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頭痛」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頭痛(頭痛)
頭痛為常見病證,泛指頭部整體或局部(如前額、後枕、兩側)出現疼痛之症。中醫認為,頭痛之成因複雜,多與外邪侵襲、臟腑失調、氣血虧虛、經絡阻滯等因素相關。其病機可概括為「不通則痛」與「不榮則痛」:外邪或內傷導致氣血運行不暢,清陽不升,濁陰上擾,或精髓不足,頭面失養,皆可引發疼痛。
病因分類
-
外感頭痛
- 風寒頭痛:因風寒邪氣侵襲太陽經,頭痛連及項背,惡寒無汗,脈浮緊。
- 風熱頭痛:風熱上擾,頭脹痛伴發熱、口渴,舌紅苔黃,脈浮數。
- 風濕頭痛:濕邪困遏清陽,頭痛如裹,肢體困重,苔白膩。
- 暑濕頭痛:夏季感暑濕,頭悶痛伴胸悶煩渴,舌苔厚膩。
- 火邪頭痛:熱毒熾盛,頭痛劇烈,面赤煩躁,脈洪大。
-
內傷頭痛
- 氣虛頭痛:中氣不足,頭痛綿綿,勞累加重,倦怠乏力。
- 血虛頭痛:陰血虧虛,頭隱痛伴眩暈,面色蒼白,舌淡。
- 陽虛頭痛:命門火衰,頭冷痛,畏寒肢冷,脈沉遲。
- 陰虛頭痛:肝腎陰虧,頭空痛眩暈,耳鳴腰痠,舌紅少苔。
- 肝陽頭痛:肝陽上亢,頭脹痛眩暈,口苦易怒,脈弦。
- 痰濁頭痛:痰濕中阻,頭昏沉痛,胸悶嘔惡,苔白膩。
- 瘀血頭痛:久病入絡,痛如針刺,固定不移,舌紫暗。
經絡辨證
頭部分布六經,疼痛部位可反映經絡病變:
- 太陽頭痛:後頭連項,屬膀胱經。
- 陽明頭痛:前額連眉稜,屬胃經。
- 少陽頭痛:兩側或偏頭,屬膽經。
- 太陰頭痛:頭重腹滿,屬脾經。
- 少陰頭痛:頭痛連齒,屬腎經。
- 厥陰頭痛:巔頂痛,屬肝經。
特殊類型
- 頭風:病程長,反覆發作,風邪伏留絡脈。
- 偏頭痛:單側劇痛,多與肝膽風火有關。
- 雷頭風:頭痛如雷鳴,伴頭皮腫痛,多因風熱濕毒。
- 真頭痛:急危重症,頭痛劇烈,為陽氣敗絕之兆。
中醫治頭痛,首辨外感內傷,次分虛實寒熱,再結合經絡定位,用藥或針灸皆需對證施治。外感以祛邪為主,內傷則調理臟腑氣血,兼顧通絡止痛。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