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性味」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性味,是中醫藥學中對藥物性質和氣味的統稱。性味是中醫藥學的基本理論之一,也是辨別藥物作用和配伍用藥的重要依據。

性味包括四氣和五味。四氣是指藥物的寒、熱、溫、涼四種性質;五味是指藥物的酸、苦、甘、辛、鹹五種味道。

四氣和五味是藥物的基本性質,它們對藥物的功效、作用、主治、配伍等都有重要影響。例如,寒性藥物具有清熱、解毒、消腫等作用,常用於治療熱病;熱性藥物具有溫陽、散寒、止痛等作用,常用於治療寒病;溫性藥物具有溫中、散寒、止痛等作用,常用於治療寒病;涼性藥物具有清熱、瀉火、解毒等作用,常用於治療熱病。

五味是藥物的基本味道,它們對藥物的功效、作用、主治、配伍等也有重要影響。例如,酸味藥物具有收斂、固澀、止血等作用,常用於治療吐血、衄血、崩漏等症;苦味藥物具有清熱、燥濕、瀉火等作用,常用於治療熱病、濕病、火病等症;甘味藥物具有補益、滋養、緩和等作用,常用於治療虛損、脾胃虛弱等症;辛味藥物具有發散、行氣、止痛等作用,常用於治療風寒氣滯、疼痛等症;鹹味藥物具有軟堅、散結、利水等作用,常用於治療瘰癘、痰飲、水腫等症。

性味是中醫藥學中的重要理論,它是辨別藥物作用和配伍用藥的重要依據。在臨床應用中,應根據患者的體質和病情,合理選擇藥物,以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

以下是《本草綱目》中關於性味的論述:

凡藥有四氣五味,以其氣味之不同,而治病之效亦異。

四氣者,寒、熱、溫、涼也。寒能收斂,熱能散發,溫能通行,涼能清肅。

五味者,酸、苦、甘、辛、鹹也。酸能收斂,苦能泄降,甘能補益,辛能發散,鹹能軟堅。

夫藥之性味,各有主治,不可不知。

如寒藥主治熱病,熱藥主治寒病;溫藥主治寒熱虛實諸病,涼藥主治熱病;酸藥主治吐血、衄血、崩漏、下血等症;苦藥主治熱病、濕病、火病等症;甘藥主治虛損、脾胃虛弱等症;辛藥主治風寒、氣滯、疼痛等症;鹹藥主治瘰癘、痰飲、水腫等症。

凡用藥,必先審其病之寒熱虛實,而後隨其性味,以治其病。若寒病用熱藥,熱病用寒藥,虛病用實藥,實病用虛藥,則必不效。

故曰:藥之性味,各有主治,不可不知。

性味是中醫藥學中的重要理論,它是辨別藥物作用和配伍用藥的重要依據。在臨床應用中,應根據患者的體質和病情,合理選擇藥物,以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