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

《普濟方·針灸》~ 卷四百十七 (6)

回本書目錄

卷四百十七 (6)

1. 中風不語

治脾風占候。聲不出。或上下手。當灸手十指頭。次灸人中。次大椎。次兩耳門前脈。去耳門上下行一寸是。次兩大指節上下。各七壯。

治脾風。穴脾俞。脊兩邊灸各五十壯。凡人脾俞無定所。隨四季月應病。即灸藏俞。是脾穴。此法甚妙。

治脾風者。總忽為八風猥腿風。半身不遂。失音不語者。穴百會灸五百壯。次本神。次承漿。次風府。次肩髃。次心俞。次手五里。次手髓孔。次手少陽。次足五里。次足髓孔。次足陽明。各灸五百壯。

治中風。失喑不能言語。緩縱不隨。及風痱不能語。手足不隨。卒病欲死。不能語。肺中風不能言。穴天窗。先灸五十壯(息火)。百會仍移灸五十壯畢。天窗還灸五十壯。若發先灸百會。則風氣不得泄。內攻五臟喜閉狀。仍失音也。所以先灸天窗。次百會佳。一灸五十壯。

悉泄火勢。復灸之。視病輕重。重者。一處三百壯大效。凡中風服藥益劇者。但是風穴。悉皆灸三壯。無不愈。神良。決定勿疑。不至心者勿浪為灸。

巢氏云。脾脈絡胃夾咽。連舌本。散舌下。心之別。脈系舌本。心脾受風邪。故舌強不語。三陽之經並絡入額頰。夾於口。諸陽為風寒所客。則筋急。故口噤不得開。

治卒中風口噤不得開。機關(千金翼名頰車)二穴。各灸五壯即得語。又灸隨年壯。僻者逐僻左右灸。

治卒中風口喎。葦筒長五寸。以一頭刺耳孔中。四畔以面蜜塞。勿令泄氣。一頭內大豆一顆。並燒艾令燃灸七壯。瘥。右灸左。左灸右。千金不傳。耳病亦灸之。

治中風口喎。手交脈灸三壯。左灸右。右灸左。炷如鼠屎形。橫安兩頭下火。

治口喎。穴刺承泣。

治風中脈。口眼喎斜(若久不治。亦傳入臟。慎不可忽)。穴聽會,頰車,地倉

經驗方云。自崇寧壬午年五月間。忽口眼喎斜。灸聽會等三穴即正。後右手足麻無力。灸百會發際等七穴得愈。癸未年八月間。氣塞涎上不能語。取金虎丹加膩粉服至四十丸半。氣不通。涎不下。藥從鼻中出。魂魄飛揚。如墜江湖中。頃刻欲絕。灸百會風池等。左右共十二穴。

氣遂通。吐涎幾一碗許。繼又下十餘行。伏枕半月餘。遂平復。方覺意思惺快。每遇心中憒亂。即灸百會風池等穴。無不立效。回知灸有神聖之功。非藥所能及也。甲申十月既望。正思識。

治風中喎。穴列缺。二穴別走陽明者。灸三壯。患左灸右。患右灸左。

治風失音不語。穴合谷。各灸三壯。

治不能言。穴通里

治中風口喎僻。口吻口橫紋間灸。覺大熱便去艾即愈。勿盡艾。則太過。若口左僻灸右吻。右僻灸左吻。又手中指節上灸一炷。

治口喎斜。耳垂下麥粒大。艾灸三壯。左灸右。右灸左。

治風寒之氣客於臟間。滯而不能發。故喑不能言。及喉痹失音。皆風邪所為也。入臟皆能殺人。穴百會。灸百壯。針入三分。補之。

白話文:

中風不語

治療脾風引起的症狀,像是聲音發不出來,或是手會不自主的舉動。可以使用艾灸的方式,先灸手上的十個指頭尖端,接著灸人中穴,然後是大椎穴,再來是兩邊耳朵前方的脈搏處,在耳門穴上下方約一寸的地方。接著灸兩邊大拇指的指節上下方,各灸七壯。

治療脾風,可以灸脾俞穴,在脊椎兩側各灸五十壯。一般來說,脾俞穴的位置並非固定,會隨著四季月份和疾病的變化而改變,應灸在當時對應的臟俞穴,也就是脾臟的穴位。這個方法非常有效。

治療脾風的人,通常會將其歸為八風、腿風等,導致半身不遂、失聲不語。可以灸百會穴五百壯,接著灸本神穴、承漿穴、風府穴、肩髃穴、心俞穴、手五里穴、手髓孔穴、手少陽穴、足五里穴、足髓孔穴、足陽明穴,各灸五百壯。

治療中風導致失語,講話不清楚,肢體癱軟無力,或是突然病倒,無法說話,又或者是肺部中風導致失語,可以灸天窗穴,先灸五十壯(稍微讓火勢減弱),再灸百會穴五十壯,結束後再灸天窗穴五十壯。如果一開始就先灸百會穴,會讓風邪無法排出,反而會侵入五臟,容易出現閉塞的狀況,導致失語。所以要先灸天窗穴,再灸百會穴比較好,一次灸五十壯。

這樣做可以減緩火勢,再重複艾灸。根據病情輕重,病情嚴重的人,在一處灸三百壯,效果會很好。凡是中風吃藥反而更嚴重的,那都是風邪所致,都可以用艾灸,每處灸三壯,沒有不痊癒的,效果非常好。一定要有信心,不要懷疑。如果病情沒有到心臟,就不要隨意艾灸。

巢元方說,脾經的脈絡連接胃,夾著咽喉,連到舌根,然後散佈在舌頭下方。心臟的經脈也連接到舌根。心脾受到風邪侵襲,就會導致舌頭僵硬,無法說話。三陽經的經脈都匯聚到額頭和臉頰,夾在嘴巴兩側,如果陽經被風寒侵襲,就會導致筋脈痙攣,嘴巴無法張開。

治療突然中風導致嘴巴無法張開,可以灸機關穴(又名頰車穴)兩穴,各灸五壯就可以說話。也可以按照年紀來決定灸的壯數。如果嘴歪斜,要針對歪斜的方向,在左右兩側進行艾灸。

治療突然中風導致嘴歪,可以用五寸長的蘆葦管,將一頭插入耳孔中,周圍用麵粉和蜂蜜封住,避免漏氣,另一頭放入一顆大豆,並點燃艾草進行艾灸,灸七壯即可痊癒。右邊歪斜就灸左邊,左邊歪斜就灸右邊。這個方法非常珍貴,不輕易傳授。也可以用來治療耳朵的疾病。

治療中風嘴歪,可以灸手交脈穴三壯,左邊歪斜就灸右邊,右邊歪斜就灸左邊,艾炷的大小像老鼠屎一樣,橫著放,兩頭點燃。

治療嘴歪,可以針刺承泣穴。

治療風邪侵入經脈導致口眼歪斜(如果久病不治,風邪會傳入內臟,一定要謹慎),可以灸聽會穴、頰車穴、地倉穴。

有個經驗方說,從崇寧壬午年五月開始,有人突然口眼歪斜,灸聽會等三個穴位就恢復正常。後來,右手腳麻木無力,灸百會穴和髮際等七個穴位就好了。到了癸未年八月,有人氣塞,痰液湧上,無法說話,服用金虎丹加膩粉到四十丸左右,但氣還是不通,痰液也下不去,藥從鼻子裡出來,精神恍惚,好像掉進水裡,快要斷氣,灸百會穴、風池穴等左右共十二個穴位。

之後,氣就通順了,吐了一碗左右的痰,接著又排泄了十幾次,臥床休息半個月才康復,精神也恢復了。每次覺得心煩意亂,就灸百會穴和風池穴等穴位,每次都有效果,這才知道艾灸的神奇功效,不是藥物能比的。甲申年十月十六日,記下了這些經驗。

治療風邪導致嘴歪,可以灸列缺穴,這兩個穴位分別走陽明經,各灸三壯,左邊歪斜就灸右邊,右邊歪斜就灸左邊。

治療風邪導致失聲不語,可以灸合谷穴,各灸三壯。

治療不能說話,可以灸通里穴。

治療中風導致嘴歪,可以灸在嘴唇的橫紋之間,感覺到很熱時就拿開艾草,這樣就會痊癒,不要灸到艾草燒盡,會太過。如果是嘴巴向左歪,就灸右邊嘴唇,如果嘴巴向右歪,就灸左邊嘴唇。也可以灸手中指的指節上方一壯。

治療嘴歪斜,可以灸耳朵下方的麥粒大小的穴位,灸三壯,左邊歪斜灸右邊,右邊歪斜灸左邊。

治療風寒之氣停留在內臟之間,無法發散,所以聲音嘶啞,不能說話,以及喉嚨腫痛失聲,都是風邪所引起的,這些病如果侵入內臟,都會致命。可以灸百會穴,灸一百壯,針刺三分,並用補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