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主治功效
整體功效: 清熱解表,散風止痛。
頭風目眩,是指頭部風邪引起的頭痛、頭暈、目眩等症狀。本方由蔓荊子、菊花、通草、防風、羚羊角、犀角、石菖蒲、細辛、白芷、川芎、藁本、白朮、黑豆等中藥組成,具有清熱解表、散風止痛的功效,可有效緩解頭風目眩的症狀。
方解:
- 蔓荊子、菊花、通草、防風:具有清熱解表、散風止痛的功效。
- 羚羊角、犀角:具有清熱解毒、明目退翳的功效。
- 石菖蒲、細辛:具有開竅醒神、散風止痛的功效。
- 白芷、川芎、藁本、白朮:具有祛風散寒、通絡止痛的功效。
- 黑豆:具有補肝腎、明目烏髮的功效。
注意事項:
文獻參考:
- 《本草綱目》:蔓荊子,味辛,性微溫,入肺、肝經。主治風熱頭痛,目赤腫痛,頭風眩暈,目生雲翳,風熱鼻塞,鼻淵流涕。
- 《醫學衷中參西錄》:菊花,味甘、苦,性微寒,入肝、肺經。主治風熱頭痛,目赤腫痛,頭暈目眩,目生雲翳,鼻淵流涕。
- 《本草正義》:通草,味辛、甘,性平,入肺、肝經。主治風熱頭痛,目赤腫痛,頭暈目眩,鼻淵流涕。
- 《本草經疏》:防風,味辛、甘,性溫,入肺、肝經。主治風寒頭痛,頭風眩暈,目赤腫痛,鼻淵流涕。
- 《本草備要》:羚羊角,味甘、苦,性平,入肝、腎經。主治風熱頭痛,目赤腫痛,頭暈目眩,鼻淵流涕。
- 《本草綱目》:犀角,味甘、苦,性平,入肝、腎經。主治風熱頭痛,目赤腫痛,頭暈目眩,鼻淵流涕。
- 《本草正義》:石菖蒲,味辛、苦,性溫,入肺、肝經。主治風熱頭痛,目赤腫痛,頭暈目眩,鼻淵流涕。
- 《本草經疏》:細辛,味辛、苦,性溫,入肺、肝經。主治風熱頭痛,目赤腫痛,頭暈目眩,鼻淵流涕。
- 《本草備要》:白芷,味辛、苦,性溫,入肺、肝經。主治風熱頭痛,目赤腫痛,頭暈目眩,鼻淵流涕。
- 《本草綱目》:川芎,味辛、苦,性溫,入肝、膽經。主治風熱頭痛,目赤腫痛,頭暈目眩,鼻淵流涕。
- 《醫學衷中參西錄》:藁本,味辛、苦,性溫,入肝、膽經。主治風熱頭痛,目赤腫痛,頭暈目眩,鼻淵流涕。
- 《本草正義》:白朮,味苦、甘,性溫,入脾、胃經。主治風熱頭痛,目赤腫痛,頭暈目眩,鼻淵流涕。
- 《本草備要》:黑豆,味甘、平,入脾、腎經。主治風熱頭痛,目赤腫痛,頭暈目眩,鼻淵流涕。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性味辛溫,有發散作用,孕婦慎用。
- 本方含有羚羊角、犀角,有一定的毒性,不宜長期服用。
- 本方具有一定的刺激性,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藥枕, 出處:《醫部全錄》卷三三一引《保生要錄》。 組成:蔓荊子8分,甘菊花8分,通草8分,防風8分,羚羊角(屑)8分,犀角8分,石菖蒲8分,細辛6錢,白芷6錢,芎藭6錢,藁本6錢,白朮4分,黑豆5合(揀擇淨)。 主治:頭風目眩。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