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壽

《難經本義》~ 上卷 (3)

回本書目錄

上卷 (3)

1. 上卷

三難曰:脈有大過,有不及,有陰陽相乘,有覆有溢,有關有格,何謂也?有圖

大過不及病脈也。關格覆溢死脈也。關格之說,《素問·六節藏象論》及《靈樞》第九篇、第四十九篇,皆主氣口人迎,以陽經取決於人迎,陰經取決於氣口也。今越人乃以關前關後言者。以寸為陽而尺為陰也。

然:關之前者,陽之動也,脈當見九分而浮,過者法曰大過,減者法曰不及。

關前為陽,寸脈所動之位。脈見九分而浮,九陽數,寸之位浮,陽脈是其常也。過,謂過於本位,過於常脈。不及,謂不及本位,不及常脈。是皆病脈也。

遂上魚為溢,為外關內格,此陰乘之脈也。

遂者,遂也,徑行而直前也。謝氏謂遂者,直上直下,殊無回於之生意,有旨哉。經曰:陰氣太盛,則陽氣不得相營也。以陽氣不得營於陰,陰遂上出而溢於魚際之分,為外關內格也。外關內格,謂陽外閉而不下,陰從而外出以格拒之,此陰乘陽位之脈也。

關以後者,陰之動也,脈當見一寸而沉,過者法曰大過,減者法曰不及。

關後為陰,尺脈所動之位,脈見一寸而沉,一寸陰數,尺之位沉,陰脈是其常也。過,謂過於本位,過於常脈。不及,謂不及本位,不及常脈。皆病脈也。

遂入尺為覆,為內關外格,此陽乘之脈也。

經曰:陽氣太盛,則陰氣不得相營也,以陰不得營於陽,陽遂下陷而覆於尺之分,為內關外格也。內關外格,謂陰內閉而不上,陽從而外入以格拒之,此陽乘陰位之脈也。

故曰覆溢。

覆,如物之覆,由上而傾於下也。溢,如水之溢,由內而出乎外也。

是其真藏之脈,人不病而死也。

覆溢之脈,乃孤陰獨陽,上下相離之診,故曰真藏之脈,謂無胃氣以和之也。凡人得此脈,雖不病猶死也。

此篇言陰陽之太過不及,雖為病脈,猶未至危殆。若遂上魚入尺,而為覆溢,則死脈也。此遂字最為切緊,蓋承上起下之要言。不然,則大過不及,陰陽相乘,關格覆溢,渾為一意,漫無輕重矣。或問:此篇之陰陽相乘,與二十篇之說同異?曰:此篇乃陰陽相乘之極而為覆溢,二十篇則陰陽更相乘而伏匿也。更之一字,與此篇遂字,大有徑庭。

更者,更互之更。遂者,直遂之遂。而覆溢與伏匿,又不能無辨。蓋覆溢為死脈,伏匿為病脈,故不可同日語也。

此書首三篇,乃越人開卷第一義也。一難言寸口,統陰陽關尺而言。二難言尺寸,以陰陽始終對待而言,關亦在其中矣。三難之覆溢,以陰陽關格而言,尤見關為津要之所。合而觀之,三部之義備矣。一二難言陰陽之常,三難言陰陽之變。

四難曰:脈有陰陽之法,何謂也?然:呼出心與肺,吸入腎與肝。呼吸之間,脾受穀味也,其脈在中。

白話文:

關於脈象,有過大、不及、陰陽互相影響、覆蓋、外溢、關閉、阻隔等現象,這是什麼意思呢?

所謂的過大和不及,都是生病的脈象。關閉和阻隔,以及覆蓋和外溢,都是死亡的脈象。關於關閉和阻隔的說法,《素問·六節藏象論》和《靈樞》第九篇、第四十九篇都認為,應該以氣口和人迎來判斷,人迎代表陽經,氣口代表陰經。但扁鵲卻以關前和關後來說明,這是因為他將寸脈視為陽,尺脈視為陰。

關之前,是陽氣活動的部位,正常的脈象應該在皮膚表面九分處浮現。如果脈象過於浮,就稱為過大;如果脈象不足,就稱為不及。

關前屬於陽,是寸脈跳動的部位。脈象如果在皮膚表面九分處浮現,這是陽脈的常態。所謂的「過」,是指脈象超出正常位置,過於常脈;「不及」,是指脈象達不到正常位置,不及常脈。這些都是生病的脈象。

如果脈象繼續向上,到達魚際部位,就稱為外溢,同時也形成了外關內格的現象,這是陰氣過盛侵犯陽位的脈象。

所謂的「遂」,是指脈象直接向上,沒有迴旋的樣子。謝氏認為「遂」是直上直下,沒有迴旋的生機,這個說法很有道理。醫書說:陰氣太盛,陽氣就無法正常運行。因為陽氣無法運行於陰位,陰氣就會向上溢出,到達魚際部位,形成外關內格。所謂的外關內格,是指陽氣被阻擋而無法向下,陰氣則從而外洩,並阻隔陽氣,這是陰氣侵犯陽位的脈象。

關之後,是陰氣活動的部位,正常的脈象應該在皮膚深處一寸處沉伏。如果脈象過於沉,就稱為過大;如果脈象不足,就稱為不及。

關後屬於陰,是尺脈跳動的部位。脈象如果在皮膚深處一寸處沉伏,這是陰脈的常態。所謂的「過」,是指脈象超出正常位置,過於常脈;「不及」,是指脈象達不到正常位置,不及常脈。這些都是生病的脈象。

如果脈象繼續向下,進入尺部,就稱為覆蓋,同時也形成了內關外格的現象,這是陽氣過盛侵犯陰位的脈象。

醫書說:陽氣太盛,陰氣就無法正常運行。因為陰氣無法運行於陽位,陽氣就會向下陷入尺部,形成內關外格。所謂的內關外格,是指陰氣被阻擋而無法向上,陽氣則從而外侵,並阻隔陰氣,這是陽氣侵犯陰位的脈象。

所以,才說有「覆蓋」和「外溢」的現象。

覆蓋,就像東西從上面傾倒下來;外溢,就像水從內部溢出。

這是真臟之脈,即使人沒有生病也會死亡。

覆蓋和外溢的脈象,代表孤陰獨陽,上下分離的狀態,所以說是真臟之脈,表示沒有胃氣來調和。凡是出現這種脈象的人,即使沒有生病也會死亡。

這一篇講述陰陽過盛或不足的脈象,雖然是病脈,但還沒有到危險的程度。如果脈象持續向上到達魚際,向下進入尺部,形成覆蓋或外溢,那就是死亡的脈象了。「遂」這個字非常關鍵,它承接上文,啟示下文。不然的話,過大、不及、陰陽相互影響、關閉、阻隔、覆蓋、外溢,都會混為一談,沒有輕重之分。有人問:這一篇所說的陰陽相互影響,與第二十篇的說法有什麼不同呢?答:這一篇講的是陰陽相互影響到極點而形成覆蓋和外溢,第二十篇講的是陰陽互相影響而隱藏起來。「更」這個字,與這篇的「遂」字,意義大不相同。

「更」,是更換的更;「遂」,是直行的遂。而覆蓋和外溢與隱藏,也有不同之處。覆蓋和外溢是死亡的脈象,隱藏是生病的脈象,所以不能相提並論。

這本書的前三篇,是扁鵲開卷的首要內容。第一篇講述寸口,綜合陰陽關尺而言。第二篇講述尺寸,以陰陽的起始和終結來對待,關也在其中。第三篇講述覆蓋和外溢,以陰陽的關閉和阻隔來說明,更突顯了關是重要的關鍵。綜合來看,三部分的含義就完備了。第一篇和第二篇講述陰陽的常態,第三篇講述陰陽的變異。

第四篇說:脈象有陰陽的法則,這是什麼意思呢?回答說:呼氣的時候,心臟和肺臟在活動;吸氣的時候,腎臟和肝臟在活動。在呼吸之間,脾胃會接受食物的滋味,其脈象體現在中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