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經本義》~ 上卷 (16)
上卷 (16)
1. 上卷
如環之無端,朝於寸口、人迎,以之處百病而決死生也。寸口、人迎,古法以俠喉兩旁動脈為人迎,至晉王叔和直以左手關前一分為人迎,右手關前一分為氣口,後世宗之。愚謂昔人所以取人迎、氣口者,蓋人迎為足陽明胃經,受穀氣而養五臟者也;氣口為手太陰肺經,朝百脈而平權衡者也。
經云:明知終始,陰陽定矣,何謂也?然:始終者,脈之紀也。寸口、人迎,陰陽之氣通於朝使,如環無端,故曰始也。終者,三陰三陽之脈絕,絕則死,死各有形,故曰終也。
謝氏曰:《靈樞經》第九篇曰:凡刺之道,畢於終始,明知終始,五臟為紀,陰陽定矣。又曰:不病者,脈口人迎應四時也。少氣者,脈口人迎俱少,而不稱尺寸也。此一節,因上文寸口人迎處百病決死生而推言之。謂欲曉知終始,於陰陽為能定之。蓋以陽經取決於人迎,陰經取決於氣口也。
朝使者,朝謂氣血如水潮,應時而灌溉;使謂陰陽相為用也。始,如生物之始;終,如生物之窮。欲知生死,脈以候之。陰陽之氣通於朝使,如環無端,則不病。一或不相朝使,則病矣。況三陰三陽之脈絕乎?絕必死矣。其死之形狀,具如下篇,尤宜參看。
二十四難曰:手足三陰三陽氣已絕,何以為候?可知其吉凶不?然:足少陰氣絕即骨枯。少陰者,冬脈也,伏行而溫於骨髓。故骨髓不溫,即肉不著骨;骨肉不相親,即肉濡而卻;肉濡而卻,故齒長而枯,發無潤澤;無潤澤者,骨先死,戊日篤,己日死。
此下六節,與《靈樞》第十篇,文皆大同小異。濡讀為軟。腎其華在發,其充在骨,腎絕則不能充於骨,榮於發。肉濡而卻,謂骨肉不相著而肉濡縮也。戊己,土也。土勝水,故以其所勝之日篤而死矣。
足太陰氣絕,則脈不營其口唇。口唇者,肌肉之本也。脈不營則肌肉不滑澤,肌肉不潤澤則肉滿,肉滿則唇反,唇反則肉先死,甲日篤,乙日死。
脾,其華在唇四白,其充在肌,脾絕則肉滿唇反也。肉滿,謂肌肉不滑澤,而緊急䐜䐜也。
足厥陰氣絕,即筋縮引卵與舌卷。厥陰者,肝脈也。肝者,筋之合也。筋者,聚於陰器而絡於舌本。故脈不營則筋縮急,筋縮急即引卵與舌,故舌卷卵縮,此筋先死,庚日篤,辛日死。
肝者脈之合,其華在爪,其充在筋。筋者,聚於陰器而絡於舌本,肝絕則筋縮引卵與舌也。王充《論衡》云:甲乙病者,生死之期,常之庚辛。
手太陰氣絕,即皮毛焦。太陰者肺也,行氣溫於皮毛者也。氣弗營則皮毛焦,皮毛焦則津液去,津液去即皮節傷,皮節傷則皮枯毛折,毛折者則毛先死,丙日篤,丁日死。
肺者氣之本,其華在毛,其充在皮。肺絕則皮毛焦而津液去、皮節傷,以諸液皆會於節也。
白話文:
就像圓環沒有起點一樣,診斷時要觀察寸口和人迎這兩個脈搏部位,通過它們來判斷各種疾病的情況,並決定病人的生死。古時候,人們認為喉嚨兩側的動脈是人迎,到了晉朝的王叔和,直接把左手關脈前一寸的地方當成人迎,右手關脈前一寸的地方當成氣口,後世的醫家都遵循他的做法。我認為古人之所以選擇人迎和氣口這兩個部位,是因為人迎是足陽明胃經的脈,它接受穀物精氣來滋養五臟;而氣口是手太陰肺經的脈,它匯聚全身的脈絡來平衡身體的氣血。
《黃帝內經》說:「明白疾病的開始和結束,就能確定陰陽的變化」,這是什麼意思呢?我認為:開始和結束是指脈的變化規律。寸口和人迎,是陰陽之氣相互流通、相互作用的通道,就像圓環沒有起點一樣,所以說是開始。而結束,指的是三陰三陽的脈都斷絕了,脈斷則人死,而且死亡的表現各不相同,所以說是結束。
謝氏說:《靈樞經》第九篇提到:針刺的道理,最終在於了解疾病的開始和結束。如果明白了疾病的開始和結束,就能夠以五臟為綱紀,確定陰陽的變化。又說:沒有疾病的人,脈口的脈搏和人迎的脈搏會隨著四季變化而相應。氣虛的人,脈口和人迎的脈搏都微弱,而且不能與正常的尺寸脈搏相稱。這一段話,是根據前面所說的通過寸口和人迎來診斷疾病和決定生死而進一步闡述的。意思是說,想要了解疾病的開始和結束,必須能夠確定陰陽的變化。這是因為陽經的變化要看人迎,而陰經的變化要看氣口。
朝使,是指氣血像潮水一樣,按照時辰規律運行灌溉全身;使,是指陰陽相互作用。開始,就像生物剛開始生長;結束,就像生物走到盡頭。想要知道生死,就要通過脈搏來診察。陰陽之氣在朝使的通道中暢通無阻,就像圓環沒有起點一樣,這樣人就不會生病。一旦陰陽之氣不能在朝使的通道中正常運行,就會生病。更何況三陰三陽的脈都斷絕了呢?脈斷絕一定會死亡。至於死亡的具體表現,會在下面篇章中詳細說明,應該參照閱讀。
《難經》第二十四難說:手足三陰三陽的氣都斷絕了,要怎麼判斷呢?能夠知道是吉是凶嗎?答案是:足少陰的氣斷絕了,就會導致骨頭枯槁。少陰是屬於冬天的脈,潛伏在體內,溫養骨髓。所以骨髓不溫暖,肉就不能附著在骨頭上;骨肉不相親,肉就會鬆軟下垂;肉鬆軟下垂,所以牙齒會變長而枯槁,頭髮也會失去光澤;沒有光澤,表示骨頭已經先死了。如果在戊日病情加重,在己日就會死亡。
下面六段文字,和《靈樞經》第十篇的內容大致相同,文字略有差異。這裡的「濡」應該讀作「軟」。腎的精華表現在頭髮,它的充養在於骨頭,腎氣斷絕了就不能充養骨頭,滋養頭髮。肉濡而卻,是指骨肉不相連,肌肉鬆軟萎縮。戊己屬於土。土克水,所以會在土所克的日子病情加重而死亡。
足太陰的氣斷絕了,脈搏就不能滋養嘴唇。嘴唇是肌肉的根本。脈搏不能滋養,肌肉就會變得不光滑潤澤,肌肉不潤澤,就會腫脹,腫脹就會使嘴唇外翻。嘴唇外翻,表示肌肉已經先死,如果在甲日病情加重,在乙日就會死亡。
脾的精華表現在嘴唇四周,它的充養在於肌肉,脾氣斷絕了,就會導致肌肉腫脹、嘴唇外翻。肉滿,是指肌肉不光滑潤澤,而且會呈現緊張、腫脹的狀態。
足厥陰的氣斷絕了,就會導致筋脈收縮,牽引陰囊和舌頭捲縮。厥陰是屬於肝的脈。肝是筋脈匯聚的地方。筋脈聚集在陰器,並連繫到舌根。所以脈搏不能滋養,筋就會收縮緊張,筋收縮緊張,就會牽引陰囊和舌頭,所以出現舌頭捲縮、陰囊收縮的現象,這表示筋先死。如果在庚日病情加重,在辛日就會死亡。
肝是脈搏匯聚的地方,它的精華表現在指甲,它的充養在於筋。筋聚集在陰器,並連繫到舌根。肝氣斷絕了就會導致筋脈收縮、牽引陰囊和舌頭。王充在《論衡》中說:甲乙日生病的人,庚辛日通常是他們的生死之期。
手太陰的氣斷絕了,就會導致皮膚毛髮枯焦。太陰是屬於肺的,它運行氣血溫養皮膚毛髮。氣血不能滋養,皮膚毛髮就會枯焦,枯焦就會導致津液流失,津液流失就會損傷皮膚紋理,皮膚紋理損傷就會導致皮膚枯槁、毛髮斷折。毛髮斷折,表示毛髮已經先死。如果在丙日病情加重,在丁日就會死亡。
肺是氣的根本,它的精華表現在毛髮,它的充養在於皮膚。肺氣斷絕了,就會導致皮膚毛髮枯焦,津液流失、皮膚紋理損傷,因為各種液體都匯聚在皮膚紋理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