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壽

《難經本義》~ 下卷 (14)

回本書目錄

下卷 (14)

1. 下卷

詳見《靈樞》二十四篇厥逆也。

入連在腦者,名真頭痛。

真頭痛,其痛甚,腦盡痛,手足青至節,死不治。蓋腦為髓海,真氣之所聚,卒不受邪,受邪則死。

其五臟氣相干,名厥心痛。

《靈樞》載厥心痛凡五,胃心痛,腎心痛,脾心痛,肝心痛,肺心痛,皆五臟邪氣相干也。

其痛甚,但在心,手足青者,即名真心痛。其真心痛者,旦發夕死,夕發旦死。

《靈樞》曰:真心痛,手足青至節,心痛甚,為真心痛。又七十一篇曰:少陰者,心脈也。心者,五臟六腑之大主也。心為帝王,精神之所舍,其藏堅固,邪不能客,客之則傷心,心傷則神去,神去則死矣。其真心痛者,真字下當欠一頭字,蓋閥文也。手足青之青,當作清,冷也。

六十一難曰:經言望而知之謂之神,聞而知之謂之聖,問而知之謂之工,切脈而知之謂之巧,何謂也?然:望而知之者,望見其五色,以知其病。

《素問·五臟生成篇》曰:色見青如草茲者死,黃如積實者死,黑如炲者死,赤如衃血者死,白如枯骨者死。此五色之見死者也。青如翠羽者生,赤如雞冠者生,黃如蟹腹者生,白如豕膏者生,黑如鳥羽者生。此五色之見生也。生於心,欲如以鎬裹朱。生於肺,欲如以縞裹紅。

生於肝,欲如以縞裹鉗。生於脾,欲如以縞裹栝樓實。生於腎,欲如以縞裹紫。此五臟生色之外榮也。《靈樞》四十九篇曰:青黑為痛,黃赤為熱,白為寒。又曰:赤色出於兩顴,大如拇指者,病雖小愈,必卒死。黑色出於庭(庭者顏也),大如拇指,必不病而卒。又七十四篇曰:診血脈者,多赤多熱,多青多痛,多黑為久痹,多黑、多赤、多青皆見者,為寒熱身痛。面色微黃,齒垢黃,爪甲上黃,黃疽也。

又如驗產婦,面赤舌青,母活子死;面青舌青,沫出,母死子活;唇口俱青,子母俱死之類也。袁氏曰:五臟之色見於面者,各有部分,以應相生相剋之候,察之以知其病也。

聞而知之者,聞其五音以別其病。

四明陳氏曰:五臟有聲,而聲有音。肝聲呼,音應角,調而直。音聲相應則無病,角亂則病在肝。心聲笑,音應徵,和而長。音聲相應則無病,徵亂則病在心。脾聲歌,音應宮,大而和。音聲相應則無病,宮亂則病在脾。肺聲哭,音應商,輕而勁。音聲相應則無病,商亂則病在肺。

腎聲呻,音應羽,沉而深。音聲相應則無病,羽亂則病在腎。袁氏曰:聞五臟五聲,以應五音之清濁,或互相勝負,或其音嘶嘎之類;別其病也。

此一節,當於《素問》陰陽應象論、金匱真言諸篇言五臟聲音,及三十四難云云求之,則聞其聲足以別其病也。

問而知之者,問其所欲五味,以知其病所起所在也。

《靈樞》六十三篇日:五味入口,各有所走,各有所病。酸走筋,多食之,令人癃。咸走血,多食之,令人渴。辛走氣多食之,令人洞心。辛與氣俱行,故辛入心而與汗俱出。苦走骨,多食之,令人變嘔。甘走肉,多食之,令人惋心(悗音悶)。推此則知問其所欲五味,以知其病之所起所在也。

白話文:

詳細內容可參考《靈樞》第二十四篇關於厥逆的論述。

如果疼痛深入到腦部,就稱為真頭痛。

真頭痛的疼痛非常劇烈,整個腦部都會疼痛,而且手腳會呈現青紫色,直到關節處,這種情況是無法治癒的,必然會死亡。這是因為腦部是髓海,是真氣聚集的地方,一般情況下不會受到邪氣侵襲,一旦受到邪氣侵襲就會導致死亡。

五臟的氣互相干擾,這種情況稱為厥心痛。

《靈樞》記載厥心痛分為五種,分別是胃心痛、腎心痛、脾心痛、肝心痛和肺心痛,這些都是五臟邪氣互相干擾所導致的。

如果疼痛非常劇烈,只集中在心臟部位,且手腳呈現青紫色,這就稱為真心痛。患上真心痛的人,早上發病,晚上就會死亡;晚上發病,早上就會死亡。

《靈樞》說:真心痛的症狀是手腳青紫直到關節,心臟劇烈疼痛,這就是真心痛。另外,第七十一篇提到:少陰經脈屬於心脈。心臟是五臟六腑的主宰。心臟如同帝王,是精神的居所,其本身堅固,邪氣難以侵入。一旦邪氣入侵就會傷害心臟,心臟受損就會導致精神渙散,精神渙散就會死亡。這裡的「真心痛」的「真」字,應該是缺少一個「頭」字,應該是個閥門的「閥」字。手腳青紫的「青」,應當寫成「清」,是指手腳冰冷。

《難經》第六十一難中說:通過觀察就能診斷疾病,稱為「神」;通過聽聲音就能診斷疾病,稱為「聖」;通過詢問就能診斷疾病,稱為「工」;通過把脈就能診斷疾病,稱為「巧」。這是什麼意思呢?回答是:通過觀察就能診斷疾病,是指觀察患者的氣色,從而判斷疾病。

《素問·五臟生成篇》說:臉色呈現青色如青草時,表示死亡;臉色呈現黃色如堆積的土塊時,表示死亡;臉色呈現黑色如煤灰時,表示死亡;臉色呈現紅色如凝結的血塊時,表示死亡;臉色呈現白色如枯骨時,表示死亡。這些都是臉上出現死相的表現。臉色呈現青色如翠鳥羽毛時,表示生命力旺盛;臉色呈現紅色如雞冠時,表示生命力旺盛;臉色呈現黃色如螃蟹腹部時,表示生命力旺盛;臉色呈現白色如豬油時,表示生命力旺盛;臉色呈現黑色如鳥羽時,表示生命力旺盛。這些都是臉上出現生機的表現。心臟的正常顏色應該像用紅布包裹的朱砂,肺臟的正常顏色應該像用白布包裹的紅色,肝臟的正常顏色應該像用白布包裹的青色,脾臟的正常顏色應該像用白布包裹的栝樓果實,腎臟的正常顏色應該像用白布包裹的紫色。這些是五臟健康的表現在外部的呈現。《靈樞》第四十九篇說:青色和黑色代表疼痛,黃色和紅色代表熱症,白色代表寒症。另外還說:如果兩頰出現紅暈,如同拇指大小,即使病情稍有好轉,也一定會突然死亡。如果臉部(這裡指額頭)出現黑斑,如同拇指大小,即使沒有生病,也一定會突然死亡。第七十四篇提到:診斷血脈時,紅色多代表熱,青色多代表疼痛,黑色多代表慢性痹症。如果同時出現黑、紅、青三種顏色,表示身體有寒熱交雜的疼痛。臉色微微發黃,牙垢發黃,指甲發黃,這都是黃疸的表現。

另外,例如檢查產婦時,如果面色發紅舌頭發青,通常是母親存活,孩子死亡;如果面色發青,舌頭發青,口吐白沫,通常是母親死亡,孩子存活;如果嘴唇和口部都發青,那麼母親和孩子都會死亡。袁氏認為:五臟的氣色在臉上的不同部位都有所反應,與五行相生相剋的規律相應,觀察這些就能判斷疾病。

通過聽聲音來判斷疾病,是指通過聽患者發出的五種聲音來辨別疾病。

四明陳氏認為:五臟都有其各自的聲音,而聲音又分為不同的音調。肝臟的聲音是呼喊,音調應當是角音,調和而正直。如果聲音與音調相應,就沒有疾病;如果角音混亂,那麼疾病就出在肝臟。心臟的聲音是笑,音調應當是徵音,平和而悠長。如果聲音與音調相應,就沒有疾病;如果徵音混亂,那麼疾病就出在心臟。脾臟的聲音是歌唱,音調應當是宮音,寬大而平和。如果聲音與音調相應,就沒有疾病;如果宮音混亂,那麼疾病就出在脾臟。肺臟的聲音是哭泣,音調應當是商音,輕快而有力。如果聲音與音調相應,就沒有疾病;如果商音混亂,那麼疾病就出在肺臟。腎臟的聲音是呻吟,音調應當是羽音,低沉而深遠。如果聲音與音調相應,就沒有疾病;如果羽音混亂,那麼疾病就出在腎臟。袁氏認為:通過聽五臟的五種聲音,來對應五音的清濁,或者相互制約,或者聲音嘶啞等情況,從而判斷疾病。

關於這一部分內容,應當結合《素問》的《陰陽應象論》、《金匱真言》等篇章中關於五臟聲音的描述,以及《難經》第三十四難的論述來理解,就可以通過聽聲音來判斷疾病。

通過詢問來判斷疾病,是指詢問患者想吃哪種味道的食物,從而判斷疾病的起因和位置。

《靈樞》第六十三篇說:五種味道的食物進入體內後,會分別走向不同的部位,並對應不同的疾病。酸味走筋,多吃會導致小便不通暢。鹹味走血,多吃會導致口渴。辛辣味走氣,多吃會導致心悸。辛辣與氣同行,所以辛辣味進入心臟會隨著汗液排出。苦味走骨,多吃會導致嘔吐。甜味走肉,多吃會導致心煩(心悶)。由此可以推斷,通過詢問患者想吃哪種味道的食物,就可以判斷疾病的起因和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