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肝經」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3-11-20
名詞介紹
肝經
足厥陰肝經
肝經是十二經脈之一,起於足大趾內側,上行沿著小腿內側,經過膝蓋內側,沿著大腿內側,到達腹部,連接到肝臟。肝經與膽經[3]相表里,主疏泄,調暢情志,主藏血,主目。肝經的經穴[4]有大敦、太衝[5]、行間、中封[6]、蠡溝、中都、膝關、曲泉、陰包、足五里、陰廉、急脈、章門、期門、日月、太陰、大橫、期門、中封、蠡溝、中都、膝關、曲泉、陰包、足五里、陰廉、急脈、章門、日月、太陰、大橫。
肝經的功效
肝經有疏泄、調暢情志、主藏血、主目等作用。疏泄,是指肝經具有疏通氣機、調暢情志的作用。肝主疏泄,如果肝氣不通,就會出現胸脅脹滿、肋痛、頭痛、頭暈、耳鳴、目眩、口苦、咽干、失眠、多夢、易怒、急躁、情緒不穩等症狀。調暢情志,是指肝經具有調節情志的作用。肝主藏血,如果肝血不足,就會出現面色萎黃、目光無神、月經不調、崩漏、閉經、早衰等症狀。主目,是指肝經具有保護眼睛的作用。肝開竅於目,如果肝經有病,就會出現視物模糊、視力下降、眼睛乾澀、眼疲勞等症狀。
肝經的主治疾病
肝經主治的疾病有胸脅脹滿、肋痛、頭痛、頭暈、耳鳴、目眩、口苦、咽干、失眠、多夢、易怒、急躁、情緒不穩、月經不調、崩漏、閉經、早衰、視物模糊、視力下降、眼睛乾澀、眼疲勞等症狀。
肝經的保健方法
- 按摩肝經:用手掌按摩肝經的經穴,可以疏通肝經,調暢情志,緩解肝氣鬱結。
- 食用具有疏肝理氣作用的食物,如山楂、烏梅、香櫞、佛手、玫瑰花、薄荷等。
- 避免情緒激動,保持心情舒暢。
- 適當運動,增強體質。
- 定期到醫院檢查,早發現早治療。
肝經的注意事項
參考資訊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