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壽

《難經本義》~ 上卷 (12)

回本書目錄

上卷 (12)

1. 上卷

然:是其病有內外證。

此蓋答辭,然與前問不相蒙,當別有問辭也。

其病為之奈何?

問內外證之詳也。

然:假令得肝脈,其外證善潔,面青,善怒;其內證臍左有動氣,按之牢,若痛,其病四肢滿閉,淋溲,便難,轉筋,有是者肝也,無是者非也。

得肝脈,診得弦脈也。肝與膽合,為清淨之府,故善潔。肝為將軍之官,故善怒。善,猶喜好也。面青,肝之色也。此外證之色,脈情好也,臍左,肝之部也。按之牢者,若謂其動氣,按之堅牢而不移,或痛也。馮氏曰:肝氣䐜郁,則四支滿閉,《傳》曰風淫末疾是也。厥陰脈循陰器,肝病故溲便難。轉筋者,肝主筋也。此內證之部屬及所主病也。

假令得心脈,其外證面赤,口乾,喜笑;其內證齊上有動氣,按之牢,若痛,其病煩心,心痛,掌中熱而髎。有是者心也,無是者非也。

掌中,手心主脈所過之處。蓋真心不受邪,受邪者手心主爾。啘,乾嘔也。心病則火盛,故啘。經曰:諸逆衝上,皆屬於火。諸嘔吐酸,皆屬於熱。

假令得脾脈,其外證面黃,善噫,善思,善味;其內證當齊有動氣,按之牢,若痛,其病腹脹滿,食不消,體重節痛,怠惰嗜臥,四肢不收。有是者脾也,無是者非也。

《靈樞·口問篇》曰:噫者,寒氣客於胃,厥逆從下上散,復出於胃,故為噫。經曰:脾主四肢。

假令得肺脈,其外證面白,善嚏,悲愁不樂,欲哭;其內證齊右有動氣,按之牢,若痛,其病喘咳,灑淅寒熱。有是者肺也,無是者非也。

岐伯曰:陽氣和利,滿於心,出於鼻,故為嚏。灑淅寒熱,肺主皮毛也。

假令得腎脈,其外證面黑,善恐、欠;其內證齊下有動氣,按之牢,若痛,其病逆氣,小腹急痛,泄如下重,足脛寒而逆。有是者腎也,無是者非也。

腎氣不足則為恐,陰陽相引則為欠。泄而下重,少陰泄也。如讀為而。

十七難曰:經言病或有死,或有不治自愈,或連年月不已,其死生存亡,可切脈而知之耶?然:可盡知也。

此篇所問者三,答云:可盡知也。而止答病之死證,余無所見,當有闕漏。

診病若閉目不欲見人者,脈當得肝脈強急而長,而反得肺脈浮短而澀者,死也。

肝開竅於目,閉目不欲見人,肝病也。肝病見肺脈,金剋木也。

病若開目而渴,心下牢者,脈當得緊實而數,反得沉澀而微者,死也

病實而脈虛也。

病若吐血,復鼽衄者,脈當沉細,而反浮大而牢者,死也。

脫血脈實,相反也。

病若譫言妄語,身當有熱,脈當洪大,而反手足厥逆,脈沉細而微者,死也。

陽病見陰脈,相反也。

病若大腹而泄者,脈當微細而澀,反緊大而滑者,死也。

泄而脈大,相反也。大腹,腹脹也。

十八難曰:脈有三部,部有四經。手有太陰、陽明,足有太陽、少陰,為上下部,何謂也?有圖

白話文:

[上卷]

然而,疾病的表現有內在和外在的證候。

這句話應該是個回答,但和前面的提問沒有關聯,可能漏了前面的提問。

那疾病的狀況該怎麼判斷呢?

這是詢問內外證候的詳細情況。

回答是:假設診到肝脈,其外在表現是喜歡乾淨、面色發青、容易發怒;其內在表現是肚臍左邊有氣在跳動,按下去感覺堅硬,甚至會痛,而且四肢脹滿不舒服,小便困難,排便也不順暢,容易抽筋。如果符合這些情況,就是肝臟的問題,不符合就不是。

診到肝脈,指的是把到弦脈。肝臟和膽臟相合,是個清淨的器官,所以人會喜歡乾淨。肝臟像將軍一樣,所以人會容易發怒。「善」在這裡指的是喜好的意思。面色發青,是肝臟的顏色。這些外在表現,包括臉色和脈象,都是正常的。肚臍左邊是肝臟的區域。按下去感覺堅硬,指的是那股跳動的氣,按下去感覺很硬,不會移動,或者會痛。馮氏認為:肝氣鬱結,就會導致四肢脹滿不舒服,《黃帝內經》說風邪侵入身體末梢就會這樣。肝經的脈絡會經過陰部,所以肝臟有病會導致小便困難。抽筋,是因為肝臟主管筋脈。這些是內在的症狀,以及所對應的疾病。

假設診到心脈,其外在表現是面色發紅、口乾、喜歡笑;其內在表現是肚臍上面有氣在跳動,按下去感覺堅硬,甚至會痛,而且會感到心煩、心痛、手掌心發熱。如果符合這些情況,就是心臟的問題,不符合就不是。

手掌心是手厥陰心包經的脈絡經過的地方。一般來說,真正的心臟是不容易受到邪氣侵擾的,容易受到邪氣侵擾的是手厥陰心包經。啘,是指乾嘔。心臟有病,就會導致火氣旺盛,所以會乾嘔。《黃帝內經》說:各種氣往上衝的現象,都屬於火。各種嘔吐酸水的現象,都屬於熱。

假設診到脾脈,其外在表現是面色發黃、容易打嗝、喜歡思考、喜歡品嚐各種味道;其內在表現是肚臍附近有氣在跳動,按下去感覺堅硬,甚至會痛,而且會感到腹部脹滿、消化不良、身體沉重關節疼痛、疲勞嗜睡、四肢無力。如果符合這些情況,就是脾臟的問題,不符合就不是。

《黃帝內經·靈樞篇》中說:打嗝,是因為寒氣侵入胃部,導致氣從下往上逆行,又從胃部散發出來,所以會打嗝。《黃帝內經》說:脾臟主管四肢。

假設診到肺脈,其外在表現是面色發白、容易打噴嚏、感到悲傷憂愁不高興、想哭;其內在表現是肚臍右邊有氣在跳動,按下去感覺堅硬,甚至會痛,而且會感到喘咳、忽冷忽熱。如果符合這些情況,就是肺臟的問題,不符合就不是。

岐伯說:陽氣調和順暢,充滿於心臟,再從鼻子出來,所以會打噴嚏。忽冷忽熱,是因為肺臟主管皮膚和毛髮。

假設診到腎脈,其外在表現是面色發黑、容易感到恐懼、打哈欠;其內在表現是肚臍下面有氣在跳動,按下去感覺堅硬,甚至會痛,而且會感到氣逆上衝、小腹急痛、想拉肚子但又拉不出來、腿腳冰冷。如果符合這些情況,就是腎臟的問題,不符合就不是。

腎氣不足就會感到恐懼,陰陽相互牽引就會打哈欠。想拉肚子但又拉不出來,是少陰經脈的問題。「而」在這裡當作「如」來解釋。

《難經》第十七難問:經書上說有的病會死,有的病不用治療自己就會好,有的病會持續很久都不會好,那麼疾病的生死存亡,可以通過把脈來判斷嗎?回答是:可以完全知道。

這段文字問了三個問題,回答說可以完全知道。但是只回答了疾病的死亡徵兆,其他部分沒有說明,應該是遺漏了。

如果病人閉上眼睛,不想見人,按照脈象來說,應該把到肝脈是強勁、急促、而且脈形長,如果反而把到肺脈是虛浮、短促而且澀,那就表示病人要死了。

肝臟在眼睛開竅,閉上眼睛不想見人,是肝臟有病。肝臟有病卻出現肺脈,這是金克木的現象。

如果病人睜開眼睛而且口渴,心下感覺很堅硬,按照脈象來說,應該把到脈是緊實而且跳動很快,如果反而把到脈是沉、澀而且微弱,那就表示病人要死了。

這是疾病實證,但脈象卻是虛弱的表現。

如果病人吐血,又流鼻血,按照脈象來說,應該把到脈是沉細,如果反而把到脈是虛浮、粗大而且堅硬,那就表示病人要死了。

這是脫血的症狀,脈象卻呈現實證,表現相反。

如果病人胡言亂語,身上應該發熱,按照脈象來說,應該把到脈是洪大,如果反而手腳冰冷,脈象沉細而且微弱,那就表示病人要死了。

這是陽證的疾病,卻出現陰證的脈象,表現相反。

如果病人肚子很大而且腹瀉,按照脈象來說,應該把到脈是微細而且澀,如果反而把到脈是緊、大而且滑,那就表示病人要死了。

這是腹瀉,脈象卻很大,表現相反。肚子大,指的是腹脹。

《難經》第十八難問:脈有三部,每部有四經脈。手有太陰經和陽明經,足有太陽經和少陰經,分為上部和下部,這是什麼意思呢?(這裡有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