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減芎辛湯

JIA JIAN XIONG XIN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6

寒性指數

9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6%
肝經 16%
胃經 12%
脾經 11%
膀胱經 9%
腎經 6%
心經 6%
膽經 4%
大腸經 2%
心包經 2%
肺經
肝經
胃經
脾經
膀胱經
腎經
心經
膽經
大腸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加減芎辛湯」中加入川芎,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行氣,止痛止痙: 川芎味辛性溫,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功效。對於因氣血瘀滯、經絡不通而引起的疼痛,如頭痛、牙痛、腹痛等,川芎能起到疏通經絡、緩解疼痛的作用。
  2. 升陽舉陷,改善氣血運行: 川芎具有升散之性,可升舉陽氣,改善氣血運行不暢,對於因氣血運行不暢導致的頭暈、目眩、肢體麻木等症狀,川芎能起到改善作用。

因此,在「加減芎辛湯」中加入川芎,能有效地改善氣血運行,緩解疼痛,達到治療目的。

加減芎辛湯中加入白芷,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散風寒,止痛止癢: 白芷性溫,味辛,具有疏散風寒、止痛止癢的功效。其芳香走竄之性,可達頭面部,對於風寒引起的頭痛、鼻塞、流涕、齒痛等症狀,具有較好的療效。
  2. 通鼻竅,開竅醒神: 白芷入肺經,具有通鼻竅、開竅醒神的功效。對於因風寒侵襲導致的鼻塞、嗅覺失靈等症狀,白芷可以起到疏通鼻竅、改善嗅覺的作用。

因此,在加減芎辛湯中加入白芷,可以增強其疏散風寒、止痛止癢、通鼻竅、開竅醒神的功效,對於治療風寒引起的頭痛、鼻塞、流涕、齒痛等症狀,具有更好的效果。

加減芎辛湯中加入石膏,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表:石膏性寒,入肺經,具有清熱解表、生津止渴的功效。加減芎辛湯主治外感風熱,症見發熱、頭痛、咽喉腫痛等,石膏可清泄肺熱,緩解熱症。
  2. 涼血止血:石膏亦可涼血止血,對於外感風熱伴有鼻衄、咯血等症狀,可起到止血的作用。加減芎辛湯中加入石膏,可增強其清熱解表、涼血止血的功效,使治療更全面。

「加減芎辛湯」中包含「藁本」,主要基於其 祛風止痛 的功效。

藁本性溫,味辛,入肝、脾經,善於 疏散風寒止痛,尤其適用於 頭痛、頭風、風寒濕痺 等症。該方劑以 川芎、白芷 等藥物為主,具有 行氣活血、通絡止痛 的作用。加入藁本,可增強其 散寒止痛 的功效,使藥力更為全面,更能有效治療頭風痛、風寒濕痺等症。

加減芎辛湯中加入細辛,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經散寒:細辛性溫,入肺、腎經,具有溫經散寒之效。可溫暖經絡,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於緩解寒邪凝滯導致的疼痛、麻木等症狀。
  2. 通竅止痛:細辛辛散通竅,可開通經絡,解除鼻竅、耳竅、胸膈等部位的閉塞,緩解因寒邪阻滯引起的疼痛。

因此,在加減芎辛湯中加入細辛,不僅能溫經散寒,更能通竅止痛,協同其他藥物,達到治療目的。

「加減芎辛湯」中加入皁莢,乃取其消腫止痛之效。皁莢味苦性寒,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利水消痰等功效。

其性寒,可清熱解毒,並能消散瘀血,緩解疼痛;其苦味可燥濕化痰,有助於消除痰濕,促進組織修復。

因此,在「加減芎辛湯」中加入皁莢,可增強其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有助於治療相關疾病。

加減芎辛湯中包含羌活,主要原因如下:

  1. 疏散風寒,止痛止癢: 羌活性溫,入肝經,善於疏散風寒,止痛止癢。對於風寒濕邪引起的頭痛、頭風、鼻塞、肢體疼痛等症狀,羌活能起到很好的治療作用。
  2. 配合其他藥材,增強功效: 加減芎辛湯中其他藥材如川芎、白芷等,也具有疏散風寒、止痛止癢的功效。羌活與這些藥材合用,能互相增強作用,使療效更顯著。

「加減芎辛湯」中加入「防風」,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祛風散寒,止痛止癢: 防風性味辛溫,具有祛風散寒、止痛止癢的功效。方中加入防風,可增強散寒止痛的效果,尤其適用於風寒濕邪引起的頭痛、頭風、肢體麻木等症狀。
  2. 配合其他藥物,協同作用: 防風與方中的其他藥物,如川芎、羌活、辛夷等,可互相協同作用,增強祛風散寒、通竅止痛的效果。例如,防風與川芎配伍,可加強散寒止痛的效果,而與羌活、辛夷配伍,則可更有效地通鼻竅、止頭痛。

加減芎辛湯中加入荊芥,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散風寒,解表止痛: 荊芥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疏散風寒、解表止痛之效。對於風寒襲表引起的頭痛、鼻塞、流涕、發熱等症狀,可與其他藥物配合,起到良好的治療效果。
  2. 活血通絡,消腫止痛: 荊芥亦有活血通絡之功效,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血液供應,有助於消腫止痛。對於風寒引起的肢體疼痛、麻木等症狀,可與其他活血化瘀藥物配合使用,提高療效。

加減芎辛湯中包含桔梗,主要原因在於:

  1. 宣肺利咽:桔梗性味辛溫,具有宣肺利咽、開音通竅之效,可助於解除因風寒外邪入侵所致的咽喉腫痛、聲音嘶啞等症狀。
  2. 排膿消腫:桔梗亦可促進膿液排出,並具有消腫止痛之效,對於因風寒外邪導致的咽喉紅腫、疼痛等症狀有良好的緩解作用。

因此,桔梗的加入可有效增強加減芎辛湯的宣肺利咽、排膿消腫之效,有助於治療風寒外邪引起的咽喉疼痛、聲音嘶啞等症狀。

加減芎辛湯中加入薄荷,主要是因為其清熱解表疏風止痛的功效。

薄荷味辛性涼,入肺經,具有清熱解表、疏散風熱、止痛的功效。在加減芎辛湯中,薄荷可與芎、辛等藥物共同發揮疏風止痛、清熱解表的功效,用於治療頭痛、發熱、鼻塞、流涕等症狀。

此外,薄荷還有開竅的作用,可幫助其他藥物更好地發揮療效,進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加減芎辛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調和藥性:方中芎、辛等藥性較烈,甘草性平和,能緩和藥性,避免藥物對人體造成過大的刺激。
  2. 增強功效:甘草具有解毒、緩急止痛、調和脾胃等功效,能協同其他藥物,更有效地發揮治療作用。例如,甘草能與芎、辛協同活血止痛,改善氣血循環,促進傷口癒合。

因此,甘草在加減芎辛湯中起著重要的調和藥性、增強療效的作用。

加減芎辛湯中加入菊花,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平肝明目的功效,以輔助方劑整體功效。

首先,菊花具有清熱解毒之效,可緩解因風熱上擾引起的頭痛、頭暈、目赤腫痛等症狀,而芎辛湯本身也具有一定清熱作用,加入菊花可加強此功效,更有效地消除風熱。

其次,菊花還具平肝明目的功效,可改善因肝火上炎導致的目赤腫痛、視物模糊等問題,與芎辛湯中川芎、白芷等藥物協同作用,達到疏風散熱、清肝明目的目的,對風熱上擾所致的頭面部症狀有更佳的療效。

加減芎辛湯中加入蔓荊子,主要考量其疏風解表、清熱止痛之效。蔓荊子味辛性平,入肝、膽經,具有疏散風熱、清利頭目、止痛的作用。

此方中,蔓荊子主要針對頭痛、目眩、鼻塞等症狀,通過疏風解表、清熱止痛,達到緩解頭部不適的作用。同時,蔓荊子還可以改善因風熱上擾所導致的耳鳴、耳聾等症狀。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 加減芎辛湯 」介紹


川芎

川芎性溫,味辛,歸肝、脾、心經。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祛風除濕、通經活絡、補血養血等功效。常被用於治療頭痛、眩暈、胸痹心痛、月經不調、痛經、風濕痹痛、跌打損傷等症狀。

白芷

白芷性溫,味辛,歸肺、胃、大腸經。具有發汗解表、祛風除濕、通竅止痛、消腫止痛、行氣活血等功效。常被用於治療感冒、頭痛、鼻炎、鼻塞、牙痛、風濕痹痛、跌打損傷等症狀。

石膏

石膏性寒,味甘。歸肺、胃經。具有清熱瀉火、生津止渴、清肺止咳、涼血止血等功效。常被用於治療發熱、口渴、咳嗽、咯血、尿血等症狀。

藁本

藁本性溫,味辛,歸肝、腎經。具有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活絡止痛、平肝熄風等功效。常被用於治療感冒、頭痛、鼻塞、風濕痹痛、跌打損傷等症狀。

細辛

細辛性溫,味辛,歸肺、腎經。具有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溫肺化痰、止咳平喘等功效。常被用於治療感冒、頭痛、鼻塞、咳嗽、喘咳、風濕痹痛等症狀。

皁莢

皁莢性溫,味苦,歸肺、大腸經。具有溫肺化痰、祛風除濕、殺蟲驅蟲等功效。常被用於治療咳嗽、喘咳、風濕痹痛、腸燥便祕、蛔蟲性腸梗阻等症狀。

羌活

羌活性溫,味辛,歸肺、脾、腎經。具有發汗解表、祛風除濕、舒筋活絡、止痛止痙等功效。常被用於治療感冒、頭痛、鼻塞、風濕痹痛、跌打損傷等症狀。

防風

防風性溫,味辛,歸肺、脾、膀胱經。具有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清熱解毒、止痛止痙等功效。常被用於治療感冒、頭痛、鼻塞、風濕痹痛、跌打損傷等症狀。

荊芥

荊芥性溫,味辛,歸肺、肝經。具有發汗解表、祛風止癢、活血止痛、清熱解毒等功效。常被用於治療感冒、頭痛、鼻塞、風疹瘙癢、蕁麻疹、跌打損傷等症狀。

桔梗

桔梗性微寒,味甘辛,歸肺、胃經。具有宣肺利咽、祛痰止咳、清熱解毒、止血止痛等功效。常被用於治療咳嗽、喘咳、咽喉腫痛、咯血、尿血等症狀。

薄荷

薄荷性辛涼,味辛,歸肺、肝經。具有發汗解表、清熱解毒、疏肝理氣、止咳平喘等功效。常被用於治療感冒、頭痛、鼻塞、咳嗽、喘咳、肝鬱氣滯等症狀。

甘草

甘草性甘,味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益血、益氣健脾、清肺潤燥等功效。常被用於治療咳嗽、喘咳、咯血、尿血、口瘡、胃炎、十二指腸潰瘍等症狀。

菊花

菊花性微寒,味甘,歸肺、肝經。具有清熱解毒、明目消翳、疏肝解鬱、清肝明目等功效。常被用於治療感冒、頭痛、鼻塞、咳嗽、喘咳、目赤腫痛、視力模糊等症狀。

蔓荊子

蔓荊子性微寒,味酸,歸肝、腎經。具有發汗解表、散風熱、活絡止痛、清肝明目等功效。常被用於治療感冒、頭痛、鼻塞、風濕痹痛、跌打損傷等症狀。

總結

加味芎辛湯為中醫常用複方藥方,由多種藥材組成,具有多種功效。如: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活絡止痛、清熱解毒、補氣益血等。可治療感冒、頭痛、鼻塞、咳嗽、喘咳、風濕痹痛、跌打損傷等症狀。但應注意,藥方需由專業中醫師辨證論治,不可自行服用。

傳統服藥法


川芎、白芷、石膏、藁本、細辛、皂角、羌活、防風、荊芥、桔梗、薄荷、甘草、菊花、蔓荊子。
上銼。
水煎,食後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加減芎辛湯有一定的副作用,如過量服用可能會導致頭暈、噁心、嘔吐等症狀。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老年人以及有胃腸道疾病、肝腎疾病、心腦血管疾病等患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加減芎辛湯, 出處:《古今醫鑑》卷九。 組成:川芎、白芷、石膏、藁本、細辛、皂角、羌活、防風、荊芥、桔梗、薄荷、甘草、菊花、蔓荊子。 主治:頭風攻目。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