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眩暈」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眩暈

眩暈是一種常見的症狀,指的是頭暈、目眩、眼前發黑、天旋地轉等感覺。眩暈可由多種原因引起,包括外感六淫、內傷七情、氣血衰弱、臟腑陰陽失調等。

眩暈的引起常見的原因有風、熱、痰、氣、虛、濕。風為陽邪,易於引起頭目眩暈;熱過盛則可導致眩暈;痰阻塞經絡時也會引起眩暈;氣不足也可導致眩暈;體內正氣不足會引起虛暈;濕過盛則也可能引起眩暈。

根據病因和症狀的不同,眩暈可以分為多種不同的類型,包括風暈、濕暈、痰暈、中暑眩暈、燥火眩暈、氣鬱眩暈、肝火眩暈、虛暈等。

以下是各種眩暈的症狀特點和治療方法:

風暈

主要由風邪侵襲所致。症狀包括頭暈目眩、惡風、汗出、身體疲乏、舌苔薄白以及脈浮。治療宜疏風解表,可使用葛根湯或白虎湯等。

濕暈

由濕邪侵襲所致。症狀包括頭暈目眩、頭重如裹、四肢沉重、胸悶腹脹、舌苔白膩以及脈濡。治療宜化濕利水,可使用三仁湯或五苓散等。

痰暈

由痰濕阻滯所致。症狀包括頭暈目眩、耳鳴、胸悶、痰多、舌苔白膩以及脈滑。治療宜化痰散結,可使用半夏白朮天麻湯或旋覆代赭湯等。

中暑眩暈

由暑熱侵襲所致。症狀包括頭暈目眩、惡熱、心煩、口渴、汗出、舌紅苔黃以及脈滑數。治療宜清暑解熱,可使用銀翹散或桑菊飲等。

燥火眩暈

由燥熱內擾所致。症狀包括頭暈目眩、耳鳴、口乾咽燥、大便乾結、小便短赤、舌紅苔少以及脈細數。治療宜清熱潤燥,可使用知柏地黃丸或天麻鉤藤飲等。

氣鬱眩暈

由情志不遂、肝氣鬱結所致。症狀包括頭暈目眩、胸悶脅痛、噯氣、納呆、舌苔薄白以及脈弦。治療宜疏肝解鬱,可使用柴胡疏肝散或逍遙散等。

肝火眩暈

由肝火上炎所致。症狀包括頭暈目眩、耳鳴、目赤、口苦、咽乾、舌紅苔黃以及脈弦。治療宜清肝瀉火,可使用龍膽瀉肝湯或丹參逍遙散等。

虛暈

由氣血不足或臟腑虛弱所致。症狀包括頭暈目眩、倦怠乏力、面色蒼白、心悸氣短、舌淡苔白以及脈細弱。治療宜益氣補血,可使用四君子湯或六味地黃丸等。

眩暈的治療應根據病因和症狀進行辨證施治,因此不同類型的眩暈有不同的治療方法。

此外,預防眩暈時應注意以下事項: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避免過度勞累;保持心情舒暢,避免情緒激動;注意飲食調理,避免暴飲暴食;進行適當的鍛鍊,增強身體素質。

如果眩暈長期反覆發作,或伴有其他症狀,應及時就醫,以免延誤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