一吸之間跳六次,是脈搏跳動的極致,所以是死脈。脈象沉細,晚上會死亡;脈象浮大,白天會死亡,這是因為陰氣遇到陰氣,陽氣遇到陽氣。一呼一吸之間只跳一次,叫做「損脈」,因為身體的血氣都非常不足。兩次呼吸才跳一次,就是指兩次呼吸之間脈搏才跳動一次,這是脈搏跳動的極致減緩。經書上說:形體和氣有餘,而脈氣不足的人會死亡。所以說這種脈象叫做「無魂」,代表即將死亡。

如果上部有脈,下部沒有脈,表示這個人應該會吐,如果沒有吐出來,就會死亡。如果上部沒有脈,下部有脈,即使身體虛弱也不會有危險。這是因為人有尺脈,像樹有根一樣。即使枝葉枯槁,根本仍然可以自己生長;脈搏有根本,人體有元氣,所以不會死亡。

「譬如」這兩個字,應該在「人之有尺」的後面。

這裡又以脈搏的有或無,來判斷上下部的疾病。紀氏認為:上部有脈,下部沒有脈,表示邪氣積聚在上部,所以應該要吐出來。如果沒有吐出來的症狀,就表示上部沒有邪氣,而是下部的氣已經枯竭,所以說會死亡。東垣李氏認為:下部沒有脈,這是因為肝木鬱結。飲食過多,阻塞在胸中太陰(脾)的位置,使春天的陽氣無法上升,所以導致肝木鬱結。肝木鬱結就要疏通,也就是用吐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