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經本義》~ 下卷 (15)
下卷 (15)
1. 下卷
袁氏日:問其所欲五味中,偏嗜偏多食之物,則知藏氣有偏勝偏絕之候也。
切脈而知之者,診其寸口,視其虛實,以知其病,病在何臟腑也。
診寸口,即第一難之義。視虛實,見六難並四十八難。王氏脈法贊日:脈有三部,尺寸及關。榮衛流行,不失衡銓。腎沉心洪,肺浮肝弦。此自常經,不失銖分。出入升降,漏刻周旋,水下二刻,脈一周身,旋覆寸口,虛實見焉。此之謂也。
經言以外知之曰聖,以內知之曰神,此之謂也。
以外知之望聞,以內知之問切也。神,微妙。聖,通明也。又總結之,言神聖則功巧在內矣。
六十二難曰:藏井滎有五,府獨有六者,何謂也?然:府者陽也,三焦行於諸陽,故置一俞,名曰原。府有六者,亦與三焦共一氣也。
藏之井滎有五,謂井、滎、俞、經、合也。府之井滎有六,以三焦行於諸陽,故又置一俞而名曰原。所以府有六者,與三焦共一氣也。虞氏日:此篇疑有缺誤,當與六十六難參考。
六十三難曰:《十變》言五臟六腑滎合,皆以井為始者,何也?然:井者,東方春也,萬物之始生,諸汯行喘息,蜎飛蠕動,當生之物,莫不以春生,故歲數始於春,日數始於甲,故以井為始也。
十二經所出之穴,皆謂之井,而以為滎俞之始者,以井主東方木。木者①春也,萬物發生之始。諸蚑者行,喘者息。息謂噓吸氣也。公孫洪傳作蚑行喙息,義尤明白。蜎者飛,蠕者動,皆蟲豸之屬。凡當生之物,皆以春而生。是以歲之數則始於春,日之數則始於甲,人之滎合則始於井也。
馮氏日:井,谷井之井,泉源之所出也。四明陳氏日:經穴之氣所生,則自井始。而溜滎注俞,過經入合,故以萬物及歲數日數之始為譬也。
六十四難曰:《十變》又言陰井木,陽井金;陰滎火,陽滎水;陰俞土,陽俞土;陰經金,陽經火;陰合水,陽合土。有圖。
十二經起於井穴,陰井為木,故陰井木生陰滎火。陰滎火生陰俞土,陰俞土生陰經金,陰經金生陰合水。陽井為金,故陽井金生陽滎水,陽滎水生陽俞木,陽俞木生陽經火,陽經火生陽合土。
陰陽皆不同,其意何也?然:是剛柔之事也。陰井乙木,陽井庚金。陽井庚,庚者乙之剛也;陰井乙,乙者庚之柔也。乙為木,故言陰井木也;庚為金,故言陽井金也。余皆仿此。
剛柔者,即乙庚之相配也。十干所以自乙庚而言者,蓋諸臟腑穴皆始於井,而陰脈之井始於乙木,陽脈之井始於庚金,故自乙庚而言剛柔之配。而其餘五行之配,皆仿此也。丁氏日:剛柔者謂陰井木,陽井金,庚金為剛,乙木為柔。陰滎火,陽滎水,壬水為剛,丁火為柔。陰俞土,陽俞木,甲木為剛,己土為柔。
陰經金,陽經火,丙火為剛,辛金為柔。陰合水,陽合土,戊土為剛,癸水為柔。蓋五行之道,相生者母子之義,相剋相制者夫婦之類。故夫道皆剛,婦道皆柔,自然之理也。《易》曰:分陰分陽,迭用柔剛。其是之謂歟。
白話文:
袁氏說:詢問病人喜歡的五味中,特別偏好或吃得特別多的食物,就能知道他體內臟腑的氣有偏盛或偏衰的徵兆。
通過切脈來了解病情,是診斷時切按寸口,觀察脈象的虛實,藉此得知病在哪個臟腑。
診斷寸口脈,是診脈的第一個難點。觀察脈象虛實,可參考《脈經》的「六難」和「四十八難」。王叔和的《脈法》中說:脈有三部,即寸、關、尺。營氣、衛氣在體內運行,不會失去平衡。腎脈沉而心脈洪大,肺脈浮而肝脈弦硬。這是正常的脈象,不會有絲毫偏差。氣血的出入升降,就像計時器一樣循環周而復始。水下漏兩刻的時間,脈氣運行一周身。通過巡視寸口脈,就能知道脈象的虛實。這就是這段話的意思。
《黃帝內經》說,能夠通過觀察外在表現來了解疾病,稱之為「聖」;能夠通過了解身體內在來掌握疾病,稱之為「神」。這就是它的意思。
通過望診、聞診來了解外在,通過問診、切診來了解內在。「神」是指非常精微的診斷技巧,「聖」是指通曉明瞭的診斷能力。總而言之,說「神聖」就是指診斷的功力在於深入了解內在。
《難經》第六十二難說:五臟的井穴、滎穴各有五個,而六腑卻各有六個,這是為什麼呢?答案是:六腑屬陽,三焦在陽經中運行,所以多了一個穴位,稱為原穴。六腑之所以有六個穴位,是因為它們和三焦共同協調運作。
五臟的井穴、滎穴有五個,指的是井穴、滎穴、俞穴、經穴、合穴。六腑的井穴、滎穴有六個,是因為三焦在陽經中運行,所以多了一個俞穴,稱為原穴。所以六腑有六個穴位,是與三焦共用一個氣。虞氏說:這一篇的內容可能有所缺漏錯誤,應該參考第六十六難來理解。
《難經》第六十三難說,《經脈別論》中說五臟六腑的滎穴、合穴都以井穴為開端,這是為什麼呢?答案是:井穴代表東方,屬於春天,是萬物開始生長的時候。各種氣息運行,所有生物都活動起來,凡是當季生長的生物,沒有不是在春天生長的。所以曆法以春天為開始,日期以甲為開始,所以滎穴、合穴以井穴為起始。
十二經脈所發出的穴位,都稱為井穴,而作為滎穴、俞穴的起點,是因為井穴主東方,屬木。木代表春天,是萬物發生的開始。所有的蟲子都開始爬行,各種生物開始呼吸,所謂「息」是指呼氣和吸氣。公孫洪的注解是「蚑行喙息」,意思更為清楚。「蜎」是指飛,「蠕」是指動,都是指蟲類的活動。凡是當季生長的生物,都因春天而生。因此,曆法以春天為始,日期以甲日為始,人體經脈的滎穴、合穴則以井穴為起始。
馮氏認為:井是水井的「井」,是泉水的源頭。四明陳氏認為:經穴的氣從井穴開始產生,然後流經滎穴,注入俞穴,經過經穴,進入合穴,因此用萬物、曆法、日期開始的例子來比喻。
《難經》第六十四難說,《經脈別論》又說:陰經的井穴屬木,陽經的井穴屬金;陰經的滎穴屬火,陽經的滎穴屬水;陰經的俞穴屬土,陽經的俞穴也屬土;陰經的經穴屬金,陽經的經穴屬火;陰經的合穴屬水,陽經的合穴屬土。圖例可以參考。
十二經脈的起點是井穴。陰經的井穴屬木,所以陰經井穴的木生陰經滎穴的火。陰經滎穴的火生陰經俞穴的土,陰經俞穴的土生陰經經穴的金,陰經經穴的金生陰經合穴的水。陽經的井穴屬金,所以陽經井穴的金生陽經滎穴的水,陽經滎穴的水生陽經俞穴的木,陽經俞穴的木生陽經經穴的火,陽經經穴的火生陽經合穴的土。
陰經和陽經的五行屬性都不一樣,這是為什麼呢?答案是:這是剛柔的關係。陰經的井穴屬乙木,陽經的井穴屬庚金。陽經的庚金,是乙木的剛強的一面;陰經的乙木,是庚金的柔和的一面。乙屬木,所以說陰經的井穴屬木;庚屬金,所以說陽經的井穴屬金。其餘的五行屬性都是這樣推導的。
所謂的剛柔,就是乙和庚的配合關係。之所以從乙和庚來說,是因為所有臟腑穴位的起點都是井穴,而陰經的井穴始於乙木,陽經的井穴始於庚金,所以從乙和庚來說明剛柔的配合。其餘五行的配屬,都是仿照這個道理。丁氏認為:剛柔是指陰經井穴屬木,陽經井穴屬金,庚金是剛,乙木是柔。陰經滎穴屬火,陽經滎穴屬水,壬水是剛,丁火是柔。陰經俞穴屬土,陽經俞穴屬木,甲木是剛,己土是柔。
陰經經穴屬金,陽經經穴屬火,丙火是剛,辛金是柔。陰經合穴屬水,陽經合穴屬土,戊土是剛,癸水是柔。五行之道,相生的是母子關係,相剋相制的是夫婦關係。所以丈夫是剛,妻子是柔,這是自然的道理。《易經》說:分陰分陽,輪流使用剛柔。說的就是這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