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壽

《難經本義》~ 下卷 (9)

回本書目錄

下卷 (9)

1. 下卷

脾主味,脾為心邪,故喜苦味。身熱脈浮大,心也。體重嗜臥,四肢不收,脈緩,脾也。虛為不欲食,實為欲食二句,於上下文無所發,疑錯簡衍文也。

何以知傷寒得之?然:當譫言妄語。何以言之?肺主聲,入肝為呼,入心為言,入脾為歌,入腎為呻,自入為哭。故知肺邪入心,為譫言妄語也。其病身熱,洒洒惡寒,甚則喘咳,其脈浮大而澀。

肺主聲,肺為心邪,故譫言妄語。身熱,脈浮大,心也;惡寒喘咳,脈澀,肺也。

何以知中濕得之?然:當喜汗出不可止。何以言之?腎主濕,入肝為泣,入心為汗,入脾為涎,入肺為涕,自入為唾。故知腎邪入心,為汗出不可止也。其病身熱而小腹痛,足脛寒而逆,其脈沉濡而大。此五邪之法也。

腎主濕,濕化五液,腎為心邪,故汗出不可止。身熱脈大,心也;小腹痛,足脛寒,脈沉濡,腎也。

凡陰陽臟腑經絡之氣,虛實相等,正也。偏虛偏實,失其正也。失其正,則為邪矣。此篇越人蓋言陰陽臟腑經絡之偏虛偏實者也。由偏實也,故內邪得而生;由偏虛也,故外邪得而入。

五十難曰:病有虛邪,有實邪,有賊邪,有微邪,有正邪,何以別之?然:從後來者為虛邪,從前來者為實邪,從所不勝來者為賊邪,從所勝來者為微邪,自病者為正邪。有圖。

五行之道,生我者體,其氣虛也,居吾之後而來為邪,故曰虛邪。我生者相,氣方實也,居吾之前而來為邪,故曰實邪。正邪則本經自病者也。

何以言之?假令心病,中風得之為虛邪,傷暑得之為正邪,飲食勞倦得之為實邪,傷寒得之為微邪,中濕得之為賊邪。

假心為例,發明上文之義。中風為虛邪,從後而來,火前水後也。傷暑為正邪,火自病也。飲食勞倦為實邪,從前而來,土前火後也。傷寒為微邪,從所勝而來,火勝金也。中濕為賊邪,從所不勝而來,水剋火也。與上篇互相發,宜通考之。

五十一難曰:病有欲得溫者,有欲得寒者,有欲得見人者,有不欲得見人者,而各不同,病在何臟腑也?然:病欲得寒,而欲見人者,病在府也;病欲得溫,而不欲見人者,病在藏也。何以言之?府者陽也,陽病欲得寒,又欲見人;藏者陰也,陰病欲得溫,又欲閉戶獨處,惡聞人聲。故以別知臟腑之病也。

紀氏曰:府為陽,陽病則熱有餘而寒不足,故飲食衣服居處,皆欲就寒也。陽主動而應乎外,故欲得見人。藏為陰,陰病則寒有餘而熱不足,故飲食衣服居處,皆欲就溫也。陰主靜而應乎內,故欲閉戶獨處而惡聞人聲也。

五十二難曰:府藏發病,根本等不?然:不等也。其不等奈何?然:藏病者,止而不移,其病不離其處;府病者,彷彿賁響,上下行流,居處無常。故以此知臟腑根本不同也。

白話文:

脾主管味覺,脾是心臟的邪氣(這裡的邪氣指的是相生相剋關係中的一種),所以喜歡苦味。身體發熱、脈象浮大,是心臟的病症。身體沉重、喜歡躺臥、四肢無力、脈象和緩,是脾臟的病症。「虛症為不欲食,實症為欲食」這兩句話,在上下文看來沒有關聯,可能是錯簡或多出的文字。

如何知道是傷寒引起的疾病呢?會出現胡言亂語的症狀。為什麼這麼說呢?肺主管聲音,聲音進入肝臟表現為呼氣,進入心臟表現為言語,進入脾臟表現為歌唱,進入腎臟表現為呻吟,自己發出則表現為哭泣。所以知道肺的邪氣進入心臟,就會出現胡言亂語的症狀。這種病症的表現是身體發熱、時而怕冷、嚴重的話會喘氣咳嗽,脈象浮大而澀。

肺主管聲音,肺是心臟的邪氣,所以會出現胡言亂語。身體發熱、脈象浮大,是心臟的病症;怕冷、喘氣咳嗽、脈象澀,是肺的病症。

如何知道是中濕引起的疾病呢?會出現汗流不止的現象。為什麼這麼說呢?腎主管濕氣,濕氣進入肝臟表現為哭泣,進入心臟表現為汗液,進入脾臟表現為口水,進入肺臟表現為鼻涕,自己發出則表現為唾液。所以知道腎的邪氣進入心臟,就會出現汗流不止的現象。這種病症的表現是身體發熱、小腹疼痛、腳和腿發冷且發逆、脈象沉濡而大。這就是五邪(風、寒、暑、濕、燥)的發病規律。

腎主管濕氣,濕氣會化為五種液體,腎是心臟的邪氣,所以會出現汗流不止。身體發熱、脈象大,是心臟的病症;小腹疼痛、腳和腿發冷、脈象沉濡,是腎臟的病症。

凡是陰陽、臟腑、經絡的氣,虛實相等,就是正常的。如果偏虛或偏實,就失去了平衡。失去了平衡,就會產生邪氣。這篇文章大概講述的是陰陽、臟腑、經絡偏虛偏實的情況。因為偏實,所以內部的邪氣產生;因為偏虛,所以外部的邪氣得以入侵。

《難經》第五十難提到:疾病有虛邪、實邪、賊邪、微邪、正邪,如何區分呢?答:從後面來的邪氣是虛邪,從前面來的邪氣是實邪,從所不勝(被克制)的方向來的邪氣是賊邪,從所勝(克制)的方向來的邪氣是微邪,自身發病的邪氣是正邪。有圖解。

五行學說中,生我的屬體,其氣虛弱,居於我之後而來的邪氣,叫做虛邪。我生的屬相,氣正旺盛,居於我之前而來的邪氣,叫做實邪。正邪則是本經自身發生的疾病。

如何解釋這些呢?比如心臟生病,中風引起的屬於虛邪,中暑引起的屬於正邪,飲食勞累引起的屬於實邪,傷寒引起的屬於微邪,中濕引起的屬於賊邪。

用心臟為例,闡明上面的意思。中風屬於虛邪,從後面而來,因為火在前而水在後。中暑屬於正邪,是火自身發病。飲食勞累屬於實邪,從前面而來,因為土在前而火在後。傷寒屬於微邪,從所勝的方向而來,因為火能克金。中濕屬於賊邪,從所不勝的方向而來,因為水能克火。這與上篇互相印證,應該一起參考理解。

《難經》第五十一難提到:疾病有喜歡溫暖的,有喜歡寒冷的,有喜歡見人的,有不喜歡見人的,各自不同,病在哪個臟腑呢?答:喜歡寒冷且喜歡見人的,病在腑;喜歡溫暖且不喜歡見人的,病在臟。為什麼這麼說呢?腑屬於陽,陽氣有病則會感到熱,因而喜歡寒冷,又因為陽主外向,所以喜歡見人。臟屬於陰,陰氣有病則會感到寒冷,因而喜歡溫暖,又因為陰主內斂,所以喜歡關上門獨處,不喜歡聽到人聲。因此可以用這些來判斷臟腑的疾病。

紀氏說:腑屬於陽,陽氣生病則熱有餘而寒不足,所以飲食、衣服、居處,都喜歡趨向寒冷。陽主動而應於外,所以喜歡見人。臟屬於陰,陰氣生病則寒有餘而熱不足,所以飲食、衣服、居處,都喜歡趨向溫暖。陰主靜而應於內,所以喜歡關上門獨處而不喜歡聽到人聲。

《難經》第五十二難提到:臟腑發病,根本相同嗎?答:不相同。如何不同呢?答:臟的病,是固定而不轉移的,病灶不離開其所在的位置;腑的病,則會像氣體在體內鼓動,上下流動,沒有固定的位置。因此可以知道臟腑的根本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