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壽

《難經本義》~ 下卷 (3)

回本書目錄

下卷 (3)

1. 下卷

此五臟之用也。聲色臭味下欠液字。肝色青臭臊,木化也。呼,出木也。味酸,曲直作酸也。液位,通乎目也。心色赤臭焦,火化也。言,揚火也。味苦,炎上作苦也。液汗,心主血,汗為血之屬也。脾色黃臭香,土化也。歌,緩土也。一云脾神好樂,故其聲主歌。味甘,稼穡作甘也。

液涎,通乎口也。肺色白臭腥,金化也。哭,慘金也。味辛,從革作辛也。液涕,通乎鼻也。腎色黑臭腐,水化也。呻,吟誦也,象水之聲。味鹹,潤下作咸也。液唾,水之屬也。四明陳氏曰:腎位遠,非呻之則氣不得及於息,故聲之呻者,自腎出也。然肺主聲,肝主色,心主臭,脾主味,腎主液,五臟錯綜互相有之,故云十變也。

五臟有七神,各何所臟耶?然:臟者,人之神氣所舍臟也。故肝藏魂,肺藏魄,心藏神,脾藏意與智,腎藏精與志也。

臟者藏也,人之神氣藏於內焉。魂者,神明之輔弼也,隨神往來謂之魂。魄者,精氣之匡佐也,並精而出入者謂之魄。神者,精氣之化成也,兩精相薄謂之神。脾主思,故藏意與智。腎者作強之官,伎巧出焉,故藏精與志也。此因五臟之用而言五臟之神,是故五用著於外,七神蘊於內也。

三十五難曰:五臟各有所,府皆相近,而心、肺獨去大腸、小腸遠者,何也?然:經言心榮肺衛,通行陽氣,故居在上;大腸小腸傳陰氣而下,故居在下。所以相去而遠也。

心榮肺衛,行陽氣而居上。大腸小腸傳陰氣而居下,不得不相遠也。

又諸府者,皆陽也,清淨之處。今大腸、小腸、胃與膀胱,皆受不淨,其意何也?

又問諸府既皆陽也,則當為清淨之處,何故大腸、小腸、胃與膀胱,皆受不淨耶?

然:諸府者,謂是非也。經言:小腸者,受盛之府也。大腸者,傳瀉行道之府也。膽者,清淨之府也。胃者,水穀之府也。膀胱者,津液之府也。一腑猶無兩名,故知非也。小腸者,心之府。大腸者,肺之府。膽者,肝之府。胃者,脾之府。膀胱者,腎之府。

謂諸府為清淨之處者,其說非也。今大腸、小腸、胃與膀胱,各有受任,則非陽之清淨矣。各為五臟之府,固不得而兩名也。蓋諸府體為陽而用則陰,經所謂濁陰歸六腑是也。云諸府皆陽,清淨之處,唯膽足以當之。

小腸謂赤腸,大腸謂白腸,膽者謂青腸,胃者謂黃腸,膀胱者謂黑腸,下焦之所治也。

此以五臟之色分別五腑,而皆以腸名之也。下焦所治一旬,屬膀胱,謂膀胱當下焦所治,主分別清濁也。

三十六難曰:藏各有一耳,腎獨有兩者,何也?然:腎兩者,非皆腎也,其左者為腎,右者為命門。命門者,諸神精之所舍,原氣之所繫也,男子以藏精,女子以系胞,故知腎有一也。

白話文:

這是五臟的功用。聲音、顏色、氣味、向下、欠缺和液體等都與五臟有關。

肝臟的顏色是青色,氣味是臊味,這屬於木的屬性。發出的聲音是呼,代表木氣的向外散發。味道是酸的,因為曲直的特性產生酸味。液體是眼淚,與眼睛相通。

心臟的顏色是紅色,氣味是焦味,這屬於火的屬性。發出的聲音是說話,代表火氣的向上發散。味道是苦的,因為火熱向上產生苦味。液體是汗,心臟主導血液,汗是血液的一種表現。

脾臟的顏色是黃色,氣味是香味,這屬於土的屬性。發出的聲音是歌唱,代表土氣的舒緩。有人說脾神喜歡音樂,所以它的聲音主要表現為歌唱。味道是甜的,因為耕種的穀物產生甜味。液體是口水,與嘴巴相通。

肺臟的顏色是白色,氣味是腥味,這屬於金的屬性。發出的聲音是哭泣,代表金氣的悲傷。味道是辛辣的,因為金的收斂特性產生辛味。液體是鼻涕,與鼻子相通。

腎臟的顏色是黑色,氣味是腐味,這屬於水的屬性。發出的聲音是呻吟,像水的聲音。味道是鹹的,因為水的潤下特性產生鹹味。液體是唾液,屬於水的範疇。明朝的陳氏說:腎臟的位置較遠,如果沒有呻吟,氣就不能夠到達呼吸,所以呻吟的聲音是從腎臟發出來的。然而肺臟主聲音,肝臟主顏色,心臟主氣味,脾臟主味道,腎臟主液體,五臟的功能相互交錯影響,所以說有十種變化。

五臟各有七種神,分別藏在什麼地方呢?答案是:臟是人體神氣所依附的地方。所以肝臟藏魂,肺臟藏魄,心臟藏神,脾臟藏意和智,腎臟藏精和志。

臟的意思是收藏,人體的神氣收藏在內。魂是神明的輔助,跟隨著神明的活動而往來。魄是精氣的輔助,隨著精氣而出入。神是精氣所化生的,兩精相合就產生神。脾臟主管思考,所以藏意和智。腎臟是產生力量的器官,技巧從這裡產生,所以藏精和志。這是根據五臟的功用來說五臟的神,所以五臟的功用顯現在外,七種神則蘊藏在內。

《難經》第三十五難問:五臟各自都有腑,都互相靠近,為什麼心和肺獨獨離大腸和小腸很遠呢?答案是:經文說心滋養肺,肺衛護身體,運行陽氣,所以居於上方;大腸和小腸傳導陰氣而向下,所以居於下方。這就是他們相距遙遠的原因。

心滋養肺,肺衛護身體,運行陽氣而居於上方。大腸和小腸傳導陰氣而居於下方,所以不得不相距遙遠。

另外,所有的腑都是陽,應該是清淨的地方。現在大腸、小腸、胃和膀胱,都接受不潔淨的東西,這是什麼道理呢?

又問,所有的腑既然都是陽,就應該是清淨的地方,為什麼大腸、小腸、胃和膀胱,都接受不潔淨的東西呢?

答案是:所說的腑,是指功能作用。經文說:小腸是接受和盛放食物的腑,大腸是傳導和排泄廢物的腑,膽是清淨的腑,胃是盛放水穀的腑,膀胱是儲存津液的腑。一個腑不應該有兩個名稱,所以這樣說是不對的。小腸是心臟的腑,大腸是肺臟的腑,膽是肝臟的腑,胃是脾臟的腑,膀胱是腎臟的腑。

說所有的腑都是清淨的地方,這種說法是不對的。現在大腸、小腸、胃和膀胱,各有各的職責,就不是陽的清淨之地了。它們各自是五臟的腑,本來就不應該有兩個名稱。腑的本質是陽,但作用是陰,經文所說的“濁陰歸六腑”就是這個意思。說所有的腑都是陽,清淨的地方,只有膽可以當得起。

小腸被稱為赤腸,大腸被稱為白腸,膽被稱為青腸,胃被稱為黃腸,膀胱被稱為黑腸,都是下焦所管轄的。

這是用五臟的顏色來區分五腑,都用“腸”這個字來命名。下焦所管轄的一個循環,屬於膀胱,意思是膀胱掌管下焦,主要負責分辨清濁。

《難經》第三十六難問:藏都只有一個,為什麼腎臟卻有兩個呢?答案是:腎臟有兩個,但並不是兩個都是腎,左邊的那個是腎,右邊的那個是命門。命門是各種神精儲存的地方,是元氣所繫的地方。男子用來儲藏精,女子用來繫著胞胎,所以說腎只有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