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清熱解毒」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3-11-20

名詞介紹


清熱解毒是中醫的一種治療方法,適用於瘟疫[1]、溫毒[2]及多種熱毒[3]病證或瘡瘍[4]疔毒。症見高熱煩擾、口燥咽乾、便秘[5]尿黃、或吐衄發斑、或紅腫熱痛,舌紅苔黃,脈數有力等。常用藥有黃連黃芩黃柏石膏連翹板藍根蒲公英等,代表方有普濟消毒飲黃連解毒湯等。

清熱解毒[6]的機理是通過清除體內的熱毒,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熱毒是指體內的熱邪和毒邪,它們會導致人體出現高熱、煩躁口渴、便秘、尿黃等症狀。清熱解毒的方法有很多,常見的有以下幾種:

  1. 使用清熱解毒的中藥。常用的中藥有黃連、黃芩、黃柏、石膏、連翹、板藍根、蒲公英等。這些中藥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消腫的作用,可以用於治療多種熱毒病證。
  2. 使用清熱解毒的食物。常用的食物有綠豆苦瓜西瓜冬瓜、黃瓜、絲瓜等。這些食物具有清熱解毒、利尿消腫的作用,可以用於治療熱毒病證。
  3. 使用清熱解毒的食療方。常用的食療方有綠豆湯、苦瓜湯、西瓜汁、冬瓜湯、黃瓜湯、絲瓜湯等。這些食療方具有清熱解毒、利尿消腫的作用,可以用於治療熱毒病證。

清熱解毒是中醫治療熱毒病證的重要方法,在臨床上應用廣泛。但需要注意的是,清熱解毒的方法也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如果使用不當,可能會導致患者出現腹瀉嘔吐等症狀。因此,在使用清熱解毒的方法治療疾病時,一定要遵醫囑,不可自行濫用。

以下是清熱解毒的古籍原文:

黃帝內經》曰:「熱病者,其在五臟,必先於心,後及於肺,熱淫於心,則煩躁不安;熱淫於肺,則喘咳逆氣。」

傷寒論》曰:「太陽病頭痛發熱,身疼腰痛骨節疼痛,惡風寒,無汗而喘者,桂枝湯主之。」

金匱要略》曰:「傷寒發熱惡寒,身疼痛,不汗出,反有汗出者,桂枝加葛根湯主之。」

溫病條辨》曰:「溫病之邪,其性多熱,故治宜清熱解毒。」

《溫病學》曰:「清熱解毒法,是治療溫病的主要方法之一。其作用是清除體內的熱毒,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中醫學大辭典》曰:「清熱解毒法,是根據中醫熱病學理論,以清熱解毒藥物為主,用於治療溫熱病證,以及瘡瘍疔毒等證候的一種治法。」

清熱解毒是中醫治療熱毒病證的重要方法,在臨床上應用廣泛。但需要注意的是,清熱解毒的方法也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如果使用不當,可能會導致患者出現腹瀉、嘔吐等症狀。因此,在使用清熱解毒的方法治療疾病時,一定要遵醫囑,不可自行濫用。

參考資訊


  1. 瘟疫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2. 溫毒_溫毒的症狀、治療_醫學百科

  3. 皮在癢、起疹子 體內熱毒沒逼出|皮膚|健康百科|元氣網

  4. 瘡瘍 | 瘡瘍的症狀和治療【 小A醫學百科 - lifepedia

  5. 便秘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6. 清热解毒_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