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經本義》~ 難經匯考 (2)
難經匯考 (2)
1. 難經匯考
而十難所謂一脈十變者,何從而推之?
蘄水龐安常有《難經解》數萬言,惜乎無傳。
諸家經解,馮氏、丁氏傷於鑿,虞氏傷於巧,李氏、周氏傷於任,王、呂晦而舛,楊氏、紀氏大醇而小疵。唯近世謝氏說,殊有理致源委。及袁氏者,古益人,著《難經本旨》,佳處甚多。然其因襲處,未免踵前人之非,且失之冗爾。
潔古氏《藥注》,疑其草稿,姑立章指義例,未及成書也。今所見者,往往言論於經不相涉,且無文理。潔古平日著述極醇正,此絕不相似。不知何自遂乃板行,反為先生之累。豈好事者為之,而托為先生之名邪?要之,後來東垣、海藏、羅謙甫輩,皆不及見,若見,必當與足成其說。不然,亦迴護之,不使輕易流傳也。
《難經》八十一篇,辭若甚簡,然而榮衛度數,尺寸位置,陰陽王相,臟腑內外,脈法病能,與夫經絡流注,針刺俞穴,莫不該盡。昔人有以十三類統之者,於乎!此經之義,大無不包,細無不舉,十三類果足以盡之與?八十一篇果不出於十三類與?學者求之篇章之間,則其義自見矣。此書固有類例也。
但當如《大學》朱子分章,以見記者之意則可,不當以己之立類,統經之篇章也。今觀一難至二十一難,皆言脈。二十二難至二十九難,言經絡流注始終,長短度數,奇經之行,及病之吉凶也。其間有云脈者,非謂尺寸之脈,乃經絡之脈也。三十難至四十二難,言榮衛、三焦、臟腑、腸胃之詳。
四十四、五難,言七衝門,乃人身資生之用,八會為熱病在內之氣穴也。四十六、七難,言老幼寤寐,以明氣血盛衰,言人面耐寒,以見陰陽之走會。四十八難至六十一難,言診候病能,臟腑積聚、泄利,傷寒、雜病之別,而繼之以望聞問切,醫之能事畢矣。六十二難至八十一難,言臟腑滎俞,用針補瀉之法,又全體之學所不可無者。
此記者以類相從,始終之意備矣。
十一難云:肝有兩葉。四十一難云:肝左三葉,右葉四,凡七葉。言兩葉者,舉其大。言七葉,盡其詳。左三右四,亦自相陰陽之義。肝屬木,木為少陽,故其數七。肺屬金,金為少陰,故六葉兩耳,其數八。心色赤而中虛,離之象也。脾形象馬蹄而居中,土之義也。腎有兩枚,習坎之謂也。
此五臟配合陰陽,皆天地自然之理,非人之所能為者。若馬之無膽,兔之無脾,物固不得其全矣。周子云木陽稚,金陰稚是也。
東坡先生《楞伽經》跋云:如醫之有《難經》,句句皆理,字字皆法。後世達者,神而明之,如盤走珠,如珠走盤,無不可者。若出新意而棄舊學,以為無用,非愚無知,則狂而已。譬如俚俗醫師,不由經論,直授藥方,以之療病,非不或中;至於遇病輒應,懸斷死生,則與知經學古者,不可同日語矣。世人徒見其有一至之功,或捷於古人,因謂《難經》不學而可,豈不誤哉!
白話文:
關於《難經》中所謂「一脈十變」的說法,究竟應該如何推導出來呢?
過去,蘄水的龐安常曾撰寫數萬字的《難經解》,可惜沒有流傳下來。
各家對《難經》的注釋,馮氏、丁氏的註解過於牽強附會,虞氏的註解則過於追求巧妙,李氏、周氏的註解流於主觀臆斷,王氏、呂氏的註解則晦澀難懂且有錯誤,楊氏、紀氏的註解雖然精粹但略有瑕疵。只有近代謝氏的說法,特別有道理,能探究到問題的根源。還有袁氏,是個非常益古的人,他寫的《難經本旨》有很多精彩之處。然而,他的注解難免會因襲前人的錯誤,而且又顯得過於冗長。
潔古先生的《藥注》,我懷疑那只是他的草稿,他只是先確立了章節、指出意義和條例,還沒有完成成書。現在看到的版本,經常出現議論與經文無關,而且沒有文理的情況。潔古先生平時的著作非常嚴謹正確,這個版本和他以往的風格完全不像。不知道是怎麼被刊印出來的,反而連累了先生的名聲。難道是好事者假借先生的名義,偽造的嗎?總之,後來的東垣、海藏、羅謙甫等人都沒有見過這個版本,如果他們見過,一定會把它完善,或者也會加以維護,不會讓它輕易流傳出去。
《難經》總共八十一篇,文字雖然簡潔,但是關於營衛的度數、尺寸位置、陰陽王相、臟腑內外、脈法病理,以及經絡循行、針灸穴位等,都涵蓋其中。過去有人把它歸納為十三類,唉!這部經的意義,大到無所不包,細到無所不舉,十三類真的足以概括它嗎?八十一篇真的不出這十三類嗎?學者如果能在篇章之間仔細探求,自然會明白其中的道理。這本書自有它的分類依據。
我們應該像朱熹分析《大學》一樣,分章來理解作者的意圖,而不應該用自己的分類方式,來統攝經文的篇章。現在觀察《難經》第一難到第二十一難,都在講脈法。第二十二難到第二十九難,講經絡循行的起止、長短度數、奇經的運行,以及疾病的吉凶。其中提到脈的,不是指寸口的脈,而是指經絡的脈。第三十難到第四十二難,詳細說明營衛、三焦、臟腑、腸胃的情況。
第四十四、五難,講七沖門,是人體生命活動的根本,八會是熱病發生時體內的氣穴。第四十六、七難,講述老幼的睡眠情況,說明氣血的盛衰;講述人的臉耐寒,說明陰陽的運行和交會。第四十八難到第六十一難,講述診斷疾病的方法,臟腑積聚、泄瀉、傷寒、雜病的區別,接著講望、聞、問、切,醫生的技能就都在這裡了。第六十二難到第八十一難,講述臟腑的滎穴、俞穴,針刺補瀉的方法,這也是整體醫學不可或缺的部分。
這本書的作者按照類別進行編排,從頭到尾意思完整。
第十一難說:肝有兩葉。第四十一難說:肝左三葉,右四葉,一共七葉。說兩葉,是概括的說法。說七葉,是詳細的說法。左三右四,也符合陰陽的道理。肝屬木,木為少陽,所以它的數是七。肺屬金,金為少陰,所以它有六葉兩耳,它的數是八。心色紅而中空,是離卦的象徵。脾的形狀像馬蹄,居於中央,是土的意義。腎有兩枚,是坎卦的含義。
這五臟配合陰陽,都是天地自然的道理,不是人為能改變的。就像馬沒有膽,兔子沒有脾一樣,萬物本來就不是完美的。周敦頤說木氣為陽的初生,金氣為陰的初生,就是這個道理。
蘇東坡在《楞伽經》的跋文中說:《難經》就像醫學中的經典,每一句話都有道理,每一個字都包含法則。後世通達的人,能夠領會其中的奧妙,就像珠子在盤中滾動,無所不能。如果創立新的見解,而拋棄舊的學問,認為舊學沒有用處,那就不是愚昧無知,而是狂妄自大了。就像那些民間庸醫,不從經論入手,直接開藥方,雖然有時候也能治好病,但是如果遇到複雜的疾病,需要判斷生死,就不能和那些精通經學的人相提並論了。世人只看到庸醫有一時的療效,或者比古人更快見效,就認為《難經》不學也可以,這豈不是太糊塗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