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cient Disease Acupuncture Treatment
古籍記載「風眩」的經絡穴道清單(附原文)
因風邪、風痰所致的眩暈。見《諸病源候論.婦人雜病諸候》。又稱風頭眩。詳見風寒眩暈、風熱眩運、風痰眩暈條。
癲癇的別稱。見《備急千金要方》卷十四:「痰熱相感而動風,風心相亂則悶瞀,故謂之風眩。大人曰癲,小兒則為癇。」中醫古代典籍中記載相關穴道如下:
1.《針灸大成》:「主頸頷、肩臑、肘臂外後廉痛,寒熱齒齦腫,風眩頸項痛,瘍腫振寒,肘腋痛腫,小腹痛,癇發羊鳴,戾頸,瘛瘲狂走,頷腫不可回顧,肩似拔,臑似折,耳聾,目黃,頰腫。」
2.《針灸甲乙經》:「風眩頭痛,小海主之。」
3.《子午流注說難》:「證治:肩臑肘臂外後廉痛。寒熱。齒齦腫。風眩。頸項痛。瘍腫。振寒。肘腋痛腫。小腹痛。四肢不舉。」
1.《針灸大成》:「主風眩頭痛,嘔吐心煩,鼻塞不聞香臭,口喎,鼻多清涕,目生白翳。」
1.《針灸大成》:「主積冷虛乏,臍下絞痛,漸入陰中,發作無時,冷氣結塊痛;寒氣入腹痛,失精白濁,溺血七疝,風眩頭痛,轉脬閉塞,小便不通,黃赤,勞熱,石淋五淋,泄利,賁豚搶心,臍下結血,狀如覆杯,婦人帶下,月經不通,絕嗣不生,胞門閉塞,胎漏下血,產後惡露不止。」
1.《針灸甲乙經》:「風眩頭痛,鼻不利,時嚏,清涕自出,風門主之。」
1.《針灸甲乙經》:「肩背痛,寒熱,瘰癧繞頸,有大氣,暴聾氣蒙瞀,耳目不開,頭頷痛,淚出鼻衄,不得息,不知香臭,風眩喉痹,天牖主之。」
1.《針灸甲乙經》:「風眩善嘔,煩滿,神庭主之;如顏青者,上星主之。」
1.《針灸甲乙經》:「風眩目瞑,惡風寒,面赤腫,前頂主之。」
1.《針灸甲乙經》:「風眩目眩,顱上痛,後頂主之。」
1.《針灸甲乙經》:「腦風目瞑,頭痛,風眩目痛,腦空主之。」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