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頭風」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頭風
病證名,指經久不癒、反覆發作之頭痛。《醫林繩墨·頭痛》云:「淺而近者,名曰頭痛;深而遠者,名曰頭風。頭痛卒然而至,易於解散也;頭風作止不常,癒後觸感復發也。」頭風與一般頭痛不同,其病位較深,病程纏綿,且易因外感或內傷誘發。
病因病機
頭風多因內有痰火濕熱,復感風寒邪氣,導致氣血壅滯,經絡不通,久而化熱鬱結,故頭痛難癒。此外,情志失調、肝陽上亢,或氣血虧虛、髓海不足,亦可引發頭風。
臨床表現
頭風之症多見於頭頸部,患者常自覺頭部有麻痹不仁之感,或頭重頭暈,頭皮頑厚,甚則影響五官功能。具體症狀包括:
- 頭面感覺異常:如口舌不仁、不知食味,或耳鳴耳聾。
- 五官症狀:目痛、眉稜掣痛,或鼻嗅覺異常(聞香極香、聞臭極臭)。
- 眩冒不適:呵欠頻作,頭目昏沉,甚則眩暈欲仆。
證型分類與治法
-
熱鬱頭風
- 表現:頭痛悶脹,遇熱加重,或需以布裹頭,伴面赤口苦。
- 治法:清熱散風,方用消風散加減,或二陳湯佐以酒芩、荊芥、川芎、薄荷、石膏、細辛等。
-
寒凝頭風
- 表現:頭痛遇寒加劇,得溫稍緩,舌淡苔白。
- 治法:溫散風寒,方選追風散。
-
偏頭風(偏頭痛)
- 表現:痛在一側,時發時止,多與肝膽鬱熱或風痰上擾有關。
- 治法:平肝熄風,或化痰通絡,常用天麻鉤藤飲或半夏白朮天麻湯。
-
夾腦風
- 表現:兩太陽穴連及腦後疼痛,多因風邪深入少陽、太陽經。
- 治法:疏解少陽,兼散風邪,可用柴胡桂枝湯加減。
-
首風
- 表現:頭風兼見頭面多汗、惡風畏寒,多因衛陽不固,風邪襲表。
- 治法:益氣固表,祛風散邪,方如玉屏風散合川芎茶調散。
中醫辨證要點
頭風之辨證,需分虛實寒熱。實證多因風、火、痰、瘀阻絡,痛勢劇烈;虛證則常見氣血不足或肝腎虧虛,痛勢綿綿,遇勞加重。治療上,外感者宜祛邪通絡,內傷者需調和氣血,標本兼顧。
(註:本文所述方藥需依具體證型辨證施用,臨床應結合四診合參。)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